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牦牛”亚格博的西藏情缘——记北京援藏干部吴雨初

新华社拉萨12月5日电题:“老牦牛”亚格博的西藏情缘——记北京援藏干部吴雨初

新华社记者方立新、田朝晖、王京雪、强晓玲

这是一个关于爱国、奋斗、追梦的故事。

内地汉族干部吴雨初,两次进藏援藏,一次16年,一次8年。

第一次进藏,吴雨初22岁。吴雨初说:“我有幸遇到那么多善良的藏族同胞,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影响了我的一生。”

第二次进藏,吴雨初57岁。他辞掉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回到雪域高原,从零开始,建起“填补国内空白”的牦牛博物馆。

“憨厚、忠勇、悲悯、尽命”,是吴雨初对牦牛精神的概括。

亚格博,是藏族同胞对吴雨初的称呼——藏语意思是“老牦牛”。

“汉藏一家亲”:他有藏族妈妈,也有藏族女儿

进入12月,拉萨的阳光也挡不住寒意,西藏牦牛博物馆工作人员正热火朝天地把馆藏打包装箱。

现在是西藏旅游淡季,800余件藏品将随50个木箱,“冬驻”4000多公里外的浙江省自然博物馆,让江南观众零距离了解牦牛和藏族人民的故事。

2016年进京城、2017年走羊城、2018年下金陵,牦牛博物馆建成后,吴雨初带着馆藏在全国多地巡展。这次到浙江巡展,是第四站。

整理、研究、传播、弘扬藏族人民的牦牛文化,吴雨初的梦,终于圆了。

2011年,时任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老援藏”吴雨初,向组织提出辞职,申请重返西藏圆一个梦。知道他不是心血来潮,知道他对雪域高原魂牵梦萦,组织最终同意了他的申请。

57岁重返西藏,与1976年22岁大学毕业时瞒着父母报名援藏,既相同又不同。

相同的是,祖国西部那片高原召唤他“人往高处走”。不同的是,35年前,他初生牛犊不“恐高”,想赴雪域燃烧青春热血;35年后,年近花甲的他,放弃的是安稳舒适,选择的是艰难莫测。

他要干的是文化援藏——建设一座牦牛博物馆。此前,他从没做过博物馆工作,辞去领导职务后,手下无人无钱无藏品,只有一个创意PPT。

这个PPT,源于一个梦。

2010年冬日的一个夜晚,吴雨初做了一个梦。梦中的电脑屏幕上,“牦牛”与“博物馆”两个词像动画一样拼在一块儿,变成“牦牛博物馆”。

此后一个月,他熬夜查资料,学做PPT,一点点完善“牦牛博物馆”的创意。

他知道,约3000年前,藏族驯养了牦牛,又被牦牛养育:吃牦牛肉、喝牦牛奶、穿牦牛皮衣服、住牦牛毛帐篷、烧牦牛粪做饭取暖……

了解吴雨初的人,对他做这个梦,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高原上与牦牛为伴的藏族阿妈阿爸兄弟姐妹,是他的骨肉亲人。

吴雨初在藏北考察牦牛(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第一次援藏16年,从最偏远基层的乡文书起步,吴雨初在高原上度过了最炽热的青春,也领教了风雪、扬沙、严寒、饥饿、高原反应和孤独,但最后沉淀在记忆里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谊。

吴雨初永远记得,有年冬天,他在草原骑行,被寒风吹得浑身僵冷,跌落在一顶帐篷边。帐篷里一位阿妈脱下他的靴子,将他冰冷的双脚揣进袍襟,用体温为吴雨初暖脚,他才免于被截肢。“我从没从哪本书里读到过这样真实的崇高。”

还有牦牛。1977年冬,吴雨初一行被暴雪困在零下30摄氏度的阿伊拉雪山,饥寒交迫中撑了5天4夜。嘉黎县委得知消息,连夜动员各家各户烙饼子送去救援,救援车开到中途陷住,换成马队,马走到雪深处又陷住,换了牦牛。

“我们几近绝望时,看到雪际出现一片黑点,知道县里救兵到了。被困的人们捧着饼子,看着在雪地喘着粗气的牦牛,很多人都哭了。是牦牛救了我们的命。”

多年后,吴雨初常讲起这个故事,说这就是他创建牦牛博物馆的起因。

和西藏的情谊扎了根,回京工作后,无论多忙,他从未与高原中断联系。好几个春节,他请藏族朋友到北京一起过。

2008年,吴雨初在西藏工作时的老部下次仁拉达因病去世。次仁拉达的女儿桑旦拉卓,成了吴雨初的藏族女儿、藏文老师。“爸啦(藏语:爸爸)对我像对亲女儿一样,他是我的第二个父亲。”

