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几十年来,中国成功吸引大量外资,并为其经济前所未有的增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经过转型,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根据国内外形势,中国适时调整经济,完成了一系列改革。
最近几年,在“走出去”战略指引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虽然中国开启“新的中东欧战略”,但中国企业仍十分谨慎地投资中东欧国家,特别是5个欧盟新成员国,主要是因为对这个欧盟大市场的规则不很清楚,对中东欧的投资定位也比较模糊。而在5个欧盟新成员国中,罗马尼亚吸引中国投资相对较少。中东欧国家对中国极具吸引力,同时也急需中国的投资。
【关键词】中国;中东欧国家;罗马尼亚;对外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
【作者简介】萨尔米扎·彭恰,罗马尼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一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尤利亚·莫妮卡·奥埃赫列亚-欣卡伊,罗马尼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三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一引言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差距一直很大。但是,近几年,这个差距正在缩小。一方面,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成为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需;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需要“走出去”,努力获得自然资源的长期、有效供给。中国企业需要新的市场和新的机会以提高其竞争力,需要不断接触新技术、研发资源、外国技能和品牌以攀登更高的技术高峰。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尽最大努力利用自国外进口的大量资源,调整其外部的不平衡。其中一种方式是不断加速对外投资,并使对外投资多样化。另外,最近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走向世界”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原因有内外两方面因素。从内部因素看,中国国务院出台多项措施鼓励中国企业进入外国市场,加强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外部因素看,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提供了大量机会。
总体上来说,中国拥有大量资金,有兴趣和愿望在世界寻找机会进行投资;同时,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都需要许多资金,以恢复经济,完成经济复苏计划。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望进一步增长,而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和企业将不断努力以获得中国的投资。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骤然增加,而与此相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则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中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此前中国一直排在世界第六位。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约18%,达到840亿~880亿美元[1],创历史纪录。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纯接收国。由于中国的“和平崛起”,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流出量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见图1)。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5090亿~5320亿美元[2],占世界总存量的2.2%。而2012年其所占比重为6%。
图11990~2012年中国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入和流出(单位:亿美元)
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接收国或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中国对香港的直接投资额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8%)、美国(4.6%)、哈萨克斯坦(3.4%)、英国(3.2%)、英属维尔京群岛(2.5%)、澳大利亚(2.5%)、委内瑞拉(1.7%)、新加坡(1.7%)、印度尼西亚(1.6%)和卢森堡(1.3%)。这10个国家或地区接收中国直接投资额总计71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1%。这些数据应将由作为投资中介的某个地区中心(如中国香港)造成失实的数据或一些避税地区(如英属维尔京群岛或开曼群岛)的数据计算进去。
亚洲仍然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大的接收地,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的近74%和总存量的69%(见表1和表2)。
表1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布
表2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主要为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运输和建筑业,其流量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的近90%。中国尽量使其投资多样化,虽然步伐有些缓慢,但仍然逐步取得进展。在2011年出台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以及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提出放松管制,继续开放市场,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对内对外流动。人民币的逐步国际化更加增强中国公司和金融机构“走出去”的信心。
