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某研究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其假设是青少年所在的系统是影响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后又在研究中检验了其假设的正确选项,这一过程属于()。
A.归纳推理
B.假设演绎
C.演绎推理
D.类比推理
17我国一些城市青少年犯罪情况反映,13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年龄,说明()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关键期
D.差异性
77有人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由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青少年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而法律可以有效纠正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法律可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这一论证?
A.除纠正家庭教育缺失外,法律还有助于为被害人伸张正义
B.对于较为轻微的危害社会行为,法律也有纠正作用
C.家庭教育缺失并非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唯一原因
D.青少年犯罪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存在的问题
75有人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由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青少年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而法律可以有效纠正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法律可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这一论证?
A.对于较为轻微的危害社会行为,法律也有纠正作用
B.家庭教育缺失并非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唯一原因
C.青少年犯罪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存在的问题
D.除纠正家庭教育缺失外,法律还有助于为被害人伸张正义
75有人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由家教育缺失导致的,青少年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而法律可以有效纠正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法律可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这一论证?
社区矫治只适合青少年犯罪以及无受害者的罪犯。()
A.正确B.错误
防治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原则()
A、坚持教育的原则
B、坚持预防原则
C、坚持保护原则
D、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
E、坚持社会舆论导向原则
青少年犯罪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守护青春,预防青少年犯罪和被害,是全社会包括家庭的责任。
在中国,最先成立的全国性犯罪学研究团体是()。
A、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B、中国犯罪学研究会
C、中国监狱学会
D、中国警察学会
有人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由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青少年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而法律可以有效纠正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法律可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这一论证()
A.除纠正家庭教育缺失外,法律还有助于为被害人伸张正义B.对于较为轻微的危害社会行为,法律也有纠正作用C.家庭教育缺失并非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唯一原因D.青少年犯罪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农民犯罪,学生犯罪,老年人犯罪等是基于以下哪种分类标准的犯罪类型
A.犯罪行为B.犯罪主体C.犯罪年龄D.犯罪手段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A.心理分析理论B.认同危机论C.认知与道德发展理论D.行为主义
从哪个年代起,青少年犯罪矫正逐渐由传统的监禁式机构处遇向开放式社区处遇,使司法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合作日益密切,推进青少年司法制度发生转向。()A.1960年代B.1970年代C.1980年代D.1990年代
A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
B认识.情感.意志发展异步性
C学习与情感
D心理发展与客观事实
B.例证法
C.引证法
D.归谬法
A和青少年犯罪的增长有关
B和瞽力不足有关
C和改造罪犯有关
D和法制不健全有关
A暴力犯罪
B卖淫嫖娼现象
C青少年犯罪
D女性犯罪
青少年犯罪与其社会经验不足有关
A、正确
B、错误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体力性犯罪较多
B、理智、判断水平较差
C、犯罪低龄化日益明显
D、犯罪手段多隐蔽、复杂
在研究青少年犯罪现象时,有人将失足的青少年和没有失足的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经过分析之后发现,失足青少年的家庭缺乏稳定性,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有的父母则经常吵架;而没有失足的青少年一般家庭比较和谐,父母关怀多,因而研究者得出这样一条经验家庭的不稳定性是青少年失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试指出在上述推理中,使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其逻辑结构。
为研究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状况之间的关系,某研究部门随机调查1154名青少年,统计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欲检验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状况是否相互独立,应采用什么统计方法?(2)该检验对应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是什么?(3)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是否拒绝零假设?(要求写出具体解答步骤和计算过程)(临界值X20.05(1)=3.841,X20.05(2)=5.991,X20.05(3)=7.815,X20.05(4)=9.488,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A对
B错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青少年犯罪法》
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义务教育法》
有关治安防范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堤坝
B、女性更容易受到侵害
C、面对侵害时不应简单从事体力反抗
D、当回家发现大门敞开时,应尽快进入看个究竟
我国一些城市青少年犯罪情况反映,13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年龄,说明()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关键期
D、差异性
有人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由家教育缺失导致的,青少年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而法律可以有效纠正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法律可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这一论证?
