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范例6篇

关键词:强迫症主诉观察测验诊断目标方法效果

1一般资料

2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心情郁闷、烦躁,做事情精力不集中,反复想一个自己认为不应该想的问题。明知是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但又无法摆脱。越是想摆脱某种想法,越是反复不停地想,脑子关不上,状态已经持续四个多月。(2)个人陈述:我对自己的容貌还算满意,但总想着能更完美些。很久以前就想做双眼皮,但我父母都是斑痕性体质,担心术后创伤恢复慢,或者留下疤痕。看了几例双眼皮手术的失败案例,更是心惊胆战。一直不敢做,所以犹豫着,拖了三年。但是这种做双眼皮手术的念头从来没有打消过。

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

面容娇美,身材窈窕,着装打扮非常注重细节。目光闪烁,不敢与人对视。有较强的求助动机,想改变目前的状况;自知力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逻辑思维正常。

班主任的反映:

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学习成绩优秀,做事务求完美。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

4心理测验

卡特尔人格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结果:

10分以下:没有强迫症倾向。

10~20分:有轻微的强迫症倾向,适当的自我调整。

20~30分:有强迫症。

30分以上: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已经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可能受到损害。

求助者得分为22分。

5诊断

诊断结果:有强迫症,但症状较轻。

6原因分析

7咨询目标

制定咨询目标最首要的是要遵循可行性原则。

(1)具体目标:纠正反复的、无效的行为(反复照镜子、逢人就问、言语神情拿腔作调等);(2)近期目标:学习注意力集中,人际交往自然生,生活恢复常态;(3)长期目标:正确看待自我,善于自我接受、自我悦纳;(4)最终目标:克服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8咨询方法

根据研究表明,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等等,考虑到求助者是大三学生,知识层次较高,领悟能力较好,所以主要采用认知方法。

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式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在本案中,双眼皮手术后的面容不能接受是诱发事件a,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障碍是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c,对自己求全责备、对事物苛求尽善尽美、不能接受瑕疵的一贯性观念是思维方式b。

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你身体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美丽的,自信才能自然,自然才能协调。精力要放在有效的思维、有效的行为上。改变现状要靠自己。

(3)心理辅导和干预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加强对问题的正确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心理辅导和干预,才能更快的消除症状,愉快坦然的面对人生。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任何一种疗法都不可能单独奏效,所以我们也辅助一些行为疗法,同时适量服用抗强迫药―氯米帕明。

9咨询效果

通过对求助者的回访以及对其日常生活的观察,以及求助者家属的反映,经过咨询后,求助者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消失,学习注意力集中、生活恢复常态、社会交往正常,此咨询是有效咨询。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赵某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自信心降低,兴趣丧失,和同学关系冷漠,与父母有抵触情绪。本案例主要采用代币疗法和自我管理疗法使求助者走出网络的泥沼。

【关键词】网络成瘾代币疗法自我管理疗法

1.来访者一般情况

赵某16岁,汉族,初三学生,父母离异。

2.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我从一年前开始打网络游戏,每天都打,以前在班里是前几名,现在完全不想学习,哪天不打电脑游戏我有种过不下去的感觉,其实我也意识到一直这样打下去不行,但功课全落下了,基础太差,学习起来非常有挫败感,在同学里抬不起头来,只有打游戏才会忘记烦恼,才有成就感,心里有些矛盾。

3.咨询师的观察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的个子在同年龄的人中比较高,非常瘦,额前特意留着一绺能遮住眼睛长发,手上留着长长的指甲,穿着新潮。相当沉默,但话语比较连贯,思路清晰,回答相当简单,表现出了主动咨询的愿望。

4.咨询问题的归类与诊断

4.1基本诊断

按照三原则判断赵某的自知力良好,有主动求治的愿望,打网络游戏影响了他的学业,但尚未影响其思维逻辑,应属一般心理问题,意志和认知方面需要调整。

4.2心理问题的诊断、归类及依据

第一,根据排除标准。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心理有良好的自知能力;没有出现逻辑思维混乱;无感觉异常和幻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第二,根据症状标准,赵某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尚可分清虚拟与现实,也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有清醒的自知。因此,表面上看赵某是网络成瘾,实际上表现为意志行为问题。

第三,根据严重标准,沉迷于网络游戏已影响到赵某的学习能力,也使他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受到影响,但尚未影响赵某的思维能力和社会功能,因此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5.归因分析

5.1生物和心理原因

赵某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智力发育日趋成熟,身体发育的剧烈变化,带来了青少年心理上的变化,心理的成熟水平较之于身体的发育有相对的滞后性。同学关系的疏远,社会支持、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

