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黄金价格持续上涨25岁至35岁的顾客成为黄金购买主力
2013年,伴随国际金价震荡下跌,“中国大妈”像抢白菜一样抢购黄金,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报道这一现象时,甚至专门创造了“Dama”这个以汉语拼音拼写的新单词。10年以后,随着国际金价持续上涨,囤金开始在年轻人中间成为潮流,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加入抢购黄金的大军中。年轻人接棒“中国大妈”,成为购买黄金的主力军。《2021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显示,在金店消费群体中,25岁至35岁的顾客占比已经超过七成。《2022年中国黄金首饰行业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从未买过金饰但具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占比从2016年的16%增长到2021年的59%,他们购买珠宝品类的年均消费达到1560元,远超时装、鞋帽等其他商品。
90后开始热衷买黄金
“2013年到2019年,我们店的主要顾客还是‘大妈’,但是从2019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购买主力。”青岛万宝金楼销售部经理徐昆这样说。徐昆从业已有12年,他目睹了2013年时“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热潮的场景,也见证了之后黄金价格持续6年徘徊不前的状况。他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黄金价格小幅上涨,随后年轻人开始喜欢上黄金,尤其是从今年开始,这种情况呈现加速趋势。
“2013年上半年,当时的国际金价从每克近400元跌到不足300元,我清楚地记得金价在3个月内下降了20%。很多‘大妈’瞅准了这个机会,开始抢购黄金。”徐昆说,有时甚至店铺还没有开门,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他们店的收银台在商场最里面,每天排出20米长的队伍是常见的情形。聊起当年的场景,徐昆感慨万千:“那时候首饰的款式不多,镯子大部分是光面的,一般重30克左右。我们店最多的时候,半天卖掉了60个金镯子。”徐昆介绍,当时很多“大妈”都是带着成袋的现金来买黄金,“在黄金周期间,我们每天的营业额都在40万元以上,这也是这些年的最高值。”
10年前,买黄金的主力军是“大妈”,如今已换成年轻人。万宝金楼供图
亿信金品的董事长赫朝阳告诉记者,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大妈抢购黄金的表象,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这些‘中国大妈’中尽管有些人是跟风,但是更多人熟悉黄金行情,所以敢于在低价位的时候下手。后来尽管遭遇了五六年的黄金价格徘徊期,但最终事实证明,‘中国大妈’当初的选择是很明智的。”
“2018年年底,国际黄金价格开始回暖,2019年涨到了每克350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购买黄金的年轻人逐渐多起来。”徐昆说,在这个阶段,90后群体开始成家立业,“他们的消费观念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对于钻石的热情有所降低,转而开始注重资产保值。”赫朝阳说,前些年,曾经有一位从事私募业务的年轻人,一下子从亿信金品购买了500万元的金条,“对方是从事投资业务的专业人士,对黄金行情走势进行预判后,选择了购买金条保值。后来的黄金行情走势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三大因素吸引年轻人
在亿信金品店门口,专门立了个牌子,上面醒目地标注着每天的黄金价格。11月26日记者采访当天,黄金价格是每克472元。在亿信金品的柜台里,既有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标准金条,也有各种规格的金条,重量包括20克、50克、100克、200克、500克等,还有琳琅满目的金项链、手镯、戒指等。
“2013年前后的黄金首饰款式相对比较简单,这些年来黄金首饰的款式越来越新潮,加工工艺越来越高超,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赫朝阳说,除了黄金,公司还做钻石生意,但是今年的钻石生意比起黄金来差得很多,很多年轻人结婚只是象征性地买个钻戒,有些新人甚至干脆买人工钻石。今年黄金价格涨了20%,而钻石价格跌了30%。
年轻人成为购买黄金的主力,分析起这种消费变化的原因,赫朝阳认为有3个原因:首先是相比股票、基金、期货等理财产品的不确定性,以及房价的低迷,购买小克重的黄金不会给生活增添太多负担,反而能起到保值的作用;其次是黄金珠宝饰品的设计更加精美,相比前些年的样式时尚感更强了,不管是佩戴还是送人,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后是受到老一辈消费观念的影响,“中国大妈”前些年抢购的黄金逐渐传到下一代人手中,前者成功的经验也让年轻人看到了黄金的魅力,在消费习惯上起到了引导作用。