吴雨初说:“我热爱西藏的土地和人民,我总觉得自己不该是高原的过客,我的后半生应该会与西藏联系在一起。”

“向牦牛学习”:为建成博物馆,他像牦牛一样忠勇尽命

吴雨初在拉萨租住的家里,有幅画家朋友1988年为他创作的画像。画中的他轮廓刚毅,双耳下长出了一对牛角。

这分明已经点出,他这人有牛的脾气、牛的坚毅,并将与牛结下不解之缘。

2011年,吴雨初申请辞职返藏,几位北京市领导听了他的博物馆设想,认为可以丰富北京对口援藏工作的内涵。市委决定,将牦牛博物馆纳入援藏工程,这让本来想“化缘筹资”的吴雨初分外惊喜。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在吴雨初离京前听了他的设想,认为要能做成,这将是“国内填补空白、世界独一无二”的博物馆,表示一个月内会去拉萨看他。

“我一个月内如约到了拉萨,我很替他着急,他当时什么都没有,一件藏品、一寸建筑都没有,只有两个藏族青年当临时志愿者。”单霁翔就自告奋勇成了第3号志愿者。

单霁翔有理由为吴雨初着急。虽然博物馆资金有了着落,但具体的建设工作,每推进一步都太难。

吴雨初在西藏牦牛藏品捐赠活动上致辞(2013年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2012年,吴雨初开始带着志愿者对全国牦牛产区做田野调查,征集文物,总行程长达3万公里。

最宝贵的收获,是他们这些要做牦牛博物馆的人,得到了最懂牦牛的藏族同胞的理解。

藏文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概念,吴雨初跟人解释,他要建的是个“亚颇章”,即“牦牛宫殿”。这让他迅速赢得了牧民们的心。

申扎县的牧民日诺听说消息后,一家八口忙活几个月,织成一顶牦牛毛帐篷,让儿子坐了3天车送往拉萨。这是牦牛博物馆获捐的首件藏品。

比如县的才崩,在吴雨初一行离开后,搜集自己和其他牧民家里与牦牛有关的物件,装满皮卡车送到拉萨,连汽油钱也不肯收。

到2013年,吴雨初已为牦牛博物馆征集到2000多件藏品,其中群众捐赠达40%以上,在国有博物馆中几乎绝无仅有。

2014年5月18日,历经3年艰辛筹建,西藏牦牛博物馆在拉萨开馆,共设感恩牦牛、探秘牦牛、相伴牦牛、灵美牦牛四个展厅,建筑面积8800多平方米。

“我当了10年国家文物局局长,见识过很多博物馆的建设,但没有哪个博物馆的筹建过程如此感人。”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牦牛博物馆开馆仪式上说。

“我知道这个过程中他有多么艰难,做了多少工作。是他对博物馆的理解、对西藏文化的理解、对西藏那片土地的热爱,使他做成了一番事业。”单霁翔充满深情地回忆。

吴雨初在西藏牦牛博物馆内研究牦牛标本(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无言的战友”:吴雨初发现牦牛文化也是红色的

2019年7月1日,名为《无言的战友》的特展在西藏牦牛博物馆开幕。这是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川藏和青藏公路通车65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的献礼。

“无言的战友”就是牦牛,这是吴雨初的发现。

2018年夏天,吴雨初在成都街巷深处几经辗转,在干休所找到了98岁的解放军十八军老同志魏克。这是与西藏结缘的两代内地干部的一场“牦牛会”。此前,吴雨初在研究牦牛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时发现,当年亲历十八军进藏、和平解放西藏的魏克,曾用“无言的战友”形容牦牛。

吴雨初更多的研究发现,令我们对“无言的战友”更加肃然起敬:

——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藏族人民赶着牦牛支援红军。革命胜利后,毛泽东曾对藏族老红军天宝说:“中国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牦牛革命’。”

——解放军十八军老同志王贵说:“西藏和平解放的胜利,是党的政策的胜利,也是藏族人民用牦牛驮出来的。”

——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当时没有公路,部队给养全部靠人背牛驮。藏族支前模范曲美巴珍赶着自家牦牛为人民解放军驮运物资,至今仍被传颂。

——上世纪80年代,阿里波林边防连战士收养了一头无人认领的牦牛,它为战士驮水10多年,直至衰老。战士们曾为它建墓立碑,还向南疆军区申报并获准为其记三等功,这在全军历史上独一无二。

牦牛文化也是红色的。在拉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很多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无言的战友》特展。在这里,他们能听到博物馆里《初心·使命》的童声合唱——

