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新书社会心理学:有关人类体验的科学

我们是如何受到影响的?为什么我们要接受信息,或者换句话说,信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什么样的社会动机使我们容易受到他人的想法、言论和行为的影响?哪些因素会增加或减少社会信息的有效性?哪些因素增加或减少了社会影响力的持久性?一个人是怎样喜欢上另外一个人的?是否通过同样的心理过程,我们选择了普通麦片而不是即食麦片?一个人如何对某个民族、某种宗教或种族群体产生偏见?偏见与喜欢类似?还是恰恰相反,涉及一套完全不同的心理过程?《社会性动物》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的经典著作,他独具特色的从观察到实验、再从实验到现实的研究思路,影响了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能够帮忙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人类行为。当我们有可能像社会心理学家一样思考时,眼中的世界会大为大同。

在《社会性动物》一书中,作者清晰地描绘出人类在社会心理领域的知识积累状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帮助解决当今世界困扰着我们的一些问题。《社会性动物》以一种简洁、明快、活泼的叙事风格为人们提供了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简明扼要、令人愉悦的介绍,赢得了无数中文读者的喜爱;但许多读者仍然感到有必要对支撑《社会性动物》的一些重要研究细节进行深入了解。为了满足这类需要,作者选编了这本《社会性动物:进阶阅读》。

社会心理学:有关人类体验的科学

文|丹尼尔·M·韦格纳(DanielM.Wegner)

丹尼尔·T·吉尔伯特(DanielT.Gilbert)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相信地球恰好位于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球都围绕着地球运转。然而哥白尼(Copernicus)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假如这一观点成立,那么宇宙的其他部分便会变得不可理解,因为按此观点所观测到的所有星球运动都是不合理的。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哥白尼得出结论:宇宙的中心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当然,了解了这一点并没有真正改变宇宙,但却因此使得宇宙所有的运动一下子变得有意义起来。

社会性:主流叙事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说法,但其唯一的缺点是完全不符合事实。对社会心理学主要期刊进行一个小时的浏览便会发现,该领域的主流叙事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事实上,当翻阅浏览时,人们很快便会感觉到被称之为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根本不是心理学的一特定分支领域,而是整个的心理学领域——类似于某种平行宇宙。在这个宇宙中,任何其他门类心理学家所感兴趣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得到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特殊处理与解释。尽管从某种程度上看所谓心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是正确的,但社会心理学所涉猎的范围却更为广泛。社会心理学不仅拥有他们所声称的明确的社会话题(例如互动、关系和群体),而且也会对情绪、感知、认知、文化、态度、人格、精神障碍、发展、动机、健康、法律、记忆等话题提供解释。主流叙事聚焦于社会性,但即使对该领域文献进行粗略阅读也会发现,这种主流叙事是令人遗憾的、不完整的,而且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力远超出其名称所隐含的范围。社会心理学曾经是一门社会科学,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已经成为一门研究许多超越社会性问题的科学。

体验:真实叙事

哲学家们热衷于探讨人类意识的极度孤独。观察表明,一个人不可能体验到他人的意识,其他人也不可能体验到这个人的意识,因此,我们所有人都有理由怀疑什么是意识,以及除了我们个人以外其他任何人是否真的拥有这种意识。其他的思想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是什么样的?这类问题已经被证明靠智力是难以解决的。现代哲学家在这类问题上偶尔仍会重蹈覆辙、纠缠不休,但他们中大多数人最终的结局是铩羽而归而不是踌躇满志。问题在于,他人的知识永远不会像我们自己的知识那样令人满意。“我思”(Cogito)是如此无可争议地真实存在着,以至于笛卡尔(Descartes)从中得出了其中全部的真理;但是如果“我认为”是一个公理,那么“你认为”则仅仅是一个假设。

当人们试图理解与我们人类不同的其他生物的体验时,其他人思维的不可理解性便显得尤其突出——正如纳格尔(Nagel)在1974年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蝙蝠是什么样子的》中所描述的。然而,“作为人类个体我们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更容易被我们大多数人所思考,因此也更为令人费解。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投上自己的一票,但我们永远不知道如何去理解他人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存在,我们永远都只是知道自己的真实存在状态。

人本主义心理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令人不满的状况给予了回应。马斯洛(Maslow,1966)提出,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或体验的方式被理解。科学的理解意味着把人看作是物理世界中其他三维存在物的复杂形式,仔细观察人们的行为,详细描述他们的属性,然后利用这些观察和描述来预测他们下一步会做什么。马斯洛认为,这种方法适合于理解风筝、沙发或熔岩流的活动,但当用以理解人类的活动时,它却令人惊奇地失效了,因为以这种方式去理解一个人,并不能满足我们想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愿望。

