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

《意见》明确,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卫生健康文化进入新境界、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健康福祉提高到新水平。

《意见》强调,要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卫生健康行业精神内核,推进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和道德风尚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做好卫生健康权威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精心开展卫生健康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找准卫生健康政策举措与群众关心关切的契合点,回应公众关切,凝聚社会共识。

《意见》要求,繁荣卫生健康文化产品创作,高水平建设文化传播传承阵地,推动卫生健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增强卫生健康文化交流互鉴。

《意见》还对完善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和加强调查研究、经验推广作出了部署。

全文如下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疾控局:

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卫生健康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更好地增进全体人民健康福祉,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卫生健康文化进入新境界、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健康福祉提高到新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二)工作目标。

——卫生健康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思想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加增强,卫生健康领域意识形态向上向好态势更加巩固。

——卫生健康文化的研究阐释、宣传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进一步协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卫生健康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卫生健康文化产业更加发展。

——卫生健康文化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加全面,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中外卫生健康文化交流对话更加深入,中国卫生健康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更加坚实。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党管互联网,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卫生健康文化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文化的新需求新期盼,引导鼓励人民群众和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积极参与卫生健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动卫生健康文化工作体系创新、思路创新、话语创新和方法创新。

坚持交流互鉴。传播中国卫生健康文化理念,讲好健康中国故事,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文化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坚持思想凝心铸魂

(四)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全系统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密结合,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卫生健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筑牢卫生健康行业精神内核。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抗击“非典”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中国医疗队精神等伟大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全行业进一步唱响“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主旋律,让卫生健康崇高职业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挖掘人民卫生健康事业传承发展的红色基因,讲好新时代传承白求恩精神、红医精神等感人故事。

(七)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推荐先进典型,联合宣传部门、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共同将“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和各地先进典型推荐宣传活动打造成“金字招牌”,塑造“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群像。组织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全国医学杰出人才、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表彰,利用中国医师节、国际护士节等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树立行业精神榜样和价值标杆。

(八)加强道德风尚建设。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领域职业道德建设,带动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修医德、行仁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常态化组织开展“三下乡”“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等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四、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

(九)挖掘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阐释。普及名医名家、经典医籍、传世名方、道地药材、非遗项目等中医药经典元素。充分发挥中医药典籍的文化载体作用,系统保护、研究和利用中医药古籍,加快实施《中华医藏》等整理出版项目,建设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加大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

(十)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广泛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大赛、征集、阅读、科普等群众性活动,让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推动中医药文化加快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化。积极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事业,推动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和中医药博物馆体系,打造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体验场馆、知识角等传播平台,拓展中医药文化服务。

五、广泛增进社会共识

(十一)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教育,推进新时代幸福健康家庭建设,选树一批幸福健康家庭典型,讲好新时代美好爱情、幸福婚育、和谐家庭故事。开展适龄婚育健康教育,宣传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学养育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十二)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丰富卫生健康文化内涵,在全社会倡导爱祖国、讲卫生、树文明、重健康,传播“治未病”理念,推动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进一步提高权威科学健康知识的传播力和可及性。

(十三)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做好卫生健康权威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遵循互联网新技术发展和舆论发展规律,建设互联网新媒体宣传阵地,夯实互联网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精心开展卫生健康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找准卫生健康政策举措与群众关心关切的契合点,科学把握公众心理和社会情绪,更好宣传阐释党和政府决策部署,回应公众关切,引导群众预期,凝聚社会共识。

六、推动卫生健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十四)繁荣卫生健康文化产品创作。聚焦坚持高质量发展,围绕深化医改、健康中国建设、人口工作、中医药和疾控工作等重点领域,引导支持创作优质的卫生健康题材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网络视听等作品。加强卫生健康系统内外文艺创作交流,整合传播力量资源,扶持推广优秀作品。拓展传播渠道,大力推荐和广泛传播内容生动准确、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的文化产品。加强对传统节日、节气、卫生健康主题纪念日等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十五)高水平建设文化传播传承阵地。巩固传统文化传播阵地,结合健康城市、健康县区等建设,促进卫生健康文化融入公共空间。积极挖掘行业内外资源,推动建设健康类博物馆、陈列馆、教育馆等,组织专题展陈和体验活动,促进科学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健康理念互动融合,用先进技术手段赋能,打造卫生健康文化传承推广载体。

七、增强卫生健康文化交流互鉴

(十六)宣传中国卫生健康文化的先进经验。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海纳百川的胸怀、兼收并蓄的态度,开辟卫生健康文化交流的多样化渠道。深入总结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等宝贵经验;大力展现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的生动图景;着力宣传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彰显中国审美追求、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导向的优秀作品。