截至2012年年底,共有1.6万名中国投资者在海外建立了2.2万家直接投资公司。若将欧盟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建立的2000家主要跨国公司计算在内,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公司数量则排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名列世界第四位。在上述的2000家跨国公司中,中国公司为136家(见图2)。同时,中国企业中超过80%是私有企业和家族式企业。
图2欧盟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建立的主要跨国公司数量(单位:家)
总体来说,2012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仅占8%的份额,在相应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只占7%(相当于东盟10国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的占比)。同年,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存量在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存量中所占份额约为85%。其中,卢森堡约为90亿美元,英国约为89亿美元,法国约为40亿美元,德国约为31亿美元,瑞典约为24亿美元,荷兰约为11亿美元。
三中国与中东欧16国新的合作框架
中国对欧洲的政策包含三个不同层面,即与欧洲大国的关系(与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关系)、与欧盟机构的关系和与地区的关系(如与北欧、南欧和中东欧的关系)。
最近几年,欧元区发生危机(特别是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债务危机以及欧盟投资周边国家的能力逐步减弱),而中国已经开始成功“进入”中东欧。从2009年开始,中国与中东欧16国[3]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合作时期。在中东欧国家中,中国的投资虽然不算处在领先地位,但可以发现其在这一地区的地位不断增强,特别是在贸易、投资和新的合作方面。
虽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存在巨大潜力,但在欧盟看来,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在欧洲“分而治之”策略的一部分。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则认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原则是“平等、相互尊重、互利互惠、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最终是达到中东欧的“稳定和繁荣”;欧洲在多极世界中是重要的一极,而中国发展与中东欧各国的关系一定会巩固欧洲在世界中的地位。事实上,中国将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看做是“中欧关系的一部分,而且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越紧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关系也就越紧密”。
中东欧国家地理位置优越和港口优良,中国打算投资中东欧国家的大型企业如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建设陆地和海上运输基础设施建造一个新的中欧物流大动脉”,未来5年使中国和欧洲在能源、技术、工业、农业和运输领域的贸易额翻一番。21世纪初期,中国在中东欧的投资极少。而到2010年,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投资就达8亿美元,双边贸易额也从2000年的30亿美元升至400亿美元,中国开创了净盈余的纪录。
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而且中国领导人有充分挖掘目前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潜力的政治意愿,但中东欧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份额与西欧相比仍然是非常少的,中国在中东欧的投资仍然遭遇许多障碍。四中国对中东欧5国的投资
在欧盟新成员国中,有5个中东欧国家,即匈牙利、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份额最多,如2012年每个国家累计吸引中国投资都超过1亿美元(见图3)。目前,中东欧5国都还没有加入欧元区。2012年,中国对中东欧5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仅为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总存量的3.8%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0.2%。
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虽然中国开启“新的中东欧战略”,但中国企业仍十分谨慎地投资这5个国家,主要是因为对这个欧盟大市场的规则不很清楚,对中东欧的投资定位也比较模糊。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过程中,中东欧国家的大部分优质资产被西欧国家“接收”。一些中国企业,如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hinaOverseasEngineeringGroupCo.Ltd.COVEC)曾计划进入波兰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但没有成功。
图32012年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单位:亿美元)