5.2家庭和社会原因

6.咨询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6.1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是消除赵某沉迷于网络的症状,最终目标是帮助赵某重建自信,恢复兴趣,恢复和老师、同学的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6.2依据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

6.3拟实施的步骤

第一步,咨访关系建立阶段:

取得来访者的信任,建立咨访关系,了解赵某的症状,作出归类和诊断,询问原因。

第二步,分析病因阶段:

深入分析造成赵某沉迷于网络的原因。让他了解青春期发展的特点,了解沉迷于网络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整个家庭都有责任,探讨正确的教育方式。

第三步,认知分析阶段:

帮助赵某分析上网成瘾前后的变化,引导他认识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引导赵某树立起“电脑是工具,不是玩具”的观念,鼓励他发展其他的爱好。

第四步,自我管理阶段:

第五步,咨询效果评估和反馈总结阶段:

评估自我管理法和代币疗法的效果,评估赵某改变,与赵某及其父母共同探讨整个咨询过程,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6.4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沟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求助者的权利: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知识背景,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和原理,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对咨询方案内容有知情权、协商和选择权。

6.5咨询师的责任、义务与权利

7.咨询效果评价

7.1来访者的主观感受

来访者自己表述现在已经逐渐摆脱上网的,与上网相比,更愿意和父母和同学说话,学习起来依然吃力,但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比以前自信许多,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对自己以前沉迷于网络感到十分愧疚。

赵某的父母能明显感觉到儿子的变化,感到儿子懂事多了,做事效率也高了,上网不再偷偷摸摸的了,和父母的交流多了,心里烦闷的时候会对父母说。

7.3心理测查结果的对比

对赵某实施IAD量表,得分为3(总分为9,初次测是6),表示赵某现在网瘾不大。

7.4咨询师的评价

赵某的改变和进步非常明显,对咨询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能较好地完成,和咨询师、父母的目光接触多了起来,笑容也多了,恢复了自信。

8.总结

该案例中赵某的网瘾的原因及症状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咨询过程中,首先深入分析了造成赵某网瘾的根本原因,其次根据他认知健全但意志薄弱的特点,分析使用电脑的利弊,利用说理的方法使赵某心服口服,再次利用行为疗法逐步改变赵某的行为。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也得到了赵某父母的配合,所以实施地较成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咨询;情绪疗法

一、基本资料

二、个人陈述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结果:求助者衣着整洁,谈吐正常,双眉紧锁,在谈到与同学关系时,不时叹气,表现出期待与他人沟通又很无奈的样子;在谈到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时,其表示更喜欢中学按部就班的生活,不适应大学活动多又相对自由的生活。求助者意识状态良好,表达完整,主动求助。周围同学反映:该生性格内向,基本无存在感,很少、几乎不与人说话;班级活动从来不参加,常常一个人进出,但从不旷课、逃课,学习认真,无不良嗜好。

四、评估及诊断

1.心理评估。该新生因感觉自己适应大学生活较为困难,且无法顺利与同学交往,导致近期自身孤独、情绪低落、食欲下降、入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主动寻求辅导员和咨询师的帮助,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该名来访者是在客观存在的“事件”刺激下而导致主观上情绪的低落,但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尚未出现明显的改变,且对自己的症状有很好的自控力,自己主动寻求心理辅导,据此推断该求助者的情绪变化是主导症状,属于正常心理变化。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由于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以及人际交往的不顺畅而造成的。

五、咨询目标

六、咨询方案

七、咨询过程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价。求助者自述心情好转,食欲正常,睡眠质量提高。感觉和同学有话说了,觉得住在寝室热热闹闹,有说有笑挺好的,并且也交到了朋友。参加活动也带来了很多快乐,学习效率也有提高。

2.老师及班级同学评价。通过与所在院系老师和同学交谈得知,叶某在宿舍话多了起来,常常帮助大家倒垃圾,打扫卫生,有时还挺幽默的,班级活动也主动参加,并同大家一起加入了志愿者协会。

3.咨询师评价。叶某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从一问一答到几乎都是自述,越来越主动配合咨询师,且话语越来越多,心情也明显好转,言语中对大学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看法都比较客观理性,情绪比较稳定,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在2014年3月初的回访中,该生学习、生活状态良好,学习计划性强,活动基本都能主动参加,寝室关系和谐,对同学热心,且交到了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7.

