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的行情比较差。2021年的时候觉得2022年会好些,2022年的时候认为2023年市场肯定会好转的,毕竟疫情也结束了,该发展经济了,而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的股市肯定是跑不掉。
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往往都是事与愿违的。这个还真和投资本身很像,投资也就是不断在预期,然后不断地预期落空。所以说预测不好做,但做投资又不得不去做预期,这又是一种矛盾。所以说投资本身就是逆人性的,说直白点就是不让你舒服。
这或许就是投资的魅力吧。
这两年的行情不好,资产确实缩水一部分,但我并没有什么恐慌的,因为目前感觉一切还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亏损在自己的逻辑之内,也就是说目前的亏损我能解释的通,能够做到逻辑自洽,能够进退自如。
后来随着投资年限的拉长,以及对各类投资事件的分析总结,也在不断修复自己的投资逻辑。不一定是最完善,但对于我自己来说肯定算是在不断完善。
经过近些年的复盘、读书、分析总结,我目前把自己的投资逻辑归纳为:
(产业——公司——估值)+周期。
简单解释一下这个逻辑:
筛选投资标的先从产业出发,一定要选择主航道产业和趋势产业,也就是当前经济体主要发出的产业及未来可能会爆发的产业,比如前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和近两年的人工智能。之前邱国鹭在《投资最简单的事》一书表述一个观点认为不同经济体的主导产业是有差异的,比如说美国是科技产业、日本的高端制造,在不同国家投资就得抓住该国家的主导产业。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主导产业是什么?
消费、医药医疗显然是,高端制造、互联网亦是。
当然上面说的这个线条是很粗的,每个大类产业下面还有很多细分产业,要真正遴选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必须对细分产业有一定的认知。我这里想说一下,大家最好是找一两个自己熟悉或是喜欢的行业进行深度跟踪和研究,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赚到大钱,这应该就是巴菲特所说的能力圈吧。
如果只是弄懂了行业肯定是不行的,毕竟投资最终会落到具体的上市公司上来,当然如果你只投资行业ETF除外。究竟要选择怎样的公司?我认为只有某些细分产业里的龙头公司和潜力大的公司才有价值。如何才能找到这些公司?龙头公司其实比较容易识别,就像互联网行业,大家自然想到龙头就是腾讯阿里字节百度,保险行业就是中国平安。
目标公司选择好了并不代表就可以买入了。前些年,市场有一种说法比较流行,说价值投资不需要择时。我想说的是,对于真正伟大的公司,或许择时的意义不大。但问题是关键有多少公司才能算得上伟大的公司。用后视镜的视角来看,目前或许苹果公司、微软、谷歌、茅台等极少数的公司算得上伟大吧。
所以我认为,投资肯定要择时的。有人说择时很难,我认为很多人说的很难是想要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这个当然难,而且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买在相对底部位置、卖在相对顶部位置,这个或许就没有那么难。
当然,对于择时这点,我最看重的指标就是估值水平。我会对比当前估值水平与历史估值,以及估值发生的趋势,当然还需要兼顾当前市场的资金环境(利率水平及风险偏好),认识估值水平不是孤立去看PE,而是是一个复合型的认知。
最后我想说说周期。万物皆有周期,周期在投资中非常重要,是一个绝不能忽略的问题。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行业的周期大家都不陌生,也基本上能判断一些典型行业的是顺周期还是逆周期。但我认为仅仅只看行业周期是不够,还要结合宏观经济的周期来看。充分认知到周期的重要性,你才可能在投资中享受到戴维斯双击带来的超额收益。
最后说说近期的市场。
近期的市场波动比较大,疫情、外围环境等多重因素导致经济陷入增长困境,但上面逆周期的调控的意愿比较强,这也是股市上蹿下跳的主要原因。接下来资金环境会趋于宽松,利率有望继续下行,这有利于估值的提升,市场仍在分母驱动过程中,能否真正走出牛市,还要看上市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是否能够改善。
但因为目前整体市场处于相对底部的位置,这个底部已经被反复摩擦,算是十分牢固了,这个时候毋庸置疑是机会大于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