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今天才认识你!

85%以上依靠电气化铁路和高速铁路完成

城市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

也都是电力牵引方式

以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铁为例

全程4小时28分

每人百公里能耗仅为3.64度电

约为航空的1/12

可以这样说:

就没有现代轨道交通

就没有中国高铁的速度

2

从无到有的路上

不会是一帆风顺

中国高铁的背后

是一部感天动地的艰苦创业史

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发展史

每一个里程

都是泪和汗

早在1879年

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就诞生了

中国却迟到了近80年

那个年代

我们技术起点低

曾有外国游客

看到我国的蒸汽火车驶过

连忙拿出来相机拍照

边拍边兴高采烈地说:

在我们国家

只有在博物馆里

才能看到这样的火车

那时的我们

不得不向人讨教

请外国专家手把手指导

风云突变专家撤走

没有让电气化人低头

反而笃定了

白手起家、从零起步的决心

就这样

中国第一代电气化人

在宝成铁路摆开战场

开始电气化铁路建设的

艰苦创业与探索

这里

我们必须介绍他——

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创始人

中国电气化铁路奠基人

曹建猷院士

曹建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50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题目是处于国际尖端的

“M1T同步电子回旋加速器”

1951年8月

曹建猷响应祖国的召唤

毅然放弃了在纽约大学的教职

携妻儿远涉重洋回到祖国

开始在唐山工学院担任教授

1956年

曹建猷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

制订中国科技发展12年规划的工作

参加中国铁路电气化考察团任副团长

赴苏联、波兰、东德等国考察

他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

并结合我国的特点

认为我国应选择工频交流电压制比较经济

功率效率方面的优点也较多

这不仅是一套完全不同于苏联的标准

而且工频交流电压制还处于试验阶段

仅有法国等少数国家开始选用

在那特定时代背景下

选择走不同的道路

是很需要勇气的

曹建猷的大胆建议

最终取得了

国内同行专家的支持和共识

1957年经国家正式批准

工频交流电制被定为我国电气化铁道的标准

这使我国电气化铁道从一起步

就迈入了世界先进技术平台

从宝凤段起步

到今天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电气化路网

和高铁路网的发展

由于当年采用了正确的制式

没有走先直流后交流的弯路

才使我国后来居上

而曹建猷也清醒地认识到

只靠自己是不行的

为适应中国铁路电气化的需要

要想沿着正确的道路快速前进

就必须靠一批批人才

20世纪50年代初

他一手创办了中国铁路电气化专业

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

奠定了我国铁路电气化的坚实基础

1961年8月

中国第一段电气化铁路—

91公里的宝凤段电气化铁路建成通车

1976年7月

全长676公里的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宝成线全线建成通车

当时

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长篇通讯

《钢铁蜀道添翼飞》

很形象地比喻电气化

犹如给铁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纵观中国铁路发展史

电气化铁路伴随着民族复兴的步伐

走过了世界电气化铁路发达国家

140年的发展历程

实现了从无到有

从常速铁路到高速铁路

从低吨位到单元重载

从国内到国外的一次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走出了一条追赶与超越之路

这条路

也体现了曹建猷接地气、敢探索

立足中国实际向世界先进科技看齐

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997年

曹建猷永远离开了我们

子女尊重他的意愿

将骨灰撒在他曾为之呕心沥血的宝凤线上

让曹老可以含笑九泉的是

他的儿子曹东白

子承父业献身电气化铁路事业

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勘测设计院

第四任领衔京沪高铁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任务的总体

而他当年的预言:

