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读懂的养生指南!

作者是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张洪钧副教授。

他在中医界可说是赫赫有名。

张洪钧副教授

有人问,北京老百姓哪里能看到好的中医?就有不少人提到他的名字。

张洪钧,1983年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习,1991~1999获得北中医中西结合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清华大学生物系博士后,2010年创办东直门医院体质医学门诊。

有多学科修养基础,又有30余年临床经历,养生诊病,从五运六气和体质入手,抓根本、抓整体、标本合参;将中医与西医、现代科学、宗教人文医学等古今中外所有人类文明有机结合,揭示生命本质、探讨各科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形成机制,综合运用食疗药疗心灵疗法和语音电磁各种自然疗法,预防与治疗一体,养生治病与做人一体,能快速准确全面地进行体质与疾病诊断、切实指导疾病防治。

这本书就是他从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的角度,详细解释了每个节气、物候的科学来历,以及对人体产生的具体影响。填补了千年来,这方面的巨大缺憾。

北大教授楼宇烈老先生推荐序言:

二十四节气,是我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聚着华夏祖先无以伦比的智慧,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二十四节气在医学与养生方面的效用,历代鲜少有人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洪钧大夫与他的团队同仁,结合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实践,近年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与实践验证,整理成著作《物候心语》,弥补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的上述不足,实乃一大功德!

这套一共4本书,以“一问一答”的访谈形式。详细讲述了每个节气、物候的来历,以及对人身体的影响。

凝聚了一位老中医30余年,养生诊病的实操经验。

养生智慧、保养食谱、疾病防护知识,每一条都是金玉良言。

不仅将神奇的物候特点,娓娓道来。还结合了医疗大数据和自然法则,手把手教我们科学调养身体。

我随便翻了几分钟,就发现自己犯了不少“常识性错误”。

☉并不是所有体质的人,都适合泡脚养身。

☉长期喝纯牛奶,并没有那么多好处,可能还有反效果。

☉冬天快来了,怕冷的女孩们,千万不能开一整夜的电热毯,或者暖气。

强烈推荐体质弱、易上火的朋友们先读第三册书。

还能解答很多人关于疾病的疑惑,如:

我们身体各处的结节、息肉、囊肿是怎么来的?

怎么预防老年痴呆?

如何预防和调理秋季易发的过敏症状等。大到如何系统调养身心,小到什么节气喝什么茶,吃什么水果杂粮。一应俱全。

4本书,像饭后聊天一样,用平实、质朴的语言,道尽了真正科学、高级的养身葆命之法。

楼宇烈教授亲笔作序,夸赞道:

两千年来,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著作层出不穷。

然而,像《物候心语》这样将二十四节气的人文精神、文化价值、生命大道和医学、养生智慧阐述得如此淋漓尽致的,实为少见。

江湖地位,不言而喻。

如果你也一直对于中医养生感兴趣,想要用食谱、茶疗的方式,为自己和家人调养身心。

这套书真就太太太合适了。每个家庭都值得备上一套。

全套全彩四本,定价168元/套,这次给大家争取到“科学养生价”仅需99元,领券购买更划算,只要89元一套!不到一个保温杯的价格,全家都受用。

《物候心语》

团结出版社出版

按照节气变化,为家中的长辈、孩子,安排一日三餐和户外活动。尽可能让家人远离病痛。喜欢的读者不要错过~

如果你的家庭群里也经常看到,长辈们转发一些真假难辨、没有出处的中医养生知识。

不如推荐家人读读这套真正权威、详尽的“养生科普书”。

听听30年的老中医,解读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以及它对人体健康、疾病的影响。

就说说“秋分”吧。

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为什么秋天容易让人产生悲伤、抑郁的情绪?

书中讲到:到了秋分,肃杀之气更重。

肝脾受影响最大,出现气虚,就会有悲秋的情绪。

具体如何调理呢?

书中写到,对于容易过敏的人来说,尤其不要频繁喝牛奶、吃海鲜。

不只养身,书中还特别讲到了如何“养心、调神、养气”。

吃水果也有讲究。秋分之后,不适合再吃生的水果。因为这个时候,原来的“燥开始转化成湿了”。

整套书结构严谨,讲解系统、贴近生活。

从节气的特点、物候的来历,到自然景象,四时法则。

有理有据,娓娓道来。

大到分析当下时节的易病人群和防治方法;

小到喝什么茶,吃什么水果,如何调养身心。一目了然。查阅起来也非常方便。

覆盖人群也很广,从孕妇、儿童到年轻白领、家中长辈,不同体质对应不同的调理方法。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与伦比的智慧,本身就是一部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瑰宝。

像这样,能够把节气、物候现象与医学、养生融会贯通的好书。对任何家庭来说,都如获至宝。

一副好身体,胜过万贯财。

强烈建议大家为家人和自己,备上这样一套养生宝典。随用随读,科学放心。

这套书读起来就像听故事一样活泼有趣。

全书以张洪钧副教授和主持人二姐的对话形式,娓娓道来。

比如寒露节气,通过书里“聊家常”般的对话,就能读到不少关于寒露的知识。

寒露时节,人往往会感觉身体轻盈。爬楼梯也变得格外轻松。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喜欢在秋日登高望远,也是因为天气清朗,身轻如燕,人也变得开朗。

