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导入语(10篇)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课时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齐读(.课件2)

2、听录音范读

3、引导断句(.课件3)

4、请同学读

5、再齐读

6、跟读录音

二、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清幽宁静,不染浮华。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交往高雅脱俗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8、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结

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图片引导回忆旧课。(板书)

全文结局“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件15)”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课件)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讨论,教师启发。

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

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步骤: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

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4、齐读。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2.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

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

a(学优生):默写

b:(中等生):朗读并背诵

c:(后三分之一学生):朗读并背诵

反思: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有介绍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二)相应对策:教师示范背诵,形成师生竞赛;通过互动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用游戏法来进行背诵竞赛。

(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游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一、导入

1、教师吟诗《竹枝词》让学生猜猜它的作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大家熟悉吗?它的作者是谁呢?(刘禹锡)关于他的诗我们还学过哪些?(《秋词》)那么大家一起试背这首诗。

2、题解

“陋室”好理解吧?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

(看课文注解)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了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作者简介

1、对于刘禹锡,同学们除了以上的了解以外,还了解他什么呢?

2、学生介绍。

3、师点拨重点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唐朝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永贞元年,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个别朗读—学生评读(重在读准)

2、我们在读古文时,不仅要把它读准来,而且更重要的要将它的节奏读出来。师展示范读录音,并请学生把课文朗读的节奏标注出来。

3、集体朗读,读出节奏。

四、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参考书、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并合作理清每个字词句的意思,整体理解课文。如果疑难之处小组无法解决,就请大家作好记号待我们一起解决。(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师引导学生解决。

名:著名、闻名天下灵:灵性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鸿儒:知识渊博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素琴: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琴,指那种自娱自乐的弹琴。丝竹:指宫廷中那种音乐,是歌舞生平的靡靡之音。何陋之有:有何之陋指没有什么简陋的。(这些作好准备)

3、让一名学生翻译课文。

五、理解分析

1、对课文内容,我们已大致有了了解,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陋室”真的“陋”吗?从课文哪句可以看出来?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如何理解这句话?)在这句话中“陋室不陋”关键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所以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德馨,就是品德高尚,那有怎样的高尚品质呢?下面若学生以归纳出了就顺水推舟说:有这样的高尚品质陋室就不陋了,但接下面3;若学生未说出来,可以说:虽然我们一下子没有归纳出来,没事,课文中应该有我们可以找答案的地方吧?在哪里?(后几句)那留着我们待会再归纳,现在先来看看,接下面)——(板书)

3、课文一开始就没写“德馨”而是写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以山和水做比兴引出了德馨,如果把山和水看成是陋室的话,那么仙和龙就是德馨了)——板书(山(仙)水(龙)——比兴)

4、齐读这两句,试背这两句

5、既然陋室不陋是因为德馨,那么课文哪些句子具体描述了“德馨”呢?它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呢?试分析一下(板:具体描述)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青的角度写,写出了环境之雅。这里这种相接的句子,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这种句式称为骈句,修辞上又称为对偶句。(板书:环境优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交友的角度写,他交的朋友多不多?(不多)从哪里看出来?(上句)交哪些朋友?只限于学识渊博之士。这里写出了交往文雅(板书“交往之雅”)

师补充:在刘禹锡写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弱下去,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情趣角度写,写出了情趣之雅(板书:情趣高雅)

好,讲了这么多,下面我们读这几句,再看板书的关键词试背这几句吧。

6、后几句“南阳——何陋之有?”是不是具体写陋室的?那有什么用呢?它是不是画蛇添足之笔呢?

(不是,它以古代圣贤例子类比自己,表现了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最后,又引用孔子的一个典故,这里的“何陋之有”语言发生了倒装应该是“有何之陋”,实际上这句话的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居住在里面,房子有什么简陋呢?作者这里就将君子类比自己了,那种高洁傲岸的情操朝露无疑。君子甘愿住在这个简陋的房间中且不感觉简陋,可看出他有什么样的高尚品质呢?(安贫乐道)这么说来,它不是画蛇添足反而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呢!)(板书:诸葛庐、子云亭、孔子何陋之有、自比言志)

试背这两句

小结:课文中作者以正面描述和侧面反正“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情操和情趣的?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作者借助陋室为文,寄托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一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课文中作者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既有它积极的地方也有消极之处,希望我们能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让精华为我所用。下面请再让我们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陋室铭

引出主题山(仙)、水(龙)比兴德馨

具体描述环境优雅托

交往文雅陋室不陋物

情趣高雅言

总结全文诸葛庐类比君子居之志

子云亭何陋之有

1、文言词语的积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1、积累文言词语。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托物言志的运用。

一课时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老师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虚荣心是要不得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中或许能领悟出一些道理。

二、展示预习成果:题解,作者。(关于课文题目,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谁来简介作者呢)

三、朗读:自由读---点名读-----范读----齐读(点名读可以简单点评,大家来听一下名家的朗读,注意节奏和铭文的韵味)