经过三四十年之后

由原子能电站和水电站所结成的电力系统

将遍及世界

铁路干线将普遍采用电力机车

这些话

如今都已经成为现实

曹老的卓著功勋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3

中国电气化人

在钢铁上绣花

有人比喻

电气化铁路施工

就是在钢铁上绣花

这些惊人的数字

很多人并不了解

以350公里时速的高铁为例

动车以每秒97米的速度飞快运行

而最考验的是受电弓上方的接触网

每米导线的平直度

要控制在0.1毫米以内

仅略粗于我们的头发

这就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细如发丝的精密操作

在绵长的钢铁上完成

简直比绣花还难

在运行过程中

弓网关系必须保持密贴顺滑的动态耦合

使强大的电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动车上

接触网导线平直度稍有瑕疵

就可能导致弓网分离产生电弧

轻则损毁设备

重则将导致行车事故

回想当年

我国最初的铁路电气化施工

没有专用的工具设备

没有大型施工机械

更没有自动升降作业车

和先进的恒张力架线车

老一辈电气化人

就是靠人拉肩扛土法上马

再加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硬是靠着双手

将接触网导线

一米一米地架设

一公里、百公里地延伸

几代电气化人前赴后继

终于织就覆盖华夏的

电气化铁路网

六十载风雨

六十个冬夏

在日复一日追逐梦想的路上

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其中有位被称为

史上“最牛”农民工的巨晓林

这位憨厚的农民工

个头不高、高中文化

却被工友们称为“小巨人”

在30多年一线工作的日子里

他硬是靠着刻苦自学

先后研发和革新铁路接触网

施工工艺80多项

成长为工地上赫赫有名的高级技师

他写下了一百多本施工笔记

超过30万字的“操作宝典”

先后主编三册《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

配发给接触网工作人员作为工具书

有一年

在哈大电气化施工工地

巨晓林所在的班组安装

跨越六股铁路线的软横跨

按传统工艺

他们在工期内根本完不成任务!

巨晓林对原工艺进行了大胆革新

设计出两个配套装置

一举将工效提高了两倍

这个简便的工法当即在全线推广

当专家组中的德国督导季马教授

知道这个工艺是个农民工发明时

他执意来到工地见巨晓林

在这个小个子农民工面前

季马竖起了大拇指:

中国电气化人了不起!

参加工作30多年来

他先后参与了大秦线、京郑线、

哈大线、京沪高铁等

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

创新技术成果346项

产生直接或间接效益2000多万元

他淡泊名利

几十年如一日

自始至终都没有选择离开一线

在无数荣誉面前

他的底色却依然是一名电气化工人

2016年1月17日

中华全国总工会十六届四次执委会选举

农民工巨晓林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但这个副主席

仍把办公地点选在了一线工地

从普通农民工

成长为国家技能大师

一天天坚持、一步步跨越

这就是中铁电气化人

追梦、筑梦、圆梦的传奇故事

在巨晓林身旁

还涌现出了

科技领军人才全国劳模林云志

接触网蓝领状元全国劳模何军

中国中铁十大杰出女工王秀君

……

不同时期创业精神和事迹的不断升华

使电气化的文化底蕴深厚

让电气化的精神代代传承

从而铸就了“中国中铁电化”这个卓越品牌

4

38小时的决战

电气化局拼了

面对技术问题

我们攻坚克难

但面对大自然的喜怒哀乐

我们就要付出更多的血汗

甚至是生命

这是每个电气化铁路人

都知道的一个故事:

宝成线109隧道抗震抢险

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

那次痛彻心扉的地动山摇

也引发宝成线109号隧道

上方大面积山体崩塌

从宝鸡东开往四川广元的

21043次货车在剧烈摇晃中紧急刹车

与隧道南口的巨石相撞

油罐车立即起火

宝成铁路大动脉中断

这可是一条生命线啊

700多米的铁路隧道

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中铁电气化局临危受命

前后800名抢险队员投入抢险

他们几乎参与承建过所有宝成线工程

他们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

熟悉这里的每一座隧道和桥梁

熟悉路边耸立的每一根接触网电杆

对宝成线充满着深厚的感情

5月13日中午

“战斗”正式打响:

封堵隧道北口及中部棚洞通风口

断绝洞内空气流通,熄灭大火

并向洞内注水降温

清理损毁车辆

多项工作立体交叉全面推进

到22日上午10时

被困在109隧道内的最后一节

受损车厢被成功拖出

隧道加固修复攻坚战全面展开

总指挥部下达死命令

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加固抢修任务!

