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贷款买房的平民,后来都怎么样了?三分之一存款东京房地产房贷日本房价楼市贷款买房

去年开始,日元大幅贬值。海外投资者纷纷涌入日本市场,搭乘这趟“汇率折扣”,来了一波狂飙抢购。

其中,房子竟成了血拼的重头戏。

据当地机构统计,汇率颓势才刚显露,就有投资者进场,“秒扫”写字楼和公寓。

去年5月份“电子签”通过后,许多国外买家干脆在线看房,闪电下单。

甚至于,有豪客一笔就签下一整栋写字楼!

时隔30多年,看着日本楼市重又红火,不禁唏嘘。

犹记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疯狂上扬的房价断崖式下跌,砸碎了日本人的繁华梦。

无数人一夜之间由千万富翁变成“千万负翁”,手里有房的风光,分分钟变成哭爹喊娘的惨状。

房子,成了逃脱不掉的噩梦。低价买入的损失还小些,最无奈的是那些高价“接盘侠”,一套房,就困住了一辈子。

而这一切,都要从一纸协议说起。

二战后的日本工业迅猛发展,产品卖到了全球各个角落。可随着出口井喷,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加大。

1985年,日本被迫签订“广场协议”。

按照协议,日元急速升值,一夜间,出口商品齐刷刷涨价,东西卖不动了。

为了促进出口转内销,刺激老百姓买买买,日本政府在两年间降息5次,钞票像流水般从银行涌向民间。

可老百姓也不是无脑,该吃吃该喝喝,大多数钱财还是得找个地儿存起来。

同时,工业不景气,企业有钱也不敢扩大生产。

舆论的起因,就在于日本人当时大举进攻美国楼市。

三菱财团买下洛克菲勒中心,索尼买下哥伦比亚电影,连帝国大厦,都被一个日本人给买了。

洛杉矶的ARCO广场,纽约的ABC大厦,以及夏威夷96%以上的饭店和住宅,也接二连三地被日本人收入囊中。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房价也在高歌猛进,一月一爬。

当月下单次月转手的,差价都能赚到50%,前脚看房还没结束,后面房东就急吼吼地喊着抬价。

东京地价直接叫板吉尼斯纪录,银座更是一度被炒到70万美金1平米。

实体经济无用。工厂一整年苦哈哈赚的,够不上太太炒房团的小零头。白领上班时一门子心思只想着看房,就连农民都不下地了,天天打听着怎么入手东京房产。

刚毕业的大学生,能从银行贷出几千万日元来买房,月入10万日元的员工也敢扛下20万日元的月按揭。

差额10万?借!高利贷也借!

知道阿部宽吧?日本人气明星,在《妖猫传》中扮演阿倍仲麻吕。

剧中,他为贵妃的美貌倾倒,而早在1987年,他就已被日本楼市迷倒。

尽管当时房价已一飞冲天,阿部宽还是坚信“只涨不跌”,下狠手投资了好几个公寓,为此背负上3亿债务。

离东京地铁站近一点的小住宅,30多层公寓,一开盘即癫狂。

一个停车的功夫,人群队伍就排到几百米开外。从外地赶来的吉田一刻都不敢犹豫,手里拽着全部身家的存折,恨不得使上全力往售楼小姐手里塞。

要知道,交了定金来抽签的人,可是总套数的20倍!这个楼盘赶不上,其他楼盘也一样,都是一样挤,一样抢,一样急。

在小说《解忧杂货店》里,有一封他写给“迷途的小狗”的信。他说,如果时光倒流,他最想做的事就是买房。

整个社会每个角落,都在讨论地产和股票,几乎没人意识到这就是个踩空中阶梯的游戏。

每踩高一层,就加多一层跌落的风险,如同击鼓传花的ballgame,悲剧就落在最后一球。

宫崎骏曾借电影《千与千寻》中,那对因贪食变成猪的父母,影射日本80年代追逐泡沫的人们,暗示着无节制的尽兴背后,是难以挽回的代价。

而事实上,当钱都涌入楼市股市,真正支撑国家命脉的实体经济被掏空,没有了实体利润支撑,货币就会越来越不值钱。

长此以往,楼股两市的繁华就成了一场幻象,老百姓的所谓财富,也都会在一夜之间,付之一炬。

为了尽早戳破这层“迷人眼”的泡沫,1989年始,日本政府连下5道“收息令”,并对在持房产课以重税。

果然,民间资金开始退潮。

房价腰斩。持房还贷者,遍地哀嚎。

住在横滨的岸野,今年已经66岁。过去30年的日日夜夜里,他脑海里只装着一件事:还贷。

1990年,看着房价发烧似地节节攀升,按捺不住的岸野先生一咬牙,贷款买了套小住所,希望也能够赚点差价。

买时房价是8000万日元,跌后市值只剩4000万。

然而,下跌只是开始,往后的30年,他还要还贷7200万,外加每年7.5%利率。

每年收入不过700万日元的岸野,30年来不敢消费,缩衣节食,还必须提前预支养老津贴,才能勉强度日。

到现在他还感慨,我究竟是为什么活着呢?

