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收集到了1例乳光牙本质患者,并对其进行了临床表现、基因变异和患牙组织结构、元素含量等方面的分析,以完善并深入对该疾病的认识。
患者为27岁女性,因牙齿变色、磨耗影响美观及咀嚼功能至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并评估其全身健康状况。患者父母、姐姐无类似临床表现,患者否认幼时有四环素类药物服用史,母亲否认妊娠时期外伤史、感染史、放射线或药物等有害物质接触史,否认近亲结婚。
本研究获得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PKUSSIRB-2013011),研究对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DNA提取采集患者及患者姐姐外周血(4mL/人),EDTA抗凝,使用全血DNA提取试剂盒(博迈德,北京,中国)按照说明提取DNA,-20℃保存。
1.2.3测序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后送擎科新业生物公司(北京,中国)进行测序。对于DPP区域序列,使用pClone007载体试剂盒(擎科新业,北京,中国)将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Clone007载体再进行测序。使用SEQMANPRO基因分析软件(DNASTAR,Madison,WI,美国)进行序列分析。
1.3.1样本收集患者两颗下颌第一恒磨牙因缺损严重拔除,拔除后固定于10%(体积分数)中性甲醛溶液中。正常对照牙为牙冠形态完好、牙釉质及牙本质发育良好、无深层龋坏、髓腔无明显钙化的恒磨牙,收集到符合条件的对照牙6颗。
2.3.1电子显微镜下表现(图2)患牙牙本质断面牙本质小管数目减少,直径大小不一,排列稀疏且不规则(图2A、B),这与正常对照牙直径均一,排列致密而规则的牙本质小管差异明显(图2E、F)。患牙釉牙本质界仍有凹凸外形,但波浪较大、不规则,失去了典型的扇贝样外形(图2C、D),而正常对照牙齿的釉牙本质界呈现典型的扇贝样外观(图2G、H)。
综上所述,本研究报道了1例乳光牙本质患者,表型特征明显,丰富了该疾病的表型谱;对患者进行了DSPP基因的突变分析,除了对DSP区域进行了直接测序,还对较难扩增的DPP区域成功地完成了克隆测序,发现若干多态性位点,提示乳光牙本质病因较为复杂;患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及能谱分析结果均与对照牙齿差异明显,对进一步研究患牙的组织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