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读书会|假如有一天,我们成了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翻书党澎湃新闻

地点:ZOOM会议(ID:99131312158,密码:629178)

嘉宾:哈维尔·塞尔卡斯(作家)、乔迪·格拉西亚(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教授)、侯健(西安外国语大学讲师)

适逢《萨拉米斯的士兵》原版出版二十周年、本书首次以中文简体出版之际,4月9日晚,本书作者哈维尔·塞尔卡斯(JavierCercas)、巴塞罗那大学教授乔迪·格拉西亚(JordiGracia)和本书中文译者、西安外国语大学讲师侯健,将在线上展开一场关于《萨拉米斯的士兵》的文学对谈。

从“尊贵城堡”探析但丁的“伟大”观

地点:腾讯会议(ID:399574423)、哔哩哔哩·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

主讲人:彭倩(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但丁在《喜剧·地狱篇》第四歌“灵泊”中构建了一个“尊贵城堡”,其中住着四十位“伟大灵魂”。关于但丁依据何种原则选出这四十人,学界长期有所争论。结合但丁对亚里士多德与圣托马斯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伟大”与“谦卑”两个核心概念出发,可以阐释《喜剧》中“伟大”概念所具有的矛盾语义价值。但丁的选择标准应为“伟大”美德,“伟大”不仅指伟大的成就和完美的德行,也是自负与骄傲的根源。因此尊贵城堡中的伟大者们只能被打入地狱,只有基督教的“谦卑”才是走向救赎的唯一方法。从第四歌中的高贵城堡出发,探寻但丁对“伟大”美德的矛盾态度,对理解《喜剧》全篇的核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贾平凹和他的文学翻译们

地点:ZOOM会议

嘉宾:贾平凹(作家)、韩斌(翻译家)、庞夔夫(翻译家)

2021年,贾平凹《老生》英文版由英国查思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贾平凹继《浮躁》《废都》《极花》《高兴》之后在海外出版的第五部英文版译作。4月9日晚,当代大家贾平凹及两位翻译家韩斌、庞夔夫将以中国、英国、加拿大三地ZOOM连线的方式,共同探讨文学与翻译!

从小河墓地到北方墓地——死亡之海中的古印欧人寻踪

主讲人:伊弟利斯(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作为“一带一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点区域,新疆自20世纪以来屡有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本次论坛中,伊弟利斯所长将介绍小河墓地与北方墓地的发现过程,展现这一地区作为多人种、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文化的聚集地,所独有的历史魅力。

促进老龄化社会的认知健康:个人、家庭和公共政策应扮演的角色

主讲人:陈希(耶鲁大学公共健康政策、全球健康与经济学副教授)

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疾病负担正发生着重大变革,传染病逐渐被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所取代。患认知障碍和痴呆症的人越来越普遍,其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经济压力不仅成为了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家庭负担,也对政府支持项目的可持续性产生着威胁。在4月11日的在线讲座上,耶鲁大学公共健康政策、全球健康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将借鉴全球经验,通过促进生命周期疾病预防、公平有效的医疗服务和长期护理、防欺诈和财务决策,以及加快可负担的药物研发等方面,探讨个人、家庭和公共政策在促进脑健康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可以发挥的作用。

山川悠远:明清之际的士人生活

地点:腾讯会议(ID:965125230)

主讲人:冯贤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冯贤亮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江南地区史、中国社会文化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河山有誓:明清之际江南士人的生活世界》、《明清江南的州县行政与地方社会研究》、《清史》等著作。本次线上讲座,我们邀请冯贤亮老师来谈谈明清之际的士人生活。

附:线下活动预告

北京|敦煌和故宫——中华文化包容互鉴的结晶

地点: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B101

主讲人:王旭东(故宫博物院院长)

敦煌保留了汉阳关、玉门关、莫高窟为代表的由汉代至元代上千年的文化遗存,故宫则见证了明清两代对中华文化的承续和再造,两者打通了自汉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记忆,让我们能够通过其中物质性的文化遗存,探寻、窥见中华民族数千年持续不断而又灿烂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敦煌莫高窟和故宫这两大文化殿堂是民间信仰和国家支持两种力量共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内部不同民族交融所产生的,其保护史各有特点,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国家力量与民间力量的交互作用。

北京|技术与启蒙:现代社会如何诞生

地点:朝阳区光华路5号院1号楼世纪财富中心东座2层建投书局

嘉宾:张笑宇(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刘瑜(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近二百年来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在技术范畴中有哪些重要的革新力量?我们将怎样在文明的逻辑与这些力量自身的逻辑之间寻求平衡点?4月9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客厅联合出版品牌“一页”,邀请《技术与文明》作者张笑宇、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共谈:技术与启蒙,现代社会如何诞生?