五、疑难词句。(那么大家还有没有哪些不会的词句呢,出示课件)

六、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同学们已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们请男同学来朗读一遍课文。字面上意思理解了并不等于理解了课文,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现在根据老师的问题同学们来思考一下,或者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进一步探讨课文。)

(从此句话来看,陋室陋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各有什么特点

(1)自然环境--------优雅

(2)交往人物---------儒雅

(3)日常生活---------高雅

(各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

“苔……青”:对偶,拟人,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环境的话用一个什么词“谈……丁”:与刘禹锡交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鸿儒,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之间的性情互赏,切蹉诗文,诗酒唱和,不只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而且传递着不熄的精神薪火。这些人也是雅,是一种儒雅。“可……形”:作者追求的不是庸俗物质上的享受而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种生活与庸俗相反的词,什么雅

那么详细地描写陋室单纯是为了给陋室作铭吗不是,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的品德,作者很含蓄地将自己的志向情操表达在具体事物上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这里作者托的物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志(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3、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宝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用山水来引出陋室,用的是类比的手法。类比是将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相似之处。

我们第一课不是用的类比手法,托的物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不甘沉默积极进取的精神。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美好的品德也会让陋室生辉,我也会像诸葛子云那样受到后人的景仰。

七、小结课文。(课文通过山水用类比来引出陋室,点明陋室不陋是因为作者德馨,再通过具体描写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来突出作者美德,再自比为诸葛亮、扬子云,表明他的志向与抱负)

八、质疑问难。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十、当堂背诵。

十一、课堂小结。从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十二、仿照作者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物品写一篇铭,比如桌子铭,铅笔铭,电脑铭。

课标要求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学法点悟]

[整体感知]

“陋室”,简陋的房子。“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疑难解析]

解惑: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质疑:文中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

解惑:用山、水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用仙和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耐人寻味。既然山之

质疑:《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请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译为:这是简陋的屋子,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质疑: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

解惑:“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然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这样的陋室,试想主人还会觉得“陋“吗?

[语言揣摩]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怎样理解丝竹乱耳?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

在陋室中谈谈古琴,心无旁骛,作自娱自乐,享受自己创造的音乐氛围,不失为一种清净的世外生活。丝竹,借代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纵情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作者来说是很嘈杂的。

[研究课题]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呢?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例如,如果你觉得你的家很温暖,请给你的房子取名为“港湾”;如果你喜欢做画,请给你的房子取名为“碧丹”。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学习本文,首先应把握“铭”这种文体的特征;其次要反复朗读、背诵,读时要读准字音;最后还应掌握重点字词、语句的含义。

[基础巩固集练]

《陋室铭》的作者是,代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本文作者和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馨()鸿()牍()

蜀()苔()调()

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斯是陋室: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案牍之劳形:

1.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犊之劳形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翻译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

1.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

答: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什么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

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作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德馨”的: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提示:(1)从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从陋室主人的情趣上:“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从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引用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和引证,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可见“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七、拓展阅读

熟读精思(节选)

□朱熹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详缓]仔细从容。②[子]通“仔”。下同。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④[漫浪]随随便便。⑤[急]要紧。

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甲:乙:

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

5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及文体。(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本文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明确:(陋:不华美、狭小。馨:香气散布很远。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指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2.统领全文的词语是哪个词?

明确:(德馨。)

3.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抒发了作者高雅自适的生活情趣。)

明确:(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研读赏析并阅读全文。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①解释下列词语。

名灵劳形

③以古代圣贤自比的句子是什么?

④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什么?

⑤文中的“仙”和“龙”比喻什么样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词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著名。灵异。使身体劳累。

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品德高尚的人。德馨。)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六、拓展训练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点题德馨

室写景状物

室内人高雅情调

言志君子

山、水——————陋室—————诸葛庐子云亭——————何陋之有

名、灵——————德馨—————环境交往情趣————陋室不陋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

①师生问好;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二、学习课文

(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二读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三、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导语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邪,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

1.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锅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三)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

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

(1)读准字音,如“馨”、“牍”。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索怀的心态。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

3.学生小结本文思路,明确本文构思新颖、文意通达、句句相连、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写作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一)

(四)品味剖析——领悟意境美

1.组织学生领悟以下语句:

(1)“苔痕上阶级,草色人帘青。”学生想象句中之景,用语言描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台阶上长满青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环境的荒凉冷落。“上”字写出了苦舞从台阶上爬到陋室,仿佛要听听主人在说什么。“入”字则写出了青草仿佛在窗口窥视主人在干什么,这里采用拟人手法,把苔薛青草写活了,赋予它们以人的灵性。我们已忘却陋室的凄凉荒芜,而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同时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倩。

(2)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经”可换为“五经”吗

明确:“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

2.品读以上文句,体会意境美。

(五)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骄句。骄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本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骄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2.学生有节奏地自读全文,体会韵律节奏之美。