不过,中国企业对中东欧5国投资都会选择一些特定的领域,如中国路桥公司(ChinaRoadandBridgeCorp.)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信息和通信技术,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WanhuaIndustrialGroupCo.Ltd.)投资化学工业,柳工机械有限公司(LiugongMachineryCorp.)投资机械加工和制造业。在中东欧5国中,匈牙利在上述领域吸引中国直接投资最多(见图4)。
图42005~2012年中国对中东欧5国的直接投资(单位:亿美元)
对匈牙利投资的中国企业主要有中国银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但是,在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中,保加利亚吸引中国投资在2012年超过了匈牙利。
笔者认为,中东欧5国这种“吸引中国投资的竞赛”促使匈牙利政府表示,匈牙利将向中国投资者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
另一个“竞赛者”是波兰,它是“唯一一个在欧盟国家中持续20年保持GDP增长的国家”,“具有良好投资环境和一整套激励措施,是外国投资最好的目的国”。2011年,中国和波兰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即便如此,中国在波兰的投资仍然比它们的实际潜力和期望少得多。
图52012年中国对中东欧5国的直接投资流量(单位:亿美元)
图62012年中国对中东欧5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单位:亿美元)
中国在波兰投资的主要方向为电子产品(如生产电视机和监视器)、机电产业、IT和建筑机械。主要投资商包括:“TCL”集团、“DigitalView”、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Nuctech)、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中国成都至波兰罗兹的铁路开通,这是中欧铁路的一部分。
近年来,中国对捷克的直接投资呈迅速增长之势。目前,在捷克投资的中国企业有: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长虹集团(电视机生产)、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电器元件生产)、山西运城制版集团(凹版印刷)、山东临沂“Yuli”螺母焙烧厂(ShandongLinyiYuliFoodnuts)和北京“Fight”公司(水晶玻璃生产)。
在保加利亚,除了投资生产汽车,中国还与保加利亚在化工、能源、农业和食品加工这些被视作“新亮点”的领域进行合作。保加利亚希望在基础设施、能源、新材料和高科技方面加强与中国合作。与此同时,保加利亚已经为吸引中国旅游者和投资者做好了充分准备。
五中国对罗马尼亚的投资
(一)概述
在中国投资欧洲初期,罗马尼亚是主要受益国家。一方面,它显示中国国内的潜在投资者向欧洲投资主要由政府指导。政府指导主要根据2004年编制的《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OFIC),中国企业通过该目录可以明确投资哪些国家和领域。在该目录中,罗马尼亚被置于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名单最前列(与德国并列),排在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之前,随后是其他欧洲国家(见表3)。可以说,罗马尼亚制造业是吸引中国投资的最好领域。《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推荐的罗马尼亚投资领域还有纺织、皮革制品和箱包、电视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虽然所有这些工业领域在中国都有很强的出口能力,但其贸易顺差因面临来自国家进口不断增长的压力而有所减少。因此,中国对罗马尼亚投资领域的选择表明了中国向欧洲出口选择的是贸易替代型投资策略,意味着中国正在设法规避进口壁垒和保持或增加出口欧洲市场的现存份额。
另一方面,它也表明了当时的投资现实。事实上,21世纪最初几年,中国在欧洲的投资也表现出对罗马尼亚的偏好。从表4可以看出,2005年罗马尼亚是中国投资最多的中东欧国家,集中了中东欧5国全部投资存量的2/3还要多。中国政府认为:“在中东欧5国中,罗马尼亚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最有成果的国家,中国在基础设施和高科技领域的投资成果尤其喜人。”在罗马尼亚的中国投资者都是最早出国的。他们主要是中小私有企业主,没有资金,以家族为主从事贸易活动,或是进行中低水平的技术生产。他们得到政府物质上的支持,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并没有盈利。这就是在罗马尼亚的中国小企业无法积累更多投资资金的原因。虽然那时它们在欧洲的盈利很少,但仍然选择罗马尼亚,表明罗马尼亚具有投资比较优势。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罗马尼亚与中国有着长期友好的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联系,其市场相对较大,地理位置也较优越,作为通往欧洲的桥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机会。因此,中国对罗马尼亚投资可以说是大有前途的。
表3中国投资欧洲前15个最具吸引力的国家
表42005~2012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存量(单位:亿美元)
无论如何,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投资指南和企业实际投资决策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从整个欧盟来看,中国的大量投资投向欧盟15国(欧盟老成员国,相当于整个投资存量的90%左右),少量投向政府在投资指南中排名较靠后的国家,而几乎不向欧盟的“外围”国家——中东欧国家投资。即便在中东欧5国中,中国企业实际投资模式并没有参照官方的建议——许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改变了原来的优势。这对罗马尼亚很不利。
从中国统计数据(见表4)可以看出,中国对罗马尼亚的直接投资存量在中国对中东欧5国直接投资总存量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占2/3强急剧下降,到2006年只占到1/3弱,到2012年逐渐降至13.4%;相应地,罗马尼亚在中东欧国家中的排名也逐渐下降,从截至2005年一直排名第一位降至2006年的第二位,2007~2011年排名第三位,2012年降为第四位。目前,匈牙利、波兰和捷克已开始大规模吸引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投资,而罗马尼亚却没有这样做。事实上,一些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曾相继赴罗马尼亚考察市场,但罗马尼亚却没有抓住机会。