“在我们店里,经常有一些老顾客带着孩子来选购金首饰。年轻人购买黄金珠宝饰品时,除了更加注重款式外,周转率也更快了,有人甚至只佩戴了半年就要更换款式,以旧换新或者是卖旧换新。”赫朝阳说。如赫朝阳所说,去年12月份,90后市民李晓强结婚时买了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等“三金”,8个月后,他和爱人一起把金项链、金耳环换成了新款式,而金价已从买时的每克530元涨到了591元。
赫朝阳认为,黄金饰品在年轻群体中走俏,一定程度上与年轻人的消费意识崛起有关。黄金饰品作为“高性价比”珠宝,兼具货币属性,具有保值、佩戴等多重功能,更契合年轻一代对于性价比首饰的需求。赫朝阳提醒广大市民,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南非锡金”,普通人很难鉴别,所以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黄金饰品已成“刚需商品”
“以前看到新闻上说‘中国大妈’抢黄金就像买大白菜,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现在我也理解她们了,并且也跟着‘中国大妈’买黄金了。”90后市民刘帅说,从去年开始黄金价格一路上扬,她就跟着妈妈买了10多万元的金条。记者采访得知,有一些年轻市民选择每年买一根10克或者20克重的金条,既可以作为投资理财手段,也可以等孩子结婚时送给孩子。
徐昆说,现在黄金饰品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刚需商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自然是早买更划算。赫朝阳则认为,伴随着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黄金升值的空间有望在明年二三季度打开,再加上伴随着国际地缘局势不确定增强,也会让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受到追捧。“我的一些老顾客,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每年定期给孩子买些金条,用这种定投的方式降低购买成本,作为分散投资的重要渠道。”赫朝阳说。
/建议/
黄金虽好
谨慎投资
岛城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贾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商品通胀、避险属性、去美元化等多重因素支撑下,国际和国内金价大概率仍会有不错的表现,投资收益值得期待。从未来三五年来看,在逆全球化提速和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升温的背景下,黄金仍有望延续亮眼表现。贾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投资黄金主要有三种渠道:实物黄金、纸黄金、黄金ETF及场外联接基金。实物黄金虽然有装饰功能,但是买入、卖出存在较大折价,且保管相对不太方便;纸黄金虽然不用进行实物交割,但是手续费比实物黄金要高;黄金ETF及其联接基金交易便捷且手续费低廉。
对于消费者投资黄金的建议,贾先生指出,对国内投资者来说,考虑到存款利率的长期下行和房地产长周期的来临,优质投资品愈发稀缺,持有一定仓位的黄金做长期投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对此,贾先生建议,国内黄金投资产品较为丰富,普通投资者需要根据投资专业能力与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产品或工具。在不确定性较高环境下,建议投资者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流动性需求,进行多元化资产组合,尽量平稳投资组合收益。(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陈勇邹忠昊)
“金豆”受宠有人每月攒一颗
小规格、轻负担的“1克金”热销不少年轻人表示既能起到储蓄的作用又能感受到消费的快乐
“攒钱不如买金豆豆”,最近,以“金豆豆”为主的“1克金”热销。与此前的“大妈”囤金潮不同,本轮盛行的“攒金豆”购买主力为年轻群体。记者探访了解到,随着黄金价格持续走高,相比于克重大、单价高的投资金条和黄金饰品,小规格、轻负担的金豆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相较于大手笔扫货黄金,年轻群体更热衷于以较高频率购买低克重的实体黄金制品。但业内人士指出,“攒金豆”本身是投资实体黄金,有一定价格波动风险,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
销售人员展示金豆产品。
年轻人“攒金豆”成为风潮
