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制度的历史及中国法律援助的发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2.11.16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起源

法律援助制度在西方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律师自发地对穷人提供免费服务的慈善和道义行为,即律师行业奉献行为,逐步演化为国家保障公民实现其合法权益的国家行为的过程。法律援助最早起源于英国。苏格兰还一度创立了穷人登记册,在册者若提起诉讼,则可免费得到法律顾问和代理人的帮助。这些法案的出台,掀开了西方法律援助的历史,英国的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和相对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其许多做法被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到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一些国家开始通过专门立法建立起一各受到国家资助的正式的法律援助体制,但是这种初期的法律援助提供服务的范围和程度比较有限,并且主要提供者为私人律师,法律援助仍被看作是一种慈善性行为而非权利,因此被称为“以慈善为基点的法律援助”,或“作为恩惠的法律援助”。

二、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一)司法救助的现状

(二)社会团体及法律院校救助的现状

我国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以来,各种社会团体一直积极支持和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2003年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第8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在立法上肯定了社会团体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

从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各级工会、妇联、残联、共青团等组织。工、青、妇、残等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设立社团法律援助组织的方式,利用本社团资金、人员、设备、场所等条件,为本社团成员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到目前为止,我国妇联已建立其自身的法律援助组织2800个左右,全国工会已建立法律援助组织3000余个。除对个案提供指导和帮助之外,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例如“三八妇女节”、“全国助残日”等,各级社会团体还组织全国性的法律援助活动,积极开展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

社会团体对我国法律援助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受自身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其参与法律援助活动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先,社团专门法律援助人才欠缺。法律援助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业务素质的人才能胜任。而我国各类社会团体中专业人才缺乏,使得在客观上影响了其法律援助活动的开展,以法律援助工作开展较好的广东省为例,截至2004年,全省妇联共有144个法律援助组织,但整个系统仅有15名律师,而且大多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发达的城市,有的地市的妇联组织则一名律师都没有,广东如此,那么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也可想而知了[注3]。其次,由于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其每年所办理案件的数量和质量。

(三)中国法律援助的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目前难以单一照搬瑞典丹麦模式,或者英美模式。首先,我们还缺乏由国家负担大规模法律援助费用的经济实力,不可能立即采纳瑞典丹麦模式。其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不应当长期将法律援助局限于特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相反地,应当逐步扩大法律援助的受援对象,以更大范围地保障人权,特别是更好地保障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的人权,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这也不是英美模式可以解决的。权宜之计就是国家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同时辅之以动员社会力量,取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慈善捐助。这样既体现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原则,又有助于解决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制约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问题,使中国的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发展,也使我国的法律援助事业变得真正有效和温情。

参考文献:

[注1]、周迅,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取得进展[N]光明日报2001-6-15。

[注2]郑自文:《加速法律援助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文明进步——首届全国法律援助经验交流会工作研讨会综述》,载《司法研究》1997你那第2期。[注3]、洪笃凯:《关于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活动的思考》,载《中国法律援助》2005年第5期,第35页。

THE END
1.百年风华千变万化100条法律法规的演进历程分析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法律法规就像是一盏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塔,它们不仅仅是政府对公民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的工具,更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这些法律法规经过了不断的完善与调整,最终形成了《100条法律法规》这样一个系统性强、内容丰富的文本。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对https://www.cehhoilbv.com/jun-lei-cai-pu/452584.html
2.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李洋桥 【摘要】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有着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而法律制度则作为文明的重要部分,伴随着中国文明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绵延至今。从夏商周到近现代,随着朝代的更替,政权的更迭,各个时期的法律也相应的有着各自的特点。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就是中国法律在中国文明的各个具体时期的发展历程https://www.fx361.com/page/2017/0112/544921.shtml
3.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22崔永东;对中国传统司法观的理性分析[J];现代法学;2011年02期 23张伟仁;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下)[J];中外法学;2011年01期 24张中秋;中华法系道德文化精神及对未来大中国法的意义[J];法学;2011年05期 25程关松;现代法治文明元叙事中的社群主义修辞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FXZ201302005.htm
4.王今朝:坚守人民立场对我国法律法治建设的要求一、新中国法律发展简史 新中国的法律可以说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法律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法律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10月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第二次代表大会即起草了《井冈山土地法》,经多次修改后于在1928年12月公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20/08/422990.html
5.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中国法律史学史 一个学科史问题的透视 如果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实施的《大学堂章程》将有关法制史的课程列为法律科和政治科的必修科目为起点的话,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制史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的发展历程。此前,日本学者已经提出了中国法制史这一学科概念,并成为晚清法政学堂中编撰和讲授《中国古今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
6.舒国滢:《法学的知识谱系(全三册)》法学院本书精装版于2020年9月出版后,曾获评《法治周末》2020年度“十大法治图书”、杜威法律公社2020年度“十大法治好书”。 【目录】 序 导论:如何看待作为一门学问的法学? 一、法学与自然科学 二、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律学的性质? 三、西方法学的中国/汉语表达:“翻译法学”与“斗争法学”生成的历史背景 http://fxy.cupl.edu.cn/info/1050/12798.htm
7.中国法治三十年——关于中国法治发展的“三步曲”构想(法律理论篇)中国的法治建设,远不是一场单纯发生在一国社会内部的、主要局限于法律层面的制度变革,而是一场与从初级工业化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集中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转轨)相伴随的,且与中国作为世界大国艰难堀起过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总体性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部分。法律变革与经济发展、体制转轨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