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文艺联合书单|爱与真的启示:张爱玲的晚期风格翻书党澎湃新闻

本书是云南作家叶浅韵独具边地风情的散文集,收文45篇,如书名所说:只要温情以待,苦若堇荼的过活亦能咀嚼如饴,这正是作者通过作品所传递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文学的力量。

《沽水升乡愁》

黄桂元编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以文学作品为镜像,映照天津这座魅力之城的前世今生。载满乡愁的文字,熔历史、地理、文化、乡情于一炉,呈现作家情思和城市风韵。

《醒酒屋》

李杭育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小说以自传体的方式讲述主人公李三的生活与工作,在学校教书、在画室画画、在酒吧闲谈人生、在自己的居所“醒酒屋”写作和生活。李三游走于生活多个维度,真诚地面对友人与自我,其间充满乐趣与哲思。小说采用了多种叙述方式,作者以诙谐而轻松的文字风格,娓娓道出与各位朋友的相处交流。这些人构成李三眼里芸芸众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和路径,也能从中窥见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思考。

《中国文化精神(彩图新校本)》

张岱年、程宜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体系、核心、发展、得失、论争等,并阐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久别重逢》

范雨素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范菊人在故乡成长与在北京漂泊的艰辛故事。小说中,范雨素从一个打工女性的角度出发,将人间冷暖写得淋漓尽致。她来自乡村,却没有了故乡,她没有学历,却视读书和写作如生命。她对于老桑树、家族血脉等事物的奇幻想象为小说增添了一抹别具匠心的神秘色彩。

《王度庐评传》(增订版)

徐斯年、张元卿著,北岳文艺出版社

《王度庐评传》(增订版)对王度庐及其创作的悲情武侠风格进行再评价,考察研究王度庐在中国通俗文学史的地位,全书共分为二十一章,包括早期小说、早期杂文、“鹤—铁五部曲”“南京七书”,以及社会世情、野史稗说,样式学、风格学、历史学和文学史的角度,分析评价王度庐作品叙事艺术的演进、侠情小说的开宗立派、五四新文学人文精神的特质,以及他对新派武侠小说创作所起的作用。

《爱与真的启示:张爱玲的晚期风格》

陈建华著,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探讨了张爱玲的晚年生活及其创作体现的“晚期风格”。借助萨义德“晚期风格”的概念,作者着重剖析张爱玲移居洛杉矶之后的二十余年里那种极其复杂而困难的书写:在与二十世纪文学现代性的双重语境中,她扮演了多重角色,所谓“文本”也产生多重含义――不单包括她的作品,也包括她的行事,或许尤为奇特的――包括她的沉默。此外,作者还具体分析了其“晚期风格”特有的质地——金石风格,诸如时空交叠、穿插藏闪、人物造型、戏剧性情节、诗性语言、电影典故、震惊效果等。

《世间再无张居正3:党争之乱》

清秋子著,河南文艺出版社

《世间再无张居正》是一部多卷本的通俗历史著作,该书从张居正出生写起,至崇祯皇帝缢死煤山为止,着重叙述晚明极富特色的重大历史事件,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本卷主要描写明末党争渐起,宫廷和官场斗争尖锐,明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开始衰落,朝政紊乱,宦官专权替代了运转有序的君臣制衡机制,由此引发了大明王朝的全面危机。

《第欧根尼变奏曲》

陈浩基著,后浪文学|花城出版社

陈浩基出道十周年合集,17则故事,搭配陈浩基自选的古典BGM,详附6000字后记,一睹陈浩基的创作心路。

《如何是好》(精装版)

阎真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小说写的是一个当代知识女性的成长之路。主人公许晶晶是一个没有显赫家庭背景、没有特殊才能、没有高颜值的普通女孩,从保研、工作、恋爱、家庭,许晶晶有过许许多多的期待、做过很多梦。但这些小小梦想展开的空间里,每一寸都有无数的竞争者,“手无寸铁”的许晶晶节节败退。许晶晶迷茫、痛苦、挣扎,但梦醒之后,她依然积极生活,这是强大的生存逻辑对个人的改造,也是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所在。

