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1、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一、婚姻制度简介,概念婚姻,亦称作昏姻,婚姻是夫妻结合之礼,目的在于合二姓之好,以敬祖宗延后代。婿曰昏,妻曰姻。-礼记经解昏姻之道,谓嫁娶之礼。-礼记昏义从现代术语讲,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这种结合形成了被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从法学领域讲,婚姻就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结合。,二、西周的婚姻制度,1.宗法父系家长制的确立与周公制礼(1)宗法制度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确立与西周。一族之中,先祖的直接继承人(嫡长子、嫡长孙)称为“宗子”,其余无继承权的人称为“宗人”。宗人必须共同尊重宗子。宗子掌握以下权利:

2、宗族祭祀权全族共有财产权宗子是全族内日常事务的最后裁决者。家长制下,晚辈要服从长辈,夫妻之间,夫为贵,妻为贱,子女之间,重男轻女,重嫡轻庶。,(2)周公制礼,周公,姬旦,武王之弟,以其为代表的奴隶主统治者,总结了夏、商以及周初的经验和习惯,制订了同行全国的比较系统的礼制,史称“周公制礼”。基本原则:“亲亲”“尊尊”要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其核心是一个“孝”字,必须孝敬和服从以父权家长、宗主为中心的尊亲属,以维护家庭、家族内de伦理道德秩序。,(3)关于结婚的规定,一夫一妻多妾制“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同姓不婚“娶妻不娶

3、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卜之。”-礼记五不娶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疾不取;丧妇长女不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程序: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4)关于解除婚姻的规定,“七出”“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大戴礼记本命篇“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尝更三年丧,不去;”“贱取贵,不去。”,三、秦汉以后的婚姻制度,关于结婚程序,秦律规定不需经过官府批准才予以保护。关于休妻,也要制定合法文书,否则要接受处罚。汉律将“七弃三不去”入律,内容与大戴礼记基本相同,但是以礼入律,提

4、高了法律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门第婚,要求门当户对,为了巩固政治联盟,上等门第不得与下等门第联姻,否则以违制论罪。南北朝时期还禁止与母同姓者为婚,弥补了只对男性“同姓不婚”的片面性。秦代法律并不禁止夫死妻嫁的行为。在汉代,在夫妻解除婚姻方面,妇女也有一定的主动权。,四、唐代婚姻制度,1、订婚制度以“报婚书”或聘财私约作为订婚的法律程序。“违约妄冒”的规定。双重婚约的处理原则2、结婚的禁止条件禁止同行为婚和亲属为婚禁止良贱为婚禁娶逃亡妇女为妻妾监临官禁娶监临女禁止恐吓违约强娶3、鼓励寡妇再婚,禁止有妻更娶,4、离婚制度,出妻唐律疏议189条云:“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泆,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和离“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夫妻义和,义绝则离。”义绝义绝,谓“殴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杀妻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若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

THE END
1.婚姻3婚姻禁忌 4形式 5年龄 6婚俗 7纪念日 8法学名词 概念 个人需求 9如何化解危机 10婚姻关系 11定义 12中国古代婚姻 13未来婚姻趋势 14婚姻发展史 15婚姻的名言 16登记制度 17词条图册 1介绍编辑 婚姻(3)婚姻,由两个人一起生活而组成的合法结合或契约。 婚姻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双方财富、心理和生理的结合;从本https://baike.sogou.com/v155210.htm
2.从宗法制与古代法的关系所想到的古今婚姻制度宗法制的影响渗透在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方方面面,其中古代的婚姻制度就深深打上了宗法制的烙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婚姻法彻底废除了宗法制下的婚姻观,确立了文明进步的婚姻家庭观念的新境界。 一、宗法制的概念及特征 宗法制是指以父系血缘集团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制度,其发展分为上古时期的宗族制度和中古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5.html
3.课程行为规范、风俗、文明、传统和人文精神,通过讲解、访谈、讨论、测试等方式向学习者介绍“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内容主要包括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和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中国的主要朝代年代,“一带一路”倡议,古代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习惯,现代交通文明,经贸合作,文化冲突,交际技巧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等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969906eace048cc741
4.中国传统文化婚姻(全文)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婚姻 第十四讲中国婚姻文化 第十四讲 中国婚姻文化(2学时) 一、中国古代婚姻演变 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群婚 血缘婚 抢亲婚 族外婚 对偶婚 一夫一妻制 1.原始群婚阶段 “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 (《淮南子?本经训》) “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列子?汤问》) “昔太古无尝君矣https://www.99xueshu.com/w/tm8qbmqquzz4.html
5.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500题版).docxPAGE PAGE 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500题版) 一、单选题 1.中国的甘蔗种植和糖的提炼方法是古代由()传入的。 A、波斯 B、马来西亚 C、越南 D、印度 答案:D 2.古人筑墙很早就运用()技术。 A、著书 B、版筑 C、预震 D、刻铸 答案:B 3.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中,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24/6242050211004140.shtm
6.范依畴:中国古代的“和离”不是完全自由的两愿离婚李宜琛先生在《婚姻法与婚姻问题》一书中说:“在中国古代法律之中,可以说很早就承认了两愿离婚制度。”{4}(P.132)董家遵先生在《中国古代婚姻史论丛》中说:“在古代,夫方的离婚权虽占优势,但妇方亦非绝对没有离婚的权利。”{5}(P.170)他所言女方离婚的权利,大概就是指两愿离婚。陈鹏先生在他的《中国婚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1560
7.古代婚姻的意义"因此,在古代中国,天子与后的婚姻具有垂范天下的意义。《昏义》说:"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在儒家的经典中,治理天下,说到底是治理男女民众,因此天子与后有一种自然分工,《昏义》说:"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https://m.douban.com/note/788097803/
8.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吸收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将人类的家庭婚姻变迁与人类社会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就其发展轨迹作了精要地概括:“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以上述论述为参照,中国古代婚姻的变迁可以划分为https://www.360doc.cn/article/276037_335880895.html
9.古代结婚的冷知识,您知道几个?《礼记》中的记载就指出了“婚姻大事”的重要性:“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也就是说,结婚是关乎宗族的大事。 看到古代用“昏礼”指代“婚礼”,不少网友戏谑地解释,女子发了昏才结婚。这个解释太过“网络化”。其实,在最初,“昏礼”说的是一个时间概念。根据阴阳五行https://m.btime.com/item/43dq232l28v8be9f2elt8pv1db8
10.唐代婚姻制度的研究综述金眉的《论中国古代婚姻家庭继承法律的精神与意义》,文章指出古代中国的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具有宗法性、世俗性和礼仪性,男女被分别赋予阴与阳的属性,由阴阳主从而达致和谐的法则成为婚姻家庭制度的内在特质。 在中国,儒家将人们追求生命不朽的努力纳入礼教的轨道,通过婚姻来实现传宗接代的目标,实现生的永恒。与佛教放弃https://www.eltemall.com/zhuantifanwen/guizhangzhidu/19126.html
11.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上)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系列,1949年)根据商晚期康丁后已传位于长子,提出宗法在殷代已萌芽。先秦宗族研究的专著,有刘节编著《中国古代宗族移植史论》(正中书局1948年版)一书,论述了宗族的涵义,世与代、图腾层创观等问题。http://iolaw.cssn.cn/jdfls/200407/t20040730_45919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