关键词:同性恋;自我认同困难;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

一、一般资料

韩某,男,21岁,汉族,大一,身高171公分左右,体态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庭条件相对较为贫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务农,父母亲均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第一次进入咨询室时穿戴整齐,对问题的回答清晰,思维正常,自知力完整,有焦虑情绪,能够叙述问题,有主动求助的愿望和行为。但是在咨询室里容易紧张,坐姿有些僵,声音时有微颤。针对其情况,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其阳性项目数为45项,人际敏感均分3.11,抑郁症状均分2.23,恐怖症状均分2.14,强迫症状均分2.1,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均分低于2.0。其他两项躯体化和饮食睡眠均低于1.15。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同性恋,内心忐忑不安。学习下降,人际敏感,有些强迫行为,此状态持续4个多月。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应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自尊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敏感,避讳同性恋三个字。

辅导员反应:来访者平时一般独来独往,爱学习,内向,不爱说话。

四、评估与诊断

1.主要表现:(1)对别人的言行敏感,心情郁闷。(2)内心渴望同性别爱人,但又不敢去追求。(3)有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2.心理问题的原因:(1)生物因素:来访者身体健康,无过往家族精神病史。(2)社会因素:①严重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父母、朋友都不知道来访者的状况。②负面性生活事件:张国荣的自杀事件对来访者刺激很大。③文化因素:主流的中国文化不接纳同性恋行为。(3)心理因素:①错误的认知观念:主要是对同性恋的不客观的认识。②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追求完美,敏感软弱,朋友较少,依赖性较强。

3.诊断与鉴别诊断:(1)本人对症状自知,有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人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症状,可排除有重性精神障碍。(2)精神性同性恋诊断:“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心理、情感还是社交兴趣上,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来访者不仅在思想和心理上依恋同性,生理上也渴望同性的,只是没有肢体接触。

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与韩某共同协商达成口头或书面协议,初步确定:

1.近期目标:(1)改善其人际敏感的状况,降低自己对周围人的过于敏感的反应;(2)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主要是对同性恋的不客观的认识。

2.长远目标:有效提高处理各种生活事件能力,培养独立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自我认同感。积极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

1.明确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遵守保密性原则,共同商量咨询目标。

本案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①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②心理帮助阶段;③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过程:

第1次咨询。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找出韩某当前急需解决的目标。方法:倾听、具体化、放松训练。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尤其强调保密原则。(2)与本人交谈收集临床资料,使韩某得到充分的渲泄,释放内心的焦虑与冲突。(3)布置家庭作业,采用放松训练缓解求助者的敏感情绪,并让求助者做家庭作业(①每天抽出40分钟左右锻炼身体。②主动去跟别人聊天,结交朋友。体验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3次咨询。目的:(1)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2)认清自己,为所当为,能够去做好眼前的事情。方法:谈话法、面质、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理念)。过程:(1)有了对同性恋的形成原因以及分类的掌握。我们一起探讨成因,他否定了遗传因素。结果断定他是单一性精神性同性恋。(2)同性恋在中国毕竟是不被主流文化接受的,这也是他痛苦的根源,渴望的东西不敢去追求。(3)对于同性恋,只有欲望却没有行为的尝试。所以鼓励他去尝试一下,看看同性恋的方式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但他目前所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顺其自然,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第5次咨询。目的:(1)继续巩固咨询效果。(2)共同分析来访者进展缓慢的方面,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过程:(1)反馈作业,人际交往有所改善,抑郁焦虑症状基本消失,心理状态比较稳定,偶尔还会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不踏实。但基本能带着这种痛苦去做事情。(2)谈谈那些进展缓慢的方面,共同分析一下原因,协商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让来访者积极参与,积极寻求自助,相信个人的潜力。(3)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进一步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

第6次咨询。目的:(1)继续巩固以前咨询的成果。(2)鼓励来访者积极地去面对生活,相信明天会更好。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过程:(1)来访者叙述这一个月来自己积极的变化,并给与正强化。(2)向来访者讲述积极心理暗示的意义,希望他每天给自己来点积极的心理暗示。诸如,相信不久的将来,开放的中国将会以宽容的心理解、接纳同性恋群体。(3)再做SCL-90心理测验,虽单项均分都低于1.8分,仍需来访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4)基本结束咨询,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帮助求助者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认知行为模式应对未来生活。(5)最后告知来访者有需要随时欢迎来咨询。

1.求助者本人和其他人的评价。(1)韩某情绪明显好转,自述“人际敏感得到改善,强迫行为基本得到控制,能够静心学习”。(2)辅导员观察:“韩某较以前更乐观主动一些,能够积极地面对问题,课堂回答问题更自然,不像以前那么慌张”。

替人缓解恐惧,

心理疏导者却想自杀

最后一次谈话中,周峰说:“我要延续生命的意义,在死后捐出眼角膜,帮助他人看到光明,这是我在世上最后一个心愿。也希望大家留一份真情在人间。”