然而现场

远比文字描述更为凶险

棚洞顶部

一个面积约为30多平方米的椭圆形“天洞”

像巨兽张开的血盆大口

顶部品字形悬着三块阴森森的巨石

估算重约120吨,摇摇欲坠

在余震中不断有碎石掉落

几拨路过这里的人员

惊恐地望着洞顶

峁足劲跑过去

不敢片刻停留

有人就站在洞顶下方振臂一呼:

弟兄们我们一起干吧

如果上边的石头不够意思掉下来

我们一起到"那边"去

还是一个团队

百余名抢险勇士高喊着号子

抬工字钢、立钢支架、切钢板……

吼声四起,焊花飞溅,高潮迭起

汗水浸透了每个人的衣服

最后38小时决战

24日凌晨1点30分

22榀棚洞钢架支护,42榀钢拱架支护

92米挂网喷浆加固,60米侵限凿除等

全部隧道加固修复工作在38小时内顺利完成

为了早日抢通宝成铁路

铁路施工人员冒着河道上方的危岩落石

随时可能掉下的危险

昼夜不停地施工

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日17时40分

坚持在隧道南口抢险的中铁电化局职工黄军科

被山上突然落下的一块石头砸中了头部

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37岁

被陕西省追认为“革命烈士”

十年后的今天

当我们乘车经过宝成线的时候

一定要多看看那一条条

用身躯支撑起来的隧道

5

从追赶到引领华丽转身

创造了一串闪光的第一

就是凭借过硬的技术

坚决的执行力

促创干争一流的精神动力

电气化人为共和国

60年间

一代代电气化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

站在了高铁牵引供电系统技术的制高点

掌握了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

实现了从追赶并跑到引领的华丽转身

第一段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凤段

实现了我国电气化铁路零的突破

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

千古叹息的蜀道从此变通途

第一条新线电气化铁路阳安线

开创了铁路建设新的技术路径

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石太线

实现电气化铁路由山区

向繁忙干线发展的转变

第一条利用外资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和大型施工机械的电气化铁路京秦线

实现牵引供电由BT供电方式

向AT供电方式的转变

石太线

第一条单元重载双线电气化铁路大秦线

采用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和技术

极大提高了我国货运铁路运输效率

大秦铁路扩能电气化技术改造任务

运能提升到4亿吨

可开行长达2公里以上的3万吨载重列车

成为关乎国民经济稳定大局的铁路运输大动脉

第一条信号“四显示”自动闭塞电气化铁路郑武线

是我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干线

现代化改造的示范工程

第一条时速200km的准高速广深线

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向高速化迈进

郑武线

第一条质量上台阶新线电气化铁路宝中线

提高了接触网运营可靠性

实现关键设备的长寿命少维修无维修

第一条沙漠中的电气化铁路干武线

使自然环境恶劣的西北路网总体运能得到提升

第一条引进德国技术建成的电气化铁路哈大线

使我国电气化铁路技术实现与国外先进技术同步

第一条以总承包模式一年建成的电气化铁路京沪既有线

实现了“四个之最“、”五个创举”

创造了国内乃至世界电气化建设的奇迹

哈大线

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专

首次采用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

快速铁路技术与装备

验证了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

自行试验检测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能力

是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和人才储备工程

世界海拔最高青藏铁路电力、通信、信号工程

筑就通往幸福生活的天路

第一条时速350km高速铁路京津城际

是中国高速铁路示范性、样板性工程

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系统集成商队伍

奠定了我国高速铁路标准体系和技术平台

青藏铁路

第一条时速350km核心设备

实现国产化的高速铁路武广客专

标志着中国已经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

牵引供电技术并形成了系统集成能力

跨入了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

站在了世界铁路发展的最前沿

武广客专

第一条时速350km设计最高时速380km

高速铁路京沪高铁

创造了486.1km/h的运营线路

世界最高试验速度

京沪高铁是依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高速铁路基础理论

技术标准和成套技术体系设计建造的

代表了目前世界高速铁路最先进水平

第一条时速350km跨越高寒地带的高速铁路哈大客专

是我国在北方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第一条穿越高原、风区、戈壁沙漠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

