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散文诗(精选5篇)

"修行还不够,等修行够了的时候,再来找我吧。"若雪潇洒的跳下来,转身对红尘说,

"哼,武功好又怎样?我警告你,冰潇迟早会休了你的!"红尘说。

既然冰潇知道那次是我陷害的,无所谓了。

"呵呵,有那么容易吗?我告诉你,只要紫潇冰雪闪着光芒,我和冰潇就不会分手,就算分手了,他也不会娶你啊。"若雪嘲笑的问。

"哼,紫若雪,走着瞧!"红尘气急败坏。

"哦?论武功你赢不了我,凭地位也不行吧。红尘,我劝你还是好好做善事,不要做那些事了。"若雪说。

"我还用不着你来教训!"红尘说完,很气愤的走开了。

"雪儿,走吧。"冰潇说。

"恩。"

-----------------------华丽丽的分割线-------------------------------

此时,南宫拓还可怜的躺在某地-----------

"轰隆!"突然打雷了。

"啊!"南宫拓发出微微的。

雷电把他,击活了?

完了完了,冰潇和紫若雪好不容易在一起。。

南宫拓缓缓的站起来,

说:紫若雪,我一定会把你娶到手,至于冰潇,哈哈…。"

"墨,潇,忆!"冷一笑在外面大喊。(现在,冷一笑是好的)

"怎么了怎么了。"墨潇忆跑出来。

"你看看,这是什么?!刺杀令牌啊!你想杀了我?"冷一笑拿出一个牌。

"啊!当时你回来的时候我本来想收了,但是…没找到啊。"

"算了算了,还好刺客没来,要来了,我看小雪会怎么样!好了,我去处理事情了。"

关键词:语言密码;散文诗;意象;关键句;情感;音韵;诗意

(一)解析意象,领略意蕴之美

意象是理解诗歌的钥匙,也是理解散文诗的钥匙。袁行霈说:“语言是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由语言分析深入一步就是意象的分析。散文诗的艺术不能停留在语言的表层上,它的艺术奥妙,从它的意象上可以得到不少。”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融合就形成了散文诗的意象,由此看来,我们要领悟作者的情感,散文诗中意象的解读是不可少的。

在《浪之歌》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浪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至此,我们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还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为了理解海浪这一形象,我从“海浪”这一意象入手,设置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诗中的“我”是谁?

生:海浪

师:海浪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

生:它是海岸的情人,从“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可以看出。

生:海浪很爱海岸,诗中说:“我拥抱着他”、“我扑到在他脚下”。

生:还可以从“合为一体”、“海誓山盟”、“把爱恋的祷词歌吟”等词语可以看出。

师:可见爱浪是深爱着海岸。但海岸仅仅是爱海岸吗?

生:它还深爱着世间万物。

师:哦?你有什么依据?

生:诗中“曾有多少次”那一组排比句就写到他陪美人鱼跳舞、他帮助有情人吐露衷肠、他陪礁石对饮打趣,还托起落水者、为美女丽人偷出海底的珍珠,可见世间万物都是他深爱的对象。

师:说得太好了,可见海浪是一个热恋者,也是一个守护者。你觉得这一形象符合浪的特点吗?

生:符合的,“海誓山盟”、“爱的祷词歌吟”写的是海浪的声音,“拥抱”是指涨潮海浪扑到岸边,“扑到在他脚下”是指退潮时海浪渐离渐远。

生:还有,“曾有多少次”排比句引出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海边,符合海浪这一身份,“跳舞”就是海浪的涌动,“长吁短叹”、“嘻嘻哈哈”就是海浪的声音,“托起……躯体”、“偷出……珍珠”更是海浪最常见的行为。

生:写海浪声音的还有“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有道理,海浪这一形象首先是作为“浪”的形象,它身上具备了“浪”的各种特点,但同时,诗人还赋予它以“人”的形象,他是一个“热恋者”,也是一个“守护者”。正是兼具“浪”与“人”的特点,“海浪”这一形象才形象生动而又感人至深。