周峰在眼角膜捐献志愿书上签字的当天,有3个患者相随签字,自愿捐献眼角膜。签完字后,周峰重重地舒了一口气,回顾患病一年多的经历,他内心平静了许多……

2008年10月18日,29岁的周峰在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完直肠癌切除手术,渐渐从麻醉中苏醒,心里涌起一种劫后重生的狂喜。

周峰童年失去双亲,5年前从长春燃气公司下岗。因酷爱心理学,他边打工边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于2007年10月拿到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周峰住院期间,目睹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因自卑、绝望而消极暴躁地对待自己和家人。他心生同情,通过心理疏导先后让19位患者直面死亡,有尊严地离世。

周峰成为众多医护、患者尊敬的义务心理咨询师。但他出院9个月后,癌症复发。

2009年7月23日上午,周峰再次入院,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因手术风险极大,只能做保守治疗,这意味着他只有等死。绝望中的周峰踉跄出好几步,扶住墙才稳住身体。他心里堵得发慌,想哭,却没有眼泪。

周峰不想死,他还没有体验过恋爱的甜蜜,还没有实现成为优秀心理咨询师的愿望。如今他每天都在死亡的恐惧中数着分秒度日,难忍的病痛中,仿佛感到癌细胞在肆无忌惮地增长。

周峰回想以往,最引以自豪的就是曾经帮助了很多临终病人。他真羡慕那些人在等死的日子里变得坚强。周峰自问:“难道我还不如他们”他给自己做心理疏导。但不久,难忍的病痛磨光了他抗争的意志,不如早点结束痛苦,他有了自杀的念头,偷偷拔掉输液管。

姐姐周洁发现褥子潮了一大片后哭着求他不要糟蹋自己。不久,他偷偷藏起了一把水果刀。

2009年8月12日19时许,周峰的病房走进来一个叫林霖的年轻女孩。她的妹妹叫林芳,24岁,刚大学毕业就查出直肠癌晚期,夜晚关灯休息后常被黑夜吓得挥舞双手,惊呼有无数黑影抓她。

林霖哀怨地叹气:“我听这里很多医生说,你以前给病人做过心理疏导,我求你救救她,她太可怜了。”

周峰随林霖来到林芳的病床前。看到她躺在床上,脸色惨白目光呆滞。结合林霖的讲述,他确定林芳患上了“黑暗恐惧症”。

见到病人,他心里“腾”地升起一种责任感,仿佛有双手向前推他,使他不由得坐到方凳上。周峰开门见山:“我是心理咨询师,想帮助你,你愿意吗”林芳愿意试试。他伏在林霖耳边低声交代了几句,让她骑到林芳的身上,按牢她的双手。

周峰拿起毛巾快速叠了几折,俯身瞬间严严实实地蒙住林芳的双眼:“害怕了你就喊出来。”

林芳吓得双腿乱蹬失声尖叫,双手被姐姐压住不能动,她紧张得把手握成了拳头,拼命扭动身体。林霖心疼地哭着,用力压住妹妹。

周峰双手按住毛巾:“是不是看到有很多双黑手”林芳在挣扎中渐渐没了力气,她在沉重的呼吸中虚脱般地低语:“没看到。”

此时周峰的心里飘过一丝轻微的触动,想到自己何尝不是经常想到死亡的恐惧呀!

坚持了大约5分钟,周峰拿开毛巾疲惫地坐下,手捂住阵痛的腹部,解释说他用的是心理治疗中的“满灌疗法”,也叫“暴露疗法”,就是让林芳直接处在恐惧中,让她意识到没有黑手,一切只是她的想象。

一周的治疗后,林芳逐渐克服了恐惧,夜里在姐姐的陪伴下睡得很香甜。

2009年8月21日晚22时左右,周峰见身边陪护的姐姐睡了,摸索着从褥子下摸出水果刀,颤抖着用力握紧,狠狠地向左腕割去。就在这时,姐姐周洁猛地站起一把拉开他的手:“这把刀丢了后,我就知道是你藏起来了。”

周洁站在床前,圆睁双眼看着他:“你这样死,大家会笑你没骨气,你还劝人连自己都怕死,你是懦夫!”周峰无语地用被子蒙住头,就算病痛能扛住,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让人无法扛得住。不过,姐姐的话让他猛醒,他可不想让大家嘲笑,说他是个只会说别人却不敢自己面对的懦夫。

8月23日一早,林霖搀扶林芳来看周峰,体虚的林芳坐在周峰面前,喘息着说:“谢谢你让我在死前少受了很多罪。你说得对,怕也没用……你是学心理学的,当然比我们坚强。”

