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专题二民法典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7.02

热点专题五民法典

【热点链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其中,民法典明确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公布。禁止物业服务人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同时,民法典再次完善了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将“文字、图像”纳入性骚扰的认定范围。继续完善关于高空抛物坠物的规定,规定发生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此外,民法典回应地面塌陷伤人问题,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并对因他人原因导致倒塌、塌陷的侵权责任作出了规定。

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知识链接】

一、拿破仑制定《拿破仑发典》

1、内容: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

2、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以法律条文形式被确定下来;打击封建势力,保护资本主义势力;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广泛传播;

二、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A中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君主专制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等自由---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权利、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等_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和党产生。

(《约法》里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思想)

3、意义:确立了共和政体,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丰碑。

三、罗马法

一、罗马法含义: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二、发展过程(内容)

就形式而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一)习惯法:

1、概念:人们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

3、特点: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垄断法律;

(所以在习惯法所推行的时期,大都被贵族所垄断,贵族对法律有解释权,随意曲解法律)

(二)成文法

1、背景:贵族垄断立法并随意曲解法律,引起民众不满

3、内容:法律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

4、评价:

(1)进步性:

A限制贵族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B保护平民利益,开始了法律的平民化进程

C是罗马成文法的起源

(2)局限性:

A参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C但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就适用范围而言: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三)公民法:(《十二铜表法》也是公民法)

1、概念: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前3世纪中叶(大约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产生的法律的统称

2、范围:罗马境内的所有公民

3、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性,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规范不完善。

4、影响: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四)万民法

1、背景:罗马的不断扩张,原有的法律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地域的扩大,矛盾的出现)

3、范围: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4、特点:简洁灵活、广泛性和实用性,注重调节贸易和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影响: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各族的共同发展。

三、罗马法的评价:

(一)对罗马:

1、政治:规范了从政行为,提高了办事效率,维护了奴隶制度。

2、经济:有利于裁决商业纠纷,保护正当商业利益,顺应了经济的发展。

3、社会关系:有利于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

(二)对世界:

1、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1)罗马法为资级战胜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2)为资义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

(3)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民权思想和理论的武器

(4)资级取得政权后,又为资建立提供了楷模,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所遵循的范本

(5)罗马法对近现代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立法也有一定影响。

(三)实质: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四、当今世界的两大法系:

1、大陆法系,又称为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罗马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它首先产生在欧洲大陆,后扩大到拉丁族和日耳曼族各国。历史上的罗马法以民法为主要内容。法国和德国是该法系的两个典型代表,此外还包括过去曾是法、西、荷、葡四国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以及日本、泰国、土耳其等国。旧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法律,大陆法系以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为代表形成了两个支流。(成文法判定)

2、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它首先产生于英国,后扩大到曾经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非洲的个别国家和地区。到18世纪至19世纪时,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英国法被传入这些国家和地区,英美法系终于发展成为世界主要法系之一。它们在法律分类、宪法形式、法院权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英美法系的主要特点是注重法典的延续性,以判例法(简单解释判例法就是以前怎么判,现在还是怎么判)为主要形式。

所谓判例法(CaseLaw),就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

中国是什么法系

1.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还得先了解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渊源。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渊源主要有:(1)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思想及社会主义各国、尤其是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2)西方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3)中国古代法律传统。

了解了上述这些,我们现在就可以谈谈中国到底是什么法系。

首先,中国1949年建国后,废除了中华民国时的六法全书,建立了一套新的法律制度与体系,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学习了苏联的那套制度,应该说是社会主义法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是成文法国家,不承认判例法;有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法官在诉讼程序中起主要作用;在运用法律时采用演绎法的推理方法,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与大陆法系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如果问中国属于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当然是大陆法系。

综上,不能简单的说中国就是属于哪种法系,准确的说应该是中国倾向于哪种法系,即中国倾向于大陆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意义:

a是我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专题演练】

1.在拿破仑时代,参与制订《民法典》的普雷阿梅纽说:“这是令人钦佩的上帝秩序,符合所有人的理性和内心的原则。正是在这里,在公平中,在良心上,罗马人发现了这种教义”。据此可知()

