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买房加群,省钱不踩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日前,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监会厅副主任杨少俊表示,目前银监会的房贷政策仍执行首套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三成的原则。他同时表示,在此前提下,当地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对首付款比例自主决策。
根据各商业银行网点工作人员的反馈,目前广州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首套房首付都已经在3成以上,各行调整的比例不一,工行、农行和中行的首付比例在3-4成之间,具体比例要视客户资质而定,交行的首付比例为3.7成,建行的首付比例则在4-5成之间。网点的工作人员还表示,未来首套房首付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到5成左右。
事实上,蜗居者遍及五湖四海,不管身为哪国百姓,都没有不嫌房价高的,外国政府也要为楼市调控使出浑身解数。面对总是越调越高的房价,我们不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学经验,不要让高房价成为中国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心头之痛......
在很多人看来,税制不同、体制不同、国情不同,单纯比较房价,或者比较房价收入比是不合适的。的确这样,拿仅仅发展了几十年的中国和发展了百余年的发达国家比,确实对中国不公平。
但是,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为什么房价会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而对另外一些国家的人来说,却是云淡风轻?我们总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找找差距,学学经验,不要让高房价成为中国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心头之痛。
日本:首付不需父母拿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华发自东京记者的所在地距离日本国会和皇宫不过六七公里,附近有两处地铁站和多条线路,距离著名商业区涩谷也不过1站之遥。当地大多是典型的日本民居,以2、3层小楼居多,建筑面积多为100~200平米,楼前楼后通常配有花园。
初到东京时,曾以为这样的房子一定是天价。但未过几天,便看到百米开外一座4层小楼出售,总面积200多平米,底层商铺,2层至4层可居住,开价约折合700万元人民币。
这样算起来,这座小楼平均每平米价格大约3万元人民币,而且日本楼房买卖的面积较为“实在”,并无“公摊”和“使用率”这样的水分。
这一价格,与北京二环内商品房新盘价格差异不大,如果再考虑到中日两国居民收入的对比,就让人不得不对日本房价产生新认识。
日本国土交通省6月底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日本人买房平均花费约为3493.7万日元(100日元约合7.79元人民币)。作为参照,日本大学毕业生的月薪起薪通常将近30万日元,40岁左右职员的月薪大约为四五十万日元,另外还有额度较高的年终奖(通常相当于2个月工资)。
相对于日本人的收入,日本的房价并没有给人高不可攀的感觉。
记者与日本朋友交流时也感到,“房子”并未给日本民众带来太多焦虑和压力。的确,日本年轻人在30岁以前大多并不买房,多是租房居住。但这与中国式的“买不起房子”并不相同。在中国,年轻人买房多是父母提供首付,而在日本,年轻人多是靠自己挣足首付,再贷款购房。这其中的差异不言自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京工作的居民,还可以选择生活在近郊甚至是东京都以外的千叶、神奈川和琦玉等县。这里的一套大三居,房价折合人民币往往不过一两百万。在这些地方,乘坐地铁到东京市中心大约半左右。由于附近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配套资源较为齐备,居民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在附近就学,或是让老人在附近就医。
在日本,住在郊区甚至是远郊,并不会太多地影响居民生活质量。记者认识的一位议员秘书,平时住在距离东京30公里外的横滨,每天乘坐地铁到市中心的国会上班,路上仅需要半个多,孩子则在家附近就读中学。到了周末,一家人就可以安心在横滨享受生活。
美国:房子从来不是负担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洪、王丰丰发自华盛顿美国房价最贵的地方是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州。不过也很难用贵得惊人来形容。
在纽约州,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公布的2010年季度每套房屋的价格中线在30万(1美元约合6.77元人民币)至45万美元之间,只有曼哈顿岛上的高档房屋价格会达到每平方英尺近千美元(每平方米近万美元)。
而在加州北部,位于名校区的独立花园别墅,面积在200平米左右,售价相当于每平米1万元人民币。这个价钱包括全屋装修和双车库,并附有花园。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房屋面积指的是使用面积,像车库、阳台等是不计入房屋面积的。
美国房屋的价格一般是家庭年收入的5倍,在这个讲究享乐的国度里,房子基本不会成为普通家庭的负担。
和中国不大一样的是,房主购房之后每年还需缴纳数额不菲的物业税。在一些好学区,一座居住面积大约为300平方米的住宅价格为50万美元左右,但每年物业税会接近1万美元。
不过,美国人是比较乐于缴纳物业税的,物业税的确带来了优良的物业服务,同时,如果是首套房,针对物业税,美国政府有很多减免项目,实际不需要缴纳那么多。当然,若是想炒房,物业税就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这也是在美国很少有人炒房的原因之一。
因为金融危机,在佛罗里达和加利福尼亚州一些城市,房价腰斩了一半以上。按照目前的房价,包括华盛顿在内的许多美国大中城市,房价水平其实都低于中国的北京和上海。
当然,即便是金融危机之前,房子对于美国人来说也不是个负担。
澳大利亚:涨10%政府就紧张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江亚平发自悉尼从北京移民到悉尼13年的王先生最近特别高兴,因为他来悉尼定居后,12年前花45万澳元(1澳元约合6.22元人民币)买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110多万,他也因此可以算得上澳大利亚的一位百万富翁了。
他算是幸运的,因为赶上了澳大利亚楼市的繁荣期。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民宅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0%到20%,而其中各州首府城市的涨幅均在20%左右,为1989年以来涨幅的一年。
澳大利亚房地产指数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大悉尼地区有20%街区的平均房价超过100万澳元,比去年上升了58%。
当欧洲一片愁云惨雾,美国的经济和房地产市场也提振乏力的时候,为什么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风景独好呢?
