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4.27河北
从先秦的《礼记》开始,贞洁观念就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贞洁观念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礼教制度完善而逐渐成熟的,这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被压抑在家庭之中,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妻,往往还要被丈夫打骂、侮辱。
长期的压抑下,女性不仅丧失了自主生活的权利,而且被要求恪守“三从四德”的规范,不能有任何越轨行为。
贞洁观念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存在。最早的贞洁观念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
那时,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很差,女性对男性的性行为缺乏自我意识,因此不能生育后代,也就无法保持贞洁。
同时,原始社会时期还没有形成国家政权,部落之间相互战争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妇女也就成为了部落的财产。
进入文明时代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类对于性行为的认识逐渐深化。此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女性作为自己的财产应有权利和地位。
当时,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女性的贞洁观念还没有从萌芽状态发展到成熟阶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文明时代,人们对于性行为的认识和控制能力也逐渐提高,在这一时期,女性的贞洁观念开始萌芽并逐步成熟。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对女性进行道德教育,并且对男性进行道德约束。
当时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倡导“三从四德”和“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
所谓“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而所谓“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不”,即“无违礼法、无犯上、无妒贤、无恶少”。
在封建社会,由于国家的力量过于薄弱,礼教制度的控制也就只能通过儒家学说来进行。
儒家学说从开始就将贞洁观念视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并通过“三从四德”的规范使妇女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从而使女性的地位处于从属地位。
从西汉到明清,儒家学说一直是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贞洁观念也随之成为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也是封建统治思想中最核心、最牢固的部分。
在此期间,贞洁观念一直以一种强制、规范的形式存在于女性日常生活中,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贞洁观念是这一时期婚姻制度的重要体现。
先秦时期,男女两性的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
到了汉代,随着男权社会的形成,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要内容的婚姻制度开始出现,《仪礼》中有关婚姻制度的内容也就逐渐失去了其原有意义。
在汉代,儒家学说被统治者奉为治国方略,而“三从四德”就是儒家学说中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从四德”。
“三从”是指男女结婚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四德”是指女子必须具备“妇德、妇容、妇言、妇功”。
贞洁观念虽然对女性的贞洁、守节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从总体上说,它并不能真正改变女性的命运。女性依然被禁锢在家庭之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为了使妇女的身心都能得到较好地保护,防止她们遭到非礼、乱伦等犯罪行为的侵害,中国古代统治者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法律。
在法律中,他们不仅要求妇女守贞,还要求妇女遵守一些道德规范。
如《唐律疏议》中就有这样的规定:“诸处女及有妻者,各与同罪。”不仅如此,他们还制定了一些相应的道德规范,如“妇德”、“妇言”等。
这些道德规范虽然多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而制定的,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首先,它为人们的婚姻提供了一定的标准,使人们在结婚之前就有了一个衡量是否与自己所爱之人结合的标准,从而减少了婚姻纠纷;
其次,它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其不触犯法律,维护社会的稳定。
当然,它并不能保证人们婚后不再发生越轨行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一些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因此,古代贞洁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保护妇女的作用。
最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贞洁观念也具有消极影响。从最初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出现时起,贞洁观念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性和阶级性。
它不仅严重束缚了妇女的个性和自由发展,而且使她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贞洁观念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由于贞洁观念的存在,女性往往会通过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来改变自身的处境。
首先,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只有保持贞洁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古代中国,男性社会地位较高,因此,女性为了获得男性的尊重而保持贞洁,则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女性由于被剥夺了性自主权和经济自主权,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引发心理失衡。
因此,女性为了摆脱这种心理上的压抑感,也会通过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综上所述,贞洁观念与女性社会地位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贞洁观念对女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贞洁观念影响女性的择偶观念,在贞洁观念的作用下,女性往往会选择更高社会地位的男性作为自己的伴侣。
例如在《水浒传》中,杨雄与潘巧云、林冲与林冲、燕青与卢俊义等人的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贞洁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贞洁观念不仅能够为女性提供一个保护其生命安全的屏障,而且也能够为女性提供一个改善其社会地位的机会。
虽然古代妇女的贞洁观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成熟的,但是,这一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贞洁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群体,她们没有独立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她们受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没有话语权,甚至不能随便出远门。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常常被束缚在家庭之中,她们很少有机会出门。即使出门,也往往遭到丈夫、长辈或其他男性的盘查、阻拦。
如果她们没有得到家人的同意就离开家外出,很容易被视为不守妇道,受到社会舆论和道德的谴责。
因此,妇女往往不得不遵守封建礼法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她们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甚至不能拥有自己的人身自由。
在家庭中,妇女要听从丈夫的安排,听从丈夫的命令和要求,否则就会受到指责和打骂。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通常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她们只能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家庭之中。
即使在夫为妻纲、以夫为天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也要遵从“三从四德”的要求,以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妇女不仅丧失了个人自由和人身权利,而且连人身自由都被限制。妇女一旦失去了人身自由,她们就不能像其他女性一样出门社交、外出经商或外出工作。
“贞洁”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种道德规范。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贞洁观念始终左右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对女性的束缚也十分严格,这既是女性地位低下的体现,也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一种体现。
时至今日,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经济上已与男性平起平坐,拥有了一定的社会话语权和自我实现的能力。然而,在贞洁观念方面,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女性应当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家庭生活中应尽到妻子、母亲、儿媳、女儿等多重角色;在社会生活中要做到自尊、自爱、自重和自强。
其次,应当充分认识到贞洁观念并非不可打破,只要通过正确途径和方式就能达到目的。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历史资料,学习古人的经验教训,做到知古鉴今;
其次,可以通过学习古人的先进事迹,来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再次,可以通过与亲朋好友交流的方式,互相鼓励,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最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于那些封建贞洁观念根深蒂固的女性来说,她们想要打破贞洁观念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然而她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摆脱传统贞洁观念的束缚。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女性一直处于依附于男性、服从于男性的地位。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贞洁观念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并被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古代社会中,贞洁观念成为女性的一种义务,女性必须严格遵守这一规范,否则就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惩罚。
贞洁观念作为封建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理念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这一传统观念虽然已经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其所包含的精华却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继承。
参考文献
张凤祥、孙立群:《中国古代妇女的贞洁观念》,《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第1期
白先勇:《红楼梦》,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
朱孝远:《中国古代妇女的贞洁观念与婚姻家庭制度——以宋明理学为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