北京|问题的产生:以江南史为例

地点: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1号楼B103

主讲人: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受北京大学第十七届史学论坛邀请,历史学系赵世瑜教授将于4月10日上午作论坛专题讲座,题为“问题的产生:以江南史为例”。赵世瑜教授认为“问题”这一概念的定义层次丰富,问题的产生也并没有一定之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是文科研究所需要的,有时候猜测是必须的。那么,什么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关键因素?赵世瑜教授将以自己的近期江南史研究为例,说明提出问题的关键性触发因素。

北京|西南与东北:中华与周边的交错

地点: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A座13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厅会议室

嘉宾:宋念申(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历史系副教授)、杜树海(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范恩实(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等

北京|黄金时代:唐朝何以成为世界性帝国?

地点: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韬奋书店

嘉宾: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四龙(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7-9世纪的中古中国,华夏民族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对内完成典章制度的统合,打破民族间的壁垒;对外混一融洽,四海一家,采撷不同文明之菁华。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盛唐气象是如何形成的?后人眼中,那开放包容、扩大恢张的时代精神,其源头何在?在这个世界性的中华帝国里,唐人如何看待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宗教信仰与艺术观念如何与大唐气度相互成就?重新思考唐朝的世界性,将为我们的当下和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教益与启迪。

嘉宾:曹磊(作家、翻译)、宋晨希(媒体人)

4月10日下午,建投书局携手鼓楼新悦,邀请到《从历史到传说》译者曹磊,以及资深媒体人、作家宋晨希做客建投书局·北京国贸店,结合《从历史到传说:被“定义”的哥特》,为我们解开历史的谜团。

地点:朝阳区朝阳北路101号朝阳大悦城5F单向空间

嘉宾:止庵(作家、学者)、苗炜(小说家)、罗东(媒体人)

2020年,村上回忆父亲的作品——《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正式出版。村上第一次完整谈起父亲、自我、回忆与猫。4月10日,单向空间·大悦城店,和止庵、苗炜、罗东一起共话村上春树新作《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打开进入村上世界的钥匙,和村上春树一起,回忆我们和父亲的点滴,回忆属于自己的那只“弃猫”。

北京|如果没有书店,就没有人与书的相遇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7号北京SKP购物中心4楼SKPRENDEZ-VOUS

嘉宾: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办人)、刘柠(作家、译者)、绿茶(书评人、作家)

新书《如果没有书店》作者绿茶为华文好书榜、新浪好书榜、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常驻评委,书中文字集结了他十年来逛书店的点滴记录。4月10日,我们邀请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作家、译者刘柠,前豆瓣副总裁姚文坛与《如果没有书店》作者绿茶,做客北京SKP,聊聊书店与书的故事。

北京|写一本书献给妈妈——申京淑《请照顾好我妈妈》新书发布会暨韩国文学交流会

地点:朝阳区光华路光华西里1号地下一层驻华韩国文化院B1

嘉宾:薛舟(译者)、任菲(图书编辑)

北京|创造启蒙:历史拐点的书与人

嘉宾:高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嘉宾: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季亚娅(《十月》杂志副主编)、杨庆祥(学者、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饶翔(批评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丛治辰(批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真正的女性写作是丰富的、丰饶的而非单一与单调的,它有如四通八达的神经,既连接女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也连接人与现实、人与大自然。4月10日,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鸿,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十月》杂志副主编季亚娅,学者、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青年批评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饶翔,青年批评家、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将做客北京SKP,畅谈他们对“新女性写作”概念的理解和他们理想中的女性写作。

北京|当中国诗词撞上网络热词:你的生活是什么文风?