世界上穿越地质条件最复杂的高速铁路沪昆高铁

正在建设中的京张高铁

将采用世界一流的新技术、新工艺

推进智能建造

构建工程建设质量的全寿命可追溯闭环管理体系

和综合管理平台

实现“精品工程、智能高铁”建设目标

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铁

不仅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中国

更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

中国制造、中国系统推进到世界领先水平

6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为则必成

曾经的中国

没有一寸高铁

速度的代名词

只有日本、法国、德国……

今天

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线路最长

技术水平最高的高铁都在中国

咱老百姓

说走就走

便捷舒适

很多人也才刚刚认识了

这位幕后英雄

中国高铁的翅膀——电气化铁路

就像一辆列车行驶在丛山峻岭

柳暗花明

一路向前

每当我们

坐上风驰电掣的高铁

窗外的景色一一掠过

祖国高低起伏的身影

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默默地讲述着

电气化人的爱与奉献

对不起

今天才认识你

复兴路上

我们一起见证

监制:葛素表、于卫亚

统筹:王朝

图片:中国中铁电气化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

THE END
1.绝美!动车组驶过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站绝美!动车组驶过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站 祁连山下张掖市山丹县的山丹马场站,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海拔310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铁客运站之一。三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后,兰新高铁增加多趟列车。在山丹马场站停靠,怡人的风景和清凉的气温让这里成为旅客避暑首选。 编辑:李宁 审核:连萌https://www.zgjtb.com/m/2023-07/27/content_367313.html
2.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站开通运营21:00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站开通运营】据中国铁建消息,12月5日,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兰新高铁山丹马场站正式开通运营,成为我国首个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既有高铁营业线上增建的客运站。据介绍,山丹军马场站海拔3108米,是兰新高铁线上的最高点。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总面积329万亩,是目前世界https://m.yicai.com/livetv/101249386.html
3.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站开通运营【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站开通运营】 据中国铁建消息,12月5日,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兰新高铁山丹马场站正式开通运营,成为我国首个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既有高铁营业线上增建的客运站。据介绍,山丹军马场站海拔3108米,是兰新高铁线上的最高点。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总面积329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https://news.sina.cn/kx/2021-12-05/detail-ikyamrmy7034693.d.html
4.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站今日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铁建”微信公众号消息,12月5日,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兰新高铁山丹马场站正式开通运营,是我国首个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既有高铁营业线上增建的客运站。山丹军马场站海拔3108米,是兰新高铁线上的最高点,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铁站,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四五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80%。2021年3月开工建https://m.gmw.cn/2021-12/06/content_1302707732.htm
5.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站开通运营【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站开通运营】12月5日,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兰新高铁山丹马场站正式开通运营,成为我国首个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既有高铁营业线上增建的客运站。据介绍,山丹军马场站海拔3108米,是兰新高铁线上的最高点。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总面积329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马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2052203263976.html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铁车站——山丹马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铁车站——山丹马场】:近年来,随着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大见成效,山丹马场开始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这里水草肥美丰茂,气候凉爽适宜,可以领略雪山、草原、骏马构成的独特风光,是各地游客前来西北旅游的首选。山丹马场站未正式开办客运业务之前,游客https://news.gaotie.cn/huochezhan/2024-08-26/661401.html
7.在世界高铁海拔最高点守护供电安全——中国青年网在世界高铁海拔最高点守护供电安全 9月30日23时35分,地处祁连山腹地的山丹军马场气温低至5摄氏度,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军马场高铁接触网工区院内的接触网作业车整装待发。工作人员利用夜间“天窗”,对兰新高铁浩门至军马场区间的接触网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国庆节期间供电设备安全运行。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qnzz.youth.cn/qckc/202410/t20241009_15567395.htm
8.3108米世界海拔最高高铁站,我国“兰新高铁山丹马场站”开通运营3108 米世界海拔最高高铁站,我国“兰新高铁山丹马场站”开通运营 影响力数据 阅读 评论 点赞 总互动 互动率 操作https://media.beer/news/24864640
9.优质试题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A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 )。 A.青藏铁路B.京九铁路C.中欧班列D.兰新高铁 【本试题属于优质解答,查看答案有本题目的解答分析】 温馨提示:仔细审题,不要疏忽大意,避免做错题目!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题目解答分析 https://m.12tiku.com/tiku/919885/4139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