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上半年,银行利息很低,加上政府为走出金融危机,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首次置业者购自住房,引发了居民的购房意愿,使得澳大利亚中低端的房价持续上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金融危机期间持观望态度,没有大量建房,而近几年移民人口大量增加,使得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房地产市场自然一路上扬;此外,海外投资者利用澳大利亚政府宽松政策不断进入澳房地产市场,也间接推高了本地房价。
房价上涨,对澳大利亚人会是负担吗?一项调查显示,在2008年时,购房花费约为澳大利亚城市家庭年收入的6~10倍。显然,10%~20%的涨幅还不至于让澳大利亚人买房伤筋动骨。
不过,政府已经开始担心了。澳房地产协会主席艾雷表示,太阳每天照样升起没错,但澳房地产价格不可能照这个幅度上涨,否则总有一天没人买得起房子。他认为澳房地产市场正在趋于冷却,不会像去年底和今年初那么火爆。
为了控制房价,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从去年10月开始连续6次加息。有人算了一笔账,这6次加息,使得从银行借贷30万澳元分25年还清贷款的人每年要多供3400澳元。
此外,政府还在不断推出廉租房,并收紧移民政策,期望以此遏制房价上涨。
泰国:租买两相宜
《国际先驱导报》前驻曼谷记者凌朔发自北京住,在泰国不是个问题,无论对当地人而言还是对外国人而言。尽管泰国人收入不高,但房价也很便宜,而且解决居住的方式很多。
一位中国朋友曾花费人民币约80万元,在曼谷连房带地购置了一栋联排别墅,位置大致相当于北京的四环附近。别墅分三层,落地面积大约90平米,还带一小院。
泰国土地私有化,大多数人对家的概念是必须要有地,有院子。而对于城市青年、求学者、流浪工作者而言,不得已才去买楼。
曼谷是亚洲外国人定居比例的城市之一。受国籍限制,外国人在泰国无法买地,从而拉动了楼市场。不过,2008年城市金融地界内的楼每平米也就卖到差不多一两万元人民币,而出了中心城区,房价就急速下滑。
如果还是买不起房,许多人会选择租房。在曼谷市中心,一套80平米的两居房月租费用约合人民币2000元。
作为一个旅游业发达城市,大大小小的招待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些招待所提供长期租用服务,租金比房还要便宜许多,每月差不多只需人民币500元,而且提供保安和保洁。
盘点各国控房价
德国开发商赚暴利要被判刑3年
事实上,蜗居者遍及五湖四海,不管身为哪国百姓,都没有不嫌房价高的,外国政府也要为楼市调控使出浑身解数。
那么,谁的招数最巧妙,实施效果最漂亮?本报邀请国内有关专家,看看有什么国外调控房价的新招可以借用。
美国
可借鉴程度:★★
小区只能套房
留一定房屋作低价房
为确保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美国政府规定,一个人在同一小区只能购套住房。有70套以上的住宅项目,开发商必须以低于市价25%的价格,将至少10%的住房出售给为当地社区服务的人。
另外,美国政府对购买套住房的民众在税收和贷款利率上实行一定的优惠,但对居住型和投资型的房产交易,贷款利率是不同的。
【效果】
由于美国地域广袤,人口压力不大,房源有充足保证,房产市场主要以市场供需关系为主导。
另一方面,得益于成熟的市场主导以及灵活的政策调节,如房源多样化,保证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通过利率、税收、严控贷款等“组合拳”举措,有效遏制住了投资炒房的行为。
【专家观点】
信贷门槛一降再降
终致次贷危机
著名经济学家、中央党校多个课题组研究员刘正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手段主要为税收和利率,并有效地实施。
但“9·11”事件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衰退,政府“病急乱投医”,任由金融机构不断降低信贷门槛,吸引大量民众盲目进行房产购置,最终在2008年引爆房贷危机,酿成严重的后果。
美国模式的另一个不足是,不适应人多地少、市场发育不够充分、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国家。
新加坡
可借鉴程度:★★★
政府来当开发商
统一制定价格
在新加坡,民用住宅主要由政府组屋和商品房两部分组成。其中,类似于中国经济适用房的政府组屋由政府投资修建,价格也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使用。
居民购买组屋价格低廉,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屋主在一定年限内不得整房出租;5年内组屋不得转让,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
新加坡政府长期坚持以政府分配为主、市场出售为辅的原则,在房地产市场上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既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住房问题,也有效地平抑了房价。
目前新加坡约有84%的人安居在组屋中,而商品房的购买者主要是收入较高的二次置业者、投资者或者外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