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忆江南:常州这些存世古桥,你走过几座?

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为跨河越水方便通行而建,是千百年来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重要载体。常州地处长江流域的太湖水网地带,城内水系发达,相互贯通,又相互独立。在纵横交错的河流区域上,从古至今,常州的各式各样的桥梁带来了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更彰显出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

▲奚巷桥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

常州的古桥,历史悠久,数量很多,横跨在古城的大小河流上。据《武进县志》记载,常州最早的桥是建于春秋吴王阖闾时期的“阖闾桥”。此桥位于武进雪堰境内,现仅存遗址。西晋永嘉三年(309),东晋永和三年(347)先后建造了具有较高建筑技术水平的仁育桥(位于化龙巷南口)、五熟桥(旧名灵雉桥,又名化洞桥),南齐建元年间(480-482)建造了通波桥(后称东太平桥)。梁大同元年建造了新坊桥,当时新坊桥是晋陵、武进两个县区的分界线,后经多次重建、重修,修复后的新坊桥基本保持古桥原貌,而且留存有一块石刻《重修新坊桥碑记》。这些都是常州历史较为悠久的桥梁。

▲仁育桥

唐永徽三年(652)在乌衣浜口建臧桥,后名乌衣桥,唐咸亨二年(671)和如意元年(692),建玉梅桥和驿桥(北宋天禧年间重建,称天禧桥,后称弋桥)、元丰桥(宋元丰年间重建,故名),五代吴天祚元年(935)建通吴桥(今水门桥),宋代建尉司桥等。

▲新坊桥

▲弋桥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持续发展,人口逐渐增多。为连接运河两岸的交通,建的桥梁更多,是常州建桥的鼎盛时期。明洪武二年(1369)建木结构西水关桥,明正统八年(1443)建青山桥,正统十二年建木质西仓桥、单孔石拱惠民桥、东仓桥,其中惠民桥采用反拱形桥底,系桥梁建筑中的创举。清代重修新桥、通江桥、锁桥、德安桥、迎春桥、甘棠桥等桥,新筑跨运河惠济桥、跨新开河(白荡河)长白桥及夏城桥等。从清代《常州府城坊厢字号全图》中看到,当初全城就有各种造型别致的桥梁近百座。

▲清代常州府城坊厢字号全图

民国时期,钢筋混凝土桥梁逐渐增多。1927年8月11-15日改建的甘棠桥,是常州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1934年6月由地方集捐所建同济桥,是三孔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结构的跨运河大桥,中孔跨度9.7米,两侧孔跨度分别为6.1米,车行桥面总长45米左右,桥高7米,双人行道各占1米,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大增加了通行能力。广化、椿庭、广成、润之、新丰等桥,均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多数桥梁仍为木桥、石拱桥,载重等级较低。1949年解放时,所存66座桥梁,宽4米以上、载重6吨以上、可通行机动车的仅19座。

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政府在财力、物力允许的情况下,先后整修、重建了一批桥梁,桥梁数目有所增加。1953-1957年拓宽、改建怀德桥、青山桥和水门桥等18座,提高了桥梁承载能力,初步改变地陡路窄、交通拥挤的状况。1968年竣工完成的东方红大桥(今朝阳桥),贯通运河南岸劳动东路和北岸牌楼弄、武青路,是常州第一座大型公路立交桥梁。至1985年,常州市区桥梁已有110余座。

现阶段,随着历史变迁、经济发展、都市开发、城乡拆迁、人为破坏、自然损坏,所剩古桥已屈指可数。

▲怀德桥

造型多样美不胜收

常州地区地势平坦,古时所建桥梁大多为石拱桥、石板桥、木梁桥。拱桥有单拱、联拱、坦拱、尖拱、半拱;梁桥有石梁石墩桥、一字长桥、八字桥等。结构和造型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木梁桥,是最古的桥型,结构简单,为上梁下桩,有一孔、三孔或多孔。可就地取材,桥面铺木板或泥土石块等,有的两侧有栏杆,便于安全通过。木板桥的好处是船行遇到洪水猛涨闷桥时可以启板通航。如怀德桥最初就是木桥。该桥1924年建成,桥面上的木板间有约五厘米的间隙,小孩过桥,都由大人搀扶。因质量较差,桥面横木易腐,1931、1932、1936年曾多次维修、加固。

