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云手养生法—防治呼吸疾病的医疗体操

感冒、气管炎、肺气肿是多发病、常见病。慢性气管炎多因经常患伤风感冒,或长期吸人有刺激性的气体,或大量吸烟等原因引起,其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咳嗽,痰多,冬天加剧,久病严重者可发展为肺气肿。患肺气肿除了上述症状加重外,还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呼吸机能减弱,身体机能下降。

在祖国医学经络学说和大量针刺医疗实践的启示下,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脏腑所属,主治所为”,也就是“循经取穴”的治疗原则,我们采用“循经取动”、“以动代针”的方法,对24式太极拳24个养生动作从中医经络学角度进行大量的研究分析,发现太极拳云手养生法对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有辅助作用。据对感冒、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锻炼观察,证明疗效较好,10例感冒患者有7例不服用任何药物,仅做“太极拳云手养生法”(早晚各2遍,每次5in),功后按摩大椎穴、定喘穴5~8min,配合太极循经拍打法1min,3-5d皆愈,3例配合药物4d皆愈。10例气管炎患者用同样方法治疗3个月,均未服药,1例肺活量的平均值由2443ml提高到3450m;l其中3例基本痊愈,207年全年未患感冒,咳嗽消除;4例咳嗽明显减轻,过去平卧即咳,现能平卧休息;2例虽仍咳嗽,但感冒次数由全年患多次减少到1次。2例肺气肿患者,练功6个月,肺活量l例由1000ml提高到1400ml,1例由1200ml提高到2000ml,气喘明显好转,呼吸机能显著提高。

太极拳云手养生法”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首先与大椎穴、定喘穴有关。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与第1胸椎的棘突间,定喘穴在大椎穴的两侧,又名治喘穴。第7颈椎随着头的转动而转动,这样大椎、定喘2穴就在头颈的反复转动中受到牵扯伸拉,头颈转动的幅度越大,刺激的强度就越大。《新针疗法》一书中指出,刺激大椎、定喘穴有如下疗效,①退热止疟:感冒、发烧、疟疾;②宣肺平喘:治疗咳嗽、气管炎、哮喘;③益气通阳:预防感冒,一般虚弱、白血球减少、脊椎痛等,这是“太极拳云手养生法”能够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太极拳云手养生法”以手三阴、手三阳经脉带动周身经脉的运行,以腰胯的动作带动头和上肢的运动,以神为帅,化意带气行。从中医养生治病理论来看,通过刺激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列缺穴,达到调理经络、益肺平喘的作用。中府穴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机理:以水湿气态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统向体表系统输送高温能量、体液及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向外输送物质能量的形式来调节改变三焦腑系统和体表系统的温、压状况。列缺穴在前臂挠侧缘,挠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肪挠肌与拇长展肌键之间。列缺穴有如人体上的水利枢纽,左右肺经、大肠经、任脉,就如肺经经水输供的不同对象,经水分配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各经所管辖区域的阴阳虚实,从而调理不同部位的各种病变。

因此,“太极拳云手养生法”有畅通人体十二经脉的作用

预备姿势: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正直,下领内收,胸腹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舌顶上愕,精神集中。

动作: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看。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吸气:两臂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用意念指挥两掌随着吸气徐徐直臂上提,同时收小腹,提肛。

意念:气从双脚—膝—下丹田—中丹田(擅中穴)。意识想象掌、指如抽丝,提气。两掌提至与肩同高,掌心向下,体验气感。随呼气两掌在体前徐徐下按,同时屈膝下蹲,松小腹,松肛门。

意念:①气沿任脉(胸—腹中线)往下直至下丹田(气海穴)。②气由中丹田—肩—肘—腕—手掌(劳宫穴)。

①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身体渐向左转,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手心斜向下经腹前向左侧运转。眼看左手。

②上下交换手,上体慢慢右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右移;右手由脸前向右侧运转,手心渐渐向右方;左手由左下经腹前向右划弧,手心斜向后。

③上下交换手,上体再向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右侧运转,手心渐渐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划弧,手心斜向后。