地点:东城区台基厂二条5号大麦超剧场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6号北京SKP-S购物中心2楼SKPRENDEZ-VOUS

地点:朝阳区朝阳北路101号朝阳大悦城9F晓岛

嘉宾:梁鸿(作家、学者)、李海鹏(媒体人)、彭伦(出版人)

《布雷顿角的叹息》是加拿大国宝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唯一的长篇小说,故事穿梭于“现在”和“过去”之间。4月11日下午,作家梁鸿、媒体编辑李海鹏和本书的策划、群岛图书出版人彭伦将来到晓岛和岛民们一起来聊聊麦克劳德创作的小说世界的魅力。会中还会播放纪录片《读懂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片段。

北京|中印关系能否负重前行

地点: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世界知识书店

主讲人:胡仕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世知咖座·第十七讲”,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胡仕胜研究员将为大家讲解“中印关系能否负重前行”。

上海|如何建起一座太和殿?

地点:浦东区浦城路150号3楼上海浦东图书馆·融书房

主讲人: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太和殿作为故宫中体量、等级都无出其右的建筑,除了宏伟的造型、华美的装饰赋予它极高的审美价值之外,从整体的柱架、屋顶,再到局部的榫卯、斗拱,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中国古建筑的高超技巧与智慧。建造太和殿的楠木从何而来?装修有何深意?曾起5次大火,是怎么保存至今的?太和殿的色彩有哪些?金砖真的是金子做的吗……周五晚,陆家嘴读书会邀请到在故宫工作17年,亲身参与了太和殿百年大修的古建筑专家周乾,和大家聊聊营建太和殿的那些事。

上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探索内心世界的入口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17号思南书局

嘉宾:陈赢(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周喆(图书编辑)

上海|小说家是不是“全知的上帝”——在小说的世界里体悟生命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巴尔扎克式的作家给人以上帝般的全能全知,像一个日常世界里的神话。如果用二十世纪初发生的现代小说变革的眼光来看上帝般的作家存在,则更像一个笑话。米兰·昆德拉曾引犹太人的谚语: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读书越多,阅历越多,就发现自己不懂的越多,同时,也越是发现小说存在的意义。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成年人的童话,只是,更近乎《格林童话》的原本——黑暗童话。讲座中,嘉宾将与大家探讨什么是小说;为什么要写小说、看小说等问题,并结合自身的作品,谈谈自己的写作至今的“变与不变”。

上海|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儒商精神及其得失

地点: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一层建投书局4层传记图书馆

主讲人:徐国利(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雪岩的商业人生虽然未能摆脱传统儒商的局限,但他的儒商精神与盛衰得失仍给后人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近40年闯荡商海,他是如何迅速崛起建立起庞大商业帝国的?从红极一时到众矢之的,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他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败落?4月10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国利莅临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为我们解读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儒商精神及其得失与启示。

上海|识篆正形——林子序先生作品签售会

地点:黄浦区福州路424号艺术书坊

主讲人:林子序(书法家)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令丞相李斯等对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进行简化,后将简化而成的文字颁布为官定标准字体,通行全国。这一字体就是小篆。4月10日上午,《小篆正形》的作者林子序将在艺术书坊举办“识篆正形——林子序先生作品签售会”,喜欢书法、篆刻的读者千万不要错过哦。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小白(作家)、张怡微(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楸帆(科幻作家、编剧)

《克拉拉与太阳》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时隔六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也是他自2017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出版的首部作品。上海译文出版社将于4月10日下午举办《克拉拉与太阳》新书发布活动,邀请了作家小白、作家张怡微、作家陈楸帆一同解读这部全球瞩目的作品。

上海|太和殿——一座宫殿展现紫禁城美学精华

地点:徐汇区龙华中路759号绿地缤纷城1楼钟书阁·良SPACE文化空间

上海|略说江南的文学地名

主讲人: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三生石、寒山寺、六桥、横塘、虎丘这些我们从小熟背的地名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文学故事?本次讲座,胡晓明教授来和大家聊聊江南几个著名的文学地名,通过讲述文学地名的背后的来龙去脉,贯穿古今、融合文史、打通人文与自然,情感与智性,以增进大家对江南文化的深入理解。