石板桥,为简易石桥,桥身平坦,荷载、牢度远胜木桥,适宜车行。但石板桥碍航,一般不建在主干道上。民国时期石板桥已逐渐减少。

▲世丰桥。桥两端有桥楣,这在江南石板桥中极为罕见。该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因建人防工程填河时被拆除。

石拱桥,古时大多建在主陆路和主航道之上,因拱高便于通航,而且坚固耐久、美观实用,因此逐渐取代木桥和石板桥,在元、明、清时期建造较多。其结构是桥下有圆孔,呈拱形,供船舶航运,桥面平铺石板,两坡有石阶,石阶上嵌条石,供人行走。石拱桥多用木桩打基,块石垒砌,铁锢固定,糯米石灰浆缝,故坚固耐久,历经数百年犹存。

▲福星桥

▲广济桥

位于和平路中段的新坊桥,是常州现存最古老的石级单孔石拱桥,该桥2011年被定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新坊桥始建于梁大同元年(535),明代弘治年间,即公元1498年,知府曾望宏重修此桥,修复的新坊桥基本保持古桥原貌,而且留存有一块石刻《重修新坊桥碑记》,如今不知所踪。明代以后,又经历过多次修复、重修,新坊桥已经不完全定于原来的位置,结构也发生改变,台阶和栏杆等,都是用花岗岩材料。新坊桥结构浑然天成。现桥长35米左右,宽5.3米,高8.6米,孔跨径为9.5米,两边各有30级台阶。该区域居民众多,逐渐形成了古老的商业街区,民国时期更是成为常州最繁华的街区之一。

官造民修方式多样

自古以来,仁人志士、达官贵人皆以修桥铺路为善举,以造福一方、积德扬名。乐善好施的常州人也不例外。常州的古桥大多以官造公建、筹集民资建造及个人捐款等形式修建。

官造公建桥梁多为石拱桥,大部分集中在常州城区和交通要道。如历史记载的广化门吊桥、青山门吊桥、通吴门吊桥、德安门吊桥等。这类桥梁常以巡抚、知府、知县等地方长官的官衔姓名及建造年月,或刻石为碑或编入史志,以传后世。如明代治芙蓉圩功勋卓著的常州巡抚周忱造西仓桥、东仓桥,清同治、光绪年间知县吴康寿任职期间重建、重修了14座桥梁。

▲青山桥,位于青山门外。五代十国吴天祚二年(936年)筑青山门即有此吊桥。后在吊桥的原址上重新建木质板桥。

筹集民资是旧时桥梁修建的主要方式。如清同治甲子年,地方士绅集资重建牛塘桥时,长工籍顺来将自己一生积蓄的100两银子奉献造桥,从而推动了募捐。籍顺来因此名列在桥碑捐款者的首位,后人常称牛塘桥为“长工桥”。位于奔牛东街的万缘桥就是因为“万户化缘”建桥而得名。据《武阳合志》记载,该桥始建年代不详,但在宋代就有桥存在。光绪年间,该桥由知县鹿伯元等人请予巡抚吴元炳,拨帑五成,百姓捐五成重建而成。民国四年,安东乡乡佐徐某与一些热心公益者,发起集资修筑马杭桥、南庄家桥两座危桥。其他如万安桥、永安桥、何家桥等的修筑也是此种方式。此外,还有各地许多无名小桥,都以当地绅、董、善人发起修建,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胜枚举。

▲常州漕运桥梁

个人捐建也是修造桥梁的重要方式。自古以来,一些希望为家乡父老积德修善或热心公益的达官、巨富,常常独自建造桥梁。如金坛的本善桥,始建于南宋绍兴戊寅(1158年),宋宝祐元年(1253年),桥体损坏,世居此地的太学免解进士周瑀,特从苏州请来盘门工匠吴进重修,历时3月完成。周瑀承担全部费用,计钱3.7万文。民国十七年,武进县制订《业板细力筑路法》规定:凡独资捐建一桥,钱数在一万元以上者,除奖励外,准以捐款人姓氏为桥题名并在《武进年鉴》及县志立传。此条文对推动捐资建桥颇具成效。后来,城区的椿庭桥、琢初桥、润之桥、世丰桥、广成桥等即为顾椿庭、伍琢初、陈润之、胡世丰、诸广成等个人捐资独建。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一年,无锡实业家荣德生组织“千桥会”,在武进与无锡交界的雪堰、潘家、南宅、戴溪、横林、崔桥、芙蓉、横山桥等地也建造桥梁20余座。其中雪堰万寿桥耗资最巨,费金5000元,并在桥南建一亭,为过客栖息。