(二)中国对罗马尼亚的投资进展
在亚洲国家中,中国是罗马尼亚的主要投资伙伴。在罗马尼亚投资的所有外国企业中,中国企业的总数排名第5位,但投资额却排名第17位,与投资潜力相差甚远。
目前,在罗马尼亚注册的中国企业共1.08万家,约占罗马尼亚所有外国企业总数的5%。虽然只有约1/3是实际参与,但罗马尼亚仍是欧盟国家中中国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在欧盟,中国企业数量排第1位,德国排第2位,塞尔维亚排第3位,捷克排第4位,匈牙利排第5位(中国企业数量占整个欧洲的80%)。现在,很多中国商业企业集中在很少的几个欧洲城市,即主要集中在布加勒斯特(数量排名第1位)、贝尔格莱德(第2位)、布拉格(第3位)、布达佩斯、汉堡、莫斯科、杜塞尔多夫和法兰克福。这样一种在地理位置上高度集中的态势说明一个问题,即它们希望获得聚集经济。
在罗马尼亚的大部分中国商业企业是在中国“走出去”第一波浪潮时到达罗马尼亚的,但至今仍然保持个体或家族式经营,其中的4/5(82%)已经完全与欧洲模式接轨。近几年,中国企业已经分布于罗全国16个州,但90%集中在首都布加勒斯特。
根据罗马尼亚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在罗马尼亚的投资总额升至3.18亿欧元,但只占罗马尼亚所有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强。2012年年底,中国在罗马尼亚投资存量升至4.2亿欧元。不过,罗马尼亚—中国商会主席认为该数字被低估了。2013年11月,他宣布:“根据罗马尼亚国家银行数据,中国的直接投资已经达到4.2亿欧元,但实际应该达到这个数字的两倍。实际投资额高于统计数据的原因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选择增加它们的社会资本。”
很显然,当提到中国投向罗马尼亚的资金总额时,了解其实际水平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不仅存在信息缺失现象,而且中国、欧盟和罗马尼亚之间的统计数据还有出入。例如,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2012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其在罗马尼亚的投资存量约为1.26亿欧元(相当于1.61亿美元[4]),而欧盟的统计数据只为上述数据的一半(6900万欧元)[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马尼亚的统计数据(4.2亿欧元)是中国统计数字的3倍多,是欧盟统计数据的6倍多。
虽然中国对罗马尼亚投资并没有达到其能够达到和应该达到的水平,而且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但是,中国“走出去”第一波浪潮所取得的成绩还是相当大的。首先,在离布加勒斯特不远斥资2亿欧元建设的贸易中心——红龙百货商厦于2003年由尼罗集团(NiroGroup)建成。该集团为合资企业,中方占30%的股份。随后,尼罗集团又投资1亿欧元建设中国城。中国城为大型商业中心,完全由中方投资,于2010年开工建设。这些商业中心将成为世界50个经济和贸易合作区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希望这些大型商业中心成为支持国内企业逐步国际化的媒介。同样的中国商业中心在其他中东欧4国也能够看到,如建于1994年的华沙中国城,2011年在布达佩斯开业的中国品牌产品贸易中心。而在欧盟15国(欧盟老成员国),类似的中国商业中心更多,如荷兰有3家类似的商业中心,瑞典有两家,英国、法国、芬兰和意大利各有1家。所有这些商业中心一律从事国际贸易,主要从中国进口商品。而一旦市场足够庞大且稳定,这些商品贸易就将逐步转为低风险投资,并带动更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
在第一波投资中,中国在罗马尼亚投资的一个项目是由丰佳国际(F&JInternationalGroup)建设的欧洲中国工业园。丰佳国际是中资跨国投资管理公司,已有10多年的海外投资经验。欧洲中国工业园是罗马尼亚境内最大的实业投资和综合配套服务企业之一。该工业园有5家工厂,涉及服装生产、木材加工、香烟、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和节能灯生产以及新鲜水果和蔬菜进口,集生产、配送和对外贸易于一体。中国工业园还有中国其他中小企业投资的公司,经营活动包括自行车生产、回收、建筑材料和工业印刷(见表5)。
从中国对罗马尼亚的第二波投资也可以看出,虽然中国这一时期的投资并不太多,但投资的成效显著。这里可以列举许多有关IT行业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两家高科技公司是国有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私有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生产商,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两家公司在欧洲很有口碑。它们进入罗马尼亚已10多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从2004年开始进入罗马尼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2003年进入罗马尼亚),现在欲实施更大的投资计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至2015年,以1600万欧元在罗马尼亚西部建设一个服务中心,以2300万欧元在罗马尼亚南部建设一个服务中心,以6000万欧元建设一个电信设备厂。2007~2012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罗马尼亚累计投资9000万欧元,2015年还将投资2亿欧元在罗马尼亚建设全球支持中心。到2018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罗马尼亚的员工将达到1000人,另将投入1亿欧元用于研究和教育计划。
表51991~2010年中国投资罗马尼亚的主要企业