A.古罗马自然法等思想影响深远

B.古罗马最早产生理性精神

C.基督教教义影响民法典的制定

D.罗马法与宗教改革思想一致

【答案】A

【解析】材料“罗马人发现了这种教义”,是指罗马法自然法精神“符合所有人的理性和内心的原则”,影响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故选A项;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已经包含理性精神,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罗马法自然法精神影响民法典的制定,与基督教教义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拿破仑《民法典》而非宗教改革思想受到罗马法自然法精神影响,排除D项。

2.《拿破仑法典》从基本原则到法律术语都继承了罗马法。1900年德国民法典也以古罗马的《法学汇编》为蓝本。马克思曾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据此可知

A.罗马法过于偏重私法的内容

B.近代欧洲各国的立法具有统一性

C.近代欧洲法律体系过于保守

D.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西方法治基础

【答案】D

【解析】根据“《拿破仑法典》从基本原则到法律术语都继承了罗马法”“德国民法典也以古罗马的《法学汇编》为蓝本”等信息可知,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其理论基础,故选D项;罗马法的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不能因为近代西方国家注重对罗马法私法的借鉴而认为罗马法过于偏重私法,排除A项;近代欧洲各国虽然都参照了罗马法中的私法等内容,但它只是立法的一小部分而已,不能整体表明各国的立法具有统一性,排除B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吸收罗马法的思想和制度,是由于罗马法奠定了人类法律精神的最初基础,不能说明近代欧洲法律体系过于保守,排除C项。

3.优先权制度起源于古代罗马法,主要涉及到妻之嫁资返还优先权和受监护人的损害赔偿优先权外。在近代《日本民法典》中设立专章(第八章)规定了优先权(先取特权)的性质、种类、顺位和效力,这说明了

A.罗马法与日本民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B.近代日本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

C.日本民法优先权对罗马法有一定发展

D.罗马法对近代亚洲民法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C

【解析】“优先权制度起源于古代罗马法,主要涉及到妻之嫁资返还优先权和受监护人的损害赔偿优先权外。在近代《日本民法典》中设立专章(第八章)规定了优先权(先取特权)的性质、种类、顺位和效力”说明日本的法律对罗马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的方面,故选C项;古代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日本近代法律是资本主义的法津,本质是不同的,排除A项;“优先权制度起源于古代罗马法,主要涉及到妻之嫁资返还优先权和受监护人的损害赔偿优先权外。在近代《日本民法典》中设立专章(第八章)规定了优先权(先取特权)的性质、种类、顺位和效力”只能说明罗马法对日本法律有影响,但无法体现是完全执照罗马法的形式来制定的,排除B项;“优先权制度起源于古代罗马法”材料中只是体现在“优先权”问题上罗马法对日本有一定的影响,没有其它的证据说明有“深远影响”,排除D项。

4.17世纪,荷兰法院普遍使用查士丁尼法以补充当地法律的不足。1836年,荷兰制定自己的民法典,从而有了罗马荷兰法的典型形式。借鉴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在近代欧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材料表明

A.罗马法精神在近代被赋予了新意

B.荷兰是发展罗马法最典型国家

C.欧洲近代沿用了罗马法法权理论

D.罗马法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解析】材料反映了荷兰民法典借鉴和发展了罗马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荷兰与其它西方国家发展罗马法的差别,故B项错误;罗马法是维护奴隶制度的,而1836年的荷兰是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沿用”一词不对,故C项错误;罗马法本质为奴隶制度服务,故D项错误。

5.789年法国颁布《人权宣言》。1791年法国的玛丽·戈兹主张女性也应该有与男性相同的公民权利,但不久她被送上了断头台。1804年法国《民法典》明文规定已婚妇女不具备公民权。这说明()