上海|从纸面到胶片——跨媒体视野下上海都市形象的呈现

地点:浦东新区富城路99号震旦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影评人)

上海|《上海:精神的行走》新书首发签售会

地点: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52楼朵云书院·海上文薮

嘉宾:惜珍(作家)、傅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上海:精神的行走》是惜珍的新作。她历时十数年独自穿行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以寻宝者的精神和探索者的眼光描写上海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探寻分布在这些风貌区内的130余栋优秀历史建筑。4月10日下午,作者惜珍、摄影者傅鼎将做客朵云书院旗舰店,畅谈“精神的行走”。

地点:闵行区合川路2570号科技绿洲三期2号楼2F之禾空间

主讲人:陶立夏(畅销书作家、译者)

上海|设计溯源:我们为什么要了解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新书签售会

嘉宾:邵琦(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闻晓菁(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李良瑾(上海蕴同科技设计总监)、朱俊(上海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程师)等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的造物行为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如果说,文明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和器物两大部分,那设计则可以看作是文化(道)与造物(器)之间的桥梁。4月10日,《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一书作者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邵琦、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闻晓菁、上海蕴同科技设计总监李良瑾、上海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程师朱俊,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陈健等嘉宾,将在艺术书坊举办“设计溯源——《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新书签售会”,带读者领略中国造物设计的发展历程。

嘉宾:包慧怡(诗人、作家、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李望鹭(复旦诗社社长)、拓野(复旦诗社社员)、宋椒(复旦诗社社员)、萧寺(复旦诗社社员)

对诗人包慧怡来说,诗是来自内心或外太空的声音,内心和外太空是同一事物。诗是寻找家园,也是对家园的摧毁和重建。诗人是微小之物的编年史家,而被编年得当的微小之物,关乎我们生命中最恢宏的秘密。读诗是与陌生的心灵过招,也是和历史对表。4月11日,诗人包慧怡和复旦诗社社员李望鹭、拓野、宋椒、萧寺将做客陆家嘴读书会,邀请读者一起来读读、聊聊诗歌。

上海|寒凝大地发春华——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经典诵读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西区二楼报告厅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上海图书馆、上海市作家协会、鲁迅文化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寒凝大地发春华——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朗诵会”,以当代之回响跨越百年之沧桑,共同领悟先生之文、先生之行、先生之风骨、先生之精魂。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3F创·新空间

主讲人:赵一飞(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杭州|剩下的,和唤起的——和桑格格聊新书《倒卷皮》

地点:拱墅区丽水路58号远洋乐堤港B区103单向空间1F

嘉宾:桑格格(诗人、作家)、苏七七(影评人、策展人)

手上的倒刺,即为“倒卷皮”,它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的、极细小却又无法忽视的部分。桑格格的诗也是如此,人人都经历过的事情,在她的世界里,总显得那么独特,值得被记录下来。这些日常的、生活化的诗,都是轻盈而真诚的,也正如桑格格的人一样。她是如何创作、又是如何看待诗的?4月10日,桑格格将会做客单向空间,与嘉宾苏七七一起跟大家聊一聊她的诗。

主讲人:荞麦(畅销书作家)

《普通婚姻》仿佛一首对于无序、理想、热忱和天真的赞美诗,它带着忧郁的气息,讲述了我们如何学习幻灭,既是对爱的肯定,又是一场对于充满狂想的青春的告别。4月11日,荞麦将做客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与读者简单见个面,聊聊小说和生活。

杭州|火的骨头——王良贵诗歌朗诵会

地点:拱墅区丽水路58号远洋乐堤港B区201单向空间3F文艺现场

嘉宾:冯秋子(作家)、髙世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牟森(戏剧导演)、泉子(诗人)等

一个安分守己的行政人员,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一个城市边缘的写作者,王良贵诗集《火的骨头》在画家杜觉民先生热心牵线和作家冯秋子老师推荐下,2020年8月由小众书坊编辑出版。作家冯秋子老师会同良贵的好友——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髙世名先生、正在上海紧张排《辅德里》的戏剧导演牟森先生、诗人泉子发起4月11日晚杭州单向空间的诗歌朗诵活动。