“诗歌是表现生命情感和人生体验的,意象是主体内在情感的感性化、客体化,所以诗人常以可以感知的客观事物来代表主体意识。有人认为诗歌是意象的创作,分析诗歌的意象,发掘它的深层语意,对于更好地领会诗的意境和欣赏诗歌的美是非常重要的。”①《浪之歌》中“海浪”的形象意蕴丰富,纪伯伦借“海浪”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炽热衷肠,表达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热爱与为之终身守护的愿望。由意象入手,散文诗的情感、主旨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品析关键句,解读情感之美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是从符号到旨趣,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到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从表面上看,《浪之歌》是一首爱情诗,但纪伯伦借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倾述了他对祖国的炽热衷肠,也表达了他“守护万物”的博爱情怀。学生能否理解文字符号背后的旨趣?这是阅读本文的一个难点。

为了了让学生理解纪伯伦对祖国的炽热的爱,我补充了纪伯伦的生平简历:

纪伯伦生平简历:

1883年出生于黎巴嫩北部的贝什里;

1895年(12岁)随母亲去美国波士顿某生;

1898年(15岁)被送回故国学习阿拉伯古典文学;

1901年(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叛逆性刊物《真理》被驱逐出境,再度前往美国。后家中遭变故,母亲、长兄、小妹相继亡故;

1908年师从艺术大师罗丹学习雕塑;

1912年移居纽约;

1931年(48岁)去世。

但是,若理解只停留在这样的层面,显然还是未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旨趣”。诗歌后半部分留下了太多需要琢磨的诗句。我做了如下的引导: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对诗歌的情感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理解,但是老师觉得诗歌的后半部分依然留有很多谜团,我们大家一起来琢磨琢磨。

师:是啊,这里写海浪陪美人鱼跳舞,写它帮助有情人吐露衷肠,同礁石对饮,救助落水的人,偷取珍珠馈赠丽人。这一系列的事情是“爱国”的行为吗?

生:我觉得是,但是这是升华了的爱国之情,诗人因为爱国而爱天下人,爱天下万物。

师:可以理解为是由“爱国”而升华为“博爱”,说得很有道理。

生:“我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这里“歌唱”和“叹息”的内容是什么?

生:歌唱爱情呗。

师:那为什么还要“叹息”呢?

生:刚才背景里介绍纪伯伦曾经被驱逐出国,诗人是为自己的“爱情”得不到祖国的回应而叹息。

生:也可以理解为为上文提到的那些为爱情所苦、那些得不到爱情、那些在大海里死难的人叹息。

生:为什么“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师:是啊,老师认为爱情的真谛是忠诚,诗人为什么认为是“清醒”呢?

生:“清醒”就是“理智”,都说“恋爱的人智商是最低”的,所以“爱”需要清醒。

师:爱需要清醒,有道理。能联系诗中的具体内容说说吗?

生:海浪是日夜流动的,是不用睡觉的,所以是“清醒”的。

生:诗人愿意像海浪一样不眠不休地守护着世间万物

生:海浪虽然对海岸有着炽热的爱情,但是海岸有时却不理不睬、无动于衷,但海浪依然一往情深,这就是理智的爱。

师:能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吗?

生:诗人被驱逐出祖国,但是诗人却没有背弃祖国,长期在国外做着爱国的事,这是炽热的爱,也是清醒的爱。

师:“清醒”中透着炽热,透着理智,透着执着,这就是诗人的“爱”。

耿林莽《散文诗的美学追求》一文中说:“对于散文诗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如实地、客观地反映现实,而在于抒情地、主观地、心灵化地折射现实。当然,散文诗也有叙事,有细节以至情节,但多是抒情地表达,即经我创造后的诗化产物,这便形成了她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的表现特色了。”通过对关键句段的分析,那些事件、那些情节、那些景物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情感内核才渐渐显现,诗句折射出来的诗人的内心旨趣才一点一点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分析句式与韵脚,感受音韵之美

“音乐性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虽然散文诗语言向散文语言有所借鉴,但它仍然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因此,音乐性也是散文诗语言的重要特征。”②《浪之歌》在句式上多用对句,但又整散结合,显得整齐而不呆板,匀称而又灵动,它就是一首情歌,是从纪伯伦心坎里流泻出来的情歌。