周峰会时时想起林芳的那句问话:“你怕死吗”他想:“为了这些尊重我的人,我也要坚强地活下去。”

动情劝说,

终让台湾“愚人”踏上温馨的回家路

2010年1月18日,周峰给308房2号床患者做心理疏导时,看到5号床新住进来一个40岁左右的男子,整天坐立不安,仿佛有很重的心事。他叫倪振洋,43岁,直肠癌晚期,是从台湾来长春做电子生意的商人。

周峰好奇地想,台湾医疗条件要好得多,他怎么不回去治病也没有家人陪护……

在与病人闲谈时,周峰有意与倪振洋接触,渐渐赢得了倪振洋的好感。

周峰痛得坐一会儿就憋闷得难受,他斜倚在倪振洋的床边,随意地问:“怎么没见嫂子来陪你”

倪振洋说他一直瞒着她。她太脆弱了,要是知道他得了绝症,她肯定会自杀。他就是死也死在这里。

如此重情重义的想法,在周峰看来是心理偏激的表现,断定倪振洋处在“焦虑症”的边缘,主要是孤独、恐慌和痛苦造成他判断失衡,主观地认为妻子会做出他想象中的事情来。

周峰用心理分析给他做了“换位思考”的假设,如果倪振洋的爱人患上绝症,也这样瞒着他,等他知道后见到的是一盒骨灰,他会怎样想

倪振洋沉默了:“那我还不心疼死呀!”周峰说:“她也是你这样的感受,你应该告诉她。”倪振洋犹豫不决。

病人看周峰疼得直不起腰,佝偻着身子走路很慢,都会关切地让他歇会儿,递来水果……这是周峰最欣慰的时候。

周峰深知,自己的坚强是出于爱面子装出来的,不敢去想死亡的可怕。为了彻底认识癌症,战胜死亡,他让姐姐去书店医药专柜,买来大幅彩色癌细胞病理分析图。就连吃饭时,他都在看这些放大后紫红色如蚯蚓般纠缠在一起的癌变细胞,和被癌细胞侵蚀后暗黑色的脏器……再去想那些含笑死去的人,领悟他们那时的心态。他想起林芳说的那句“怕也没有用”,便有了一股力量在体内奔涌。

这是他为自己做的“暴露疗法”。一周后,周峰不再感到死亡的恐惧了。他再去找倪振洋:“我担心你爱人听到你去世的噩耗会疯掉。因为人对灾难的承受力是递进式接受。来自亲人瞬间的打击,任何人都很难承受。”

倪振洋愕然地张大了嘴:“真是这样的话,我是该告诉她,但要是她像我担心的那样,我就害了她呀!”

周峰看出倪振洋已经有所醒悟,只是茫然无从。周峰痛得弓背弯腰只得中断谈话,躺在床上打点滴消炎止痛。第二天周峰稍好一些,扶着墙来到倪振洋床前,看倪振洋急忙把一个东西塞到褥子下。

没过多久,护士让倪振洋去抽血化验。周峰掀开褥子拿出一个笔记本,几页上开头都是:亲爱的女儿。

等倪振洋回来躺在床上,周峰用激将法激他:“你就是写上几十万字的信,也抵不过女儿心中父亲那亲切的微笑。亲情与挚爱是可以冲破生死、穿越阴阳的,它是永恒存在的。”

此时,周峰长长舒了一口气,他又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心理疏导。接下来,要让他正确认识死亡,这是最重要的最后一步。

周峰说:“其实死,对你我来说是生命的结束,但对家人,他们想起你时,会因为有一个勇敢与病魔抗争的亲人而自豪……”

这是周峰想自杀后,第一次心态轻松地说起死亡,虽然还隐隐有些怯意,但它已经不再左右周峰的意志,反而,有一种心灵被释放、升腾的畅快。

2月3日,当倪振洋看到风尘仆仆赶来的妻子、姐姐时,流下了愧疚的泪水:“我不该隐瞒,让你们担心了。”妻子伤心地哭泣着。

见妻子含泪点头,倪振洋搂住她说:“谢谢你给我一生的幸福,我已经没有遗憾了。但你必须学会坚强。”他给妻子抹去眼泪,从这一刻,她已经在强迫自己变得坚强,用纯洁的爱陪伴丈夫最后一程。

两天后,倪振洋要回台湾了。他与周峰拥抱:“兄弟,台湾的日月潭很美,以后我带你去看看。”倪振洋让姐姐给他和周峰拍了一张合影。

助小老板走出癔症怪圈,

死亡来临时尊严相伴

2010年2月21日,周峰听说412病房有一个叫刘延枫的直肠癌晚期患者,常半夜坐起来,睁着眼睛,向前伸出手,对空气说:“妈,你来看我了。”他妈去世多年了,吓得妻子韩梅直叫。