A、除纠正家庭教育缺失外,法律还有助于为被害人伸张正义
B、对于较为轻微的危害社会行为,法律也有纠正作用
C、家庭教育缺失并非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唯一原因
D、青少年犯罪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存在的问题
以下哪个属于社会学指标?()
A、自杀率
B、青少年犯罪率
C、GNP
D、期望寿命
E、老少比例
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
A.青少年犯罪B.青少年酌酒C.青少年网络成瘾D.青少年自杀
A.青少年犯罪B.青少年酗酒C.青少年网络成瘾D.青少年自杀
A.治安法院B.皇家刑事法院C.上诉法院刑事分院D.上诉法院
某研究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其假设是青少年所在的系统是影响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后又在研究中检验了其假设的正确选项,这一过程属于()。
某研究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其假设是青少年所在的系统是影响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后又在研究中检验了其假设的正确选项,这一过程属于()。
2017年初,由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指导,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同组织实施了“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示范项目”活动。专家指出,目前青少年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帮教网。这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③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④从整体着眼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某校举办了一次青少年犯罪图片展。小刘同学认为,我没有违法犯罪,没必要参加这项活动。判断______理由______。
青少年犯罪有一个演变过程,从问题少年到出现不良行为、再到轻微违法直至走向犯罪道路。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侵犯犯罪占绝大多数、团伙流窜犯罪多、罪犯低龄化、在校学生犯罪比例增大、暴力犯罪突出。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甚至杀人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1)你觉得对未成年人哪些方面的保护没有做好,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一下你对画线部分内容的理解。(3)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思考之余你会发出怎样的呼吁?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青少年犯罪可以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远离犯罪,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
C、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处罚
D、在法律适用方面,所有公民一律平等
中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未成年犯中,八成以上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这警示我们()①远离网络,避免受其侵害要②提高道德品质,增强法治观念③提高自控力,抵制不良诱惑④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教育专家分析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因此,我们()①不能有任何情绪②要提高自己的自制力③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④要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
A、①②
B、①②③
D、②③④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属于青少年犯罪主观原因的有()①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②过分情绪化,自我控制能力薄弱③社会上存在不良环境诱使青少年犯罪④家庭教育不到位。
B、③④
C、①③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教育专家分析说,青少年犯罪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面对青春期的心理冲动,我们应该()①想一想道德的规范,法律的要求②提高自己的控制力③顺其自然,任其发展④通过各种方法控制。
B、③
D、①③④
据调查,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持续上升,而且14-16岁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占了很大比重。令人震惊的是,许多少年犯竟然是由于对法律的无知,贪图一时“好玩”,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一个因盗窃现金8000元即将被判刑的少年犯王某,在法庭上对法官说“叔叔,我把钱都交出来了,让我回家吧,我想妈妈。”多么可笑多么令人悲哀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请运用所学知识,告诉这些少年犯,①什么是违法行为?②它有哪两类?③并说出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青少年阶段,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自我报告的调查对象更适用于
新中国犯罪学研究始于对
我国学者对大量青少年犯罪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与家庭、学校、同伴等社会团体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的青少年实施犯罪的可能性较小。最能支持以上发现的理论是
青少年犯罪人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在一种可能使他们学习犯罪并将其作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环境长大成人,因而犯罪是一种通过模仿他人的习得的行为。最能与以上论断契合的理论是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防线是【】
新中国犯罪学研究始于对【】
救助保护中心对流浪儿童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
我国现阶段的突出社会问题有
A、错误
B、正确
改革开放以后犯罪类型结构的特点是()
A.财产型犯罪突出,犯罪性质趋向重化
B.暴力发展向恶性化发展
C.青少年犯罪增多
D.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E.集团犯罪突出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材料一:杭州市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特点的调查显示:“犯罪低龄化、手段暴力化、方式团伙化”,已经成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宁。而广大青少年对于黑势力的认识,则大多来自于一些不良图书和网站。
材料二:富阳市中小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每年都要举办校园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文化生活什么道理?(4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学校为什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8分)
材料三:根据《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到2015年,通过“文化大省”建设,使我省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示范区域。按照“一核三极七心四带”的总体布局,把杭州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推动形成宁波、温州和浙中城市群三大文化产业增长极,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数字内容与动漫、文化会展、文体休闲娱乐、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产品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
(3)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浙江省推动“文化大省”建设的原因。(8分)