经济纽带文化名片

古桥是常州历史文化的代表物,百姓生活的见证物,在历史上古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桥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桥梁大多建在水路要道交会点,是人们往来的必经之地。水陆运输的工、客、商常在桥头停歇换装,于是商家们便看中了这些地方,在桥上或桥头摆摊设点,开茶馆,建饭庄,甚至修建旅店,进行集市贸易。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工制作坊、商铺等依桥开设,在部分古老桥梁所在地,数百年逐渐形成了街市集镇,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位于常州城西大仓弄北端、连接运河南岸三堡街和北岸西直街的西仓桥附近就是大运河漕运、木运的重要道口。2011年,常州运河段画卷,长达5-6米的《康熙南巡图》,在美国凤凰博物馆被发现。该画描绘了水运时期江南常州的“清明上河图”景,其中,西仓桥东西两侧的河道,是重要节点。该桥附近,米业、木业、豆业、典当业等发展兴旺。西仓桥两岸的三堡街、西直街、新市路店铺林立,西仓街上车水马龙,非常繁华。

▲《康熙南巡图》

常州古桥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常州的桥,忠实记录着城市的成长,它所蕴含的城市记忆,是最有价值的文化富矿。无论是桥名、桥联、桥诗、桥趣,还是桥碑、桥亭、石雕、石刻,使桥梁别具风情。

德安桥上对山歌的民俗活动曾开展的热闹非凡、妙趣横生。明朝时代起每年农历六月十九观音生日,接连三天德安桥上举行民俗活动“对山歌”,曲调有秧歌、田歌、渔歌、船歌、情歌和骂歌等。届时,从大南门——德安桥——清凉寺,沿途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德安桥下的大运河里,香船、灯船、商船、民船等,首尾相接、连绵数里之遥;德安桥上,两边栏杆上坐满从四面八方赶来对歌的歌手。双方选手有的在岸上,有的在船上各展歌喉和机智,一连三天,船来船往,游人如织,歌声嘹亮,通宵达旦。久而久之就形成吴歌现象,《晋书》载说“吴歌杂曲,并出江南”。可惜这宗民俗传统盛会现已不复存在了。

老万福桥是常州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城市古石桥。解放前这座老万福桥周围十分繁忙,每天都有很多人摇着船到这里来收旧货,附近还有一座小庙。每逢农历十月初一、初二、初三,这里有连续三天的庙会。浓浓的民俗气氛中,烧香朝拜,唱戏观摩,货物交易,桥上桥下,热闹非凡。

常州古桥的光辉历史、民俗文化及其秀丽的自然景色,折射出江南水乡的魅力,是江苏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一座座古桥横跨河道两岸,将继续诉说着龙城常州的精彩故事。