每个节气,都讲到了3个与之对应的物候。

比如小暑三候:“初候温风至”温风就是热风。

“二候蟋蟀居壁”蟋蟀趴到了墙根下,不再窝里头了。

“三候鹰始学习”意思是今年新生的老鹰开始学习搏击,独立觅食。

整套书结构严谨,讲解系统、贴近生活。从节气的特点、物候的来历,到自然景象,四时法则。有理有据,娓娓道来。

二十四节气读下来,就会发现原来节气里藏着万物生灵的生存智慧、自然规律。

书中还解读了不少古老医学典籍里的养身、驻颜的秘方。

比如《黄帝内经》里讲到饮食搭配原则,列举了不少有助于“补精益气”的食补方子。都非常简单好操作,完全可以一边看书,一边下厨。

读了这套书才知道,原来朔风起、寒蝉鸣……万物的变化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万物与我同根,天地谓之父母”。节气转换,也时常伴随着气候和生命状态的变化。

如果我们可以了解更多自然法则、万物运转的奥秘,也就能更懂得调整自己的身体和心情。

《物候心语》是一部人人用得上的中医养生宝典。

也是一部集生命大道、祖先智慧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手册。

建议所有人都读读里面的“调心”哲学。急脾气的人,会变得淡然从容。焦虑、迷茫的心情,也会找到释放的途径。

《物候心语》可以说当代人修身养性、葆养生命,不可不读的一部实用宝典。

这四本书的封面,以四季为主题,装帧精美,蕴意悠远。

春季主题,有“天街下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

夏季封面,像极了欧阳修写荷花的词,“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内文排版舒朗大方,图文并茂。

文中提到的场景,食谱,均有图文展示说明,不仅美观,更便于读者对照实操。

年龄越大越觉得,保持身体健康,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大的负责。

这套由中医界权威,解读华夏祖先千年智慧的中医养生典籍,落实到了每个人的饮食起居、生活细节中。

书架上摆上一本,总能用得上。尤其推荐给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读者。

全套定价168元/套,现在特惠价仅需99元,领券购买更划算,只要89元一套。算下来每本书不到一杯奶茶钱,就能给家人一份真正权威实用的养身参考。

排版字号大,间距适中,读起来身心愉悦。

健康生活,就是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吃健康食材,参与户外运动,享受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摒弃不好的嗜好,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物候心语》一起研究正确的生活方式,一起解密更多的生态农耕,旨在认清生命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从此养生有术。

THE END
1.保健养生知识入夜的时候,人体分泌的升血糖、升血压的激素开始降低,这就是为什么能让大家安静地进入睡眠。如果长期不正常睡眠,升血糖、升血压的因素占优势,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病就来了。另外,平时,保证吃饭定时定量,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就可以了。 很多朋友都问,还有没有别的注意事项,其实养生就是顺应自然,不需太多拘束。我遇到过https://www.meipian.cn/2ktzehax
2.阳气不到就是病!养生治病首先要扶阳南方+中医有句名言“阳气不到就是病”,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先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 01 什么是阳气? 我们常听人提到要补阳、壮阳、扶阳,那究竟什么是阳气? 人体的阳气充斥于全身,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1/03/c8261833.html
3.中医最常用的几种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吃什么中医如何养生呢针灸科教授刘炳权几年来每天用山楂煮一大杯水当茶,饭后喝。“山楂可降血压、软化血管,老年人如有高血压、血管硬化,可每天喝一杯,没病可预防。” 养脊柱:练抖抖操 10多年前,由于工作非常忙,没时间走路,内科主任医师陈意教授就想出了一套养生动作:两脚分开同肩宽,两只手像小鸟挥舞翅膀一样开始抖。 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149952.html
4.王东丨冬病夏治,真正的硬核武器是“麦粒灸”,适合真正难搞的“病当时的医家认为,化脓灸与疾病的疗效直接相关,如唐代医家陈延之的《小品方》中指出:“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艾灸养生名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实就是用疤痕灸的方法,在足三里不断的施灸,使足三里常常保持在化脓状态,从而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升发气血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http://www.yufuguoyi.com/detail/10500
5.阳气对保健愈病至关重要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长生和寿夭。另外,人身阳气有升降出入的特性,有推动,防御,温煦,固摄和气化等五大作用。如果阳气不足了,这些作用就衰弱,身体就生病。的确,阳气对养生保健和防病愈病至关重要。http://jizhu.com/news/328.html
6.“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是百病之本阳气不足于抵抗邪气(邪气为阴,正为属阳),外邪因而客入机体,耗伤阳气,久之阳益虚而阴愈盛,聚痰血等阴物而成形,发为大病。因此,治疗任何的阳气不足导致的病,必需扶阳气以化阴寒。 温补阳气当贯穿治疗始终, 对于防病养生者扶阳养生方案是养生的基础方案。https://www.douban.com/note/699748041/
7.一招《易筋经》将感冒阻止在起始阶段中医(包括以道家、佛家为主的传统养生技术)则于西医完全不同,是从天人相应为出发点,认为感冒是外感病邪(包括伤寒、中风、瘟病等)所至,而且起病之初病邪在表,即太阳病,完全可以用中药(根据表现症状的不同而选用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之力推动将病邪从皮肤随汗液排出体外,而达到病除的目的。所以,中医不论病https://www.jianshu.com/p/c667e70ae9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