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房价博弈如何净化楼市舆论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建议升级浏览器,或者用以下浏览器浏览

买房交流群

聚集十万购房人畅谈一切买房事

加入购房群买房优惠资源限时领!

未来楼市调控任重道远,必须净化楼市舆论场,让新闻媒体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市场参与者回归理性。

1998年住房改革开始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诞生了三家年销售额超过三千亿元的“巨无霸”开发商。同时,全国各地房价普涨、甚至暴涨,资产泡沫隐现,而作为各方利益的博弈焦点,楼市舆论场表现得格外嘈杂无序。

从本质上看,一些被利益侵蚀的媒体平台,已经沦为资本和利益团体的“传声筒”和“扩音器”,而老百姓则成为舆论旋涡的一个个提线“木偶”。

2016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由此可见,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仍将继续,加强房地产报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为人民营造理性共鸣的信息传播场,是极为重要且紧迫的一项任务。

房地产市场独具“五性”

,掌握全局难度大

排名前列,房地产市场具有特殊性。毫无疑问,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不仅解决了老百姓“安居”的基本需求,而且与上下游产业链合计贡献了超过一半的GDP增速,解决了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

第二,房地产市场具有复杂性。作为一项典型资产,房地产上牵“银根”(受到社会资金量影响)、下牵“地根”(受到土地制度与出让政策影响),又涉及我国财税改革、汇率改革、国企改革等方方面面的政策调整。

因此,要判断房地产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对未来进行准确判断,就必须全面把握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态势、金融货币政策以及土地政策与细则等等。

第三,房地产市场具有多变性。房产作为一种商品,存量巨大、交易频繁,每时、每套、每地的房产价格皆有不同,并随时可能受到系统或者非系统性因素影响,出现全面或者局域性的涨跌。

此外,我国房地产统计信息公开化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有关销售情况、价格数据、土地存量、去库存周期等重要的信息,都没有统一的官方数据,舆论也就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撑来做解读。

第四,房地产市场具有地域性。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周边、二三线以及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差别很大,一项政策出台在各个地方的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因此,谈论房地产市场不能一概而论,出台政策更需分清主流和支流、全面和局部,做到实事求是、因城施策。例如,目前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这些地区的政策就该更宽松,一二线政策则应继续收紧。

第五,房地产市场具有敏感性。实际上,近几年来中国老百姓的资产增值,大多都是依靠买房来实现的,中国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和居住属性已经很难区分。这就不难理解,房地产的新闻为何总是传播得较快、最广,也最容易变味。

从2016年开始,一些媒体疯传“房产税”即将出台,市场上众说纷纭,最后有关部门不得不出面辟谣。

楼市

报道易陷入“五化”

,落笔着墨考验立场

当前,我们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蓬勃兴起,给报社、通讯社、电台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平台带来很大冲击,同时也对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提出新的挑战。

从现状来看,房地产新闻报道容易走入五个极端:

排名前列,易走入特别化。市场上不少所谓专家、学者和微博大V,动辄喊话“北京房价三年再翻倍”、“房价泡沫将破裂,数百万人面临失业”等等,这种“拍脑袋”言论充斥着网络、吸引大众眼球,被媒体当成炒作新闻和扩大销路的机会。

然而,这些判断经过详实的调研和严谨的论证了吗?房地产牵扯因素繁杂众多,他们都能考虑到吗?绝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这些“意见领袖”的背后多站着开发商,或正准备寻找开发商合作,媒体则很容易扮演“被利用”和“帮凶”的角色。

第二,易走入低俗化。新闻本是对新近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传播,真实性、客观性是新闻的生命,但低俗的新闻并不讲求新闻的原本价值和真实客观性,也不担当新闻的社会责任,而是通过对事实进行娱乐化的加工和“改造”,从而“掠夺式获取”受众的注意力。

尤其自媒体兴起之后,一些平台为了增加点击率、拓展商业利益,一味追求娱乐化、猎奇化和审丑化,夫妻为买房“假离婚”成为时髦,房价涨跌演绎成漫画和段子、地产老板变身“网红”等等。

第三,易走入极端化。谈及房价不是“暴涨”、就是“暴跌”,动辄“现在不买房,一辈子都买不起”。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房价水平大概率是跟随其GDP增速小幅上涨的,新闻报道需避免让“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笑话”。

在2017年初,一些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大肆宣传“海南房子卖断货”、“一房难求”等言论,新华社实地调研显示,当时海南楼盘销售平稳甚至略显平淡,在调控背景下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第四,易陷入主观化。一些记者在采访报道中违背客观公正的原则,或任意剪裁,为我所用,东拉西扯地拼凑故事;或感情用事、陷入主观偏见,只听一面之辞,导致新闻失实。

例如,“房地产泡沫何时破灭?”“地产税会让房地产崩盘吗?”,对这些敏感话题,记者常常跟随一些市场人士“听风就是雨”的下结论,“想当然”的进行报道,结果只会误导市场。

第五,易陷入情绪化。一些房地产新闻报道缺失扎实的采访和调研,情绪上来什么也不怕,什么都敢说,这种媒体必然丧失公信力和影响力。当然,在情绪化表象背后,可能隐藏深深的利益。

综上,房地产报道的“五化”既相互独立,又可能同时出现、彼此影响、相互联系。

房价

博弈加剧

如何走出房地产报道误区

上述问题几乎都因为新闻记者职业精神缺失、专业素养不够,未来楼市调控任重道远,必须净化楼市舆论场,让新闻媒体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市场参与者回归理性。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媒体以及一名有担当的房地产新闻记者,至少应做到如下几点:

