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检查准备:教材、笔记本、教辅、默写纸、双色笔
核心概念: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保路运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北和议、中华民国、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2.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性质4.辛亥革命的意义5、晚清至民国选官制的变化与近代教育的发展。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志存高远
1、核心概念: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北洋军阀、府院之争、护法运动、民族工业、实业救国、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等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3.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的原因?4.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影响?5.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概况?内容?意义?局限?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1911191619191921192419271928辛亥革命1912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东北易帜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毛泽东思想萌发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1928)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你又会用哪些词描述这个时期?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时空定位
学习主题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费正清曾说:“(北洋)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主题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拓展2: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
拓展3: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1912年12月-1913年初国会议席分配表党派名称发起人议会所占席位政治派别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统一党程德全24旧官僚民主党汤化龙24立宪派选择性必修3
民国初期的政党
民国初期的党派、政党、社团有300多个;
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
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
(2)原因: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制;③中国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复杂。④近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影响。(1)特点:①党派多,政治分野明显,是竞争型的政党政治;②参与政治活动积极,崇尚议会制;③政党政治不成熟,政争激烈,甚至发展为武装斗争。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形成的特点及原因。结论:中国在民国初年不具备充分培育民主政治的土壤。材料一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材料二
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政局主要特征。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实质?分析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的原因。说明了什么?志存高远
主题探究一: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政局
说明: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1)特征:独裁统治、混战割据,分崩离析。(2)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3)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4)艰难曲折原因:①政治: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②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③思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1.(2023·辽宁高考·7)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2.(2021·河北高考·8)《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DD真题演练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主题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预习任务2:中华民国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日常生活中也出现种种新气象。结合教材和地图,
描述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景象,分析原因?并思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⑤“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主题探究2、民国初经济的影响材料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注意到了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初年工商界的植棉改良行动进行评价
。提示:推动了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提高了国内的棉花产量;促进了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加强了产业之间的互动,推动了商品性农业的发展;
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既无法完全满足民族工业发展的原料需求,也无法从根本上推动农业近代化;对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抵御作用有限。
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领域,民族工业的发展瓦解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2)政治领域,利于资产阶级发展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3)思想领域,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发展趋势,民族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分布不平衡,对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严重依赖,难以独立发展。志存高远
拓展4: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收回利权运动①政治环境
②政策支持
③外因:一战
(主要
);④
⑤
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政府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1928年,改订新约运动、1935年法币改革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制;美国经济侵略加剧;官僚资本的挤压;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结论认识(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实业救国的道路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3)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但他却从一定程度上促使无产阶级发展壮大,最终引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2023·全国甲卷·29)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AD3.(2020·山东高考·8)图2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A.日本B.英国
C.德国D.俄国真题演练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主题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预习任务3:随着中华民国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日常生活中也出现种种新气象。结合教材和图片等,
提取信息指出这一时期社会领域的新变化,
结合时空
概括其变化的特点?表现:(1)社会风俗: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废止缠足。(2)礼仪: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历法:改用阳历。影响:①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②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③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④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呈现:民主、平等、自由、文明、进步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1912年3月《时报》特点:新旧交替、中西结合从地域看从过程看从程度看从动力看从趋势看从实质看从西方引进,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城乡社会生活变化不均衡这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和他们的社会示范作用也很重要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二者逐渐融合,但始终保留民族特色。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内地拓展5: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变化特点(融合选必三)
胸怀天下BD5.(2023·山东高考·6)图2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A.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C.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D.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6.(2022·广东高考·8)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
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
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志存高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第147页1、为什么?原因(1)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2、是什么?
内容(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7年十月革命后)①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指导思想、武器)——思想革命
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传播载体)——文学革命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道德革命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倡导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3、怎么样?材料2: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序号
被崇拜者票数1孙中山4732陈独秀1733蔡元培153…………14孔子1材料1、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1)积极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②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动摇传统礼教(儒学)的正统地位。③促进社会变革(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④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局限性:对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与绝对否定的偏向;局限于知识分子,没有普及工农;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主题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3、怎么样?材料3:“...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地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
——《毛泽东文集》拓展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学校教育初等教育自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选必2·P28】高等教育①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选必3·P81】高等教育②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选必3·P81】留学教育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选必3·P10】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2022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2022山东高考.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李超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