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IPO之外,华远地产、大华集团、新恒基、青岛亚星集团等则另辟蹊径,准备通过借壳方式上演更为复杂有趣的曲目。而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早已经在证券市场内造就了一个个“乌鸡成凤凰”的财富神话。
相比风头强劲的上市融资“头啖汤”,已经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再融资动作同样绚烂夺目。
万科、金地、保利、招商地产等老牌地产上市公司将先发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增发融资的光芒不逊于IPO。房地产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和配股等方式,募集资金早已超过千亿元大关。而金地、北京城建、金融街等则在发行债券融资上表现出它们的先知先觉和高人一等。8月22日,金地集团在证监会公布《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之后,率先发布公告拟发12亿元公司债,并于10月获批。
看来,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在2007年的缘分还将被续写。
资本通路下的阴影
房地产和资本联手打造出中国富豪爆发式增加和财富增值的“魔盒”,乃至于新鲜出炉的各类富豪榜成为房地产商的私人聚会榜单。而房地产和资本市场这两个比翼齐飞的变量组合,也被定性为一个超级造富公式。
不过,当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富豪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等同于“房地产富豪榜”的时候,无疑也释放出一种危险的征兆,而成就这一结果的房地产资本之翼难逃干系。
更为严重的是,在房地产行业处在高敏感时期,房价“突飞猛进”的推动力量被普遍认定为地价拍卖过高。而造成房地产市场“面粉比面包还贵”的扭曲现象的动因,被普遍认定为上市房地产企业“买地融资,融资之后再买地”的对赌结局。
有分析人士指出,房价以每个月接近10%的速度疯涨,而房地产企业又通过资本市场这一渠道融资,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多土地的供给量也只能沦为资本市场炒作的题材,不会成为保证向低收入人群提供自用的住房。
由此看来,本来市场化的房地产企业追求上市、增发融资等极为正常之事被具像为此轮地价、房价攀比疯涨的温床。
监管层显然已经看到问题的严重性。10月份,一则证监会在某一区间内暂停房地产企业在内地A股市场的IPO申请受理和审批工作的小道消息甚嚣尘上。
无独有偶,同样在10月份,SST幸福通过公告透露,地产强人任志强的北京市华远地产“借壳”SST幸福上市计划未获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通过,湖北幸福实业出售暨吸收合并华远地产的方案搁浅。
借壳上市似乎也在管理层叫停之列。不过,暂停A股上市的说法很快得到证监会的辟谣。然而,大多分析人士还是相信,无风不起浪。
有消息指出,国庆前后国务院确实就上市企业圈地、增发与高房价的关联性向证监会征询意见。最高监管层的动作背后,正是对房地产和资本接轨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表示出忧虑。
尽管证监会的答复相对正面,仍鼓励优秀的地产企业A股上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主管内地房地产企业香港上市的证监会官员也表示,内地房企赴港上市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