无独有偶,95后青岛姑娘孙惠在闲暇时喜欢逛网络平台的黄金专场直播间,她对“攒金豆”也情有独钟。“攒金豆让我在生活的种种不确定性中寻找到某种确定性——用稳定投入来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孙惠告诉记者,“最近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在攒‘金豆’以及其他一些小金饰,就当攒钱了。手里拿着金子,感觉比买理财产品靠谱。”孙惠曾以410元/克的价格买了一颗金豆,到今年9月底,价格已最高升至500元/克。
设计新颖、时尚的黄金饰品吸引年轻人前来询价购买。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初期购入者的成功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令“攒金豆”逐渐升温。而相较中老年消费者热衷于在实体金店消费,年轻一代更喜欢在电商直播间购买黄金首饰,且多以价格为几百元的小克数金饰为主。记者在电商平台上看到,许多主流黄金品牌都推出了“小金豆”“小元宝”“金瓜子”等产品,还有很多店铺销售小金珠编制的手串、手绳等,这些黄金制品每克价格在300元到600元之间,部分店铺显示已销售了上万单。有的商家还会送装金豆的玻璃许愿瓶,仪式感十足,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
好看买得起成主要原因
“存金更让人有安全感!金条买不起,金饰单价又高,金豆最合适,每个月攒一颗,积少成多。”记者现场走访时,26岁的尹女士说买金豆能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看到瓶里的金豆越来越多,内心很有满足感。”尹女士说,“攒金豆”是一种年轻人热衷的新型理财方式,根据自身资金条件,每周或每个月买1—3克,既可以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又能体验购物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此外,用攒下的金豆豆、金瓜子来打首饰,比直接购买金首饰的费用更低。
黄金行业锚定年轻群体
年轻人迷上“攒金豆”,除价格因素外,还有受到了消费观念的影响。在岛城黄金行业从业近20年的杜先生表示,受成长背景和目前大环境影响,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更趋于务实,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消费欲望,保持更加理性的生活方式。随着黄金行业贴合新一代消费群体的特点,并通过互联网新零售的方式大力宣传推广,从而带动了黄金行业消费的新风尚。
相较于美观、装饰等意义,攒金豆购买成本相对较低,方式较为灵活,背后投资理财的动机更加明显。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554.88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37%。从黄金首饰消费的产品类别来看,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轻克重产品,并且按克重计价产品销量的增幅显著高于按件计价产品,实物黄金投资消费继续较快增长。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金豆的火爆与一批正在转型的黄金珠宝行业商家的推动有关,金豆类产品克重小、性价比高、购买门槛低,更容易跟年轻的消费群体建立联系,因此成为这些商家线上的主打产品。
“攒金豆”注意
克重和成色
记者注意到,网上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在某直播间购买的金豆在线下检验时被告知成色不足。对此,业内人士韩先生表示,当前金豆销售渠道鱼龙混杂,特别是网上商家良莠不齐,购买金豆应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要注意甄别产品的纯度,保存好发票。“由于金豆主要以投资属性为主,对工艺、品牌溢价要求较低,因此很多人会在中小型店铺购买,这就可能会遇到金豆杂质多、克重不达标等问题。”韩先生指出,虽然金豆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但售卖时大多需要收取一定工费。同时,黄金的购买价、回收价之间存在一定价差,也会造成一定损耗。
此外,记者也在小红书上查询到,有博主介绍如何购买真正可以“升值”的金豆产品:首先,购买渠道要避开品牌溢价,同样是1克的金豆,大品牌会比专做金豆豆产品的小品牌每克贵40元左右。其次,并不是所有的金店都支持回购,回收金豆的门店一般会将金豆按金首饰回收,回收价比金条略低,同时也会比当日金价低几十元到百元不等。
圈粉00后“国风”金饰成潮流
设计新颖、时尚的“国潮文化”金饰品唤醒年轻人的“悦己消费”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一直“贵”气十足,饰金价格更是一度超过610元/克。伴随着金价的强势表现,人们掀起了一阵购金热,其中不乏95后、00后年轻群体。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随着年轻一代购买力的崛起,黄金似乎正脱去“土豪”的标签,黄金品牌商家从消费新动能到潮流新美学,抓住年轻人。通过唤醒年轻人的“悦己消费”,促使黄金首饰品牌在产品设计上联名“国潮文化”带动产品创新,赋予品牌更多的可能,得到了年轻群体的青睐。