(四)变换形式,呈现诗意之美

散文诗是诗,但又有别于诗,它的诗意往往蕴藏在铺排的文句后面,简单地以朗读来感悟诗意,学生的感受很可能被阻滞在景物、事件之外。我认为只有用诗歌的形式才可以呈现散文诗的诗意之美。因此,我在课堂了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

“请你选用文中的词、句,重新加以组织,把这首散文诗改编成一首更加精炼的自由诗。题目依旧是《浪之歌》。”

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又有弹性的活动。学生在课本中接触过自由诗,如《天上的街市》、《华南虎》等,对自由诗的形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活动要求选用文中的词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编的难度,在意象的选取、情感的确定、甚至于句子的组织等方面,其实并不需要太化心思,学生主要考虑的是选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表达诗歌的本意,应该如何组织才可以体现出诗歌的形式美。这又可以考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主题的理解,考察学生对自由诗的积淀,让不同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以不同的呈现。十几分钟后,学生交流,精彩纷呈。教师也交流了自己改编的诗歌:

浪之歌(改编)

黎巴嫩.纪伯伦

(一)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

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清晨

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

傍晚

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

我生性执拗,急躁

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来时我拥抱着他;

潮去时我扑倒在他脚下

这就是我的情意

这就是我炽热的衷肠

(二)

曾有多少次

我围绕美人鱼跳过舞

我帮助有情人吐露衷情

我与礁石同席对饮

夜阑人静

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

惟有我彻夜不眠

因为我满腹爱情

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

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改编的《浪之歌》基本选用原诗的语句,只是少数句子为了形式的匀称作了一些增减。两个诗节从两个层次表现海浪的“爱”,这也是原文的设定。简单的改变却呈现了另一种美。

总之,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从诗歌撷取了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把握了散文诗的特点就找到了学习的方向;以语言为突破口,破解了语言的密码,散文诗别样的美也就呈现在学生面前了。

注释

剑冰不赞成“惟抒情”,或以单一的抒情性来界定散文诗,尤其反对矫情和题材的狭窄上的固化,这一点和我的见解一致。他也不主张以篇幅长短、字数多少界定散文诗,这当然也是对的,集子里的《三星堆》、《水墨周庄》等,虽然较长,却都是很漂亮的散文诗,而非散文。以诗性之有无为主要标准来区分散文和散文诗,或是最主要的尺度吧,当然还有其他,限得过死不好,完全没有界限也不行,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所以提及,一是觉得他集子里如上述两题的成功似可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二是剑冰散文诗最精彩、最出色、最拿手的,我以为还是那些高度提炼的精短篇章。

譬如《敲门吧》,本来是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事”,他却十分自然地提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赋予了多重的人生启迪。难能的是毫无概念化的诗歌气味,而是诗情洋溢的形象化生动活泼的语言警句:“所有的门都在向你开着,/只要你舍得勇气去敲。”这写得何其通俗,却又何其深奥!

再譬如《美丽》,这是被人们用烂了的一个词语,本相抽象,他却掇拾了许多形象的片段,将她写得有声有色。“美丽点亮了目光”,这只能是散文诗的语言。我以为,他既不是诗的,也不是散文的,而恰恰是典型的散文诗语言。为什么?不必解释,只可以意会,真正懂得散文诗文体与语言特色的人是会同意的。这样的语言充满在他的一些佳作中,比如这一章中的:“一定有一种歌声,象腾格尔或才旦卓玛,隐约在正面之中”,“一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爱情的种子,悄悄地伴随着微风”等等。

《远方的那夜》更属精炼之最。不过是中秋夜怀人幽思的瞬间捕捉,深沉的心理活动完全从宁静的夜色中折射出来,使一个人们常能触及的抒情谣曲,独具异彩,不落俗套。其空间感的辽阔,艺术张力的间距,和高度简洁的语言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出的越少,表达得越多,留给读者以想象去补充的余地便越大。这一短章几乎每字每句都颇堪玩味。

