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肾阳虚常水肿,冬病夏治利水气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清清通讯员沈中

医案朱老师,63岁,左下肢水肿一年余

63岁的朱老师是位退休的教育工作者。他坚持站立讲课数十载,加之所住环境较为潮湿,光照不足,积年累月,每到刮风下雨,左腿就酸疼不已。一年前还出现了水肿的症状,且自觉胸闷,时不时咳嗽、痰多,总觉得倦怠乏力。家人带着他陆续看了不少医生,症状总是反复。朱老师的学生得知情况后,连忙带着他找德叔求诊。

德叔解谜肺肾两虚,水饮内停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其发病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朱老师的脏腑功能随年老而虚衰,肾脏尤甚。肾主水,可调节水液,同时肾阳之火可温化下焦水湿。肾阳不足则无法温化水湿,水湿不能正常运行,饮停于内,于心肺便会导致胸闷、咳嗽、咳痰,于下肢则引起水肿。

德叔认为,朱老师的不适为肺脾肾阳气亏虚所致,在服用中药温阳利水消肿的同时,可以借助天地阳气恢复。德叔嘱咐朱老师在天气晴朗时可以每天上午或傍晚晒太阳。服药1个月后,朱老师胸闷、咳嗽、咳痰频率减少,腿肿也有了很大改善。此后定时复诊,腿肿未再复发。

预防保健冬病夏治,温养阳气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疗法的重要特色,它是根据《素问》中“春夏养阳”及“长夏胜冬”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例如水肿、风湿病等,在冬季或寒湿天气容易发病或加重,在夏季或天地阳气偏盛之时针对性治疗,促进症状改善或消失。常用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

像朱老师这类阳气不足的人群,春夏可以使用中药贴敷疗法。将肉桂、丁香等打粉,放入适量酒,调成糊状。取少量药糊加热后放在纱布上,敷于膻中穴、涌泉穴处,冷却后更换,每次敷10~15分钟,每周两三次。

德叔养生药膳房

牛肉扁豆粥

材料:大米150克,牛肉100克,炒白扁豆30克,精盐适量。

功效:健脾化湿和中。

烹制方法:诸物洗净,牛肉剁碎,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炖熟,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一二人量。

巴戟薏仁羊排汤

材料:羊排500克,巴戟天15克,炒薏苡仁30克,生姜三四片,精盐适量。

功效:温阳利水。

烹制方法:羊排洗净,切块焯水备用;巴戟天、炒薏苡仁洗净;诸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1750毫升(约7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5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两三人量。

有问题想问德叔团队?扫码可入读者群,向专家提问及获得活动最新信息,二维码8月28日前有效。

THE END
1.保健养生知识入夜的时候,人体分泌的升血糖、升血压的激素开始降低,这就是为什么能让大家安静地进入睡眠。如果长期不正常睡眠,升血糖、升血压的因素占优势,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病就来了。另外,平时,保证吃饭定时定量,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就可以了。 很多朋友都问,还有没有别的注意事项,其实养生就是顺应自然,不需太多拘束。我遇到过https://www.meipian.cn/2ktzehax
2.阳气不到就是病!养生治病首先要扶阳南方+中医有句名言“阳气不到就是病”,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先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 01 什么是阳气? 我们常听人提到要补阳、壮阳、扶阳,那究竟什么是阳气? 人体的阳气充斥于全身,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1/03/c8261833.html
3.中医最常用的几种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吃什么中医如何养生呢针灸科教授刘炳权几年来每天用山楂煮一大杯水当茶,饭后喝。“山楂可降血压、软化血管,老年人如有高血压、血管硬化,可每天喝一杯,没病可预防。” 养脊柱:练抖抖操 10多年前,由于工作非常忙,没时间走路,内科主任医师陈意教授就想出了一套养生动作:两脚分开同肩宽,两只手像小鸟挥舞翅膀一样开始抖。 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149952.html
4.王东丨冬病夏治,真正的硬核武器是“麦粒灸”,适合真正难搞的“病当时的医家认为,化脓灸与疾病的疗效直接相关,如唐代医家陈延之的《小品方》中指出:“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艾灸养生名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实就是用疤痕灸的方法,在足三里不断的施灸,使足三里常常保持在化脓状态,从而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升发气血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http://www.yufuguoyi.com/detail/10500
5.阳气对保健愈病至关重要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长生和寿夭。另外,人身阳气有升降出入的特性,有推动,防御,温煦,固摄和气化等五大作用。如果阳气不足了,这些作用就衰弱,身体就生病。的确,阳气对养生保健和防病愈病至关重要。http://jizhu.com/news/328.html
6.“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是百病之本阳气不足于抵抗邪气(邪气为阴,正为属阳),外邪因而客入机体,耗伤阳气,久之阳益虚而阴愈盛,聚痰血等阴物而成形,发为大病。因此,治疗任何的阳气不足导致的病,必需扶阳气以化阴寒。 温补阳气当贯穿治疗始终, 对于防病养生者扶阳养生方案是养生的基础方案。https://www.douban.com/note/699748041/
7.一招《易筋经》将感冒阻止在起始阶段中医(包括以道家、佛家为主的传统养生技术)则于西医完全不同,是从天人相应为出发点,认为感冒是外感病邪(包括伤寒、中风、瘟病等)所至,而且起病之初病邪在表,即太阳病,完全可以用中药(根据表现症状的不同而选用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之力推动将病邪从皮肤随汗液排出体外,而达到病除的目的。所以,中医不论病https://www.jianshu.com/p/c667e70ae9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