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11日,中国第一台载人磁悬浮列车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继德国、日本、英国、苏联、韩国之后,第六个研制成功磁悬浮列车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磁悬浮技术研究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中国磁悬浮技术的研究始于80年代。国防科技大学于1989年研制成中国第一台小型磁悬浮原理样车。1992年,研制载人磁悬浮列车被正式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这台磁悬浮列车为单转向架磁悬浮列车,长3.36米,宽3米,轨距为2米,车上安装了4组8只悬浮、导向电磁铁,由4套控制系统进行控制,静止时起浮重量为6吨,起浮间隙20毫米,运行间隙10毫米,可乘坐20多人。
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吴文俊、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获得500万元奖金。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出世界上最大的桥式起重机
2001年8月20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器厂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国三峡工程水电站研制的世界最大、质量最好、整体技术性能最先进的两台1200/125t桥式起重机,在太重试车成功。经验收其各项性能指标和安全可靠性居世界同类起重机之首,标志着我国研制起重机水平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第一条跨海铁路建成通车
粤海铁路通道是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于2002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该条铁路由“二线一渡”组成,即广东省境内的湛海线、琼州海峡铁路轮渡、海南省境内的西环线,全长344公里。它是国家“九五”期间铁路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45亿元,1998年8月30日开工,由铁道部、海南省、广东省合资修建。“粤海铁1号”火车渡船排水量12400吨,载重量5600吨。跨海轮渡是粤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大陆与海南岛联结起来,使铁路运输与海上运输连为一体,结束了海南岛与大陆间不通火车的历史,标志着我国跨海铁路轮渡工程建设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
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相当于1.4万亿美元,人均GDP为1090美元,这是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
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该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可以乘载3名航天员,具有在轨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它是我国为载人航天工程而研制的捆绑式运载火箭,自发射“神舟”一号飞船以来,已连续5次发射成功。
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第一枚田径金牌
2004年8月28日,在雅典举行的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大赛的直道上,时年21岁的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这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2006年7月11日,他又在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瑞士洛桑站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已封尘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建成通车
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00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
第一家村镇银行
2007年3月1日,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仪陇县金城镇正式挂牌开业。
第一次月球探测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第一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2008年1月21日,佛山市三水区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务工的农民工胡小燕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成为第一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第一次举办夏季奥运会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主办权是2001年7月13日北京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获得的。
航天事业新突破
2010年1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2011年11月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1月3日1时36分,神舟八号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二步中的关键环节,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开展更大规模的载人航天活动奠定了基础。2012年6月16日,载有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18日和24日先后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29日顺利返回着陆。
首条海底隧道建成通车
2010年4月26日上午9时,我国内地首条海底隧道、全长8.695公里的厦门翔安隧道正式通车,标志着我国海底隧道自主设计、自行施工的能力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市举行第53届世界博览会,这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元,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7308万人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
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
世界装机容量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32台机组全部投产
2012年7月4日,三峡工程最后一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正式交付投产。至此,世界装机容量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32台机组全部投产。
独创设计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
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被形象的称作中国“天眼”,是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采用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的一个约30个足球场大小的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FAST可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其应用价值在于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为国家安全服务;提供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地面观测;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等等,科学意义非常重大。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也在紧盯着它,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并解开宇宙起源之谜。
首架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
C919大型客机,全称COMAC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于2008年开始研制。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中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截至2018年2月26日累计获28家客户815架订单。2018年2月6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宣布2021年交付首架C919单通道客机。10月27日,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从山东东营胜利机场起飞,历经2小时6分,平稳降落在江西南昌瑶湖机场,圆满完成转场飞行任务。12月28日,C919第三架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上起飞完成首次飞行。
“华龙一号”首台发电机自主研制成功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采用177个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全面平衡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2017年11月6日,“华龙一号”核电项目首台发电机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通过了“型式试验”,全部指标达到和优于设计要求,标志着中国“华龙一号”首台发电机自主研制成功。目前,项目处于调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