“那枚中秋”的“枚”字,用得新颖别致,一下提升到仿佛专供欣赏玩味的艺术境界,而不是生活中一个普通的节日了。不写月光,却写:“水样的夜,没有波纹”,更加冷隽而宁静地抓住了月色的精灵。“忆念的鳞片”将抽象的“思”具象化了,“掠过”使之轻盈如画,有了动感,而“如烟斜柳”更是深得汉语神韵的妙笔。烟与柳都是纤细而飘忽的,复又“斜”似往事之影,人之影,抑或忆念者的眼神呢?因是“柳”,遂有“拂扫着远方的眼睛”这一想象的延伸。“柳”本是“伤别”的意象,在这里,更是一语多义,将平常的思恋写得有声有色。然后笔锋一转,轻轻一跃,归结到“在我的夜空,十五是月蚀”这个月“蚀”的意象,堪称一绝,是什么“蚀”了这一枚中秋圆月呢?是远地相思,思而难见,无限惆怅,尽在其中了。

集子里像这样特别精美的短章还有许多,如《河之语》、《回望电梯》、《秋之恋》、《德天瀑布》、《读晨》、《龙门石窟》等等,难以一一抄笔了。但我还想提一下《无言的雪》,写雪的篇目有好几章,都写得很好,我尤其欣赏这一章,她充满了剑冰散文诗中灵动机智的思路和语言,读起来感到特别舒坦。既有心灵沟通的那种会意的愉悦,又有一种得来仿佛全不费功夫的诗美享受。譬如:

转贴于“站在雪中,用心与这雪的世界对话,所有的表达都是冷然的。”

这已经是很精微的表达,笔锋一转,又写出更耐人寻味的一句:“火热在冷然之后醒来”。这正是剑冰式的机智,冷然与深刻冷隽与深刻的代表,也体现了散文诗特有的跳跃式流动的妙处。

写山水风光,所谓“旅游诗”之类人们常见,剑冰的集子里也有,但不同于某些人那种近似导游说明的劣质品,他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不是名胜古迹赋予诗以光辉,而是诗赋予这些名胜古迹以光辉。譬如《凤凰古城》、《水墨周庄》、《三星堆》、《胡杨》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譬如《胡杨》,他赋予了这种树以一种性格,一种品质,一种不死的英雄的魂魄、气度与胆略,却又完全不是抽象概念的,而是掷地有声的诗性光辉。这是一只伸在沙尘中让人“惊恐万状”的“手”,这个惊恐万状是创造性的语言,将原属“贬义”的词性,散发出光芒万丈的雄伟高度。为这一形象作了突出补充的,是它“注定成为荒凉的一部分”,“让荒凉有了立体感”的这一创造性的阐述,胡杨成为荒凉的一个诗意的化身:“就象鹰之于蓝天,鲸之于海洋,只有大漠才能配胡杨”,真是达到了淋漓尽致的诗美高度。

《水墨周庄》和《三星堆》都比较长,难以展开来介绍了,我想说的是,她们与散文的质的区别值得认真分析和体味。虽长,却不是散文的铺叙方式,而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章引,切割性地组合,实际上已近于组诗式的结构。其中有些段落独立出来,也是很好的散文诗,譬如《三星堆》的六、九两节,特别是“六”,即“有一池荷花款款而开”那一节,完全可以作为一章优美的散文诗短章而存在。

更重要的恐是语言。散文诗语言的诗性美与音乐节奏感是重要特色,必须坚持。在剑冰的这两个“长篇”中,语言都很出色。如:

“水贯穿了整个周庄”;

“水使一个普通的庄子变得神采飞扬”;

“高速公路将这块古老划出了一道伤痕”;