《同乐街》

吴君著,花城出版社

生命陪伴生命,生命影响生命。《同乐街》是一个关于唤醒和引领的故事。40年同乐街的变迁和命运的共同体,汇聚了新新人类的个人成长与同乐人的奋斗史。

《注疏版布里格手记》

[奥]里尔克著,陈早著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家在古城》

范小青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为一位公认的苏派小说家,范小青此次以非虚构的形式,将苏州这一个性化的城市抽丝剥茧,记录了老街旧巷和住在里面的那群人,讲述他们的成长蜕变及其与时代百感交集的代际和解。从五卅路到临顿路,从北寺塔到状元博物馆,作者一一历数,使得这部作品颇有古城“传记”的色彩。

《第三个女人》

[波兰]亨利克·显克维奇著,林洪亮译,漓江出版社

显克维奇的中短篇小说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他一生共创作了六十余部中短篇小说,本书收入极具代表性的十四篇。这些小说反映了波兰农民的悲惨生活,描写了波兰侨民在国外的不幸遭遇,揭露民族压迫者对穷苦人民的迫害,表现男女间的纯真爱情……形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波兰人民生活画卷。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

苗炜著,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以“文学体验”为纲,作者开启了一场读者与读者间关于阅读体验的真诚交流。借由文学和影视作品,他讨论的依然是那些没有确切答案的人生难题:孩子,婚姻和家庭生活,消费主义,“不能宣之于口”的欲望,五官对自然的感受能力,人生中“咸鱼般”的静置状态,人的恶意以及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等。

《性善论新探(清华史学文库)》

方朝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孟子早在2300多年前提出的性善论在此后几千年历史上引发了无数争论,不仅影响到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也在20世纪西方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在全面研究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及欧美国家有关孟子性善论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孟子性善论进行了新的阐释,在如何理解古人人性概念的含义,性善论应该从性之善还是性善的角度理解更好,为何可以从成长法则的角度看性善论,以及两千多年来各种西方人性学说的主要问题及争论焦点上均提出了新见。

《未婚妻》

阿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以县城青年的初恋为主线,捕捉蓬勃的爱情袭来所引发的家庭波动。阿乙发挥他擅长写县城伦理的特长,从情感入手,写县城的改革开放和流动变迁,由此写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流动带给青年的命运改变。同时,他也写未来尚未展开的青年被困在病与死中,用美善和爱向命运挥出铁拳,向不朽张开怀抱的过程。在爱的甜蜜温暖中,生命展现了又蓬勃又狰狞的一面。

《人间烟火:厉彦林经典散文》

厉彦林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当代散文家厉彦林的散文选集,全书共分“家·相亲相爱”“乡·且望且归”“国·天地和同”“景·听风听雨”四辑,遴选作者五十余篇不同时期的作品,既收录了其代表作《故乡》《土地》《人民》《春天住在我的村庄》等,也包括新作《桃花源里可耕田》《月牙湖畔》《家乡茶的清香》等。

《关于下北泽》

[日]吉本芭娜娜著,董海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收入吉本芭娜娜十九篇散文。她用自己独有的敏锐与感性,在谈论下北泽生活的同时,道出了从容自在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东京的下北泽是日本时下受年轻人追捧的街区之一,对吉本芭娜娜而言却是充满了难忘回忆的场所。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描写了在下北泽居住的契机与种种故事。在生活与回忆的交织下,让读者感受到了不同于印象中的、充满人情味的下北泽。

《少年纤夫》

[德]海德维希·玛格丽特·魏司-索伦伯格著,葛囡囡翻译,张昌龙校译,时代文艺出版社

《少年纤夫》(德文书名直接译为《中国少年——李》)是由清末德国驻四川总领事夫人、青少年读物作家海德维希·玛格丽特·魏司-洛伦伯格所著的小说作品。全书以清末夔州城为背景,以一位勇敢、善良、乐观的少年纤夫小李为主角,刻画了清末历史巨变下的一位小人物的故事。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罗新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终了之前:萨瓦托回忆录》