“我们不忘初心,五星红旗飘扬喜马拉雅;我们牢记使命,西藏大地开遍幸福之花。啊,岁月流淌,追梦者永向天涯。”

这首歌,作词的是吴雨初。

追梦者永向天涯。这是革命前辈的精神不朽。

追梦者永向高原。这是共产党员吴雨初的初心流淌——他的心,永驻精神高地。

“这辈子够了”:文化援藏,北京的“吴雨初”变成西藏的“亚格博”

吴雨初很喜欢自己的藏文名字,叮嘱记者“就叫我亚格博”。他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弘扬牦牛文化紧紧拴在一起。

记者采访时,一家公益机构将一群来自藏北高海拔牧区双湖、面颊黑红的小学生一路带至北京游览,牦牛博物馆是他们到拉萨后的第一站。

活动组织者范丽说:“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走出藏北牧区,第一次到拉萨,他们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几乎是零,牦牛博物馆恰恰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吴雨初喜欢在牦牛博物馆里看到孩子,他从中感受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

在吴雨初看来,牦牛文化是最久远和广泛的西藏民族民间文化之一,建立牦牛博物馆能通过牦牛这一载体,呈现其所驮载的西藏历史和文化,最终形成独特的西藏文化符号。

牦牛博物馆书记琼珍告诉记者,开馆5年,参观者累计数十万人次,这里成为人们了解西藏的窗口。

吴雨初说:“牦牛作为高原之宝,几千年来与高原人民相伴相随,成就了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涉及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文,并深刻影响了高原人民的精神性格,承载着高原人民的善良与勤劳、坚韧与厚重,是青藏高原一个独特的象征和符号。”

吴雨初在藏北草原上收集牛粪(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今年,吴雨初已经65岁,觉得该给牦牛博物馆找位新馆长了。只是,要找一个能在各层面接替他的新馆长实非易事。

有时候,吴雨初会思考一个人的价值到底何在。他觉得肯定不在于能挣多少钱、有多大名:“我这个人啥也不会,做了牦牛博物馆,这辈子够了。”

在拉萨,我们曾向许多人打听吴雨初是个怎样的人,得到的回答是另一些问题,比如:“这个年代,怎么还有这样的人,放弃在北京的生活,拼死为藏族和牦牛做一件事?”