近年来,中国在罗马尼亚投资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可再生能源企业建设,不仅建设和运营光伏(PV)工业园,而且建设风电场。这是一次新的投资浪潮,触发因素是罗马尼亚政府对投资可再生能源的企业给予绿证补贴政策。这些投资属于高科技投资,由中国较大型私有公司运作(参与了许多具有很高价值的计划)。遗憾的是,中国投资者对罗马尼亚的激励政策反应过慢,错过了申请补贴的最佳时期,而许多西方公司却从中分得一杯羹。在最近几年,罗马尼亚的可再生能源设施发展突飞猛进。考虑到既定目标已达到和激励计划已经足够多,2013~2014年,罗马尼亚政府修改了有关可再生能源的法规,减少了激励政策。2014年,随着政府决定削减绿证补贴,可再生能源新增产能同比可能有所下降。根据994/2013号政府令规定,2014年1月新开发的项目绿证补贴将会减少。这使中国投资者丧失了信心,一些人选择放弃最初的投资计划。
表6中国对罗马尼亚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3年1月,华锐风电集团——中国第一大和全球第二大风机制造商对在罗马尼亚投资兴建风力发电场和风力涡轮机制造厂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华锐风电集团和总部位于布加勒斯特的罗马尼亚福莱工业工程公司正在尝试在这个新的高科技产业达成一项合作协议。如果合作成功,中国将获得更大的欧洲市场,而罗马尼亚的产业结构可能会升级和更加多元化,出口也会增加,并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最近罗马尼亚和其他欧盟成员国可再生能源立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否会影响这些潜在的投资和合作项目,还有待观察。
(三)展望
以上分析表明,与其他欧盟国家(中国投资目的国)相比,目前罗马尼亚仍然没能成功地吸引大规模中国投资,没有大的商业项目以吸引中国投资。在欧洲,中国在西欧和北欧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增长明显,而在中东欧5国的投资增长极其缓慢,在罗马尼亚的投资几乎停滞。虽然罗马尼亚具有不可否认的区域优势,而中国投资者也确实对罗马尼亚感兴趣,但一些大项目的谈判时断时续,最终也没有任何结果。
经常被提及的双边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如布加勒斯特第二大环城公路及全国其他高速公路、多瑙河—布加勒斯特运河、锡雷特—伯勒甘运河和布勒伊拉—加拉茨多瑙河大桥等)和传统的能源生产项目(主要是检修、继续未完成的部分项目或扩建现有设施,如在罗维纳里修建燃煤电厂,在明蒂亚、哈兰加和多伊切什蒂建设热电厂,在塔尔尼察—勒普谢什蒂和比卡兹建设水电站或在切尔纳沃德建设核电厂)。
在这些传统能源生产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中国华电集团在罗马尼亚罗维纳里修建的燃煤电厂项目。中国华电集团是在罗马尼亚经济部组织的招标活动中中标的,该项目投资约为10亿欧元,装机容量为600兆瓦,创造就业岗位达400个。另外,目前协商非常顺利的大型项目是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在塔尔尼察—勒普谢什蒂建设装机容量为1000兆瓦、投资总额为10亿欧元的水电站。
六结语
中国从全球化当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几十年来,中国吸引大量外国资金并成功转化为外国资金储备,为其经济前所未有的增长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不断加速的转型,中国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变化。根据国内外新形势,中国不断调整经济,完成了一系列的改革。因此,在最近几年,中国迅速增加了对外投资,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投资国。很显然,由于不懈的努力,中国企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入了自然资源领域、新技术领域和外国知名品牌领域,同时在其投资目的国又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引擎发挥作用。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吸引中国的资金,国际金融危机后尤其如此。
在这个大趋势下,中东欧国家也不例外。它们需要大量投资,也拥有大量的商机,并为吸引外国投资做了许多工作。但中国企业很敏感,对每项决定和措施都非常谨慎。因为对他们来说,全球有很多机会,他们必须努力使投资得到最高的回报。这就需要欧洲国家下定决心,不断地努力和坚持,并设计完善的规划,才能获得成功。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主要投资放在欧洲之外的国家;而在欧洲内部,中国的投资则选择欧盟15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虽然现在中国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对罗马尼亚、捷克、波兰、匈牙利和保加利亚青睐有加,却少有中国投资者前去投资,而实际的投资模式与政府推荐的优先投资模式并不相符。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对中东欧的投资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对罗马尼亚不是非常有利。
虽然罗马尼亚在2000年后曾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出台许多特殊优惠政策,但由于缺乏针对中国的策略,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又缺乏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全面认识,在吸引中国投资方面落在了后面。有罗马尼亚人会说:在中东欧5国中,罗马尼亚得分没有其他国家高,但我们不应在这5个国家或在欧盟国家内部进行比较,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吸引中国投资的重要性。
2013年11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中国—中东欧16国经贸论坛。在这之后,罗马尼亚努力获得中国大规模投资的机会。为此,罗马尼亚还需要制定主要针对工业部门和公司的深入的、连续的和稳定的投资促进战略。这个战略的重点不应只是吸引投资的数量,而是要吸引高质量的投资以帮助罗马尼亚优化工业结构、提高生产率、提高竞争力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到目前为止,中国直接投资对罗马尼亚的影响力还很小,但如果我们拿出切实的行动,来自中国的投资将会更多。
主要参考文献:
2.TheAntwerpForum(2013),Euro-ChinaInvestmentReport2013/2014,Euro-ChinaCentreatAntwerpManagementSchool.
