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丕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内容摘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法治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伟大社会革命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植根中华大地、推进法治变革的自主型法治发展道路,蕴涵着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反思近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总结和运用我们党实行法治的重要经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成功地开创、坚持和拓展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法治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保证、理论基础、价值取向、推进方式、战略目标和全球视野,展示了这条法治变革新路的巨大理论逻辑力量。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产物,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施行治国理政的实践伟力。在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以其深厚的内在逻辑、理性的法治制度和坚实的法治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条既与人类法治文明的普遍准则相沟通,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新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国法治现代化;中国方案

一、引言

现代化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历史基础乃至地理环境等因素,必然生发出不同的现代化类型。“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道路。中国“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崭新概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述精辟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特质、丰富内涵、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为坚持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个内涵丰厚、意义深刻的重大命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广泛领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一般规律的现代化”道路,因而是一个与本国国情条件相适应的、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反映现代化客观规律的全方位的崭新的现代化道路,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现代化新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法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在中国的具体国情条件下展开的法治变革过程。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之间内在关联、不可分割,二者处于同一个历史进程中。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前提和基础,那么,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则是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程中开辟出来的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是超越西方法治现代化模式的法治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汲取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现代化法治之路。

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逻辑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绝不是一大堆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过程,存在着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必然性。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并不是抽象的、预定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历史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同样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基本的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内在的历史必然性。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初心使命,以深刻的历史自觉,科学揭示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法治发展现象的运动规律,深入分析近代中国以来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努力推动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从而体现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深厚历史底蕴。

(一)深刻反思近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深入总结和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坚定不移厉行法治,开创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这是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必然抉择。

(三)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如何对待本国的传统法律文化,这是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发展和拓展的过程,乃是一个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法律文化传统。在延绵久远的中华政治与法制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铸造了体现独特的民族法律智慧与品格的博大精深的政治与法制文明系统,“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华法律文化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深深地嵌入法律发展进程之中,并且对这一进程产生持续久远的深刻影响,铸就着中国法律发展的民族禀赋,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肥沃土壤。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过程中,深入发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法制文明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和魅力,进而在新的法律文化系统中发挥新的功用。

总之,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法制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实践的创造性行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机传承与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合理借鉴的内在统一,是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中华法系在当代的承继与复兴。

三、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逻辑

(一)确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保证

(二)创立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基础

(三)阐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取向

(四)把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推进方式

(五)明确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战略目标

(六)表达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全球主张

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逻辑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创造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进程充分表明,这一新道路的形成、发展和拓展,这一历史行程中每一个重大成果的取得,都反映了这个时代国家与社会发展进程的法权需求,体现了这个时代法律与法治实践的现实要求。当代中国法治发展正处在一个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大变革时代,“也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拓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创新如火如荼,层出不穷,形成了重点突破、纵深展开的崭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聆听时代的声音,探索实践的需要,紧跟科学的发展,悉心把握新时代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伟大实践的时代主题,系统总结探索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开创性的丰富实践经验,坚持在法治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作出了一系列事关中国法治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进入了崭新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逻辑。

(一)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产物

(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充分展现了国家与法律制度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果

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从新时代国家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出发,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更加完备、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行之有效,这是坚定不移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随着新发展阶段拓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实践而与时俱进。因此,要着眼于拓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战略方向,深刻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确立鲜明的问题导向,聚焦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建设中的空白处和薄弱点,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集中彰显了我们党施行治国理政的实践伟力

五、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义

综上可见,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坚持和拓展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这是植根中华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一个世纪的伟大斗争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法制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走出来的,是引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当代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新时代,法治现代化的中国新道路,深刻把握了当代全球化进程的新变化及其对人类法治文明带来的深刻变化,以其富有逻辑力量的崭新的法治理念、理性的法治制度和坚实的法治实践,鲜明地展现了法治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与中国道路的独特魅力,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全新的法治使命,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重大的世界性意义。

(一)开创了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崭新范例

(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三)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中国经验

(四)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方案

作者:公丕祥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THE END
1.百年风华千变万化100条法律法规的演进历程分析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法律法规就像是一盏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塔,它们不仅仅是政府对公民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的工具,更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这些法律法规经过了不断的完善与调整,最终形成了《100条法律法规》这样一个系统性强、内容丰富的文本。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对https://www.cehhoilbv.com/jun-lei-cai-pu/452584.html
2.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李洋桥 【摘要】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有着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而法律制度则作为文明的重要部分,伴随着中国文明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绵延至今。从夏商周到近现代,随着朝代的更替,政权的更迭,各个时期的法律也相应的有着各自的特点。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就是中国法律在中国文明的各个具体时期的发展历程https://www.fx361.com/page/2017/0112/544921.shtml
3.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22崔永东;对中国传统司法观的理性分析[J];现代法学;2011年02期 23张伟仁;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下)[J];中外法学;2011年01期 24张中秋;中华法系道德文化精神及对未来大中国法的意义[J];法学;2011年05期 25程关松;现代法治文明元叙事中的社群主义修辞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FXZ201302005.htm
4.王今朝:坚守人民立场对我国法律法治建设的要求一、新中国法律发展简史 新中国的法律可以说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法律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法律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10月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第二次代表大会即起草了《井冈山土地法》,经多次修改后于在1928年12月公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20/08/422990.html
5.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中国法律史学史 一个学科史问题的透视 如果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实施的《大学堂章程》将有关法制史的课程列为法律科和政治科的必修科目为起点的话,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制史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的发展历程。此前,日本学者已经提出了中国法制史这一学科概念,并成为晚清法政学堂中编撰和讲授《中国古今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
6.舒国滢:《法学的知识谱系(全三册)》法学院本书精装版于2020年9月出版后,曾获评《法治周末》2020年度“十大法治图书”、杜威法律公社2020年度“十大法治好书”。 【目录】 序 导论:如何看待作为一门学问的法学? 一、法学与自然科学 二、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律学的性质? 三、西方法学的中国/汉语表达:“翻译法学”与“斗争法学”生成的历史背景 http://fxy.cupl.edu.cn/info/1050/12798.htm
7.中国法治三十年——关于中国法治发展的“三步曲”构想(法律理论篇)中国的法治建设,远不是一场单纯发生在一国社会内部的、主要局限于法律层面的制度变革,而是一场与从初级工业化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集中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转轨)相伴随的,且与中国作为世界大国艰难堀起过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总体性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部分。法律变革与经济发展、体制转轨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