商业设施管理员须腾,在1988年购买了一套二层别墅。当时花了6000万日元,可后来,只有开价到3000万日元才有人接手。

尽管每月有40万日元的工资收入,为了节约还贷,他只能将别墅出租,自己搬去12平米的一居室租住。

妻子无法接受这样的决定,离开了他。老年的须腾还完贷款,孑然一身。

小企业主正人华1990年买进一套50万美元的公寓。彼时的他生活富裕,开老式大奔,时常出国度假。

但很快,风光不再。随着收息令,公寓跌去了一半不止。为了还贷,正人华不得不低价卖房,又换掉了奔驰车,在宣布个人破产之后,一夜返贫。

这些就是全部了吗?远不止。

有能力还贷的还算可以自救,那些无力偿付债务的人,迎来的,多是赌徒般下场。

日本作家宫部美雪的小说《火车》中,新城乔子的父亲为了买房,动用信用卡贷款。可没过多久,日本泡沫经济就被戳破,不仅房价断崖式下跌,公司也倒闭了。

一家三口从此离散。失业的父亲还不起债务,选择了逃亡,母亲被迫卖春、吸毒,最终惨死。

历尽艰难的乔子为了逃出魔爪,决定换个头脸生活。

她杀死同事关根彰子,分尸灭迹,盗用了她的身份。

在逃避高利贷,与躲避警方调查的生存夹缝中,新城乔子日日夜夜都在祈求:父亲快点死吧!因为只有那样,她才可以宣布个人破产,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社会现实催生了影视作品,但社会现实,更甚于影视作品。

东京房价3个月暴跌了65%,成交瞬间萎靡。高贷买入的投机者无法迅速脱手,又还不起贷款,自杀集中爆发。

1991年,有2000多人跑到富士山中的青木原树海自杀,创下了自杀人数历史之最。

现金雪崩,工厂倒闭。为了换取一点点生活资源,很多女性被迫援交,用卖淫来维持生计。

泡沫破裂同样影响了年轻人。

经历了巨额资金的高进高出之后,社会就像一具刚刚退烧的身体,非常乏累,任何功能的再启动,都需要漫长的调养与准备。

这个时期,能分配给年轻人的社会资源极少。体现在工作机会稀少,社会物资成本高昂,低微的收入无法支撑生活,于是,年轻人开始躺平。

不工作不消费,不结婚不生子,社会进入了低欲望时代。

短短几年,翻天覆地。

昔日起楼宴客,今夕残桓瓦砾。

面对突如其来的萧条,许多人仍不能从旧时繁华中清醒过来。

成也房产,败也房产,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了?

被喻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自由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这个说法被后世不断补充,形成经济学里的“理性人假设”,核心内容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但凡手头有个只银碎两,都会投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地方。

工厂赚钱就投资生产线,地产涨价,就一定抢购房子。

如果自己的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绝大多数人还是朝向对自己有利的地方下码。

就像东野圭吾小说里写得那样,如果时光倒流,一定会选择买房子。而彼时的他,也一定已经知道房产泡沫对经济有害。

那又怎么样呢?先赚钱再说。

企业也一样。有现金流就先买房。

难道企业主不知道没有实体利润支撑的房价只会透支社会经济生命力吗?无非房产来钱快。

得克萨斯有句谚语:人人都想上天堂,但没人想死。

一样地,大家都觉得自己会发财,别人才是倒霉蛋。

因此,反噬一定猝不及防,而倒下的,往往是最得意的。

那么,那些不买房的,是不是笑到了最后呢?

中岛年轻时在日本国土政策局任职多年。刚入职时,正是日本房产疯狂上涨的时期。

“当时的前辈就建议应该去买房,身边也有很多人在买。可惜,当时太年轻,并没有钱。”

但中岛发现,1991年房价跌去了6、70%之后,随之明显滑坡的,是日本人买房的意愿。

随着“土地神话”破裂,许多人被吓破胆,不敢买房。还有就是本来就买不起房的人们,经济硬着陆后收入都不保,就更买不起了。

可难道老百姓此刻的处境,真就是因为宫崎骏笔下的贪婪吗?

肯定不是。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百姓图的,就是盘个好日子,过个团圆节。

有活就干,有钱就赚,这就是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的倾尽所能。

当国内经济受限,妄图通过发放“货币大水”拉动内需时,社会洗劫就已经注定。

民间能做的全部,就是顺势而为。

若说人们过于自利,其实恰是自利,推动了人类社会每个阶段的往前发展。

重要的是政策,那才是风向标。

然而,向来都是宫阙万间做了土,兴亡皆是百姓苦。

当历史尘埃倾泻,每一个人,都没能逃过压到自己身上的那座大山。

30年后,日本楼市重又受到追捧,很多人由此开始担心,历史会重演吗?