要求:重复练习多遍。

①吸气:重心移向左腿,腰左转,左掌旋转向上提起,提至指尖斜朝上,手心对鼻尖。右手放松落下,腰左转不停,双手随动,同时收小腹提肛门。意念:气从脚—膝—下丹田—中丹田(擅中穴)。

②呼气:意在右腕放松上提,左手下落(换手)成右上左下。意在右手上提,劲点在腕骨,同时松小腹和肛门。

③意念:气从中丹田—肩—肘—腕—指尖(十宣穴),中气气沉丹田。

两手向外翻掌,手心向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眼看前方。

练习“太极拳云手养生法”注意事项:

①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除有害的神经紧张;还可以使肌肉放松,肺部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利于睡眠。

②要意动形随,内外合一。“意”应理解为心意、意识、思想,就是说练功时要用意识引导动作,动从静开始,又在动中求得安静,这种内外相合、表里相济的方法有助于畅通经络,调和气血。

③动作与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相配合,做到鼻吸鼻呼或鼻吸口呼,呼气比吸气稍长。④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为通过体疗促进人体内因向好的方面转化,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时断时续是无济于事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很重要,对重度肺气肿和肺心病患者,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量力而行,可以取坐式。发高烧、脓性稠痰多及哮喘发作时不宜进行。⑤练完“太极拳云手养生法”后可原地放松拍打1min,重点拍打手臂内侧及胸部

THE END
1.保健养生知识入夜的时候,人体分泌的升血糖、升血压的激素开始降低,这就是为什么能让大家安静地进入睡眠。如果长期不正常睡眠,升血糖、升血压的因素占优势,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病就来了。另外,平时,保证吃饭定时定量,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就可以了。 很多朋友都问,还有没有别的注意事项,其实养生就是顺应自然,不需太多拘束。我遇到过https://www.meipian.cn/2ktzehax
2.阳气不到就是病!养生治病首先要扶阳南方+中医有句名言“阳气不到就是病”,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先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 01 什么是阳气? 我们常听人提到要补阳、壮阳、扶阳,那究竟什么是阳气? 人体的阳气充斥于全身,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1/03/c8261833.html
3.中医最常用的几种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吃什么中医如何养生呢针灸科教授刘炳权几年来每天用山楂煮一大杯水当茶,饭后喝。“山楂可降血压、软化血管,老年人如有高血压、血管硬化,可每天喝一杯,没病可预防。” 养脊柱:练抖抖操 10多年前,由于工作非常忙,没时间走路,内科主任医师陈意教授就想出了一套养生动作:两脚分开同肩宽,两只手像小鸟挥舞翅膀一样开始抖。 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149952.html
4.王东丨冬病夏治,真正的硬核武器是“麦粒灸”,适合真正难搞的“病当时的医家认为,化脓灸与疾病的疗效直接相关,如唐代医家陈延之的《小品方》中指出:“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艾灸养生名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实就是用疤痕灸的方法,在足三里不断的施灸,使足三里常常保持在化脓状态,从而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升发气血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http://www.yufuguoyi.com/detail/10500
5.阳气对保健愈病至关重要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长生和寿夭。另外,人身阳气有升降出入的特性,有推动,防御,温煦,固摄和气化等五大作用。如果阳气不足了,这些作用就衰弱,身体就生病。的确,阳气对养生保健和防病愈病至关重要。http://jizhu.com/news/328.html
6.“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是百病之本阳气不足于抵抗邪气(邪气为阴,正为属阳),外邪因而客入机体,耗伤阳气,久之阳益虚而阴愈盛,聚痰血等阴物而成形,发为大病。因此,治疗任何的阳气不足导致的病,必需扶阳气以化阴寒。 温补阳气当贯穿治疗始终, 对于防病养生者扶阳养生方案是养生的基础方案。https://www.douban.com/note/699748041/
7.一招《易筋经》将感冒阻止在起始阶段中医(包括以道家、佛家为主的传统养生技术)则于西医完全不同,是从天人相应为出发点,认为感冒是外感病邪(包括伤寒、中风、瘟病等)所至,而且起病之初病邪在表,即太阳病,完全可以用中药(根据表现症状的不同而选用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之力推动将病邪从皮肤随汗液排出体外,而达到病除的目的。所以,中医不论病https://www.jianshu.com/p/c667e70ae9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