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让你等,是为了给你更好的”是很多晚婚族不婚族成员的心声。喜欢与合适两个选项中,很多人会选择前者,愿意等待soulmate的出现以满足自己的婚姻期待。什么是婚姻期待呢?这期就让我们走近婚姻期待,谈谈晚婚不婚背后的故事吧。
“你看XX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你怎么对象都没有一个?”
“明年过年,一定要带一个女朋友回来。”
······
相信很多人对于上述场景并不陌生。
正所谓“每逢佳节被催亲”,每到家人团聚的佳节,不少年轻人就会被七大姑八大姨围着“催婚”。家长着急让子女步入婚姻的殿堂、生儿育女,担当家族使命和社会责任。但是,年轻人的婚恋状况却并不乐观。
翟振武和刘雯莉(2020)根据2018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测算,2017年,我国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7.31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60岁。与1990年的数据(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3.57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2.02岁)比较来看,我国年轻人初婚年龄逐年升高,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晚婚迹象。此外,初婚年龄连续上升可能引起终身未婚率的上升(陈卫民,李晓晴,2020),在未来,我国的不婚现象可能也会日益突出。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呢?婚姻期待或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解释因素。
中国古人曾经归纳人生四大幸事,其中一项便是“洞房花烛夜”。可见,自古以来我国民众非常重视婚姻,早婚普婚是中国传统的婚姻模式。近代以来,在社会变迁、文化交流和市场转型等多方面的影响下,我国民众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王磊,陈银虎,2021)。现如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再是金科玉律,“门当户对”也不是结婚的基础条件,人们对结婚对象、婚姻生活有自己的标准,从而产生了个性化的婚姻期待。
婚姻期待指在某个时期,个体对配偶、婚姻关系所期望达到、并认为根据现实可以达到的标准(吴波,黄希庭,2012)。从定义上看,婚姻期待包括对配偶的期待和对婚姻关系的期待。Fletcher等(1999)让大学生列出自己心中理想伴侣和理想亲密关系的特点清单,进而归纳出理想伴侣和理想亲密关系的具体维度。在Fletcher等(1999)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可以从配偶期待和婚姻关系期待两个角度具体归纳婚姻期待的内容:对配偶的期待包含温暖-可信赖性、活力-吸引力、地位-资源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婚姻关系的期待包含亲密-忠诚、激情等两个方面的内容。
01、期待下一代有更多资源的生物因素
进化论提出自然选择在生物的适应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化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类行为也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人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身繁衍的机会,其中就包括人们的择偶行为(Clarketal.,2005)。
02、各种文化差异下的社会因素
文化背景是个体婚姻期待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未来伴侣和婚姻关系的期待有所不同。比如,一项研究中,来自西方文化背景和东亚文化背景下的被试,根据研究者提供的特征分配手上有限的伴侣资产,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两种文化背景的人都看重金钱前景这一特征,但东亚文化背景的人比西方文化背景的人更看重对方的金钱前景,并且,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则更倾向于将幽默视为伴侣必备的品质(Thomasetal.,2020)。
03、童年和父母带来影响的家庭因素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在传统社会,结婚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家族)的事。现代社会虽然婚恋自由,但家庭对个体的婚姻期待依旧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中影响个体婚姻期待的因素有很多,父母对子女择偶、婚姻关系的期待影响巨大。
总的来说,晚婚不婚在当代年轻人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婚姻期待是晚婚不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将就”的婚姻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共识,而个性化的婚姻期待还会受到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原作者名:胡惠南
转载原标题:上天让你等,是为了给你更好的?|从“婚姻期待”谈谈“晚婚不婚”
举报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回复
婚恋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教科书式的关系范本不存在,爱情的答案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