无从得知。

时光义无反顾地向前奔赴,岁月只负责收拾记忆。人类分到了所有难题,唯独没有答案。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喃喃自语“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迅速升级成了网红流行。

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它打卡了人们心中纠结。

Tobe,ornottobe?这句很像选择题的反问句,让纠结宣泄得更彻底,也让无可奈何开始隐约若现。

THE END
1.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在分析过程中我总结出了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的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即由广场协议的签订——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失调)——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破灭。 第三章对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日本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第四章分析了中国经济和日本泡沫经济形成过程中的相似之处,并从中得出日本房地产泡沫的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87903-1012267505.htm
2.日本房地产泡沫: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没有告诉你的故事说起东京地产,“泡沫破灭”“一蹶不振”,是经常用到的词汇。东京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从1990年左右的顶峰时期到现在,下降了约7成。“日本经济‘失去了20年’”,也被认为与房地产泡沫破灭有关。然而,2013年以来东京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反弹,房产成为众多投资者竞相追逐的热门资产,而东京也频频被机构投资者列为亚太区*https://www.kan3721.com/news/show-35446.html
3.楼市泡沫破灭后的日本是怎么样的本的房地产泡沫还是破灭了,泡沫破灭后就较少有人流动了。没有赢家,只是持有贷款房产的多跳楼而已。 只要看下日本泡沫破裂后是房价跌幅大,日元贬值的幅度大,你说老百姓能买得起房子了吗? 1 日本房产泡沫破裂后为何能社会稳定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在美国的施压下,日元被迫大幅度*,给日本对外出 https://www.jiwu.com/news/2539025.html
4.楼市前车之鉴:美国日本房地产泡沫危机回顾::全景财经新闻频道曹建海在《向高房价宣战》一书中呼吁,应该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中看到教训,他认为,"中国正在重蹈日本地产泡沫破灭覆辙。"重创之后的日本经过漫长的20年,仍然处于停滞状态。谢国忠认为中国的企业部门正在重复日本20年前的老路,越来越像"影子银行系统"了。通过银行筹资、商业票据或公司债券市场等渠道融资进入土地市场,使土地https://www.p5w.net/news/cjxw/201004/t2905881.htm
5.买最贵的房子还是黄金?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带给中国的思考从支出分项看,泡沫破灭前后家庭消费占GDP比例有所下降。投资驱动力失灵,家庭消费持续低迷,均无力扭转经济颓势。 力挽狂澜——却也无力回天 日本央行错误的货币政策戳破了泡沫,而救市方式欠佳延缓了经济恢复进程。日本政府的决策错误体现在两个方面。 错误一:央行突然收紧银根造成经济“硬着陆”。股票和房产价格的持续过http://m.zhubaojie.com/index.php/faxian/news/view/1/18595
6.陈英楠:日本三井不动产何以穿越房地产周期?第十七期三井不动产的业务模式经历了从“租赁→销售+租赁→销售+租赁+管理”三个过程。三井不动产以租赁起家,1960-1975年发展销售业务成为领先房地产企业,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经历巨额亏损、资产规模缩减后,2000年左右通过业务模式转型改变资产结构,重资产特征越发明显,企业主动降低杠杆,最终资产负债表得以修复并健康扩张。 https://hfri.phbs.pku.edu.cn/2023/seventeenth_1218/2332.html
7.关于20多年前的日本地产泡沫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空前的房地产泡沫产生了。 只要是泡沫,必然会破灭。从1990年秋季开始,房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1991年,东京、大阪、京都等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下降了15%~20%。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全面崩溃。据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统计,截至2000年3月,东京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11460994/
8.日本经济转型中的资产泡沫原因及启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经济转型与资产泡沫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特别在政策失误的情况下,更容易诱发资产泡沫。上世纪70年代,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日本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的转型时期。为应对日元快速升值带来的“升值型不景气”,日本采取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而导致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回溯日本经济转型过程中资产泡沫产生和破灭的http://www.sass.cn/109006/23306.aspx
9.李迅雷:人口负增长时代,地产金融及细分行业将迎来大变局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前,直接融资占比约25%,房地产泡沫破灭后这一比重迅速提升,目前已超过50%。美国直接融资比重则更高,自1995年以来保持在85%左右浮动。因此,我国未来的直接融资比重将提升,相对看好非银金融行业,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行业。 在房地产及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银行业面临调整压力的背景下,资本市场改https://www.dahecube.com/article.html?artid=135788
10.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日本启示”系列专题(一),溯日本地产兴衰,寻4泡沫的破灭与复苏:多端抛售与安倍经济学18 4.1破灭的四部曲:房企、银行、投资客+房产税,多端抛售18 4.2安倍经济学下的房地产复苏19 5日本(90年代)VS中国(2021):“量价齐跌”VS“量跌价稳”21 5.1相同点:老龄化率等楼市基本面指标有相似之处21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19/8143020037006047.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