几天后,韩梅经人指点,急切地来求周峰去看看刘延枫。

周峰双手捂着坠胀得一跳一跳的腹部,弯着腰走到刘延枫的床前坐下。寒暄过后问起他的经历,刘延枫自豪地说他今年39岁,从在街边摆地摊卖鞋,发展到开加工厂、经营店铺。他说自己的成功,都归功于母亲在天之灵的保佑。

周峰分析,这是“癔症”最初的表现。他给刘延枫做心理疏导:“假设你母亲还在,怎么不帮助你好起来你这是一种空虚、缺乏自制力的心理疾病。”

刘延枫理直气壮地说他生意做大,朋友众多,要是心理有病,能有这些成就吗周峰说心理疾病具有很强的隐藏性,有诱因才会显露。刘延枫不耐烦地挥手否认有病,周峰只得另找机会惊醒他。

第二天,周峰给他放了一段手机录音。这是周峰特意叮嘱韩梅,给刘延枫夜间的举动录了音。

周峰鼓励刘延枫说出“梦中”母亲的样子,一步步剖析帮他破解。因为刘延枫在农村长大,受封建迷信的影响,一直相信有神灵存在。在患上癌症后悲观绝望,就拿幻想中的假想来填补空虚。

周峰完全说服了刘延枫,他渐渐认识到自己有心理疾病,崩溃地躺倒在床上:“我该怎么办”

周峰问他:“你爱好什么”他说病前一直搞皮鞋设计。周峰让韩梅带来纸笔画板,让刘延枫搞设计。他说工厂已经停工,设计了也没用。周峰说让刘延枫教韩梅管理,她会让工厂开工的。

韩梅偷偷找到周峰,说她一直在家做全职太太,哪有能力去管理企业周峰说她必须学会,让刘延枫看到她变得坚强,他才能放心地死去,也让她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学会生存。

2010年3月13日,韩梅来看周峰,说鞋厂开工了。刘延枫催促妻子赶紧给周峰送一双他设计的皮鞋。她说刘延枫要尽最后的努力,帮她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韩梅感激地说:“你教我帮助丈夫开朗起来的同时,也教会我变得坚强。没有你的帮助,我不能勇敢面对这场灾难,更不知道丈夫去了以后怎么活下去……”

2010年4月下旬,周峰因负担不起医药费要出院回家了,走廊两侧站满了相送的患者和家属。院门口,三十几个医护人员迎上来:“周峰,你是我们见过最勇敢、最有作为的义工,也是最值得我们尊重的病人。我们正在组建一个团队,用你的方式去关怀临终病人。”

周峰笑了:“是那些病人,让我认识到了我的价值,帮助我认识死亡,给了我事业的成功;因为有他们,我才成为自己的第27位临终抚慰成功的案例。”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错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田某,女,21岁,汉族,四川攀枝花人,身高1.60米,体态适中。现为成都某高校大三学生,金融专业。求助者为独生子,家庭关系良好。求助者性格偏内向,对自己要求较为严格,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大三选修了一门课程,第九周时因忙于其他事务而错过了占期末成绩比例10%的期中测试,认为此门课程成绩必定受到影响,心里感到有压力,临近期末考试了,在复习过程中,出现了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精神遗传史,家人身体健康。最近失眠,食欲下降,烦躁,焦虑,情绪低落。能按时参加学习,学习努力,能与人交往,但是学习效率较低。scl-90自评量表结果显示,因子分:躯体化因子1.5,强迫症状1.2,人际关系敏感1.4,抑郁因子1.5,焦虑因子2.5,敌对因子1.4,偏执因子1,精神病性1.2,其他1.0。SAS(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为65分,SDS(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为40分。求助者的scl-90自评量表中焦虑因子得分明显偏高,SDS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属正常范围,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表明求助者处于中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快期末考试了,在复习过程中,出现了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约两周。

求助者自诉:我学习一直非常用功,对每门课都很在意。每学期第九周是中期测试周,有些课程会做中期测验,有些不会。我有一门课是晚上的选修课,老师之前并没有宣布会中期测试,那天晚上我因为社团有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比赛活动,想着老师没有说要中期测试,就抱着侥幸心理没有去上课,哪知老师做了测试,说要算10分的平时成绩。我得知后就着急了,想着期末考试时成绩肯定会落后于其他同学,这样会影响我的成绩在班上的排名,这次挫折让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以后的前途也会受到影响,父母也会失望。最近要期末考试了,我心里焦虑,没有办法集中精神,找不到学习的感觉,不知道怎样复习了,又想起会让父母失望,心里很紧张,饭也不怎么吃得下,晚上睡觉也不踏实。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谈吐正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其辅导员反映:该生学习比较努力,上课一直都比较认真,成绩较好,性格内向,对自我要求偏高,家庭经济一般,人际关系尚可,最近快到考试了,有点紧张。