A.女性争取人权过程艰难曲折

B.法国人权状况没有改善

C.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异常活跃

D.法国君主专制政体盛行

【解析】《人权宣言》确定了人们的基本权利,但根据“玛丽·戈兹主张女性也应该有与男性相同的公民权利”后被送上断头台,“《民法典》明文规定已婚妇女不具备公民权”可知,女性在争取人权过程中艰难曲折,故选A项;从《人权宣言》的颁布、《民法典》规定只是已婚妇女不具备公民权可知,法国的人权状况在逐步改善,排除B项;妇女不具备公民权只能说明她们倍受压迫,要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不能体现其在社会生活中异常活跃,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后,民主制度开始盛行,排除D项。

6.896年7月1日,德意志帝国国会通过了《德国民法典》,其中规定:“私权的享有,始于出生”“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联邦议会具有独立的立法权

B.注重保护容克贵族阶层的利益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

D.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

【解析】联邦议会的立法权受皇帝控制,故A项错误;“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表明注重保护资产阶级利益,不是保护容克贵族阶层利益,故B项错误;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与材料的内容注重保护资产阶级利益不符,故C项错误;“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表明注重保护资产阶级利益,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思想,故D项正确。

7.1910年,居住在上海法租界内的法国人索姆,委托经纪人李某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结果导致索姆损失一万余两白银。索姆起诉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法方陪审认定索姆的行为属黄金投机行为。根据《法国民法典》,法院驳回原告请求。这则材料可以佐证

A.租界法律充分维护中国人权益

B.近代金融交易活动开始在中国出现

C.洋人在租界内享有司法豁免权

D.此案件审理使用了领事裁判权原则

【解析】据所学知识,租界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取的合法居住地,西方列强为维护自身利益在租界拥有行政自治权和领事裁判权,租界法律保护本国人权益,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纠纷,而非金融交易活动,据材料也不足以说明近代金融交易活动开始在中国出现,故B项错误;据材料“法方陪审认定索姆的行为属黄金投机行为”,可见索姆并未享有司法豁免权,故C项错误;据材料“居住在上海法租界”、“根据《法国民法典》”说明在案件审理时使用了领事裁判权原则,故D项正确。

A.法国陪审在租界内不敢偏袒法国人

B.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出现投机活动

C.法院受《大清律》影响而维护中国人利益

D.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9.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

内容

1979年

第三次起草民法典

1987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5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担保法》

1999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合同法》

2020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法总则》

A.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B.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不断完善

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解析】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表述笼统,体现不出我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民法典的发展历程,反映不出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民法典发展历程,尤其是担保法和合同法的颁行,反映出民法典的完善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故C项正确;材料不仅体现了单行法的发展历程,也涉及了民法典的发展,故D项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D项错误。

10.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肯定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的土地和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人人有自由和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这表明《法国民法典》

A.以法律方式维护了法国革命的成果

B.旨在打击王党复辟维护共和政体

C.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

D.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解析】“肯定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的土地和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人人有自由和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这一措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表明《法国民法典》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故选A项;材料的内容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涉及打击王党复辟,排除B项;“肯定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的土地和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人人有自由和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这一措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不是为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提供法律依据,排除C项;法国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的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排除D项。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法律体系的认识。(2分)

【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重视“例”的作用;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每点1分,共3分)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每点1分,共3分)

(2)不同: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每点1分,共2分)

(3)一定时期的法律体制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法律体系又反过来影响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发展。(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结合所学得出起源较早、源远流长;据材料一“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结合所学得出重视“例”的作用;据材料一“《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结合所学得出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第二小问影响,从政治、经济、国际影响三个角度入手;据材料一“《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可知政治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结合所学得出经济上: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2)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结合所学得出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据材料一“《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第二小问原因,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对比;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时期的法律体制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法律体系又反过来影响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发展。

12.(20分)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0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4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

【答案】(1)特点:参考西方法律编纂。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2)原因: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

条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历程: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20年通过民法总则。

特点: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

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第一小问历程,从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0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可概括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三可知,民法典发展历程是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并且是速度不断加快,内容不断完善,故可总结特点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第三小问因素,从三则材料,可知推动民法典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结合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可知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