[阿根廷]埃内斯托·萨瓦托著,侯健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拉美文学巨擘、《隧道》《英雄与坟墓》《毁灭者亚巴顿》作者埃内斯托·萨瓦托的回忆录。萨瓦托在暮年之时写下这本小书,虽说是回忆录,却并不着力于完整呈现他从天才物理学家到拉美文学巨擘的一生,而更像是对年轻后辈的言传身教。我们可以从中体味,一位真正的人文学者的思想脉络——体察“存在”等哲学命题时的艰难,对苦难大众之真诚深切的同情。尽管展示了诸多苦难,但萨瓦托的笔调是激昂的,他希望我们无论在如何绝境中,都能够行动起来,和同样张开双臂的人一起,等待新的历史浪潮。

《大戏坊》

关中牛著,太白文艺出版社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杨苡口述,余斌撰写,译林出版社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唯一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学者余斌历时十年,试图以聆听个体细节通向历史的真实,家族旧事、翡翠年华、求学之路、山河故人,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叙述中缓缓展开。“我有意无意间充当了杨先生和读者的中间人,它应该是一部可以面向一般读者的口述史。”

《数字与塞壬:解读马拉美》(人文科学译丛)

[法]甘丹·梅亚苏著,俞俊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马拉美晚年的诗作《骰子一掷不会改变偶然》是其最晦涩难懂的一首诗。本书是法国哲学家甘丹·梅亚苏对《骰子一掷》的解读,被誉为“马拉美思想的决定性独家解读”。作者围绕马拉美的“唯一数字”概念,用其深刻的洞察力试图简单清晰地破译诗中的密码,质疑了“机会”“偶然性”“无限”和“永恒”等概念,向我们展示了荒诞的创造性力量。与20世纪普遍将马拉美的《骰子一掷》解读为自上帝死后文学失败的讽刺证明相反,梅亚苏展示了《骰子一掷》如何实现了19世纪浪漫主义对终极的渴望,这种渴望建立在人类内在不确定性之上。通过对马拉美作品的大胆解读,梅亚苏对现代性、诗学、世俗主义和宗教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开启其激进偶然性哲学的新篇章。

《上河记》

李敬泽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从前的初恋》

王蒙著,作家出版社

《从前的初恋》由中篇小说《从前的初恋》《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及老照片组成。1955年前后,在创作修改《青春万岁》的同时,王蒙插空写下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与《初恋》。“从前的真实日记,写在三十二开横线笔记本上。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轩然大波之时,我写下了孪生的《初恋》。”这篇日记体爱情小说当时未能发表,手稿在大半个世纪后的2021年被作者发现,泛黄变脆的纸张上炽热的初心,依然鲜活。八十六岁的王蒙面对二十出头时写下的十八岁恋情,心潮激荡,提笔在原稿中穿插写下心曲,是与从前的对话,也是导读,旧篇添新章,构成了《从前的初恋》。

《虚构的灰》

戴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家戴冰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作者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张琼与埃玛·宗兹》《献给聂佳佳》《虚构的灰》《鸽哨远得像地平线》等。这些小说描写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如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市民等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世界。小说为我们展现灰色城市风景线的背面,每个人只属于自己的命运波澜,探讨如何走出看似幽深令人困惑的现实迷宫,找到生命的阳光。

