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师资队伍齐备。拥有教授13人、“文峰教授”5人;副教授23人,“文峰副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3人,行业产业导师18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入选者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8人次;85.7%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海外研修或学术交流经历24人次。拥有网络与信息安全教学团队、重庆市行业大数据资源分析与决策支撑创新创业团队、科技部原创动漫技术或软件(工具)技术团队、“网络空间法律治理研究”重庆市级研究生导师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近年来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社科成果奖30余项。
学院创新人才辈出。近年来学生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信息安全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个人挑战赛、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Web安全测试(个人赛)、CCF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奖励187项,省部级奖励206项。
二、学位点简介
083900网络空间安全(学术学位)
自2019年起招收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授予工学硕士学位。是重庆市“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
培养具有坚实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与现代技术手段,在本学科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适应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网络安全产业、重庆市战略新兴产业和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图论及其应用、组合数学、应用数理统计、现代密码学、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原理、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密码算法分析、网络空间安全法学概论、电子数据取证、计算机系统安全、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安全通论、新技术应用安全、机器学习、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大数据安全及社交网络分析,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导论。
030100法学(学术学位)
自2007年起招收全日制诉讼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2019年起招收全日制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授予法学硕士学位。是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
培养信息网络时代需要的复合型高级法学人才。毕业生不仅能够胜任传统法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监察机关、公安司法机关的法律工作,还可以胜任国家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国家安全机关、信息技术企业、法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单位的法律实务工作。
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理学专题研究、刑事法律专题研究、民法专题研究、信息技术基础、法学经典文献导读、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宪法与行政法专题研究、网络民商法与判例研究、知识产权法专题研究、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人工智能法律专题研究、法律与社会科学专题研究、电子数据证据专题研究、信息法专题研究、网上诉讼专题研究、网络知识产权专题研究、网络犯罪研究、科技与法律前沿问题研究、电子取证实务(实验)。
085400电子信息-
085412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领域(专业学位)
自2022年起招收电子信息类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领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授予专业硕士学位。
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图论及其应用、组合数学、应用数理统计、现代密码学、人工智能原理、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高级软件工程、密码算法分析、网络空间安全法学概论、电子数据取证、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安全通论、新技术应用安全、机器学习、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大数据安全与社交网络分析、开源网络情报技术、软件安全与逆向工程、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导论。
035100法律-
035101法律(非法学)专业领域(专业学位)
培养以“法律+信息技术+行业应用”为主要特色的网络时代需要的复合型高级法学人才。毕业生不仅能够胜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监察、法律科技企业和法律服务等行业领域的法律工作,还可以胜任国家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国家安全机关、信息技术企业、法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单位的法律实务工作。
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律职业伦理、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商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法律逻辑、婚姻家庭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电子数据证据专题研究、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法专题研究、网络知识产权专题研究、科技与法律前沿问题研究、网上诉讼专题研究、网络犯罪研究、法律与社会科学专题研究、人工智能法律专题研究等。
[1]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三、优秀导师
网络空间与智能安全重点实验室:陈龙教授入选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司法鉴定协会声像资料专委会主任委员,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教学团队”负责人,重庆市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信息安全专业负责人。
网络智能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吴渝教授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部首批原创动漫技术或软件(工具)技术团队负责人;程克非教授是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负责人,重庆市信息化密码应用专家,重庆邮电大学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负责人,与公安部、重庆市公安局等共建的多个联合实验室主任。
网络法治研究中心:王志刚教授获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夏燕教授入选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是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数字经济法律治理研究中心:黄东东教授为重庆市首届“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重庆邮电大学法学学科负责人和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级研究生导师团队“网络空间法律治理研究”带头人。
四、招生政策
五、校园文化
六、就业状况
学院毕业研究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网络空间安全专业2022届、2023届研究生初次就业率均为100%,法学专业2022届、2023届年终就业率均为100%。学院研究生就业去向主要是通信企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高等院校和金融机构等。每年均有研究生考取西南政法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近三年优秀毕业研究生代表:
颜逸,女,中共预备党员,2024届,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该生在校期间获得重庆市优秀毕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致力于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在中科院SCI三区、二区top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各1篇。在科技竞赛和职业认证方面具备较高水平,获得“华为杯”网络安全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获得红帽认证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和阿里云云计算工程师等多项认证。作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组织宣传委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志愿时长为86.5小时。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陈雅欣,女,中共党员,2024届,法学专业。该生在校期间获得重庆市三好学生、重庆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特等、一等、二等学业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实证研究论文获中国法学会泛珠三角洲论坛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参与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获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市级铜奖、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金奖、第九届“互联网+”校级银奖。毕业后进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秦蔚蓉,女,中共党员,2023届,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该生在校期间获得重庆市优秀毕业研究生,致力于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曾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并完成了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获得2项发明专利受理,在《电子与信息学报》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科技竞赛活动方面,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共获得9项科技竞赛奖项,其中全国性竞赛6项,区域性竞赛3项,合计获得2次一等奖、3次二等奖和4次三等奖。在职业资格方面具备较高水平,获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学年志愿时长达25小时。毕业后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刘韵,女,2023届,法学专业。该生在校期间获得重庆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次);发表学术论文4篇、被录用论文1篇;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获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校级银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暨2022年重庆邮电大学“江南之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毕业后进入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马红玉,女,中共党员,2022届,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获得二等学业奖学金、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研究生期间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篇、获得NISP一级证书,并参与完成2个横向项目。毕业后就职于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子岩,男,2022届,法学专业。本科期间担任学院学生会自管会部长,获得校级“求索奖”奖学金。研究生期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等荣誉。发表CSSCI期刊论文1篇、在人民日报内部参阅《法制参阅》发表论文1篇、获得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2021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参与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及重庆市知识产权局采纳。毕业后就职于江苏西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