“民族团结靠的就是这样的事,这样的人。”他的藏族朋友们回答。

THE END
1.我的西藏朗读亭品读诗文免费在线阅读收听下载哦,这就是我的西藏。 万物在静穆中生长,信念在天地间茁壮。 神秘在传说中诞生,呐喊在沉默中绝响。 山为你而伟岸,水为你而奔放,地为你而广袤,天为你而透朗。 诱惑无法左右,淫威不能服降。 雅鲁藏布,从未停止独有的铿锵;布达拉宫,总是在闪烁执著的目光。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65658451
2.我的西藏乌兰托娅单曲在线试听我的西藏 乌兰托娅 专辑: 未知 发行时间: 未知立即播放 添加 收藏 分享 评论下载酷我音乐客户端 协议与声明 其它 合作链接 车机版 Android iPhone版 PC版 用户服务协议儿童隐私政策 免责声明隐私政策 用户权限权利声明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腾讯音乐 QQ音乐 酷狗听书 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丨 网络文化https://www.kuwo.cn/play_detail/22848408
3.我的西藏乌兰托娅酷狗音乐西藏啊西藏我的西藏 美丽的雪域高原 我是你的雪莲花 我要开在你的雪山上 我要开在你的雪山上 蓝天上雄鹰展翅飞翔 高原的汉子回首凝望 目光轻吻我的脸庞 向我敞开火热的胸膛 西藏啊西藏我的西藏 美丽的雪域高原 我是你的雪莲花 我要开在你的雪山上 我要开在你的雪山上 西藏啊西藏我的西藏 美丽的雪域高原 我https://m3ws.kugou.com/share/index.php?chain=2bt6M1cy0V3&id=2bt6M1cy0V3
4.中国西藏,我们的家!中国西藏,我们的家! 这里天蓝、水清 这里的人民幸福满满 这里是我们的家乡 这里是中国西藏 ……https://drc.xizang.gov.cn/xwzx/daod/202107/t20210721_251432.html
5.我的西藏歌谱简谱网歌谱简谱网 > 四字歌谱 > 我的西藏 我的西藏艺术家/歌手/词曲: 刘续红 点击:1000 图片可能经过缩放,另存可看到原图,在图片上点鼠标右键,选图片另存为,可以保存到你的电脑中.(网络) 其他相关 简谱/曲谱 [四字歌谱]西藏在上 索昂丹巴 [四字歌谱]咱们西藏 尼玛拉毛 [三字歌谱]去西藏 王艺歌 [二字http://www.jianpu.cn/pu/22/226731.htm
6.我的西藏风光大片越野越真越野越真越野越真创建的收藏夹越野越真内容:我的西藏风光大片,如果您对当前收藏夹内容感兴趣点击“收藏”可转入个人收藏夹方便浏览https://www.bilibili.com/medialist/play/1974277438
7.我的西藏歌词乌兰托娅我的西藏LRC歌词西藏啊西藏我的西藏美丽的雪域高原我是你的雪莲花我要开在你的雪山上我要开在你的雪山上蓝天上雄鹰展翅飞翔高原的汉子回首凝望目光亲吻我的脸庞向我敞开火热的胸膛西藏啊西藏我的西藏美丽的雪域高原我是你的雪莲花我要开在你的雪山上我要开在你的雪山上西藏啊西藏我的西藏美丽的雪域高原我是你的雪莲花我要开在http://m.5nd.com/gecilrc/583813.htm
8.我的西藏行(一)折多山是康巴第一关,也是进藏第一关,既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又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翻过了4298米的垭口,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西藏。…… 都说新都桥是摄影家的天堂,由于季节和忙着赶路,没拍下特别好的片片……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4041509_936565302.html
9.我的西藏歌词我的西藏lrc歌词下载乌兰托娅种子音乐[ti:我的西藏] [ar:乌兰托娅] [al:] [by:凌轩silence] [00:00.00]我的西藏 [00:01.46] [00:03.28]演唱:乌兰托娅 [00:04.97]作词:古道 [00:06.73]作曲:富大华 [00:08.40]编曲:小多 [00:10.27]录混:周晓明 [00:12.72] [00:15.40]歌词编辑:凌轩silence [00:17.48]QQ:572301871 [00:20.13] [00:36.http://zz123.com/geci/uqkdsa.htm
10.我来自西藏第6集:万玛尖措大地舞者的香巴拉纪录片00:00/00:00 自动 倍速 0 1 我来自西藏第6集:万玛尖措 大地舞者的香巴拉 节目简介https://www.mgtv.com/b/304964/3657113.html
11.西藏改变了我的后半生问: 我想您对西藏也是很有感情的,举办《西藏万象》微型图片展览之后,现在又举办《雪域情韵》影展,做这样的展览也是您自己的一种意愿,不知道您后来有没有回去过。 答: 没有回去过,因为患了心脏疾病不能去,我在西藏病倒之后,住了三个多月医院,医院检查里血液里几乎没有增加氧份。.因为分社工作过于紧张,不能让https://www.cctv.com/geography/change/interview.html
12.我在西藏《我在西藏》是次仁央宗演唱的歌曲,收录于《我在西藏》专辑中。歌曲歌词 西藏 西藏 我在西藏 我在西藏 在布达拉宫通往 天堂的云彩中 我在西藏 在雅鲁藏布奔向 远方的浪花中 啊 西藏 啊 西藏 心在蓝天上 匍匐我的今生是西藏夜空 金色的酥油灯 我在西藏 西藏 西藏 西藏 啊 我在西藏 我在西藏 在喜马拉雅迎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8%91%E5%9C%A8%E8%A5%BF%E8%97%8F/54604268
13.我从西藏来(豆瓣)《我从西藏来》,原书书名:《Born In Tibten》,是创巴仁波切记述他被认证为第十一世创巴祖古(转世活佛),带领一群藏胞从西藏前往印度的经历。书中对禅世祖古的认证过程,以及转世祖古的养成训练,有深刻的描述,可一探西藏佛教所以别于一般佛教的大概:尤其藏人对佛教的虔诚,对高僧的尊崇、上师的敬信追随,让人感动。其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14577/
14.我眼里的西藏去一个我以为这辈子都触不可及的圣地:随着启程日期的临近,从没有过的强烈心情波动:兴奋,期待,惶恐,不安,对高反的担心,对旅途无数未知的憧憬……不愿去下载美图,也不想拜读别人美文,在我心里,它是如此的神秘,如此的圣洁,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它,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它——西藏,很多人所期盼的远方,我来了。https://www.jianshu.com/p/608101516e45
15.西藏旅行官网:西藏旅游官方品牌,金牌拉萨地接旅行社西藏旅行官网介绍有关西藏旅游的信息,旅游路线,游记,景点图片和进藏攻略,为您去西藏旅行提供指南和旅游地接服务。https://www.tibe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