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与求助者共同协商,达成口头协议,初步商定近期与远期目标。近期目标:①改变其错误的认知模式。②帮助来访者缓解当前的心理压力,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可以很好地复习考试。③长期目标: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完善人格,以正确的认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适应不同的环境。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咨询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看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见解等。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观念的认知过程。求助者自身领悟能力较强,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认识,适用于认知行为疗法。

本案例包括3个阶段:①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②心理咨询阶段;③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2015年5月20。目的:①了解基本情况;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③确定主要问题;④进行咨询分析,发现不合理信念。方法: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疗法。过程:①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②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情绪,表示理解、接纳,强调她的感受是完全正常的反应。③强调其焦虑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观念。④取得其辅导员配合,共同确定咨询目标。⑤反馈测验结果,结合问题做出初步分析,让她了解问题行为的原因。⑥布置家庭作业:在情绪出现烦躁、紧张和焦虑时,探求自己内心的想法;在烦躁、紧张和焦虑时,进行放松练习。

第二次咨询:2015年5月27。目的:①加深咨询关系;②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③检查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方法:认知行为疗法。过程:①讨论家庭作业,让她在记忆或想象中找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引导求助者去探寻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②告诉求助者其认知评价是如何导致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的。③指导求助者通过真实性检验,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的消极认知是不符合实际的,并找出认知歪曲与负性情感的关系,从而矫正认知障碍。主要是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以下几个错误信念:其一,少了10分的平时成绩必然使得我期末成绩落后于他人(绝对化);其二,这次平时成绩的错过让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绝对化)。通过语义分析技术来纠正,换成:“我在参加一门选修课期中测试这件事上没有做好”,帮助她确立新的合理信念。④布置家庭作业:练习探求自己内心自动的不合理信念,并开始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与信念辩论;在紧张烦躁和焦虑时,进行放松练习。

第三次咨询:2015年6月4。目的:①学会合理评价,与不合理信念辩论;②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③帮助求助者改变思维,放弃不合理信念,代之合理信念,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方法:认知行为疗法。过程:①反馈咨询作业:与求助者深层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进一步辩论,找到核心错误观念,即我的成绩必须要比别人更好(绝对化);成绩是衡量自己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绝对化);成绩不好将严重影响我将来的发展(以偏概全);成绩不好就无法回报家人(绝对化)。②进一步改变认知模式,强化正性思维。③布置家庭作业:练习用合理的思维与信念代替不合理思维与信念;在紧张、烦躁和焦虑时,进行放松练习。

第四次咨询:2015年6月10。目的:①巩固咨询效果;②心理测验;③结束咨询。方法:心理测验。过程:①反馈作业,焦虑症状基本消失,心态较稳定。②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现实问题,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学会接纳和自我开放,树立积极的人生理念。③心理测验结果:SAS得分46(标准分),SDS得分39(标准分),SCL―90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④基本结束咨询,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帮助求助者把咨询中学到的认知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面对未来生活。

1.求助者本人和辅导员评价:①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自述:“心里平静了许多,晚上睡眠质量提高了,现在开始复习,为各项期末考试做准备,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②辅导员反应:“求助者情绪平稳,各方面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2.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和上课的观察,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能正常学习,睡眠状况改善,焦虑不安、烦躁的症状明显减轻,错误观念、不合理认识明显改善。咨询过程完整、有条理。