结论

本文节选自《社会性动物:进阶阅读》

《社会性动物:进阶阅读》是《社会性动物》的后台,是理解《社会性动物》的完美伴侣。《社会性动物》试图清晰地描绘出人类在社会心理领域的知识积累状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帮助解决当今世界困扰着我们的一些问题;《社会性动物:进阶阅读》则试图展示支撑《社会性动物》的一些重要细节。

编者简介

乔舒亚·阿伦森(JoshuaAronson)是纽约大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副教授,在那里他领导着正念教育实验室,是大都会中心的学者。他在研究和教学方面都获得了奖项,其中包括实验社会心理学学会颁发的科学影响奖。他最为著名的是有关刻板印象威胁的开创性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在美国最高法院的三个案例中被引用,并且是心理学与教育学领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之一。

艾略特·阿伦森(ElliotAronson)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杰出的、多才多艺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心理学协会125年历史中唯一一位获得三个重要奖项的心理学家:杰出研究奖(1999年)、杰出教学奖(1980年)和杰出写作奖(1975年)。此外,他还获得了戈登·奥尔波特奖,以表彰他对改善群体间关系的贡献;唐纳德·坎贝尔奖,以表彰他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杰出研究。

目录

前言

致读者的一封公开信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有关人类体验的科学/

丹尼尔·M·韦格纳、丹尼尔·T·吉尔伯特

2社会认知

2.学生的思维模势:起到激励作用的信息/

卡罗尔·S·德韦克

3.我们自己的陌生人:对适应性潜意识的探索/

蒂莫西·D·威尔逊

4.努力工作的目的:通过超越自我来自我调整/

大卫·S·耶格

5.人的自主性:科学基础和应用意义/

爱德华·L·德西、理查德·M·瑞恩

6.冥想的社会性动物/

巴里·科恩、乔舒亚·阿伦森

3自我辩护

7.失调、掩饰与自我概念/

艾略特·阿伦森

8.自我肯定:对各种效应的理解/

大卫·K·谢尔曼、杰弗里·L·科恩

9.情感表露与社会判断/

肯特·D·哈伯、克里斯蒂安·H·威廉姆斯

10.利用认知失调推动节约用水/

克里斯·安·迪克森、露丝·蒂博多、艾略特·阿伦森、戴娜·米勒

11.基于心理治疗的审判:对杰里·桑达斯基案的再审/

弗雷德里克·克鲁斯

4从众

12.意见与社会压力/

所罗门·E·阿希

13.服从行为研究/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14.“从耶路撒冷去往耶利哥”:助人行为的情境与人格变量研究/