“有鸟在原上飞起,叫不出名字的鸟,起起落落,一些鸟曾在钢的铸件上栖落过,享受过一个王国的仰拜”。

“鸟不灭,时光不灭”。

正是薄暮斜阳时分。骤然之间一阵倾盆大雨扫过我们辽阔的平原,既无雷声,也无闪电。

屋子前的花园整个儿沐浴在火红的夕阳里,被滂沱大雨淋了个透湿,热气腾腾,烟雾茫茫。

她坐在客厅里的桌子边,透过半开的门户若有所思地向花园里凝望。

我知道此时她心里想着什么;我知道此时此刻,经过短暂的、尽管是苦痛的斗争,她正沉浸于一种再也难以平静的情绪中。

突然她站起来,迅疾走进花园里,便看不见她的身影了。

时钟敲响,已过一个小时……又过了一个小时,她没有回来。

这时我便起身走出屋子,沿着她适才走的那条林阴小径(对此我确信无疑)走去。

周围的一切开始变暗,夜幕正在降临。然而小径湿润的沙土上看得见有一件圆圆的东西,透过浓浓的夜色发出显眼的红色。

我俯下身去……那是一朵年轻的、蓓蕾初绽的玫瑰。两个小时以前我在她胸前见到的正是这朵花。

我小心地捡起落入泥泞的小花,回到客厅后将它放到桌上,她椅子前面的地方。

她最终还是回来了,迈着轻轻的脚步走过整个房间,在桌子边坐了下来。

她的面容显得苍白而且楚楚有情;那双眼睑下垂、似乎变小的眼睛带着轻微的腼腆神色迅速扫视着两旁。

她看见了玫瑰,抓起它,望了望被揉皱、弄脏的花瓣,看了我一眼,于是那双眼睛突然停住不动了,滚出了晶莹的泪花。

“你为什么哭?”我问道。

“就为这朵玫瑰。你看看,它成了什么样子。”

这时我想到要说句意味深长的话。

“您的泪水能洗去花上的污秽。”我神色庄重地说。

“眼泪洗不掉,眼泪能将它烧毁。”她答道。于是她转身向着壁炉,将花朵扔进了正在熄灭的火焰中。

“火焰能比眼泪更好地将它烧毁。”她不无勇气地大声说。这时她那双还闪着泪花的美丽的大眼睛便大胆地、幸福地露出了笑意。

我明白了,连她也已烧毁了。

(朱宪生、沈念驹译)

赏析:

这是俄国19世纪诗人、作家屠格涅夫在1878年4月写的一首散文诗,距今已130多年。

哈利勒·纪伯伦,黎巴嫩著名诗人、作家兼画家,被认为是20世纪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二十世纪全世界最杰出的诗人,在西方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

正如西方世界所描绘的,纪伯伦象是"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诗与画都散发着浪漫与抒情,但在芬芳的背后是理性的思考,是严肃,是冷峻,是令某个人乃至某个民族值得深思的哲理。他那从灵魂深处传来的生命之歌,富有神秘天启预言式的语句,宛如天籁之音,传达出人生的真理,成为融合东西方心灵精髓、超越时空的永恒箴言,为心灵迷失于尘世的人们起着洗涤灵魂的作用。

纪伯伦足以堪称人类精神修养大师,他的文字历久弥新,传遍了全世界,超越了时空与国界的限制,他的散文诗,大半个世纪以来,驰誉东西方世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诗人说,它是诗化的哲学;哲人说,它是充满哲理的诗。

