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地产的历史回顾房产资讯

香港房地产业虽然几经起伏,但一直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

1959年开始,香港经济出现转机,加上来港的外国人、国际商业机构增多,对商业楼宇、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房地产业迅速回升。由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贷款及其他因素,1965年春,香港爆发了银行信用危机,接着房地产价格暴跌,许多地产公司倒闭,香港房地产业陷入了战后次大危机之中,一直延续到1969年才有所好转。

1969年香港房地产市道逐渐复苏,港府于1972年制订了一项“十年建屋计划”,令投资者信心迅速恢复。但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致香港股市暴跌,又带动房地产业全面调整,香港地价下跌40%,楼价下跌了30-40%。

1975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重又回升,港府1976年开始地铁修建计划,提升了城市土地价值;1978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即廉价屋计划),解决了222.5万普通市民的住房问题。1977年香港人口超过450万人,1979年达到500万人。需求增加,令楼宇供不应求,新兴市镇(屯门、沙田、葵涌等)逐步形成。

香港房地产业兴衰背后的动因

香港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但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还不到30%。近60年来,香港人口由60万增长到600多万,增长了10倍,人口的急剧增长所产生的巨大住房需求是拉动香港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港府的高地价政策为香港房地产业的投机买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当局颁布的建筑条例、“十年建屋计划”、“居者有其屋计划”和大型公共设施建设计划也有力地推动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

香港房地产和金融业的紧密关系,房地产业靠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发展,银行业靠房地产业的发展而获利。据统计,1981年至1987年房地产信贷规模占香港总贷款规模的比重始终在30%以上,60年代中则高达80%。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自由港政策吸引大量游资和资本涌入房地产业,也促使香港房地产业日益兴旺。

战后以来香港爆发的6次地产危机中,有3次直接或间接因为西方经济危机,还有两次与政治因素和香港居民移民他国、贱抛物业有关。但就内部因素而言,主要还是因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特殊的供求关系及其投机性。

香港经济属于开放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多数行业难以形成垄断性的经济力量,但在房地产领域却具有明显的垄断色彩。香港的10家家族财团几乎都与房地产业有关,近几年来大型屋村建设几乎全部被大财团所垄断,从而使房地产价格带有浓厚的垄断色彩;另一方面,“炒楼花”制度使原本紧张的房地产市场火上加油,掩盖了真正的供求关系。

在与香港市场的“五不同”处寻找借鉴

土地管理制度香港有比较健全的土地法例体系,包括《香港房地产法》、《收回官地条例》、《土地征用法令》、《地契条款》、《拍卖地产条例》等等。政府只是根据这些法例进行管理。实行有偿、有期、有条件使用土地。所有要使用土地的人都需要通过土地市场获得土地。既有垄断控制,又有自由转让。

香港对批出土地的监管非常重视,直至批租期满收回。发现发展期内违反契约条款的,轻则罚款,重则无偿收回土地甚至控上法庭;投入使用后也会不定期地跟踪检查有没有违约增建或违约使用;如发现官地被人非法占用,则发出通知书,限令退出,否则,控上法庭,强制处理。

目前内地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基本是仿照香港的做法,但还未形成一套比较健全的土地法律体系,对已批出土地和未批出的闲置空地的监督管理很不到位。

目前内地各城市在批出土地时,土地合同中也有各种要求和条件。批租的形式也有公开拍卖、公开招标、私人协议和临时租约四种,但目前,协议用地量太大,拍卖招标只占25%左右。

土地收回政策土地收回方面,香港政府有一条重要的政策,就是公平合理地赔偿,使受影响的人士不但可收回土地损失,也可收回商业损失。如果当事人仍然觉得不公平的话,可以将有关事情提交土地审裁处处理。

目前内地在收回土地时补偿多欠公平,有的城市甚至官商勾结,强行拆迁,近年来在不少城市和地区引起的民怨颇多。

融资体制香港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非常畅通,既可从银行获得支持,也能很容易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

市场集中度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地产行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型公司。进入70年代,市区旧楼重建已基本完成,小幅地皮大大减少,工业楼宇的兴建需要申请比较大幅的土地,加上香港当局批租住宅用地呈现大型化发展趋势,竞投需要付巨款,而且新建楼宇无论在高度、造价方面都不断提高,超过了势单力薄的地产公司的承受能力,小型公司被逐渐淘汰。房地产业趋向集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较大的集团,而且大地产公司纷纷将公司股票上市,资本实力增强,并通过一系列换股、收购、合并等活动使资本进一步集中。70年代后期,兴建大型屋村的盛行使地产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进入80年代以来,香港房地产业已逐渐成为垄断性大集团的天下,虽然经营房地产业的公司有4000家左右,但股票上市的地产公司只100家左右,约占2.5%,在100家左右的地产上市公司中,“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恒基兆业”等的10家地产集团的股票市值约占地产建筑类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七成。目前的10家地产集团的开发量约占香港总开发量的80%左右,市场集中度相当高。