近年海南三亚市团委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从调查结果看,所审理的309名未成年犯罪案件当中,文盲占3.6%;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比例占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中,农民、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以下复合判断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并加以改正。
青少年犯罪的外在原因无非这样几个方面:要么是受社会影响,要么是家庭不和睦,要么是学校教育不力。
秦皇岛市团委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从调查结果看,2005年1~11月份所审理的269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当中,文盲占3.6%;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比例占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中,农民、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试运用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互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10分)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在对某大城市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失足青少年中24%都是离异家庭的子女,因此,离婚率的提高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假设每个离异家庭都有子女,则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离异家庭的子女中走上犯罪道路的毕竟是少数B.十多年前该大城市的离婚率已经接近了1/4,且连年居高不下C.青少年犯罪中性犯罪占很大比例D.离异家庭孩子的独立性比较高
A、对
B、错
A、经济犯罪
B、黄赌毒犯罪
C、妇女犯罪
D、青少年犯罪
A、黄赌毒犯罪
B、黑社会犯罪
C、经济犯罪
A、青少年犯罪增多
B、女性犯罪上升
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
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
A、青少年犯罪依然十分突出
B、职权犯罪日益突出
C、性犯罪和毒品犯罪死灰复燃
D、违害国家安全罪突出
A、人口过剩问题
B、家庭暴力
C、就业问题
D、青少年犯罪问题
不良行为
旷课和夜不归宿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进入营业性歌舞厅、阅读观看淫秽出版物
强行索取财物、偷盗及故意损坏财物
占全国违法犯罪总数
比例
100%
39%
30%
15%
27%
(2)上面调查表的内容说明了什么?(3)经采访调查发现,法律意识淡薄、家庭教育不当、受不良社会环境的熏陶等,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请你根据调查结果,就我国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不良行为类型
逃学旷课
吸烟
光顾网吧
酗酒
与不良青少年交往
比例%
86.7
87.8
80.6
76.5
83.7
表格二:未成年人主要犯罪类型及所占比例
犯罪类型
抢劫
敲诈勒索
盗窃
其他犯罪
54.4
23.8
10.5
11.3
表格三:
从不良行为到犯罪的原因
家庭关系差
文化程度低
社区环境不良
不良文化影响
法律意识弱
21
30
23
22
76
(注:未成年人抢劫、敲诈勒索、盗窃钱物,主要用于光顾网吧、吸烟、酗酒等)根据表格,回答以下问题:(1)请你说说表一和表二的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2)根据表格三,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3)研究数据告诉我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刻不容级,作为青少年的你准备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旷课和夜不归宿
进入营业性歌舞厅、阅读观看淫秽出版物
强行索取财物、偷盗及故意损坏财物
占全国违法犯罪总数
(2)上面调查表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在调查中,大家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中学生小嘉原来是一个好学生,自从认识了一些社会青年后,就以校园“小霸王”的称号出名了,欺凌同学、随意旷课,受到了学校处分;多次偷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成年后他仍不悔改,为了筹集赌资,多次持刀拦路抢劫,造成路人重伤被送往医院,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2万元。(3)请结合上述案例,分析小嘉最终被法院判刑的原因。(4)经采访调查发现,法律意识淡薄、家庭教育不当、受不良社会环境的熏陶等,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请你根据调查结果,就我国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A、人数增多
B、低龄化
C、手段残忍、成人化
D、可以治理
A、失业下岗问题
B、社会公平问题
C、农民流动问题
A、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反革命罪
D、暴力犯罪
B、计算机犯罪
C、青少年犯罪
A、和青少年犯罪的增长有关
B、和警力不足有关
C、和改造罪犯有关
D、和法制不建全有关
A、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
B、警力不足
C、为改造罪犯
D、为加强党的领导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A、白领犯罪
C、集团犯罪
D、小偷小摸等侵犯财产类犯罪
A、青少年犯罪
B、经济犯罪
C、黑社会犯罪
D、犯罪整体性
A、心理疏导
B、协调邻里关系
C、婚前咨询
D、防止青少年犯罪
A、变态性
B、虚荣性
C、传染性
D、可塑性
A、具有焦虑情绪障碍的人
B、弱智患者
C、年龄较大的患者
D、青少年犯罪者
E、神经症患者
D、黄赌毒犯罪
B、军火犯罪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A、完善立法
B、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C、加强教育
D、加快经济发展
A、青少年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突出
C、反革命破坏案件突出
D、女性犯罪突出
E、惯犯、累犯多
A、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B、要建立和健全家庭与学校两道防线
C、要加强对青少年小群体的指导
D、要注意安置曾有犯罪行为但已经改造好的青少年犯罪分子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A、要了解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犯罪者的特征
B、要特别注意建立和健全家庭与学校这两岸防线
C、要注意加强对青少年小群体的指导
D、要妥善安置曾有违法行为但已经改造好的违法犯罪者
A、社会事件
B、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社会运动
A、给钱
B、教育
C、交流
D、安抚
A、女性主义问题
B、社会情感问题
C、社会风险问题
E、社会网络问题
A、冲动性
B、模仿性
C、戏谑性
D、反复连续性
A、女性犯罪率水平较发达国家高
B、青少年犯罪率显著上升
C、白领犯罪问题较发达国家严重
D、职业性犯罪集团相对较多
A、社会道德问题
B、贫富差距问题
C、青少年犯罪问题
D、家庭暴力问题
A、18周岁以下的人员
B、16周岁以下的人员
C、14周岁以下的人员
D、25周岁以下的人员
A团伙亚文化理论
B差异交往理论
C少年犯罪区域理论
D不同机会理论
A青少年犯罪
B吸毒
C环境污染
D战争
材料一Davidp.Farrington曾对365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其论著《青少年犯罪及其根源》中说父亲没有犯过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仅占8.4%;父亲犯过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比例高达37%;同时母亲犯过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比例则更高,为46.5%。
材料二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位专家曾经说过“犯罪学的研究表明,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总体防线。一旦这条防线崩溃或者出了问题,青少年的成长轨道将岌岌可危。”
根据材料,思考分析这一现象体现了什么样的道德问题,对我们有何启示?为防止这一现象应该怎么办?