黄金专柜内摆放了很多设计新颖的黄金项链。
金价走高买金热情也高涨
11月25日,在台东利群商厦一层的黄金销售区内顾客络绎不绝,不少消费者在黄金首饰柜台试戴、询价购买,其中不乏年轻人。一家黄金店铺的销售人员介绍:“对比上周,本周金价稍有回落,目前金价在610元/克左右,然而,消费者却对购金展现出‘越涨越买’的态度,并且年轻人购买黄金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很多。”销售人员说:“以往顾客中年轻人占比约20%,今年占比能到50%。”
“从目前消费看,购金主要有五大群体,包括婚庆采购、为宝宝采购、给父母做寿和为自己添新款,此外还有以保值、收藏、馈赠亲友等需求为主体的金品消费。其中,市场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年轻化、时尚化的消费快速崛起。”某黄金品牌金店的销售秦经理介绍,黄金消费者的年龄已扩容到20多岁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黄金工艺、产品造型的突飞猛进,各黄金珠宝品牌都在有意识地靠近年轻人,掀起了时尚、精致、美观的年轻消费潮。
年轻顾客正在挑选心仪的金饰品。
金价不断走高,但人们消费热情依旧很高。记者走访期间,26岁的李凯正为女朋友挑选时尚金饰。李凯表示,以前觉得黄金“土”,现在却非常“上头”。“一直想买金饰。今天过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即便现在价格比过去更高,但毕竟是‘硬通货’,现在买入也算是一种投资。另外,黄金饰品的款式也越来越好看,有些已成为网红款时尚单品。”李凯指着一款金项链告诉记者。
随着加工技术提升和款式创新,黄金饰品的样式逐渐多样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购买。据《2022国潮珠宝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内地金店主要消费人群年龄集中在25岁至34岁之间,占比55%,高居第一。此外,中国黄金协会也表示,未来25岁以下的消费者将会成为黄金消费的主力。
国潮联名带火“悦己消费”
“买首饰,我首要考虑的是它给我的情绪价值。”在一直喜欢中国风的大三学生李语涵看来,佩戴国风首饰体现了民族自信和认同感,而首饰宛如一种生活仪式感的信物,悦己才是本质目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金店”选购黄金首饰和产品,“扫金”热情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人。正在专柜选购黄金首饰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一直想要国潮IP联名款,如果也是保值足金,不妨碍买来给她佩戴。”黄金行业业内人士韩先生告诉记者,随着95后甚至00后消费群体的不断崛起,目前市场中的“悦己”消费和“她经济”趋势,成为黄金首饰主要动力之一,其中更以“自戴”为主要消费场景。如今以国风为基调的文化传承类“国潮金”更受欢迎,吸引一批年轻消费者入店“扫金”。除了高颜值,“投资理财”也是年轻群体购金的主要原因。年轻群体将黄金视为储蓄性消费,背后也同样有着相当的数据支撑。根据《解放日报》报道的数据,在天猫超市,95后、00后已成为网购黄金的主力人群,占比超50%;《2021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也分析认为:投资理财已成为年轻群体购金主要原因,满足感和储蓄性消费让年轻人喜欢买黄金。
“双11”黄金产品销量大增
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节,黄金再次成为消费领域的一匹黑马。据天猫数据显示,今年“双11”预售首日黄金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250%。这对于岛城某高校金融专业大二学生方玲娜来说,她的“双11”购物从10月份就开始了,因为她早早就瞄准了自己想要买的黄金首饰,把它们都加进了购物车。“这两年金价涨得厉害,碰上促销活动,能买的就抓紧买。”这是方玲娜最简单的想法。
以方玲娜、王欣雅为代表的当代大学生,在黄金消费端口并非是少数群体。记者采访了多名在校学生,其中也有多人表示近些年里会不定期购买黄金。对于为什么投资黄金这个问题,多数同学觉得,通过投资黄金“紧跟社会热点,积累社会经验”最重要。
/提醒/
回购黄金
重在纯度
针对年轻群体热衷于购买黄金现象,兴业银行青岛分行营业部理财经理王乐乐指出,“务必要规避陷阱和风险。”黄金通常被视为一种长期投资,短期价格波动可能较大,要避免频繁交易,遵循长期投资策略。购买黄金前,应该充分了解黄金市场的运作、价格波动和投资策略,要避免过度投资,应该确保投资组合多样化,包括其他资产类别,以降低风险。王乐乐提醒,黄金作为硬通货的确存在储蓄价值,但并非越多越好,也不应该盲目追涨,黄金在家庭资产中的配比在10%至15%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