3.BBVA,EconomicWatch–China,HongKong,December17,2013.
4.Bijian,Z.,China’sPathtoPeacefulDevelopmentintheSecondDecadeofthe21stCentury,ForesightChinaConference,April20,2013.
5.Business24,GrupulchinezZTEvaderulainRomaniainvestitiide100milioanedeeuro,27.11.2013.
6.ChinaDialogue,ChinaForgesNewTiesinCentralandEasternEurope,November27,2013.
7.ChinaDaily,ChineseCompaniesUrgedtoInvestMoreinPoland,April12,2013.
8.Clegg,J.,Voss,H.(2012),ChineseOverseasDirectInvestmentintheEuropeanUnion,EuropeChinaResearchandAdviceNetwork(ECRAN).
9.CzechPosition,ChinaShopsinCEEButGivesCzechRepublicaWideBerth,11.05.2012.
10.DeutscheWelle(2013a),ChinaKnockingatEurope’sBackDoor,November26.
11.DeutscheWelle(2013b),ChinaBecomingMoreActiveinEasternEurope,November26.
12.EUbusiness(2013),China,Europe,PledgetoBoostTies,HeedEURules,November26.
13.Forbes(2013),TheWorld'sBiggestPublicCompanies,Global2000:ChinaTakestheLead.
14.Godement,F.,Parello-Plesner,J.,Richard,A.,TheScrambleforEurope,PolicyBrief,theEuropeanCouncilforForeignAffairs,ECFR/37July,2011.
15.HungarianChamberofCommerceandIndustry,HungaryReadytoSubsidizeBusinessDevelopersfromChina,March,2014.
16.MOFCOM/NBS/SAFE,2012StatisticalBulletinonChina'sForeignDirectInvestment,September,2013.
17.MOFCOM/NBS/SAFE,2010StatisticalBulletinonChina’sForeignDirectInvestment,September,2011.
18.Reuters,China2013ForeignInvestmentInflowsHitRecordHigh,16.01.2014.
19.Stratfor,China:Beijing’sInvestmentinEuropeRevealsLong-TermStrategy,December2,2013.
20.Turcsányi,R.,CentralandEasternEurope’sCourtshipwithChina:TrojanHorsewithintheEUEuropeanInstituteforAsianStudies,EU-AsiaataGlance,January,2014.
22.Xinhua(2013a),ChinesePremierMeetsRomanianPresidentonCooperation,November28.
23.Xinhua(2013b),ChinesePremiertoAttendChina-CEESummit,November25.
24.Zuokui,L.,BulgarianPresident’sVisitEnhancesSino-CEETies,January17,2014.
25.Zuokui,L.,NewCircumstancesforChina'sInvestmentinCentralandEasternEurope,ChinaInstituteofInternationalStudies,No.6,November-December,2012.
注释:
[1]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3年公布的数据约为840亿美元,而根据中国商务部(MOFCOM)、国家统计局(NBS)和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2013年联合发布的公告数据则为878亿美元。
[2]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3年公布的数据约为5090亿美元,而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2013年公布的数据则约为5320亿美元。
[3]即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