青少年上网情况调查
请少年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比例
14-18岁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
因受网络色情、暴力诱发的犯罪占的比例
70%
上网浏览色情网站的青少年占的比例
患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占中学生的比例
向家长隐瞒上网情况的孩子占上网学生的比例
22%
14.8%
54%
①从源头上治本,关闭不良网站,肃清网络污染
②加强政府职能,打击青少年犯罪
③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培养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以此来抵御不良文化
④加强文化建设,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材料一某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在网上收集网络对青少年影响情况
青少年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比例
14~18岁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
因受网络色情、暴力诱发的犯罪的比例
68%
上网浏览色情网站的青少年占得比例
换网络成瘾症的中学生占全部中学生的比例
向家长隐瞒上网情况的孩子占中学生的比例
材料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是人们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青少年要自觉担当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任,坚决杜绝网络污染,争做社会主义好公民。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请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文化。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大多数青少年犯罪与网络有关的根本原因。
(3)结合两则材料,请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克服互联网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从国家、社会或家庭、个人三个角度)
A.对焦虑症进行认知治疗
B.对青少年犯罪进行法律处罚
C.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D.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进行社会技能训练
E.对肥胖者进行饮食干预
属于精神卫生一级预防范畴的是
正确答案:C
属于精神卫生三级预防范畴的是
正确答案:D
属于精神卫生二级预防范畴的是
正确答案:A
属于精神卫生三级预防范畴的是()
对青少年的年龄界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
A.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成熟的年龄
B.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主要年龄范围
C.受政府委托管理青少年(青年)事务的共青团的主要工作对象
D.人口统计方面的规定
E.社会习惯认为的人的社会成熟年龄
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实施的犯罪,亦指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阶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至青春期结束)即已满14周岁至25周岁的人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法律、依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青少年犯罪的是()。
A.12周岁的女学生赵某,因家庭溺爱,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习惯。赵某向一6岁女孩索要方便面未遂,便将女孩抱至村外水沟中将其溺死
B.14周岁的郑某开着爸爸的车将一老人撞成重伤后逃逸
C.26周岁的小毛与同事打闹,没想到对方没站稳摔倒在地上,因头碰台阶而死亡
D.18周岁的在校学生唐某写信给某市市长声称拥有“沙林”毒剂,向市政府敲诈500万,如不能满足其要求,他将在“世博园”内制造爆炸案。后被抓,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于案主的实践中,要解决()等许多具体的问题。
A.家庭危机
B.夫妻冲突
C.亲子冲突
D.青少年犯罪
E.老年孤独
近年,在对某大都市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失足青少年中,24%都是离异家庭的子女。因此,离婚率的提高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假设每个家庭都有子女,则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最能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
A.十多年前该大都市的离婚率已接近四分之一,且连年居高不下
B.该大都市近年的离婚率较前有所下降
C.青少年的犯罪中性犯罪占很大的比例
D.正常的离异比不正常地维系已经破裂的家庭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当前,青少年犯罪出现了新的动向,一是低龄化,与去年同比年龄下降0.8岁;二是团伙化,二人以上作案率同比上升8.7%;三是社会不良文化影响加剧,因观看暴力、色情影视光盘、沉湎电子游戏、黑网吧,促成青少年犯罪的同比增长12.6%;四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相比之下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此段话,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