3.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托物言志。“托”的对

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六)迁移运用——体会鉴赏美

1.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后心得。

明确:主题上,两支都表现作者法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莲说》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室铭》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陋室铭》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河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莲说》对“莲”进行人格化,《陋室铭》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启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背诵并默写课文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1.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

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让我们深情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环境清幽安贫乐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铭情趣之雅高洁傲岸

反问引用

托物言志

1.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1.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将本文分成三层(见原文),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4.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强调了“陋室不陋”。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不陋。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THE END
1.“搭子社交”三大关键词社交平台上,各种“求搭子”的信息层出不穷。有的结伴出行,有的相约喝茶,有的寻找创业伙伴……极简关系、精准陪伴、共享信息成为“搭子社交”的三大关键词。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找搭子?搭子带来怎样的社交体验?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详见第5版http://paper.xinmin.cn/html/xmwb/2024-03-19/1/180952.html
2.交友网站排名,值得关注的4个细节?③理论上,我们需要确保网站每一个页面都是有价值的,简单理解:你的每一个页面都需要具备一定搜索量,而不是中间页。 4.交友网站关键词问答 ①文章内如何加关键词? 答:一般常规的方式是首段出现关键词两次,文章中出现关键词两三次,文章末端出现一次,这些只是笼统的方式,文章关键词布局还包括:同义词、近义词植入等等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702185
3.初中生如何交友(通用9篇)阅读关键词:社交秘籍 友情 真实的自我 阅读指数:★★★ 交友法则 恭喜你!当你看到这些文字时,你就已开始阅读古拉拉还没有公开出版的《交友指南》了。古拉拉是波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校公认的交友女王。或许你已经厌倦了孤独,却不知道如何找到一个知心的朋友,也许你有朋友,但是不知道你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许你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15kom90.html
4.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关键词:统一战线;三个重要法宝;三个服务;联谊交友 关于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最大的政治”“三个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性,长期以来都是沿用毛泽东所提的“三大法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统一战线获得了生机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1906/t20190611_240594.html
5.回不去的旧厂街——电视剧《狂飙》高启强的三个关键词高启强这样一个反派,偏偏令大家牵肠挂肚甚至是爱恨有加,其“黑魅”何在?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高启强是市井“狠人”。高启强起初在京海旧厂街市场摆摊卖鱼为生,起早贪黑,养家糊口,负担正在读书的弟妹,十足的引车卖浆之流,活得卑微懦弱。快过年了,就想着给收卫生费的“市场管理”唐小龙唐小虎兄弟送红包https://so.icswb.com/h/100848/20230208/800886_m.html
6.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12篇(全文)【关键词】 护理学生交流能力;教学方法;改革人际沟通 1前 言 事实上,人际沟通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必然途径,也是人融入到社会中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从很多实况来看,如今很多学生依然不会交流,交流成为了社交中的一个致命弱点。因此,最近一些年很多护理学校开设了人际沟通课,但因为该课中的内容比较分散,处处受到限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e0obl65.html
7.和美国人聊天并不难!在美国的有效聊天技巧叁 三个关键词练习的实例 一 消防员 我小时候看过一些有关消防员的电影,比如《烈火雄心 》、《间接伤害》、《活火熔城》、《黑洞频率》和《回火》等都把美国消防员塑造成了英雄的形象(可见,影视作品对人的影响有多大)。所以也对美国消防员有些崇拜。 https://www.douban.com/note/716286272/
8.4个生涯维度,12个人生关键词,14条人生策略,帮你制定新年计划生涯四度的发展关键词(古典) 每个维度都有3个不同的人生关键词,每一个人生关键词就提供了一个方向,4个维度就有12个人生关键词,也就意味着有12个不同的方向。在提升生涯四度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的几种方向努力。关于这4个维度的12个关键词,详述如下: https://www.jianshu.com/p/6671fcc79b08
9.SEO基础知识广州保洁公司钾玮:ch5f11出本词效果搜索引擎基本每天都更新网页数据库,隔两三天都会对每个关键词进行一次排名。一般情况下,对于具体的某个关键词,其搜索结果不会突然发现巨大的变动。我们很少看到某关键词的搜索结果前10位突然都换成其他的了,除非搜索引擎进行算法修改。但对于具体某一个网站,如果受惩罚或降权,可能一夜之间排名发生巨大变化。SEO的效果,https://blog.csdn.net/xundh/article/details/42360811
10.王祖强:讲述一个就在您身边的浙江(三)区划人口 浙江现设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市,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9个地级市,32个市属城区、22个县级市、36个县(其中1个自治县),735个镇、445个乡、333个街道。 人口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省常住人口为5442.69万人,https://www.zjds.org.cn/dsjt/2631.jhtml
11.三个关键词破解理论学习难题先锋文汇当前,有的党员干部一谈理论就是“务虚”,应付场面、不求实效;有的党员干部学习方式单一,读死书、死读书;有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不求甚解,机械僵化地学习、背诵政治理论,学习既吃劲又难懂。作为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实在、鲜活、通俗三个关键词,破解理论学习难题。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349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