3.心理测验评估:通过测验的前后对比,求助者的多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说明求助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通过以上评估,说明本案例咨询效果显著。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第2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THE END
1.家庭教育咨询案例分析(36页)家庭教育咨询案例分析.ppt 原文免费试下载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年龄因素:大脑功能的发展不够。生理因素:剖腹产、母亲怀孕时活动量不足、孩子早期训练不足造成前庭平衡功能发育不足缺乏必要的行为规范。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家长的唠叨、监管让孩子在相关的活动中积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220/6044214223010050.shtm
2.心理咨询的上门咨询案例分享:以爱之名,寻找复学的桥梁在心理咨询的广阔领域中,每一个案例都是独特而深刻的,它们不仅仅是技术与方法的运用,更是情感与理解的交汇。今天,我将分享一个特别的上门咨询案例,它涉及到一个家庭——一家三口,尤其是母亲与孩子长达二十年的复杂情感纠葛,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心理咨询,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寻找复学的原因,家庭和解的曙光。 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93627914.html
3.家庭教育心理咨询三个案例父亲来心理咨询室问心理老师:“14岁,多么无忧无虑的年龄,为什么却常常感到内心郁闷?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吗?” 心理老师回答说,时代发展太快了,家长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跟不上时代,又缺乏和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心中在想什么,所以无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家长们不能把思维老停在自己小时https://sznews.zjol.com.cn/sznews/system/2012/08/06/015293631.shtml
4.走出混沌——一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汽车与航空学院咨询目标——收纳面谈,建立关系,收集来询者各方面信息。 咨询步骤——1)收纳面谈,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咨询方案,布置家庭作业 交谈中,郭帅详细和我讲述了自进入大学以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并重点解释了当前存在的疑虑和矛盾,希望我能够帮助他进行职业定位并指导他下一步的职业发展方向。 http://www.hbctc.edu.cn/qcxy/info/1417/1262.htm
5.心理咨询案例: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个案心理咨询案例: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个案 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作为一个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治疗师,首先要挑战医生的诊断,即使我自己就是医生,在治疗中,我也要挑战我的诊断。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个实践中的例子讨论如何进行家庭疗法. 这是一名我诊断为社交(以害怕上学为主)恐怖https://www.51test.net/show/823235.html
6.陈默:击倒孩子的,都是这8大压力源!30年临床10000+的咨询案例总结著名儿童和青少年心理专家陈默,为家长们细致梳理了影响当今孩子学业表现的8大压力源。这番总结来自于她30年临床一线的咨询经验,接手超过10000个家庭咨询案例,以及对近期咨询的观察和思考。 本节选自文节选自陈默老师双日线下工作坊;本文来源:公众号“少年大不同”(ID: sndbt2018)。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FSE2PG770536MHG4.html
7.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6篇(全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第4篇 本文通过一例心理危机关于案例,提出了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关键词:心理危机 引导 一、背景材料 聂某新生报到期间,在其哥哥的陪同下来我校报到注册。来校的当天,哥哥便马上询问辅导员关于助学贷款的相关手续和减免学费的相关政策。通过谈话了解到,该同学是外省人,家庭非常贫困,从小患有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ubjgrf6.html
8.家庭矛盾咨询从事咨询工作5年,迄今为止心理咨询案例超过2000个。作为心理咨询师,能帮到每一个需要心理援助的来访者,是我的最大快乐。 立即咨询 严选咨询师 尹慧英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婚姻教育指导师,婚恋情感专家,高级认知行为治疗师。擅长:情感危机、婚姻挽救、外遇出轨、离婚分手、失恋挽回、父母反对、处女情结、恐婚、异地恋https://www.qgxsz.com/advisory-expert-0-359-0.html
9.家庭心理案例专题525心理案例家庭专区收集网友最常问的家庭等问题,众多专业心理咨询师在线提供家庭的问题咨询,是您了解家庭问题的好帮手。https://www.psy525.cn/casezt/jiating/list.html
10.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案例(精选6篇)通过以上一系列治疗和调解达到了解和促进家庭四成员之间的交互反应关系和发展功能。总之,社工希望通过展开一系列具体沟通训练和辅导,解除中考升学的“心结”,加强王女士一家的沟通能力建设,从而让整个家庭恢复正常功能。 篇2: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案例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家庭社会工作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c8t8ueg.html
11.32个经典家庭教育案例,每一个都值得细读!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经过精心筛选、整理出30多个家庭教育案例,每一个案例和点评都值得你细读,涉及到家长与孩子之间理解、沟通、尊重、榜样、立规矩、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爱的本质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鲜活的生活场景和点评相信会带给你更多的思考。 虽然文章有点长,但请家长们多一点耐心细细品读一番,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https://www.meipian.cn/378hmn6z
12.情感咨询案例报告本案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由于遭受情感挫折、经济纠纷导致了心理痛苦、低落的情绪反应,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来访者内在对稳固的、健全的家庭关系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初因受帮助、照顾而形成的三角关系不能在适应。在社会因素上,由于两个人之间存在较大金额的经济债务,担心不能收回债务而阻碍了分离的进程。在https://www.jianshu.com/p/1bb259f2ed50
13.婚姻情感问题咨询个案总结婚姻家庭大心理网男性的心理压力过大,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佳,或者沉默寡言,夫妻之间交流的越来越少,夫妻感情也越来越差;再者男人心理压力大,生理上导致性欲下降或者严重的还会产生心因性阳痿,导致夫妻感情雪上加霜。 本文是心理咨询的案例总结,不是婚姻情感的调查,所以不是特别全面,有待于以后补充。http://daxinli.com/hunlian/hunyin/xinli-1093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