南京|智者南京的三张“面孔”

地点:鼓楼区金银街8号万象书坊

主讲人: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知古才能知今,知此才能知彼,追问过去,是为了理解现在、规划未来;亲近历史,不仅使人明德,而且使人明智——这就是《中国大智慧》。胡阿祥教授带着《中国大智慧》做客万象书坊,与读者聊聊智者南京的三张“面孔”。

成都|两京十五日:马伯庸全新长篇历史小说《两京十五日》签售会暨读者见面会

地点:武侯区科华中路2号王府井购物中心1楼中庭轩客会

主讲人:马伯庸(作家)

15天从南京到北京在明代有多难?马伯庸长篇历史小说《两京十五日》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这是继《长安十二时辰》之后,又一备受影视圈追捧的故事。4月10日,轩客会邀请到马伯庸来到科华路王府井购物中心1楼中庭,和读者一起开启“两京十五日”的明史旅程,探秘朱瞻基从南京回到北京的惊险故事。

成都|从神话传说到人间传奇

地点:青羊区草堂路17号成都市文化馆培训大楼三楼多动能厅

主讲人:何一民(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新出土的三星堆文物中,有57件青铜人头像。在奇特造型所带来的神秘感背后,是古蜀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典型的东方美学:内隐的美学。同时,充分展示了三千年前古代蜀国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和蜀人的生活艺术。那么在遥远的先秦时代,古蜀之地究竟是什么模样?古蜀文明的延续——金沙文化,它又有怎样独特而神秘的文化呢?带着好奇与期待,2021“走近艺术”首场专题讲座将为大家揭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带领大家了解古蜀文明的起源,以及蜀人生活中政治、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

地点:成华区成华大道杉板桥路669号招商花园城文轩BOOKS二楼演讲厅

嘉宾:高原(摄影师)、史雷(“小酒馆”主理人)、夏颖(歌手)、卓越(唱作人、策划人)

4月10日,我们邀请到传奇摄影师高原,以及她的朋友们——成都最负盛名的“小酒馆”主理人史雷、人人都爱的马赛克乐队主唱夏颖与吉他手卓越,还有一本不可错过的新书《返场》,一起空降文轩BOOKS招商店的现场,返场中国摇滚乐最黄金的十年,以及影像背后人与事。

成都|考古复原的四川

地点: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一段918号麓湖艺展中心·A4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萧易(作家、学者)

成都|《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法山叔新书签售会

地点:武侯区益州大道1999号银泰城4层轩客会

主讲人:法山叔(律所一级合伙人、法律博主)

时隔两年,法山叔在他第二本出版书籍《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中再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真实律师的日常生活。4月11日,我们邀请到法山叔来到轩客会书店,欢迎每一个对法律感兴趣、对律师这个行业感兴趣的青年读者到场参与。

西安|权力缝隙下的薛绍墓

地点:碑林区长安北路261号西安SKP购物中心9楼活动区SKPRENDEZ-VOUS

主讲人:李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隋唐考古研究室主任、空港新城考古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

李明老师主持的唐驸马都尉薛绍墓,是我国唐代考古史上发现的极其重要的墓葬。4月10日,西安SKPRENDEZ-VOUS邀请到现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隋唐(西藏)考古研究室主任、空港新城考古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李明老师,这次他带来的薛绍的故事不仅有关家庭、爱情和亲情,还有谣言、阴谋与宫斗,它具备一切引人入胜的故事都有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地点:金水区文化路2号松社书店

主讲人:蒋方舟(作家)