产业环境类似香港上世纪70年代,内地房地产产业集中加剧

目前,内地房地产市场从政策环境、地产商素质、未来政策趋向看,与香港上世纪70年代非常类似。

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签发“11号文件”,叫停了已沿用多年的协议出让土地的方式,要求从2002年7月1日起,所有经营性开发项目用地都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进行公开交易。2004年3月31日,国土资源部与监察部联合下发71号文件,文件严格要求各地协议出让土地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必须在2004年8月31日之前处理完毕,否则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体系。

可以预见,未来经营性土地的出让将基本采取招标拍卖方式,而且单幅出让地的规模呈大型化趋势;另一方面,房地产信贷政策和房地产公司直接融资政策都向品牌地产公司倾斜,在新的土地政策、房地产信贷政策、销售政策等的共同作用下,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重复香港上世纪70、80年代的发展历程。地产开发商优胜劣汰加剧,市场集中度上升,有良好品牌和管理能力、资金实力雄厚的地产公司将获得超常的发展。预计经过10年左右,内地将会形成一批类似“长江实业”和“新鸿基地产”的巨型地产公司。

■附文

长江实业何以胜出:市场判断力、资本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从香港华资地产公司崛起的过程看,只有具备以下素质的地产企业才能成功发展壮大: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及敏锐的判断力;高超的资本运作能力;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在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新世界发展、恒基兆业、合和等大地产集团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长江实业的发展历程尤为值得借鉴(可参见《新财富》2003年2月号《李嘉诚如何思考大策略》)。

1.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及敏锐的判断力

长江实业成立于1950年,但直到1971年才成立长江地产公司,成立长江地产公司的原因是李嘉诚看好香港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成立长江地产后,由于资金实力不足,李嘉诚决定到地价水平较低的市区边缘和新兴市镇进行拓展,待资金雄厚了,在中区与置地正面交锋。为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公司1972年改组上市,总股本4200万股,实收资本8400万港元,是一个很小的地产公司。

其后几年,长江实业不断通过股市融资,在英资财团出售物业土地套现时,趁低价大量买入旧楼、地皮及有发展潜力的物业,实力大增,拥有物业从上市时的35万平方英尺增至1979年的1450万平方英尺,物业及地盘面积超过除港府外原排名的置地。80年代初,中国准备收回香港,部分财团又看淡香港地产,贱卖地皮物业,这时李嘉诚又显示超人的智慧,大量吸纳,至90年代初,长江实业拥有物业1655万平方英尺,建设中物业3733万平方英尺,土地储备2200万平方英尺。

2.高超的资本运作能力

1972年上市时,长江实业总股本只有4200万股,是一个较小的地产公司。但李嘉诚有高超的资本运作能力,此后四年间,公司不断在香港、英国和加拿大发售新股,募集资金在香港购买物业和酒店,使公司资本实力大幅上升,到1976年末,公司资产净值激增至5.5亿港元,比上市初增加4倍。

1979年李嘉诚又通过包玉刚与汇丰银行大班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汇丰银行于9月以市价一半的价格(7.1港元/股)将所持有的9000万股(占22.4%)和黄普通股转让给长江实业,而且汇丰银行还同意李嘉诚暂付20%的定金,之后李嘉诚又不断在市场上买入和黄股票增至39.6%的控股地位,从而以小博大,以弱制强。1985年李嘉诚又通过和黄,斥资29亿港元收购置地所持有的港灯34.6%股权。通过一系列收购兼并,短短十几年,李嘉诚使长实“王国”资产规模急速膨胀。

3.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

李嘉诚入主和黄时,初期为执行董事,并未免掉原董事局主席,原董事局成员明显对李嘉诚能否管理好和黄持怀疑态度,但李嘉诚用实际行动的真诚,很快赢得了原董事局和管理层的好感和信任:入主之前和黄的综合纯利为2.31亿港元,入主之后的1979年综合纯利为3.32亿港元,1983年综合纯利为11.67亿港元,比入主前增长5倍,1989年为30.3亿港元,10年增长10倍多。

