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邝上期的电台提及,我们团队从20年的3单新房开始,逐年新房占比在提升,一直到23年,新房的GMV开始超越二手。这其中的转变,我们自身的看房路线、选筹逻辑调整并不多,而是市场有一双有形的手在干预,加大供应就是变相降价,加大供应导致的降价,让我们当下的选择比任一时期都要多,一手房之间对比,很多时候是一个维度的对比,也就是同一能级板块下的产品,价格对比。
01
楼龄差v.s价格差
这个变量是比较简单的,不过需要大家先明白存量区域的概念:
成熟存量市场的界定条件是:
1.没有新增土地供应,如果有,地价会基本与周边二手平均价格持平。(举例:黄埔图书馆地块就证明了老黄埔目前还不是成熟存量区域)
2.板块核心范围地段基本已被二手房占据,之后推出的新盘,地段一般,比如远离地铁+商圈。(举例:万博扩容后,华润,新世界等楼盘依旧靠近地铁,且会更靠近华润、K11商圈,所以扩容后的万博也不是成熟存量区域)
3.板块的二手市场已经形成,且至少经历了一轮行情,被百姓用钞票投过票。(一轮小周期为4-5年,一轮大周期为8年,也就是说板块平均楼龄为8年或者以上比较稳妥)
基于以上的标准,放到广州,如果是配套已经很成熟的存量区域,次新的界限可以放松到10年,比如天河区、海珠区有产业的区域,越秀有强学位的区域,但如果是黄埔区这类持续有旧改的区域,10年的界限还要再收紧。
在以上的基础上,降一级板块的新房与配套较好的次新对比,以广州的城建速度与城建水平,先挑板块再挑产品,也就是说力所能及的挑上一个能级板块的次新二手,比如一手知识城、长岭居就是不如黄埔区府次新。
在这个次新界限之外的,才会出现一二手的世纪难题,比如盈彩美居V.s珠江花城,但凡盈彩美居年轻10岁杀进天河次新的范围,这两个就不会是对比项,对比项会变成天朗V.s珠江花城。
以上只讲楼龄差,没有价格对比,依旧是耍流氓阶段,接下来开始楼龄差v.s价格差。
请注意,这里开始,提及二手均为非次新二手,次新的参照前文界限。
如果同一板块的新房与二手倒挂,不用想,闭眼买新房。这种情况目前大量出现在深圳,广州在刚出限价的时候,大量出现在黄埔,比如万科城光v.s黄埔花园,21年买入城光F区和黄埔花园在今天显然是两种境地了。
如果没有倒挂,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能级板块,我给的标准的是15%,也就是同一能级新房比次新贵低于15%,买新房,比如富力天禧V.s珠江天郦,比如保利天瑞V.s汇景新城龙熹山,比如接下来会出现的世界大观与牛奶厂超豪宅产品的pk,如果牛奶厂超豪宅产品包完豪宅税后仅仅低于世界大观15%以内,盲选世界大观,如果多于15%,多出来便是世界大观的品牌溢价,这种溢价会在下一轮的二手市场接受考验和回撤。反之,如果世界大观,敢首开8万单价,那么奶厂的超豪宅产品全部会被打到包完豪宅税6.8万以下。
另外一种是不同能级板块,下一个能级板块新房必须倒挂上一个能级二手房,没有倒挂,盲选二手。
以上的一二手对比,如果板块是近郊,还得加上地铁的条件,地铁永远是远郊近郊的生死线之一,地铁优先级大于前面价格差的对比。
02
不同总价对楼龄敏感度(楼龄差v.s配套差)
按目前广州2023年12月的价格梯队,600万以上预算的时候,如果是不考虑学位人群,他们会对楼龄极度敏感,尽可能选楼龄有优势的,如果没有,就下降一个板块挑,降一个板块挑的价格线标准是新房倒挂次新。
200-600万的预算,更多是在考虑自住配套和流动性,尤其是200-400万区间,基本是市区配套极佳二手与远大新的极致pk,这就看个人通勤和喜好了,在远大新基本有持续一手新增供应的情况下,核心区的二手还是会优于远大新。
400-600万的预算,会达到远大新的改善门槛,这种产品会让买入的人未来有地缘性客户,只要板块不是远郊,在低谷的时候,近郊改善产品往往比刚需流动性更好。
当你开始做置换的时候,你会明白在低谷做置换时更划算,而这个时候流动性比增值重要得多了,同时600这条线也是非海珠天河交界区域新房的门槛,在天河海珠的成熟存量区域,要产品选新房,要配套选二手,增值上差不了太多,但出手周期上,二手更佳。
选一二手的人群划分,很多时候是泾渭分明的两种人群,把房子当家的人很难不选一手,把房子当资产的人优先考虑流动性与需要沉淀的资金。就好像以琶洲南TOD价格买入二沙岛上个世纪小区的人,在你了解了他们的故事之后,你很难说他们没有考虑周到,而是千人千答案,命运使然。如果你对这些故事感兴趣,欢迎预约本周四绿色软件wx直播。
我是Eason,专注做广州楼盘真正观点独立的点评,让不同的人买到合适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