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星期一),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报
改革提升启新程国资央企激荡新气象
2023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开启新征程。回首这一年,国资央企专业化整合批量签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科技创新也不断实现新突破……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全景图”逐渐浮现。
政策效应释放上海楼市成交回暖
12月15日,上海楼市信贷优化政策和普通住宅标准新规实施。新政实施一周以来,上海一二手房市场成交明显增加,部分一手楼盘成交较新政前一周翻倍,二手房日均成交较11月平均水平增加近三成。一手楼盘由于定价机制原因,价格没有明显变化;二手房方面,部分房东大幅降低挂牌价格。
估值有望继续修复明年北交所投资料聚焦两大主线
近两个月北交所成为A股市场表现最突出的板块,经过持续深化改革,其投资价值越来越得到机构认可。展望2024年,在券商人士看来,流动性明显改善后,北交所上市公司估值会继续修复,同时融资、交易等领域的政策改革值得期待,具备转板潜力标的以及成长性标的是值得投资者把握的主线。
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调查:点亮“热力图”撑起“硬脊梁”
近年来,跨境电商成为外贸领域的一匹“黑马”,发展速度快、体量大、后劲足。专家认为,跨境电商的强势增长对于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作用;得益于企业探索、政策助力、多措并举,跨境电商正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加快塑造发展优势,并助力增强我国外贸发展的“韧实力”。
上海证券报
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走过关键一年
2023年,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注册制从全面落地到走深走实,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系列改革协同发力,资本市场进一步强化枢纽作用,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持续增强。
瞄准优质资产海外量化机构接连“落子”中国市场
继元盛、英仕曼、德劭、迈德瑞、锐联等之后,又有外资量化私募“落子”中国市场——宽立资本将在上海设立办公室。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优质资产是吸引外资量化私募在华布局的重要原因。
积极备战“春耕”多只权益新基金发行定档
防风险降热度集运指数期货更新多项风控措施
上周(12月18日至22日),受红海“黑天鹅”事件影响,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下称“上期能源”)挂牌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价格猛涨,主力合约EC2404多次涨停,周涨幅高达56%。上期能源方面及时传递监管态度,发布了提高交易手续费、调整合约交易限额等一系列风控措施,并对多组违规账户采取限制开仓。
证券时报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投资中国”正当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作为全球增长的最强引擎之一,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全球投资者仍有强大吸引力,“投资中国”仍是主流大趋势。
强势股走跌传递变盘信号基金布局转向超跌赛道
在2023年行情大幕徐徐降下之际,近期A股与港股再现“混合双打”的现象,无疑让许多投资者对跨年投资策略更加关切。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当前市场具有结构性品种“最后一跌”的特点,或与公募机构跨年调仓以兑现强势股有关,投资者在关键时机仍应锁定优质廉价筹码。
会计所搞“上市奖励”监管部门开罚单
近日,北京证监局官网披露,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下称“中兴华会计所”)因存在IPO项目“或有收费”等问题,被出具警示函。这是12月以来第二家会计所因或有收费遭监管警示。此前,深圳证监局也因类似问题对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警示函。
深圳豪宅盘再度“日光”套均价格1850万元6小时售罄卖了57亿元
证券日报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三大交易所形成竞合发展态势
在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定位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的“定制化”服务基本涵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其中,主板主要服务于成熟期大型企业;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创业板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