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庭暴力请用好法律“保护盾”新闻频道

2023年1月5日,河北唐山一段男子家暴女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监控视频显示,一名黑衣男子对女子进行殴打,旁边有一名抱孩子的女子进行阻拦。被打女子倒地后,男子更是拿出一辆儿童车猛砸女子头部,下手之重令人触目惊心。

常言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港湾,是幸福的发祥地。但现实生活中,却不时有媒体和网络上曝光家庭暴力事件,构成了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最大威胁。

实施家暴的行为人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家暴受害者又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本文将从法律角度进行详细解读和维权提示。

【新闻事件】

拽头发拳打脚踢男子家暴同居女子

网传视频显示,一名黑衣男子拽住一名疑似哺乳期的女子拳打脚踢,嘴里骂骂咧咧。在一旁怀抱婴儿的女子一个劲地阻拦说:“别打了!别打了!”

有网友表示,看到黑衣男子下手忒狠,非常愤慨。尤其是男子用童车击打女子,尽管是塑料童车,但也非常重。面对五大三粗的施暴男子,柔弱的女子难以反抗,视频画面看得人非常揪心,担心女子安危。

【律师普法】

一、法律上如何界定家暴行为?

消除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是家庭文明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对家庭暴力说“不”,是社会各界已经取得的共识。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反家庭暴力法》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该条列举了家庭暴力的常见形式。但实践中,除了上述列举的形式外,还存在其他可以归为家庭暴力范畴的行为,需要明确。

二、实施家暴行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实施家庭暴力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要依据其对受害人的暴力行为所造成严重程度予以确定。法律责任类型方面,一般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实施者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部门对实施家庭暴力尚未构成犯罪的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而刑事责任,是指家庭暴力会构成犯罪的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三款第二项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三、家暴受害者如何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婚姻案件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人身安全保护令,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设立了一把“保护伞”、一道“隔离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或者再次发生,法院会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人身安全保护令,同时也向辖区派出所、村委会、镇妇联等机构送达,由这些单位协助执行。

2016年开始实施的《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法院共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0917份,有效预防和制止了家庭暴力的发生或者再次发生,依法保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

近年来,人身安全保护令在作出和执行等环节存在一定障碍。如何充分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作用,最大限度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2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不依附于离婚等民事诉讼程序。

这意味着家庭暴力受害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需要先提起离婚诉讼或者其他诉讼,也不需要在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后一定期限内提起离婚等诉讼。

从程序法角度看,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审查、执行等均具有高度独立性,完全可以不依托于其他诉讼而独立存在。这符合人身安全保护令快速、及时制止家庭暴力的基本特征和制度目的。

根据法律规定,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由家庭暴力受害人本人或监护人提出。当受害人及其监护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申请时,受害人近亲属或其他组织(受害人所在单位、基层组织等)可向法院代为申请。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四、家暴受害者还有哪些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旦遭遇家庭暴力,受害者除了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还可以通过以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家庭暴力受害人,以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均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出面制止,提供协助,向加害人批评教育或者治安处罚。同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取得伤情记录,并妥善保管医院门诊病历、检查报告、诊疗发票等证据,若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委托法医鉴定的,积极配合进行法医鉴定。

3.及时向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反映或者求助。

【小提示】

这些证据可以证明存在家庭暴力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公安机关出具的家庭暴力告诫书、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讯问笔录、询问笔录、接警记录、报警回执等;

(四)被申请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等;

(五)记录家庭暴力发生或者解决过程等的视听资料;

(七)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

(八)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所在单位、民政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反家暴社会公益机构等单位收到投诉、反映或者求助的记录;

(九)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或者亲友、邻居等其他证人证言;

(十)伤情鉴定意见;

(十一)其他能够证明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证据。

THE END
1.法的实施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法的实施的基本形式有: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的遵守、法律监督。法的实施又称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守法、制法、司法、监督。 法律依据: 《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72660.html
2.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效力吗王芳芳律师精选解答民法中的欺诈,一般是指行为人故意欺骗他人,使对方陷入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具体而言:第一,欺诈系由民事https://m.64365.com/tuwen/aaannie/
3.江西警察学院法律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这一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之重要主张“宪法构成日常立法的法律基础”的重大发展。这一表述在宪法实施的主体、方式、对象、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体系性、原创性重构,提供了不同于西方近代以来宪法实施理论的新方案,为新时代中国宪法实施模式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根本方向遵循。 https://flx.jxga.edu.cn/news-show-218.html
4.[经济法]第三章经济法的地位及其实施从部门法维度看经济法地位经济法的实施,是指经济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到遵守、运用和实现。 经济法律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就是为了实施,否则无意义。 实施包括:经济法的遵守和执行两方面。 (二)经济法实施的手段 经济法实施的基本途径是通过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确定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 https://blog.csdn.net/robur/article/details/1769435
5.《法理学冲刺背诵手册》第十三章:法与社会(2)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展了法律调整的领域。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发明和推广应用的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大量新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规范的调整。(3)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有关的传统法律概念和原则的变化。(4)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善了法律调整机制,为立法和执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对法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大影响,如互联网法院的设立http://fashuo.tianrenedu.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id=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