例如,今年7月14日,《瞭望》上刊登的的一篇名为《楼市舆论亟待净化》的报道,就仅从海南省中部市县和安徽合肥临泉县着手,通过对这两个地区扎实的调研,就充分说明了舆论报道与当地事实的严重脱节。事实上,岂独海南与合肥,全国的楼市舆论场都是如此,已到了不得不整肃的时刻。

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记者自身要坚持学习、补充知识储备,对新闻学、社会学、法学和经济学有所了解,同时还要读懂中国国情,并且要立足中国国情进行报道。

第二,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房地产所处的发展阶段。在近二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房地产担任引擎作用,贡献了巨大力量,房价的上涨有其合理性,但是“黄金时代”已过,全国住房基本达到供需平衡,房地产注定要步入“白银时代”。

自从2016年的“9·30”政策出台之后,在9天之内全国22个城市出台新一轮调控政策,让楼市几乎“一夜入秋”。2017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调控层层加码,北京“商住房”遭遇“3·26”新政,投资者感受到少有的寒意。

特别是7月初,广州公布《广州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率先提出“租售同权”的概念,而“租售并举”的本质就是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举措密集推出,可谓影响深远。

坦白来讲,如何正确看待下个十年房地产的角色和意义,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作为新闻媒体既要围绕中心,为中国梦“鼓与呼”,也要尊重行业事实、客观公正。

第三,分析问题要有理论框架、学会运用学术工具。房地产记者作为财经类新闻的报道者,应该掌握基本的财经分析方法,让自己的报道有凭有据、站得住脚。

随着中国M2增速放缓,部分负债过高、扩张过快的开发商资金链进一步收紧,遇到了少有的压力。近日,万达集团将旗下大量文化地产出售给融创、将北京万达嘉华等77个酒店转移给富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何客观看待和分析这些商业交易,需要对商业有深入的理解和经得起推敲的逻辑框架,而不是信口开河、把商业报道变成家长里短。

举个例子,对开发商们进行对比评价的时候,研究负债水平要针对资产负债表、研究盈利水平要针对利润表,研究现金偿付能力要研究现金流量表,综合运用各类财务数据的同时,要保证口径统一,避免先入为主得出结论。

第四,要具有底线伦理,保持客观中立的视角。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真理是记者的职业精神,尤其必须强化新兴媒介的传播纪律和责任意识,新闻记者要自尊自爱、坚守道德底线。

在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多元利益诉求不断整合,针对现存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平衡日趋重要和艰巨,新闻媒体必须成为社会公正的捍卫者与平衡器。

第五,要做有预见性、前瞻性的理性判断。在记者加强自身素养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地方政府研究机构进一步提高房地产领域研究的科学性、指导性,积极参与引导楼市舆论。

只有社会各方守土有责、通力合作,才能达到净化楼市舆论场的目标,让中央政策更好地得到理解和执行。(新华网)

THE END
1.楼市讯息昆明房价降了吗?不了解的快来看!在买房的时候,新房的价格可以说是人们最关注的一件事,而目前在昆明,也有很多年轻人都紧盯着新楼盘的房价趋势。说真的,其实现在昆明房价变化真不大,昆明10月新房均价11897元/㎡、环比上月持平,而各区域的房价分别为宜良10月新房均价5860元/㎡、环比上月持平。盘龙区10月新房均价13217元/㎡、环比上月持平。五华区https://km.loupan.com/html/news/202411/5413069.html
2.昆明房价网,2024年昆明房价走势图,昆明二手房价格七彩云南第壹城7.9分 呈贡市政府2015年竣工 9852元/m2201套在售 1号线等绕城高速以外户型丰富 查看全部 安居客undefined房价网,提供昆明2024年年房价趋势、走势图,昆明二手房均价价格信息, 及时查询昆明房价走势、了解昆明房价上涨还是下跌,预测昆明房价暴跌暴涨>,昆明房价多少钱一平米?昆明小区房价情况。 https://m.anjuke.com/km/trendency/nanpingjiepianqu/
3.昆明房价降幅收窄有望止跌企稳昆明市新浪财经昆明房价降幅收窄 有望止跌企稳 日前,10月份昆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陆续公布,据统计,昆明十月新建商品住宅售价环比下降1.0%,同比下降7.5%,二手住宅售价环比下降1.0%,同比下降6.4%。业内人士表示,昆明二手房售价降幅收窄,意味着我市二手房价格已经有了止跌的趋势。业内人士表示,因临近年底,多数城市会出现返乡购房,房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1-22/doc-incwycqa3721556.shtml
4.昆明现在的房价,只是起点!“云南不是一个小地方,昆明不是一个小市场。” 这是两年前,昆明万科总经理王润川对昆明楼市的一纸评判,没想到如今竟是一语成谶。 昆明房价2016年之前很平稳的维持在8500左右,到了7月份进入上涨通道,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连续涨了整整23个月,房价也翻了3倍,作为一个曾经房价洼地的城市,到2018年1月,已经突破了http://yn.anxingoufang.com/newsyn/16.html
5.昆明房价是降了点,但没必要贩卖焦虑一边来自李桥光昆明房产单看昆明市场,房价确实降了点,但在合理范围内;若结合全国市场来看,昆明房价也属于较稳定的阵营,并不存在“暴跌”的情况。与部分楼盘降价相对的,是从区域和项目更能看出房价的具体涨跌情况。 根据血拼昆明楼市房价地图数据,1-7月非别墅类住宅均价中,上涨区域明显多于下跌区域,大趋势来看还是上涨为主。(1-7月昆明各https://weibo.com/7078441757/KsVLQFw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