THE END
1.周国平散文《婚姻与爱情》我一直认为,结婚和独身各有利弊,而只要相爱,无论结不结婚都是好的。我不认为婚姻能够保证爱情的稳固,但我也不认为婚姻会导致爱情的死亡。一个爱情的生命取决于它有什么的质量和活力,事实上与婚姻无关。既然如此,就不必刻意追求或者拒绝婚姻的形式了。 https://www.jianshu.com/p/46957cfe11d2
2.婚姻优秀散文(精选15篇)篇8:关于爱情与婚姻散文:瓷婚 忙忙碌碌中走过这许多年,别问什么爱情,什么地位。寒来暑往,经过恁多的风风雨雨,所剩下的也就是这份浓浓的依恋了。 说到依恋,以前还真没发现,现如今四十多岁了,反倒是觉得越来越离不开对方了。 以前,杏的老公在外打工,经常好几个月不回家。现在,他在家附近的找了个临时工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f4147lr.html
3.关于婚姻生活的散文关于婚姻生活的散文篇1:婚姻生活,从容处之 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 因为一个人走累了想找个人依靠?因为一个人孤单太久想找个人作伴?因为人生总要结婚生子,完成这一世的任务?我们总是随波逐流,忘了自己的内心。 婚姻,难道不是因为两个人相爱而走到一起,不想错过与他(她)朝夕相处的每一寸光阴,只想与他(她)共http://wenxue.xuexila.com/sanwen/28478.html
4.李杰与秀霞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散文)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如同璀璨星辰,温暖而明亮,引领着我们相信爱情的力量与美好。李杰与秀霞的婚姻生活,便是这样一段令人艳羡的佳话,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相濡以沫的日常,更是关于理解、尊重、支持与共同成长的深刻诠释。 《初遇:缘分的奇妙安排》 https://www.meipian.cn/56gywjgs
5.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散文(共4页).docx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经典散文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钱钟书先生曾这样很贴切的去形容婚姻,他把婚姻比作一座城,说到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却想逃出来。我想只有真正踏入围城,才会了解其中的各样滋味吧! 人常说,没有爱情的人生,生命就像丢失了一些卖力转动的齿轮,少了生机。没有婚姻,人生便是残缺的吧!那么有了爱https://www.taodocs.com/p-525405753.html
6.关于婚姻的文章美文故事婚姻不乏浪漫(2015-07-28) 感悟爱情婚姻 点击:42149 评论:14 爱情是花,婚姻是果, 爱情美丽,婚姻实惠。 不是所有的花都会结果,但所有的果一定曾经是花。 爱情是一本书,翻的不用心,你不幸福。翻的太用心,你会痛苦。 婚姻是一幅画,观看的距离太近,太远,幸福指数都不高,只有站在适当的距离,才能看到你要的http://www.duwenzhang.com/huati/hunyin/index1.html
7.“水果”牌严虹:我是一个写故事的人日记集敏感与钝感于一身。寄于文、游于艺、耽于梦。著有小说、散文集《说吧,我是你的情人》、《听说爱情回来过》、《让灵魂摇滚》、《织千千个网》、《爱情网事》、《网姐日记》、《赤足跳舞的精灵》、《与影子的恋爱》、《米兰的春天》、《古朵与米兰》等。最近出版《方力钧——100个人口述实录方力钧的艺术历程https://m.douban.com/note/707147927/
8.头条文章茨维塔耶娃(МаринаИвановнаЦветаева,1892年10月8日-1941年8月31日),全名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出生于莫斯科,俄罗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剧作家。她的诗以生命和死亡、爱情和艺术、时代和祖国等大事为主题,被誉为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877162766532907
9.尼采:快乐的知识(上)这本语录式的小书涉及的问题颇多,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本能、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宗教、社会发展……等等,是否可以说,尼采思想的精髓大体上已包罗在这部奇书里了。 现将书中沙及约问题择其要者介绍于后: 尼采力主保存个体本能和人的自由意志,指出群体本能意识、道德和宗教无不以否定个体本性和自我https://blog.csdn.net/a497785609/article/details/25076869
10.关于爱情的散文6篇(全文)关于爱情的散文 第1篇 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只能给予平凡的爱情,只愿找到同样平凡的另一半,共同度过平凡的一生。 我从不掩饰身上的普通,想象着爱情的模样,等待着缘分的到来。因为我坚信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能够欣赏这样的我,只是这个人现在还没有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18f7jhs.html
11.梁爱琴爱情,轻巧得沉重——读严歌苓《母亲和小鱼》有感严歌苓的小说《母亲和小鱼》讲述了一个波澜不惊的爱情小故事,见怪不怪,很平常,可谓写得轻巧,但是看着让人沉重,或者说爱情是轻巧的,婚姻是沉重的,亦或婚姻是轻巧的,爱情是沉重的;女人是轻巧的,男人是沉重的,亦或男人是轻巧的,女人是沉重的……其实轻巧的从来是世事和时间,而沉重的是情感和记忆,轻巧的是肉体和http://m.xnwenxue.com/h-nd-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