约翰·M·达利、C·丹尼尔·巴特森

15.有观点的房间:用社会行为规范来推动酒店环保/

诺亚·J·戈尔茨坦、罗伯特·B·西奥迪尼、弗拉达斯·格里斯凯维奇

5大众传播、宣传与说服

16.作为改变行为手段的归因与说服/

理查德·米勒、菲利普·布里克曼、戴安娜·博伦

17.你即你所为:自我暗示对行为的影响/

克里斯托弗·J·布莱恩

18.无压力条件下的顺应:登门槛技术/

乔纳森·L·弗里德曼、斯科特·C·弗雷泽

19.工作与动机维持的艺术/

亚当·M·格兰特

6人类的攻击性

20.低血糖与已婚夫妇的攻击性/

布拉德·J·布什曼、内森·德沃尔、小理查德·S·庞德、

迈克尔·D·哈努斯

21.去个性化和愤怒介导的种族攻击:倒退的种族主义/

罗纳德·W·罗杰斯、斯蒂文·普伦蒂斯-邓恩

22.发泄愤怒会助长还是熄灭怒火?宣泄、默念、分心、愤怒与攻击性反应/

布拉德·J·布什曼

23.利用媒体减少群体间的偏见和冲突:卢旺达的现场实验/

伊丽莎白·利维·帕鲁克

7偏见

24.拼图小组与取消种族隔离的课堂:追求共同目标/

艾略特·阿伦森、黛安·布里奇曼

25.社交互动中的内隐偏见/

凯瑟琳·R·索尔森、泰莎·V·韦斯特

26.偏见与自我形象维护:通过贬损他人来肯定自我/

史蒂芬·费恩、史蒂芬·J·斯宾塞

8喜欢、爱与联系

27.伸出援手:对威胁神经反应的社会调节/

詹姆斯·科恩、希拉里·谢弗、理查德·戴维森

28.“社会性动物”社会性的延伸:归属动机是成就动机的基础/

安德鲁·艾略特

29.社会性动物遭遇社会排斥:受到排斥的认知、行为、情绪和人际的影响/

THE END
1.婚恋交友节目范文10篇(全文)1988年,山西电视台开播电视征婚节目《电视红娘》,旨在为单身男性提供相亲平台,开启了我国婚恋交友节目先河,其节目形态为“自我推销形态”式,它主要采用征婚者在镜头前简单自我介绍的方式来完成相亲,其前期以《电视红娘》为代表;后期以北京电视台《今晚我们相识》为代表,节目开始加入了征婚者的一些生活镜头作为辅助介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ysrdv5c.html
2.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4.反市场的资本主义 5.去自然化 599 水门事件50年:被遗忘的灵魂人物 2022/7/12 水门报道的灵魂人物; 被流行文化改造的记忆; 神话与现实。 598 安倍晋三 2022/7/9 安倍晋三遇刺; 日本政坛的左与右; 安倍晋三:新闻自由的敌人; 为什么安倍晋三遇刺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3.刻板印象:每个人都会被歧视,别让偏见和标签决定了你是谁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对对方的观感一落千丈?直到看完《刻板印象》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 因为“我们生来戴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歧视别人或被别人歧视,偏见和标签无处不在,它成为我们的标志,也成为我们的负担,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095734/
4.当你长大明白了人性:要学会心平气和的面对各种兵荒马乱,心狠手辣曹操: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F吾,杨绛先生说:“长大了,就要学会,心平气和的面对各种兵荒马https://www.meipian.cn/50s1uce7
5.偏见的本质(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最新章节一种方法就是在开始之前找出哪些群体之间的比较会更有成效。这似乎有无数种可能性。但检视那些遭受偏见的群体类型,我们发现至少可以划分出十来种: 种族,性别,年龄层,文化族群,语言族群,地区,宗教,国家,意识形态,种姓,社会阶级,职业,教育水平,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如矿工联合会、美国医学会、扶轮社、兄弟会等)。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554224/10.html?showDownload=1
6.这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你知道几个?你越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机会就是牺牲一只脚。这就是著名的“鳄鱼效应”,也叫“鳄鱼法则”,常被应用于股票交易市场中,即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时,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https://www.360doc.cn/mip/1053158584.html
7.我们一直对“心理”有很多误解,心理降知识科普任重道远!公众污名使得受污名者在生活各方面受到歧视,还会使其家人、朋友受到连带污名的影响。个体会将污名进行内化,形成自我污名,被污名者将公众对心理疾病的刻板印象内化,将偏见、歧视和负面评价转向自己,表现为自责、自我贬低、社会退缩和负面情绪等,甚至自暴自弃、行为退缩。自我污名会让被污名者体验到强烈的刻板印象威胁和https://xl.hzu.edu.cn/2021/0506/c7969a209578/page.htm
8.了解LLMOps架构模式如何在本地或云端评估微调和部署HuggingFaceTransformer 架构中的自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机制,它使模型能够衡量序列中不同单词相对于彼此的重要性。在多头变体中,注意力机制被多次应用,每次都关注输入的不同方面。这使得模型能够捕获序列中的各种关系和依赖关系,从而增强其理解上下文和长距离依赖关系的能力。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7863729/article/details/140803779
9.女性题材电视剧《三十而已》的女性形象及受众反馈分析(附问卷《三十而已》传递出新时代独立女性渴望选择自由的婚姻观、价值观、世界观,意在破除传社会对女性诸如“贤妻”“女强人”的种种偏见和刻板印象,重赋女性直面生活、直面自我的勇气,鼓励女性坚持独立且独一无二的自我。 (二)《三十而已》中的价值引导 电视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婚恋选择等反映了社会思维的现状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22/6101131122010121.shtm
10.胡晓曼除了运营策略之外,您觉得什么样的技术内容才是开发者社区的优质内容? 「胡晓曼:」我认为一个开源社区只要是开发者能够从内容中对社区项目的技术实现有所了解、有所兴趣、有所感悟,能学到知识,都是优质的社区内容。 进步像咖啡一样让人上瘾 你现在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你认为自己“卷”吗? https://gitee.com/gitee-stars/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