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何漪实习生邹镇城)A股2023年度之旅,已然收官。
从市场表现风格看,小盘股表现优于重仓股,价值风格超越成长风格股票、红利指数表现出色......市场经历了预期与现实的博弈、成长与红利风格的轮动,以及政策影响下的震荡调整。
2024年,A股权益市场投资如何备战?
上海证券报邀请了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唐小东、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总经理兼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曾豪、平安基金研究中心执行总经理张晓泉、大成基金董事总经理韩创、信达澳亚基金副总经理李淑彦五位公募大咖,共同把脉和探讨2024年A股投资机会。
多重因素制约A股表现
上海证券报:回顾A股市场2023年的运行情况,有何特征?
唐小东:2023年,A股市场呈现三大重要特征:
一是市场分化。美国经济持续处于高通胀水平,中国经济通胀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中美两国经济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同时,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格局,如:成长股大幅落后于价值股,高估值股票大幅跑输低估值股票,小盘股表现优于大盘股。
三是机会有限。投资收益的广度较窄,市场波动性极大,造成机构投资者参与的仓位非常有限。
曾豪:2023年,A股市场表现相对弱于海外市场。具体看,A股市场呈现出三大特征:
其一,A股市场的中位数表现明显好于基金重仓股。以中证2000指数为代表的小盘风格在宽基中表现突出。具体看,企业盈利修复不及预期,导致基金重仓股的表现相对较差;小盘股在剩余流动性扩张的推动下,表现较为强劲。
其二,价值风格明显跑赢成长风格。风格分化的背后,本质是公募重仓的电新、消费和医药等成长型赛道股,跑输了中特估、低估值和TMT。
其三,受益于海外AI产业趋势的TMT板块、受益于供给约束的高分红板块,行情表现不错。
张晓泉:A股在年初快速冲高后持续震荡调整,成长与红利风格的跷跷板效应、小盘风格占优是全年的重要特征。
韩创:A股市场运行呈现出三大特征:
二是聚焦新产业、新技术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持续成为市场热点,反映了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期望和支持。
三是核心资产基本面、估值处在均值回归的下行趋势。
总体看,由于A股市场波澜起伏,投资者正在逐步适应、寻找新形势下的投资范式。
李淑彦:A股市场震荡运行,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如房地产行业低迷、疫情对国内经济发展具有疤痕影响等;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周期延长。
上述因素影响下,导致经济基本面不够明朗,A股市场中枢有所下移。上半年,市场在强复苏证伪后出现调整。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市场焦点从政策博弈,逐步转向政策效力,使得市场呈现出震荡、脉冲式反弹的走势。
不确定性正在减少
上海证券报:政策基调呈现出哪些变化,对2024年市场有何影响?
在高质量发展领域方面,中国保持定力,坚定走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效果相当显著。2023年,中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汽车产业链在全球范围排名靠前,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较强;对此,反映在A股市场上,成长板块的投资尚未结束。
张晓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明年工作进行定调,强调统筹“进”与“稳”、“立”与“破”的关系。这意味着,立足于“稳”的基础上,一系列改革还将继续进行。同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经济与非经济政策讲求“组合拳”协同配合发力,着力打通内循环中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发展堵点。
推动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成为未来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国内投资结构在出海的同时,应注重与内需结构相适应,这是内循环实现内生性运行的重要基础。未来,还有一系列制度改革将逐步落实,预计会更加侧重与实体经济政策的配合、以及政策落实的平稳过渡。
韩创:展望2024年,资本市场会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内部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表明政策方向是以发展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推动国内经济向好发展;外部看,美联储加息周期或许接近尾声,潜在的降息预期可以减缓国际流动性压力。
李淑彦: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脉相承,整体基调仍为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其二是更强调稳中求进。上述会议定调以“适度”为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风格。
总体看,上述会议透露出政府实事求是的态度,信息较为积极乐观。尽管目前内外风险隐患犹存,在风险逐步化解后,国内经济在明年稳步回暖的态势较为确定。
市场有望震荡反弹
上海证券报:展望2024年,您对A股市场有哪些期待?需要警惕哪些风险?
唐小东:2024年,预计A股市场将呈现出震荡反弹的态势。目前,市场估值、投资者情绪均处于较低水平,预计市场走势会出现两种方向。
其一,如果政策效果良好,并推动名义经济增长明显加速,市场可能走出较大级别的反行情;其二,如果政策出台进度不及预期,政策效力需要等待,A股市场可能会维持底部震荡的格局。
曾豪:当前,市场对政策效果与经济复苏的弹性仍有分歧。随着盈利底出现,以及政府重新加杠杆,基本确认A股市场进入底部区间。展望2024年,市场有望走出震荡向上行情。
风险偏好方面,沪深300ERP(风险溢价率)接近悲观区域。随着政府重新加杠杆,有助于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经济增长修复有望驱动风险偏好回暖。
流动性方面,美国增长下行,有利于美债利率从高位回落。国内政策发力后,有望带动中美利差企稳,人民币汇率从单边贬值转向双向波动。
此外,需要警惕美国增长韧性强于预期带来的加息预期回摆、以及国内增长与企业盈利修复不及预期等风险。
张晓泉:展望2024年,内外部不确定性的压力仍然存在,但利好因素将占上风。其一,海外美债上行,对人民币资产的制约大概率减弱,国内货币政策调整也将更加灵活。其二,国内政策部署,将更加注重跨部门协调,有利于稳妥地化解存量风险。其三,内循环主导下,将强调消费与投资的结合,有利于减轻外需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展望A股市场,货币政策基调延续宽松,将为估值修复营造良好的环境,财政政策适度加力、及推进一系列改革,将对基本面的改善形成支撑,推动A股市场中枢震荡上移。
不过,内外因素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警惕海外流动性反复、国内经济复苏存在阶段性波折等潜在风险,并警惕预期波动对市场带来的冲击风险。
精挑细选行业机会
上海证券报:看好哪些领域的投资机会?
唐小东:2024年的投资机会,预计主要聚焦两个主要领域。
曾豪:2024年,投资机会将沿着科技成长、传统复苏链、困境反转三大方面展开:
困境反转方面,看好新能源、农业股的困境反转机会。
张晓泉:高质量发展,仍然是重要的投资方向。
其一,成长风格方面。国内货币政策宽松、以及海外流动性预期变化,有利于成长风格占优。同时,经济政策继续科技创新,多措并举扩大内需。投资机会将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新技术驱动的新消费,包括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领域,二是产业升级推动的新投资,包括设备更新、数字化智能制造需求等领域。
韩创:需要继续寻找“最坚固的盾”和“最锋利的矛”,红利资产、高成长类资产都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具体看,看好供应受限的资源类资产、拥有成本优势的制造业资产、以及具备差异化产品的可选消费资产。其中,供应受限的资源类资产中,部分资产属于高股息的红利资产,部分有色品种资产则会受益于能源转型;在制造业领域,具有成本优势、开拓全球市场能力的优秀企业,有望跨越经济周期,实现不错的发展;在可选消费品领域,具有产品力优势、差异化产品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消费者支付溢价。
李淑彦:其一,看好电子行业的投资机会。华为“出圈”后,带动整个产业链重新崛起,刺激着行业积极创新。在此背景下,电子行业发展向好,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从全球来看,手机、PC端有望持续复苏,进一步推动电子行业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