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后进生”就是人们常说的“差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纪律、品德等方面表现不佳的学生。造成“后进生”差的原因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要转变差生,教师必须了解和熟悉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引导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还要抓反复,反复抓,对他们不要期望过高,经过艰苦的努力,一定能够反复。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闪光点方法反复期望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一、什么是“后进生”
“后进生”就是人们常说的“差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纪律、品德等方面都表现较差的同学。
二、“差生”造成的原因
实际调查表明:造成后进生差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引起的主观因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引起的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一是对学习缺乏兴趣。这些儿童脑子里整天想的是玩游戏、看电视,而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二是对学习缺乏信心,他们学习屡遭失败,而失败后又得不到同情和关心,常常遭到老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辱骂。由于消极情绪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因而在困难面前他们往往是无所适从,无能为力,感到自卑,甚至想逃避。三是对学习缺乏责任感。由于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往往认为自己是在为父母和老师学习,因此,他们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他们往往是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少学点就尽量少学,遇到困难,干脆不学,对学习没有责任感。
(二)客观因素。一是家庭溺爱。由于多数学生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处于轴心位置,家长围着他们转,凡事都顺着他们,导致了他们依赖性强、任性、自私、生活能力差。二是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校片面追求考试分数,于是,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致使他们在学习上多次失败,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讨厌学习。三是家庭的误导。有些家长素质差,怕自己的孩子吃别人的亏,要求孩子在外面什么也不怕;有的只顾眼前利益,让孩子干繁重的家务和农活,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的家长品行不端,打架闹事,孩子也效仿;四是教育不良。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往往会使孩子把对家长或老师的不满,转移到学习上去,从而放松甚至放弃学习。家长或老师对孩子教育态度冷淡,往往会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失助感,在碰到困难时得不到指点或帮助,从而知难而退,畏缩不前。家长或老师有时缺乏信心和耐心,做了几次工作,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就认为他们一无是处,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也。家长或老师有时急于求成,有时滥用体罚,有时一味迁就,有时放任自由,都是影响学生“差”的客观因素。
由此可见,“后进生”不是天生就是“后进”,他们是“后天”多种多样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他们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尚未定型,可塑性大,所以,我们只要循循善诱,是完全可以将他们转变过来的,他们的后进状态是暂时的。所以,作为一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对“后进生”的正确态度应该不是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而是亲近他们,团结他们,鼓励他们前进。
三、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
(一)要了解熟悉后进生,和他们交朋友。这样做有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由于教师在班上是以教育者身份出现的,“后进生”对教师在心理上有戒心,在情感上有距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较大障碍。教师只有了解熟悉“后进生”,并和他们交朋友,他们才会把教师当作可以信赖的人。对教师才有良好的感情,进而产生亲合力,教师讲的话,说的理,他们才容易产生共鸣而被接受。第二,人的表现不可能整齐划一,“后进生”形成“后进”的原因又是因人而异的。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教师只有和“后进生”交上朋友,才能熟知他们各人的“差”“异”。第三,要想帮教转化成功,就必须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总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我们和“后进生”交朋友的过程,也是调查研究、帮教转化对象的过程,是选定成功的教育方法的过程。
(二)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面对“后进生”,我们不能认为他们一无是处,他们虽差,但也有其长的一面。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其自身的闪光点来驱逐身上的阴暗面,振奋他们的精神。增强他们的信心。这也是转化“后进生”的好办法。有一名学生,他刚进五年级时,因成绩差,产生了落后思想,最后发展到不做作业,在班里多次受到点名批评,结果不但没有好转,反面情况更糟糕。这时我就静下心来,进行调查了解,发现该生对劳动比较热心,干活踏实。我就抓住这一闪光点,反复表扬,确立他在班里的威信,并让他当上了劳动委员。他果然不负所望,工作干得积极出色。我趁热打铁,鼓励他说:“你如果好好学习的话,那成绝不比优等生差。”同时又将他选为“后进生”代表,和优等生一样进行表彰。这下他的精神振作了,学习情绪也更高涨了,仅一学期,他就由班里的“后进生”一跃挤进优等生的行列。发现后老蚌生珠的闪光点后,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要明白,语言赞美对孩子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相反,批评过多,常常会使孩子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会使学习成绩变得更差。
(三)交给他们学习方法,引导他们集中精力学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后进生”的学习差和品德差也不是孤立的。一方面由于“后进生”品德差,不守纪律,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必然差。另一方面又由于学习差,造成厌学,于是经常做出蠢事违纪的事,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还可以通过交给“后进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启发引导他们把旺盛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为转化工作创造条件,一来可以转移“后进生”的注意力,二来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甩掉后进的帽子,使他们振奋精神,轻装前进。
(四)要抓反复,反复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反复抓很重要,抓反复更重要。一个“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甚至很微小的进步,都是教育者辛辛苦苦、反反复复用巨大的努力换来的。我们决不能忽视在反复抓的过程中出现的“反复”。一个“后进生”在向好的方面转化中,又犯了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在别人还没有承认他变好的情况下,这种反复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舆论压力和精神压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只强调反复抓,不强调“抓反复”,本身就是片面的。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允许这种“反复”,在思想上重视这种“反复”,行动上敢于抓这些“反复”,我们就可以帮助“后进生”渡过“反复”难关,推进他们爬过一个陡坡,踏上新的台阶,让施教和受教的双方共同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福和快乐。事实告诉我们,这种“反复”是“后进生”半途中“缺油”,抓“反复”就是加油,加油就能继续前进,反之,就会“熄火”,抓不抓“反复”,就是这样泾渭分明。
总之,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我们只要坚持一个“爱”字,突出一个“导”字,辅以一个“管”字,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产生惊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李芒《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刘敬发、闫平《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第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