(十七)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重在“健康丝绸之路”中开展健康文化交流,在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加强合作宣传,讲好中外卫生健康工作者携手合作共抗疫情、共筑健康,中外人民守望相助、互相支援的故事。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交流,依托中医药海外中心、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海外高水平医疗机构等,举办形式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打造一批有传播度和美誉度的中医药对外宣传产品。充分发挥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文化传播和宣传载体作用,将援外医疗队打造成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中国卫生健康文化走出去的宣传队。

八、培育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新风貌

(十八)强化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场和公益性的价值导向,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的传承和阐释,以文化人,厚植医学人文精神。发挥院训、院徽、院歌等积极作用,凝练管理和服务理念、目标、发展战略等,展示体现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病案及实物,讲好新时代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民健康的故事。以中医药文化涵养中医药行业发展,深化中医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文化建设。

(十九)推进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卫生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培训,注重利用法律手段和政策措施引导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形成良好医德医风。积极开展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关心爱护卫生健康工作者身心健康,保障和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让廉洁文化与行业工作内涵深度融合,推进廉洁文化进医院,着力营造行业清风正气。

九、完善卫生健康文化工作机制

(二十)完善文化建设制度体系。把卫生健康文化工作摆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建立完善制度体系,研究解决重要问题,确保工作责任到部门、到机构、到个人。不断完善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工作质量效能。选优配强卫生健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不断增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素质本领。

(二十一)加强调查研究和经验推广。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群众对卫生健康文化的新需求新期盼,总结运用全系统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健全常态化调研机制,不断发现并推广典型经验,推进卫生健康文化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主办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卫生健康局联系方式:020-86859663

THE END
1.婚姻是运气反馈总结和评估婚姻是运气_反馈总结和评估,婚姻不仅仅是运气,它是两个人相遇、相知、相爱的结果。婚姻需要双方的努力和付出,也需要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婚姻是一个反馈总结和评估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善,以适应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在婚姻中,我们需要学会沟通、妥协和包容,以http://www.shwuzhen.cn/explain/12409.html
2.婚育新风倡导良好家教家风,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婚育新风观念是指为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观而倡导的一种生育文化理念。除了宣传计划生育国策外,还提出了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和夫妻共同搞好计划生育等新型婚育观念。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这一观念逐渐成为我国婚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婚育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MxNDY0Mg==&mid=2650332963&idx=6&sn=7b9719eabe109efce6aca73ab481ee82&chksm=892be2277d9340db5ec9da23033b33d65f5bb8d81258f1de6767f4b52353ccb3eab1ecaab4c2&scene=27
3.2024年度婚恋市场趋势分析报告3篇.docx价值观变化2.3文化环境2.3.1婚恋文化多样性2.3.2媒体对婚恋市场的影响2.3.3婚恋教育普及程度3.婚恋市场现状分析3.1婚恋市场规模3.1.1线上婚恋市场规模3.1.2线下婚恋市场规模3.1.3高端婚恋市场规模3.2婚恋市场结构3.2.1婚恋服务类型分布3.2.2婚恋服务提供商竞争格局3.2.3婚恋服务价格区间3.3婚恋市场趋势3.3.1婚恋市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8938066.html
4.生育关怀行动总结6篇(全文)生育关怀行动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协会的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关于生育协会关于“生育关怀行动”在全国启动的通知,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围绕“生育关怀行动”,五关怀的主要内容,在区、街道上级领导、社区两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倡导全社会对生育关怀行动的参与和支持。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wk27rdi.html
5.当代大学生生育观调查研究报告.doc《当代大学生生育观调查研究》 摘要 作为高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即将进入婚育时期,他们的生育观念将会对未来人口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问卷法调查他们与生育观直接相关的生育数量、性别、时间、目的,以及与生育观间接相关的影响生育的因素,从而了解他们的生育观。通过对他们生育观的了解,可以预先了解他们将来的生育行为,能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113/148566852.shtm
6.大学生婚姻观念(精选6篇)婚姻家庭领域的些许变化,都无法绕开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变化。因此,本文着重论述在婚姻家庭领域中人们的择偶观、生育观、性观念、离婚观、夫妻关系的变化,以及独身、同居、情人等现象,分析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根源、特点、以及对未来婚姻家庭价值观念作出趋向预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007g1c9.html
7.他觉得我结婚了就会改变想法:夫妻间对生育观念的沟通与理解的5,分手是否必要:如果在与老公的沟通和尝试后,发现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对生育问题的分歧已经成为无法调和的矛盾,那么分手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在婚姻中,双方的价值观和期望的一致性是维持关系的重要因素。总结:夫妻间对生育观念的沟通和理解是维持关系稳定的重要基础。在面对分歧时,夫妻双方应该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12/18/71447467_1088304479.shtml
8.于学军在全国计生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资讯快递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适龄青年树立积极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破除高价彩礼等婚嫁陈规陋习,推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潮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型婚育文化。加大对14部门《关于落实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 开展生育友好宣传教育的通知》落实力度。继续扩大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试点,总结推广项目经验。https://www.renshengchina.com/content-14-31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