THE END
1.搜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庆祝香港中文大学建校55周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5周年,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和融合发展,4月18至20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校董及校友梁凤仪博士亲自担任策划、编剧并主演的原创大型舞台剧《挚爱》在深圳保利剧院倾情上演,深圳场是该剧环球巡演的压轴演出。此次深圳巡演由香港中文大学(https://www.cuhk.edu.cn/zh-hans/search?keywords=ddos%E6%94%BB%E5%87%BB%E8%B4%B9%E7%94%A8%E2%AD%90110011.cc%E2%AD%90ddos%E6%94%BB%E5%87%BB%E6%80%8E%E4%B9%88%E8%8E%B7%E5%88%A97ug0g%E2%AD%90110011.cc%E2%AD%90ddos%E6%94%BB%E5%87%BB%E8%83%BD%E9%98%B2%E4%BD%8F%E5%90%97dqif4&page=11
2.香港房价结束五连跌!业内人士:原因有三楼市楼价张大伟房价下跌11月27日,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香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回落至290.1点,同比下跌9.91%,环比上升0.62%,结束5个月跌势。今年前10个月累计下跌6.8%。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记者表示,香港房价最近回升的原因有三个。首先,香港的房价和利率关系非常大,最近几个月美国降息对香港楼市的影响不小,中小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15F4730539AP40.html
3.洪灏对话刘煜辉:决战十万亿,静待分化过程的第二阶段!目前中国股市处于一个动物精神非常饱满、情绪张扬的阶段,类似于日本股市在泡沫破灭后的初期阶段。回顾历史,日本在1991年地产泡沫破裂后,经历了大约四年半的经济下行和通缩期,到1995年下半年才开始反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类似的挑战,甚至出现了去泡沫化的过程。从时间点来看,中国距离2021年的高点也有三到四年https://www.jiuyangongshe.com/a/80lsn3ewk0
4.全球五大房地产泡沫,四个在东亚全球五大房地产泡沫,近30年来,四个这些因素促使房市回暖并再次繁荣,房价和租金飙升,投机行为盛行,炒卖楼花现象严重,开发商捂盘惜售。股市和楼市均处于高度投机状态,泡沫随时可能破灭,危机一触即发。1973年,股市泡沫破灭,从1774点跌至1974年的150点,房市也随之崩溃,楼价、租金大幅下跌。 第五轮上涨:1976年至1981年。石油危机过后,经济迅速复苏,香港开始https://xueqiu.com/1785441490/293946487
5.房地产投资基金方案(精选6篇)日本推出J-REITs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20世纪80~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不动产价值大幅滑落,银行业不良债权问题急速恶化[1]。日本为了有效开发利用不动产,以提升环境品质,不动产市场景气度,于1998年12月通过《证券投资法人及证券投资信托法》,日本政府企图效仿美国REITs制度,引入“公司型”投资信用制度,与日本传统的证券投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9wohi20.html
6.香港新一轮楼市泡沫已形成内地置业者推高房价在这一轮长达13年的房价上涨过程中,曾在1994年出现一年左右的短暂下跌,但长期持续大涨,终于吹出香港史上最大的房价泡沫。1997年相比1985年,香港私人住宅价格指数暴增七倍,房价涨幅超过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东亚各国金融、经济、楼市、股市皆受到重大打击。香港房价在1997年三https://m.loupan.com/ly/news/201107/1424241
7.李迅雷最新撰文:人口负增长时代,地产金融及细分行业将迎来大? 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前,直接融资占比约25%,房地产泡沫破灭后这一比重迅速提升,目前已超过50%。 美国直接融资比重则更高,自1995年以来保持在85%左右浮动。因此,我国未来的直接融资比重将提升,相对看好非银金融行业,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行业。 https://www.cmtzz.cn/article/54001
8.金管局12度出手买入513亿港元背后是香港楼市在承压如果公众产生恐慌情绪,可能大规模从房市撤出资金,最终导致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是香港的支柱产业,香港财政收入的40%~50%都来自土地,居民很大一部分财富是房产,而且房地产是香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抵押品之一,房地产大幅下跌将使香港发生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 据星展银行(DBS)数据显示,目前香港楼市租金回报率只有约2%,若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80419860257168.html
9.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例畸高中国房地产泡沫是一颗毒瘤贝乐斯文章2013年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例高达16%,而事实上从1960年来但凡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例高于6%的国家,房地产泡沫都出现了破灭。而事实上,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时,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也不过是9%,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比例达到局部峰值6.2%。 如此看来,中国房地产真的能一枝独秀,违背经济规律么? https://blog.csdn.net/wankunde/article/details/52514027/
10.从狂热到崩塌:香港1997楼市大崩盘始末香港回归20紼年来,香港楼市也经历了大风大浪、“十起十落”。 亚洲金融危机、投机、炒作、跟风,使香港楼市泡沫于1997年破灭,房价一度下跌70%。当时,出现大批“负资产者”和绝望的“烧炭自杀”者,香港社会也兴起了一个特殊的“阶级”,要求政紼府使楼价恢复到最高位。 https://m.douban.com/note/709554656
11.美联储加息真的会刺破中国楼市泡沫吗?香港楼市泡沫的破裂可能成为整个危机的关键一步。历史数据表明,每次香港楼市泡沫破灭都与美联储加息周期紧密相关。目前,香港的房贷利率低至2-2.5%,一旦美联储将利率提升至2.5%,香港楼市泡沫的破裂在所难免。即便香港金管局被迫加息至2.5%,香港的基准利率也将随之上涨至2.5%。这种情况下,香港房价将面临大幅下跌,预计https://www.da-quan.net/wa/atcehtye7hcyye3yhe7.html
12.汉语词典在线查询成语词典在线查询在线查词所谓泡沫指的是一种资产在一个连续的交易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在这时的经济中充满了并不能反映物质财富的货币泡沫。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两大特征是:商品供求严重失衡,需求量远远大于供求量;投机交易气氛非常https://www.hujiang.com/cidian/cdzxcx_1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