THE END
1.周国平散文《婚姻与爱情》我一直认为,结婚和独身各有利弊,而只要相爱,无论结不结婚都是好的。我不认为婚姻能够保证爱情的稳固,但我也不认为婚姻会导致爱情的死亡。一个爱情的生命取决于它有什么的质量和活力,事实上与婚姻无关。既然如此,就不必刻意追求或者拒绝婚姻的形式了。 https://www.jianshu.com/p/46957cfe11d2
2.婚姻优秀散文(精选15篇)篇8:关于爱情与婚姻散文:瓷婚 忙忙碌碌中走过这许多年,别问什么爱情,什么地位。寒来暑往,经过恁多的风风雨雨,所剩下的也就是这份浓浓的依恋了。 说到依恋,以前还真没发现,现如今四十多岁了,反倒是觉得越来越离不开对方了。 以前,杏的老公在外打工,经常好几个月不回家。现在,他在家附近的找了个临时工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f4147lr.html
3.关于婚姻生活的散文关于婚姻生活的散文篇1:婚姻生活,从容处之 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 因为一个人走累了想找个人依靠?因为一个人孤单太久想找个人作伴?因为人生总要结婚生子,完成这一世的任务?我们总是随波逐流,忘了自己的内心。 婚姻,难道不是因为两个人相爱而走到一起,不想错过与他(她)朝夕相处的每一寸光阴,只想与他(她)共http://wenxue.xuexila.com/sanwen/28478.html
4.李杰与秀霞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散文)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如同璀璨星辰,温暖而明亮,引领着我们相信爱情的力量与美好。李杰与秀霞的婚姻生活,便是这样一段令人艳羡的佳话,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相濡以沫的日常,更是关于理解、尊重、支持与共同成长的深刻诠释。 《初遇:缘分的奇妙安排》 https://www.meipian.cn/56gywjgs
5.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散文(共4页).docx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经典散文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钱钟书先生曾这样很贴切的去形容婚姻,他把婚姻比作一座城,说到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却想逃出来。我想只有真正踏入围城,才会了解其中的各样滋味吧! 人常说,没有爱情的人生,生命就像丢失了一些卖力转动的齿轮,少了生机。没有婚姻,人生便是残缺的吧!那么有了爱https://www.taodocs.com/p-525405753.html
6.关于婚姻的文章美文故事婚姻不乏浪漫(2015-07-28) 感悟爱情婚姻 点击:42149 评论:14 爱情是花,婚姻是果, 爱情美丽,婚姻实惠。 不是所有的花都会结果,但所有的果一定曾经是花。 爱情是一本书,翻的不用心,你不幸福。翻的太用心,你会痛苦。 婚姻是一幅画,观看的距离太近,太远,幸福指数都不高,只有站在适当的距离,才能看到你要的http://www.duwenzhang.com/huati/hunyin/index1.html
7.“水果”牌严虹:我是一个写故事的人日记集敏感与钝感于一身。寄于文、游于艺、耽于梦。著有小说、散文集《说吧,我是你的情人》、《听说爱情回来过》、《让灵魂摇滚》、《织千千个网》、《爱情网事》、《网姐日记》、《赤足跳舞的精灵》、《与影子的恋爱》、《米兰的春天》、《古朵与米兰》等。最近出版《方力钧——100个人口述实录方力钧的艺术历程https://m.douban.com/note/707147927/
8.头条文章茨维塔耶娃(МаринаИвановнаЦветаева,1892年10月8日-1941年8月31日),全名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出生于莫斯科,俄罗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剧作家。她的诗以生命和死亡、爱情和艺术、时代和祖国等大事为主题,被誉为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877162766532907
9.尼采:快乐的知识(上)这本语录式的小书涉及的问题颇多,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本能、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宗教、社会发展……等等,是否可以说,尼采思想的精髓大体上已包罗在这部奇书里了。 现将书中沙及约问题择其要者介绍于后: 尼采力主保存个体本能和人的自由意志,指出群体本能意识、道德和宗教无不以否定个体本性和自我https://blog.csdn.net/a497785609/article/details/25076869
10.关于爱情的散文6篇(全文)关于爱情的散文 第1篇 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只能给予平凡的爱情,只愿找到同样平凡的另一半,共同度过平凡的一生。 我从不掩饰身上的普通,想象着爱情的模样,等待着缘分的到来。因为我坚信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能够欣赏这样的我,只是这个人现在还没有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18f7jhs.html
11.梁爱琴爱情,轻巧得沉重——读严歌苓《母亲和小鱼》有感严歌苓的小说《母亲和小鱼》讲述了一个波澜不惊的爱情小故事,见怪不怪,很平常,可谓写得轻巧,但是看着让人沉重,或者说爱情是轻巧的,婚姻是沉重的,亦或婚姻是轻巧的,爱情是沉重的;女人是轻巧的,男人是沉重的,亦或男人是轻巧的,女人是沉重的……其实轻巧的从来是世事和时间,而沉重的是情感和记忆,轻巧的是肉体和http://m.xnwenxue.com/h-nd-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