THE END
1.读梁衡作品读后感篇二读梁衡作品读后感 哎呀,说起读梁衡的作品,那可真是让我心情复杂得像一团乱麻! 一开始接触他的文章,我觉得有点懵,这写的都是啥呀?可当我耐着性子多读几遍,嘿,还真就被吸引进去了!他的文字就像一条条灵动的小鱼,在我的脑海里游来游去,让我忍不住跟着它们的节奏一起摇摆。 梁衡写的历史故事,那叫一https://wenku.baidu.com/view/d1a4e052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32.html
2.陕西籍作家陈彦贾平凹获第二届高晓声文学奖本报讯 (赵梓希)11月30日,“新山乡巨变文学创作·高晓声文学之约”活动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现场进行了第二届高晓声文学奖颁奖。10部反映新时代乡土文学面貌的优秀作品分获短篇、中篇及长篇小说奖。 其中,陕西籍作家陈彦的《星空与半棵树》和贾平凹的《河山传》获长篇小说奖。马金莲《母亲和她的第一个连手》https://szb.snkjb.com/sxkjb/20241203/html/page_06_content_003.htm
3.觅渡(修订版)梁衡著.pdf全文免费觅渡(修订版)梁衡著.pdf 1117页内容提供方:jinqs2008 大小:2.92 MB 字数:约32.12万字 发布时间与朴老缘结钓鱼台 忽又重听走西口 三十年的草原 四十年的歌 人生没有返程票 书与人的随想 享受人生是为序。 2004年2月12日 大情大理 觅渡,觅渡,渡何 处?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 馆我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307/7011144134002012.shtm
4.梁衡:这篇选入中学课本的散文,促成了一间书院的诞生草地·百家谭常州城里觅渡缘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契合,那么一个人与一座城呢? 如果让我在故乡之外再举出一座交往最多的城市,那就是常州了。常州人待客时常说一句话:“常州,常州,常回来走走。”而我自第一次去常州做客之后,常来常往不觉已30年。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4795792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常州城里那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1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https://mzujuan.xkw.com/10q19223164.html
6.文章作法之一《文章的意象》(梁衡)60年间它尘封着一个生命的密码,等待有缘人来解。我来了,这是缘分。如果没有这桥,不成文章;有桥不名觅渡,也不成文章;没有碰见觅渡桥小学的孩子,没有这篇文章;碰见,我不问话,也没有这篇文章。这是天意,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是得于这一瞬间。后来,因为这段缘分,我与常州来往30年,还被聘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26560073842775
7.重阳常州城里觅渡缘 好诗只须要一首 文章为美而写(《天边物语》后记)——关于《天边物语》的审美絮语 我们捧起了100个太阳 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西北文学的使命——接受首届“西北文学奖”答谢辞 文章的三层、五诀 展开全部 载入中 下载豆瓣阅读 App https://read.douban.com/ebook/458452170
8.梁衡2019年12月9日,梁衡的《方志敏最后的七个月》获第1届方志敏文学奖散文类大奖。 2021年1月,梁衡的散文 《常州城里觅渡缘》获得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特别奖。 2023年4月13日,梁衡的《风沙行》获得2022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词条图册 参考资料 1、无转发: https://www.cnprose.net/newsinfo/5938167.html
9.觅渡觅渡免费阅读免费小说全文作者梁衡作品梁衡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有很多名篇入选了中学和大学的语文课本。七年前梁衡出版了散文集《觅渡》,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至今广受好评。本书是《觅渡》觅渡,觅渡,渡何处?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https://www.qimao.com/shuku/1801740/
10.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颁奖组委会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作家、评论家、文学报刊主编、散文研究专家和出版界人士等担任评委,并设立了初评委员会及终评委员会,最终评出丰子恺散文奖特别奖1名、丰子恺散文奖5名、丰子恺散文奖评委奖10名和丰子恺散文奖提名奖20名。著名作家梁衡以《常州城里觅渡缘》获得丰子恺散文奖特别奖。 https://m.gmw.cn/2021-04/12/content_1302225302.htm
11.这本书专为美而写读梁衡《天边物语》——中国青年网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曾广为转载,并入选中学课本,2005年6月秋白就义70周年时又被刻在碑上立于纪念馆院中。梁衡来到常州,找到秋白的母校——觅渡桥小学,找到清嘉庆年间就有的觅渡桥,找到桥下的瞿家祠堂亦是秋白的故居,秋白当年就是踏过这座桥走上革命道路的。“念天地之悠悠,感时代之变迁”,中国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book.youth.cn/zx/202203/t20220303_13495408.htm
12.觅渡,觅渡,渡何处?》及课文解读02 :《觅渡,觅渡,渡何处?》及课文解读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的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去年我第三次访秋白故https://www.zxxk.com/soft/29338490.html
13.梁衡他写瞿秋白的《觅渡,觅渡,渡何处》,在他所有的散文里,可能是最深的一篇了,但是收到的读者来信中,从平民百姓到高级教授,都有。有一个搞煤炭的老乡到梁衡这里,拿了一本书回去看,再见到梁衡时,第一句话就是说到瞿秋白。“一个有思想深度和美学价值的文章,在不同的读者层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触动,即使一下https://www.meipian.cn/38r0mdy8
14.梁衡:觅渡觅渡梁衡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有很多名篇入选了中学和大学的语文课本。七年前梁衡出版了散文集《觅渡》,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至今广受好评。本书是《觅渡》的长级版,收录了梁衡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散文、评论与写作体会。全书分为“伟人如山”“青史如镜”“山川如我”“人生之美”“域外之风”“为文之道”六个https://h5.youzan.com/v2/goods/3ey01o6me71mn
15.翟秋白作品梁衡简介当代作家梁衡的一篇纪念瞿秋白的文章,梁衡先生曾三临常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觅渡。当代作家梁衡的一篇纪念瞿秋白的文章。 梁衡先生曾三临常州拜谒秋白纪念馆。并于1996年挥就写下了《觅渡。觅渡。渡何处》这篇文章。 书名,觅渡。作者,梁衡。ISBN,9787300053752。页数,346。https://www.360docs.net/doc/ff6640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