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描绘上海近五年成就的“新时代新奇迹·2017-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正在线上展出。3万多文字、400余幅图片、30余部短视频……围绕“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这条主题主线,生动讲述着这五年这座城市的拼搏与奋斗历程。
让我们分主题带你去看一看,那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一幅幅令人难忘的画面……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束缚,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系统集成,继续抓好国资国企、民营经济、商事制度、社会信用、人才发展、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改革举措的完善和落实,放大改革综合效应。
——2018年11月6至7日,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上海遵照党中央提出的当好“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意见;深化自贸区改革开放,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科创板开板并试点注册制,助力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成功举办四届“进博会”;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我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大幅提升。
浦东新区引领现代化建设
上海全面贯彻落实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要求,围绕“两特四区一中心一样板一保障”全面推进,积极探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功能性产业创新和服务平台,动态完善立法需求清单,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抓好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意见,制定实施上海行动方案,明确改革路径,推进改革任务落地实施。
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图为浦东推行“一业一证”改革,首批许可证颁发现场。
2021年11月23日,上海浦东新区首批4家企业获颁以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方式核发的行业综合许可证,标志着浦东新区正式启动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试点。
抓好一批重大支持政策
2021年10月14日,全国首个直接整合境外数据用以支持贸易真实性审核的辅助信息平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通”平台上线仪式在外高桥保税区顺利举行。图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
2021年11月,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上海股交中心成为第二家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图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浦东新区强化“人才引进一件事”“人才创业一件事”系统集成,在实施永久居留推荐新机制、逐步放开专业领域境外人才从业限制、强化国际人才港功能等方面推出一批创新举措。图为浦东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
抓好一批重大功能平台
推动李政道研究所、交大张江高等研究院等高能级研究机构建成运行。图为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的李政道研究所。
加快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图为2021年6月3日揭牌成立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布局建设一批研发和转化功能平台。图为2022年1月24日,位于临港新片区的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启动运营。
抓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围绕品质城区、绿色城区、智慧城区等加大投入,不断增强城市软实力,更好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商飞产业基地
特斯拉超级工厂
浦东机场四期
“三大任务一大平台”
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加速孕育,上交所科创板和注册制示范效应不断放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全面启动,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共同构成了上海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四大战略支撑。
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加速孕育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
2020年8月20日,上海发布了《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举全市之力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图为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
2021年3月28日,2021年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城市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图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会址项目。
2020年5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特殊综合保税区。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不断放大
2019年7月22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共同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鸣锣开市。
2019年7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以科创板为契机,推动上海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即“浦江之光”行动。图为2021年5月28日,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截至2021年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8年以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部署,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携手苏浙皖三省,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三省一市建立了“上下联动、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区域合作机制,每年召开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商讨决策区域合作的重大事项。图为2018年6月1日,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2018年1月,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成立后,会同三省一市联席办、各专题合作组,编制实施两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537项任务事项,坚持清单式、项目化、责任制推进长三角重点任务落地。图为沪苏湖高铁。
2019年10月,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一体化示范区始终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累计推出78项具有开创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推进100多项重大项目建设,为跨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动能。图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走廊”元荡生态岸线贯通工程。
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继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上海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又一重要承载地。图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上海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提升国际采购交易平台能级,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图为2021年4月30日,“进博商品集市”在南京路步行街上开业亮相。
2018年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相继开业,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口博览会”。
上海连续三年在进博会期间成功举办“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向全球发出了上海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欢迎全球企业和人才来沪发展的热烈邀请。
优化功能布局
上海围绕增强城市核心功能,强化空间载体保障,促进人口、土地等资源要素优化布局,科学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促进城市发展整体优化。
推动主城区综合功能升级
聚焦提升城市活力和品质,突出中央活动区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副中心和主城片区的综合服务与特色功能,不断增强集聚配置和服务辐射国内外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
黄浦江两岸加快综合开发,推进沿江公共空间贯通,加强滨江地区与腹地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图为贯通后的沿江公共空间。
世博园区着力提升总部商务、文化博览、旅游休闲功能,形成上海标志性的文化交流和公共活动中心。
加强苏州河两岸地区功能统筹,提升苏河湾、长风等区域发展能级,打造成为延续历史文脉、展示海派精致的地标。图为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黄浦段。
新城发力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
大力实施新城发展战略,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新一轮新城建设要求,把五大新城建设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融入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
东西联动建设国家战略承载区
以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为核心加快东部开放创新功能板块建设,以虹桥商务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为核心加快西部绿色开放板块建设,拓展“两翼齐飞”空间格局。
加快东部开放创新板块功能建设。图为张江科学城作为国家科学中心、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的核心载体——科学之门效果图。
加强西部开放绿色功能协同。图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厅三片”重要建设区域之一西岑科创中心。
南北转型提升沿江沿湾发展动能
牢牢把握国家沿海沿江铁路大通道建设机遇,加快南北功能布局调整升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更新利用为区域转型发展植入新功能、培育新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
以产业升级推动金山整体转型,金山第二工业区“二转二”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图为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项目开工现场。
以科技创新为宝山转型注入新动力,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转型升级试点有序推进。图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高新技术企业发那科生产车间场景。
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努力创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市日均新设企业从2016年的1100多户增加到去年的1800多户,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上海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做优做强都市现代农业,努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大力推动农村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提升大都市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
打造绿色田园先行片区,示范引领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图为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打好“特色牌”,实施“花开海上”生态园休闲观光项目。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69个已建成示范村中20余个村实施了“平移”集中居住,签约农户逾2000户,成为示范村“新地标”。图为闵行区马桥镇同心村“平移”集中居住区。
实施保留居民点风貌提升,美化村内公共空间,推进建筑风貌协同,展现“白墙灰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江南村景。图为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桃花盛开美景。
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
通过改革加快释放制度红利,“地、钱、人”等各类要素不断激活。图为青浦区章堰村以“生长、生存、新生”的理念将1000多年的古村落、古建筑翻新复活,再现“金章堰”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