天津|走过的路,遇见的人——陈鲁豫《还是要相信》新书见面会·天津站

THE END
1.婚姻3婚姻禁忌 4形式 5年龄 6婚俗 7纪念日 8法学名词 概念 个人需求 9如何化解危机 10婚姻关系 11定义 12中国古代婚姻 13未来婚姻趋势 14婚姻发展史 15婚姻的名言 16登记制度 17词条图册 1介绍编辑 婚姻(3)婚姻,由两个人一起生活而组成的合法结合或契约。 婚姻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双方财富、心理和生理的结合;从本https://baike.sogou.com/v155210.htm
2.从宗法制与古代法的关系所想到的古今婚姻制度宗法制的影响渗透在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方方面面,其中古代的婚姻制度就深深打上了宗法制的烙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婚姻法彻底废除了宗法制下的婚姻观,确立了文明进步的婚姻家庭观念的新境界。 一、宗法制的概念及特征 宗法制是指以父系血缘集团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制度,其发展分为上古时期的宗族制度和中古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5.html
3.课程行为规范、风俗、文明、传统和人文精神,通过讲解、访谈、讨论、测试等方式向学习者介绍“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内容主要包括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和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中国的主要朝代年代,“一带一路”倡议,古代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习惯,现代交通文明,经贸合作,文化冲突,交际技巧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等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969906eace048cc741
4.中国传统文化婚姻(全文)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婚姻 第十四讲中国婚姻文化 第十四讲 中国婚姻文化(2学时) 一、中国古代婚姻演变 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群婚 血缘婚 抢亲婚 族外婚 对偶婚 一夫一妻制 1.原始群婚阶段 “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 (《淮南子?本经训》) “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列子?汤问》) “昔太古无尝君矣https://www.99xueshu.com/w/tm8qbmqquzz4.html
5.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500题版).docxPAGE PAGE 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500题版) 一、单选题 1.中国的甘蔗种植和糖的提炼方法是古代由()传入的。 A、波斯 B、马来西亚 C、越南 D、印度 答案:D 2.古人筑墙很早就运用()技术。 A、著书 B、版筑 C、预震 D、刻铸 答案:B 3.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中,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24/6242050211004140.shtm
6.范依畴:中国古代的“和离”不是完全自由的两愿离婚李宜琛先生在《婚姻法与婚姻问题》一书中说:“在中国古代法律之中,可以说很早就承认了两愿离婚制度。”{4}(P.132)董家遵先生在《中国古代婚姻史论丛》中说:“在古代,夫方的离婚权虽占优势,但妇方亦非绝对没有离婚的权利。”{5}(P.170)他所言女方离婚的权利,大概就是指两愿离婚。陈鹏先生在他的《中国婚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1560
7.古代婚姻的意义"因此,在古代中国,天子与后的婚姻具有垂范天下的意义。《昏义》说:"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在儒家的经典中,治理天下,说到底是治理男女民众,因此天子与后有一种自然分工,《昏义》说:"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https://m.douban.com/note/788097803/
8.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吸收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将人类的家庭婚姻变迁与人类社会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就其发展轨迹作了精要地概括:“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以上述论述为参照,中国古代婚姻的变迁可以划分为https://www.360doc.cn/article/276037_335880895.html
9.古代结婚的冷知识,您知道几个?《礼记》中的记载就指出了“婚姻大事”的重要性:“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也就是说,结婚是关乎宗族的大事。 看到古代用“昏礼”指代“婚礼”,不少网友戏谑地解释,女子发了昏才结婚。这个解释太过“网络化”。其实,在最初,“昏礼”说的是一个时间概念。根据阴阳五行https://m.btime.com/item/43dq232l28v8be9f2elt8pv1db8
10.唐代婚姻制度的研究综述金眉的《论中国古代婚姻家庭继承法律的精神与意义》,文章指出古代中国的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具有宗法性、世俗性和礼仪性,男女被分别赋予阴与阳的属性,由阴阳主从而达致和谐的法则成为婚姻家庭制度的内在特质。 在中国,儒家将人们追求生命不朽的努力纳入礼教的轨道,通过婚姻来实现传宗接代的目标,实现生的永恒。与佛教放弃https://www.eltemall.com/zhuantifanwen/guizhangzhidu/19126.html
11.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上)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系列,1949年)根据商晚期康丁后已传位于长子,提出宗法在殷代已萌芽。先秦宗族研究的专著,有刘节编著《中国古代宗族移植史论》(正中书局1948年版)一书,论述了宗族的涵义,世与代、图腾层创观等问题。http://iolaw.cssn.cn/jdfls/200407/t20040730_45919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