THE END
1.最新继承法2016,变革详解与解读开发与销售最新继承法2016年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新法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好地保障了公民的继承权益,通过扩大继承范围、增设遗嘱形式、引入继承权公证制度等措施,新法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新法的实施也有助于减少继承纠纷,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http://www.witscor.com/post/5265.html
2.民法典继承法的新变化与实践指南民法典继承法的新变化与实践指南 全面废除血统继承原则:在过去,中国的继承制度主要是基于血缘关系来进行分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进步,这种传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民法典将彻底废除这种血统继承原则,从而实现了对所有遗产的一致性处理。https://www.gntpr.com/ke-pu-huo-dong/39376.html
3.法律变革下的财产继承走向,最新继承顺序解析关于我们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直系血亲的继承顺序优先于旁系血亲和配偶,在直系血亲中,子女的继承权优先于父母,父母的继承权优先于祖父母,配偶的继承权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变化反映了法律对于家庭关系和财产权益的重新平衡,更加注重保护直系亲属的权益。 https://www.sansongguo.cn/post/3586.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继承法是哪一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继承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继承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 A、1959年 B、1979年 C、1985年 D、1987年 --- 查看答案https://m.gd.huatu.com/tiku/3243825.html
5.中国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继承法全文下载遗产继承法规【颁布时间】 1985-04-10 【实施时间】 1985-10-01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法定继承 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四章遗产的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https://www.fabao365.com/yichanjicheng/80899/
6.国际私法LTD知识百科增长黑武器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的《法律适用条例》,规定关于人法、亲属法、继承法采取当事人本国法原则,但因受制于帝国主义国家的领事裁判权,适用机会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制定了一些有关国际私法的规章,缔结了有关条约。如1951年内务部规定,外侨相互间及外侨同中国人间在中国结婚,适用中国法,即婚姻登记地法。1960年https://ltd.com/article/5370704039888100
7.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⑧法治兴则国家兴《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已知罗马法的最早成文法。这一法律因刻在12块铜牌上而得名,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等方面,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http://www.lydjw.gov.cn/xxyt.php?newsid=16017
8.著作权和版权术语之争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版权资讯但在正式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第三条把“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也列入“遗产范围”,但并没有提到“版权”。可是,1986年4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却是,“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此处把“著作权”和“http://www.ccct.net.cn/html/bqzx/2022/1129/3987.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意见法律咨询【标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颁布单位】最高法院【颁布日期】1985年09月11日【实施日期】1985年09月11日【失效日期】【内容分类】继承【文号】【题注】【时效性】有效全文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我国公民处理继承问题的准https://news.66law.cn/ask/10591389.aspx
10.中国普法:民法典颁布后,各个年龄段法律权利义务对照表来了!附50个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从人的出生到身故,进行了全面规定,“全时保护”人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民法典》都会为你提供保障。 1. 问: 胎儿尚未出生,父亲因车祸不幸身亡,胎儿是否有权继承父亲的遗产? http://www.gdrd.cn/rdzt/xxgcmfd/mtjj/content/post_170557.html
11.房屋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在“国税函[2004]1036号”的通知中,国家税务总局对继承土地房屋权属征收契税问题作出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土地、房屋权属时,不征收契税。而税务总局同时明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对于非法定继承人根据遗嘱承受死者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xiy53mz.html
12.中国继承法颁布近25年落后时代发展期待大修为避免社会财富出现极端的世袭流动,2004年9月21日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有专家甚至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或将沿袭西方国家对富人阶层征收高额遗产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即使在平民阶层,由于家庭收入的增长,现在的继承纠纷和以往相比呈新特点。全玉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伴随着https://ielaw.uibe.edu.cn/dtsd/fzdt/16086.htm
13.中韩两国继承法之比较中韩两国的继承法有很多共同点,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中国现行的继承法是1985年4月10日六届人大三会议通过并于198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韩国的现行继承法是1958年2月2日颁布并于1960年1月1日起实施的《韩国民法》中的家族法中的一部分,被称为相续法,位于列韩国民法的第五编。 https://www.swlawyer.com.cn/m/viewnews.asp?id=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