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大型互联网公司论坛上,出现许多出售二手房的帖子,从闲林到未来科技城,一路延伸到良渚,员工们购买的二手房大多集中在城西,如盛世嘉园、富力西溪悦居、七贤郡等。
怎么员工们都在“抛售”?
据悉,该互联网公司E类人才不少,或许在“人才优先摇号”政策的驱动下,,加之杭州市场有不少高倒挂红利盘,不少人都为“腾房票”忙。
01
据小凤凰了解,目前市场上常规的“腾房票”的途径有两种。
出售的方式大家都比较熟悉,为了能参与摇号红利盘,他们将住宅挂到二手房市场进行出售,这些出售的住宅往往自住需求不大,比较灵活。
截至6月10日中午12点,杭州全市挂牌二手房源118323套,离12万套仅差临门一脚。这近12万套的数据,有这些业余“投资客”的一份功劳,他们挂牌出售,有些甚至低价急售,只为了能早一日冲进摇号大军。
所以,你又怎能分辨,12万套里又有多少是真正有置换需求的呢?
杭州建筑群摄/尹小花
赠与是指一方(赠与人)自愿把自己所有的房屋无偿赠与他人(受赠人),分为直系亲属赠与、非直系赠与。
直系亲属主要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直系亲属赠与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只需缴纳3%的契税,以及0.05%的印花税(双方都要缴纳)。
此外,若双方要进行公证,则还需要付公证费用。
非直系亲属赠与则除了以上费用,还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若房屋未满2年,还要附加5.6%的增值税,满二则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简单说,非直系亲属之间的赠与几乎等同于买卖。一般情况下,非亲属之间一般不建议走赠与这条路。
赠与的最大好处就是受赠人并不需要拥有当地的购房资格,即A同学可以将杭州的住房赠与给外地户口、没有购房资格的父母,从而A同学重新获得购房资格。
02
2016年9月杭州限购的前一周,杨小姐爸妈全款给她买了一套市中心住宅,地铁4号线新塘路地铁口。
“那时候,不是全款+车位的付款方式,根本买不到的。”
就这样,还在北京读研的杨小姐就这样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套房,不需要背月供。
2019年,房子交付了,“质量太差了,还没交付就在维权了,120多平的改善盘,只做了三房,精装修也很随意。”杨小姐跟我吐槽道。
杨小姐一家又开始“折腾”:想把房子卖了,买改善的叠墅或者洋房。
但去年下半年二手房疲软,整体下行,要卖出好价钱不容易,等着等着,卖房的事就拖到了今年。
4月初,杨小姐一家决定参与黄龙云起的摇号,房票决定通过赠与腾出。
杭州市国立公证处摄/尹小花
“我们直接去公证处办理了公证,再拿着公正材料去市民中心办理过户了。”杨小姐告诉我,市民中心也是有赠与公证业务的,通过登报进行公证,但这个流程进行得很慢,每月登报公证一次。
最终,杨小姐拿着公正资料,到市民中心办理赠与,付了3%的契税和双份印花税(0.05%),顺利完成赠与、报名摇号,并且如愿以偿摇中了中海黄龙云起。
杨小姐腾房票的目的是自住改善,但由于持有房产不容易出手,才选择了赠与。这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是个不错的选择。
03
如今,赠与的方式已经是不少购房者“重获”摇号资格的一种途径,并乐此不疲着。
小凤凰在某个工作日下午到市民中心溜达了一圈,前来咨询和办理赠与业务的人并不少,有为了家里的孙子孙女念书,办理学区房赠与业务的,也有想抓住“摇号红利”,将住宅转移的。
W阿姨就是过来办理赠与业务的,“最近摇号实在太火热了,看得我有点心动,我们打算把名下的房子过户给儿子,搞张房票出来,接下去也去参与参与摇号。”
W阿姨是某国企的退休员工,每个月退休工资不低,家里还有房子出租,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存款也不少,“儿子还没结婚,也没什么需要用大钱的地方,就先摇个号吧,儿子名下有一套了,不能再买,干脆把我们的过户给他,用我们的名义再去摇。”
另一边,金小姐则为了“多一张房票”忙活。
金小姐和她老公在去年凭借“无房家庭”+爆棚的运气,摇中了大江东红盘金色和庄,转手一卖净赚了50万元。
现在的金小姐,又恢复了无房的状态,手握房票和资金的她,转身便投进浩浩荡荡的摇号大军中。
但即使是无房状态,也不符合无房家庭的倾斜条件了,金小姐思来想去,决定通过挂靠的方式把外地母亲的户口迁到杭州,“多一张房票,多一次机会。”金小姐这样跟我说。
但令金小姐懊恼的是,通过挂靠方式落户的前提,需要落户人持有杭州市居住证半年才能办理,“我好后悔没有早点去了解,去办理,等半年感觉黄花菜都凉了。”
红盘惹眼,西溪公馆将今年的杭州楼市再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6万人摇”彻底出圈,各财经类视频、消费类报道都郝然出现“杭州某楼盘报名人数逼近6万”等字眼。
房票珍贵,杭州购房者、想分食红利的环杭群体、各炒房团、投资客们,都想分食其中一份,于是腾房票、挂靠落户等手段频出,但红利盘就在那儿,“任外界如何风雨飘摇,我巍然不动,只等那位摇中的有缘人。”
无论是万人摇,还是6万人摇,最终能真正享受红利的,也就仅此几百人而已。幸福里和西溪公馆已经相继尘埃落定,有人才连中三个号子,也有幸运的无房家庭两边都中签。
然而,中签的真的只是少数,更多的是那些付了冻资入场券的陪跑者。
各种购房群里,当初有多热闹,如今就有多少悲伤、失落的情绪,怎一首《凉凉》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