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提前还贷你后悔了吗”的话题,突然冲上热搜,有人后悔没有早点还,有人却在感叹还亏了。
那么,现在提前还款还亏不亏?我们算了笔账...
提前还贷话题冲上热搜
有人后悔提前还,有人后悔还晚了
说实话,看着这个热搜,楼市君是比较惊讶的。
而现在,居然有人后悔提前还贷了。
|图源微博热搜
果不其然,这个话题下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对于不后悔提前还贷,或者后悔没有早点提前还的这部分人来说,他们的理由十分简单干脆:无债一身轻,爽啊!
而后悔提前还款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1)提前还贷后,身上的现金流少了,遇到工作变动,或家庭应急需要,就很难搞。
2)9月以来,楼市、股市以及黄金市场等发生逆转,想要投资却没有闲钱。
股市不必多说,国庆假期前后,很多人不是在开户,就是在开户的路上,金价更是一度突破800。
楼市则在止跌回稳、降首付、降利率等大招下,开始活起来,购房成本降至新低。
3)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后,房贷成本大幅下降,与经营贷等利率差距缩小。
过去,为了降低利率、减少利息,不少买家通过转经营贷的方式,来提前还款。
但10月25日之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至“3字头”,最低可到3.3%,与经营贷利率相差不大。
而经营贷还可能面临银行风控、抽贷拒绝续期等风险,加上当初转经营贷时付出的过桥费,这笔账自然让这部分人群开始暗自神伤。
提前还款划算吗
我算了一笔账
对于网上激烈的争论,也有人提出疑问:现在提前还款到底划算吗?
别着急,我给大家算了笔账。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存银行定期是比较常见的资金处置方式。
我们先来看下存款收益,目前,全国大型银行5年期存款利率大部分为1.55%。
也就是说,100万的存款,30年后有46.5万收益。(假定存款利率不变)
农行存款挂牌利率|图源农行官网
再来看房贷支出,以下调后最低3.3%的存量房贷利率计算,100万房贷等额本息还30年,总利息为57.6万。
相比之下,房贷支出比存款收益高出约11万。
也就是说,在手里有闲钱,且没有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时,提前还款确实是对普通人比较友好的理财方式。
昆明城市实景|昆明楼市一线摄
当然,除了经济账,大家也要算清心理账。
房贷本质上仍是一种背债行为,面对大额房贷,部分人群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客户。
对于这部分人群,通过提前还贷获取心理平和也未尝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提前还款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比如以下几种情况,就建议大家先缓缓。
一是,目前本身就财务紧张,或需要资金用于其他紧急或重要支出(教育、医疗等)。
这种情况,借款人倾尽所有、东拼西凑还清房贷后,可能使家庭陷入财务流动性危机。
二是,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借款人,前期偿还的利息较多,如果已经还款过半,想要通过提前还款省利息的意义已经不大。
三是,使用公积金贷款的房贷客户,本身利率较低,也不用急着提前还贷。
提前还贷比例降到历史低位
购房者预期正在转变
话说回来,近两年,不少房贷客户都热衷于提前还款,让银行头疼不已。
并且,从去年到目前为止,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还在持续减少。
据央行最新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金融机构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56万亿,同比下降2.3%,而2023年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8.17万亿。
这意味着,从去年末到今年9月,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减少了6100亿。
|图源中国人民银行
但如果将今年几个季度间的情况作对比,你会发现,减少的趋势其实是在放缓的。
国泰君安的一份统计数据也指出,提前还贷的比例正在快速下降,目前已经跌到2020年的历史低位附近。
要知道,今年4月时,提前还贷比例曾达到37%的历史高点,也就是说,10个人里面就有4个人提前还款。
|图源国泰君安研究所
短短几个月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有人提到,这是因为想提前还款、且有能力提前还的人,差不多都已付诸行动。
这当然是一部分的原因,但在楼市君看来,更重要的还是房贷客户对市场的预期发生了变化。
一是,大家对存量房贷利率继续下调,仍抱有预期。
去年以来,存量房贷利率已连续下调两次,目前为LPR-30BP,最低可到3.3%。
发现没,若后期LPR继续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也有望进一步下调,届时利息也将进一步减少。
二是,楼市止跌回稳等政策大招后,房价逐步企稳。
9.24新政以来,一线城市率先响应,一二手都迎来成交大爆发。
昆明楼市同样表现不错,不仅成交量多次创下今年来的单周第一,成交均价也在逐步回升。
上周,昆明新房成交均价12962元/平,环比微跌,但仍处于近5个月以来的高位。
房价的企稳,自然也让存量房贷客户有了更多信心。
|图源克而瑞
三是,新房品质和得房率不断提升,当下是置换的好时机。
在昆明建筑新规的影响下,目前,新房的品质和得房率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比如,邦泰、万科、义承等近期推出的新项目,得房率就已逼近100%,另外,还有得房率近120%的产品正在报规中。
这意味着,购房者能够以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很多人都在乘机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