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室友欺凌,她在课桌下躲了一夜……这些对抗校园霸凌的真实故事更戳心

女孩被同学言语威胁,被当众嘲笑,甚至被“胶水封嘴”……得知真相的家长情绪崩溃:“我捧在手心的女儿,为什么会被欺负成这样?”

这是热映电影《默杀》中关于校园霸凌的片段。影片中,受害者的恐惧无助,却是一群欺凌者的狂欢,旁观者的沉默和纵容,更成为欺凌的帮凶。

网络平台数据显示,电影《默杀》票房突破8亿元。校园霸凌等未成年犯罪的社会现象,再次引发网友讨论。

或许是莫名其妙被孤立,或许是经常被人“阴阳怪气”,与直接的暴力侵害相比,这些行为也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对于校园霸凌的亲历者来说,事件产生的阴影可以持续数年甚至一生。

面对霸凌行为,有人用武力捍卫自己的安全,有人在家人的陪伴下诉诸法律,还有人时隔多年后直面心魔,与施暴者当庭对峙……

如何正确地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

以下这些真实案例

值得思考

遭遇霸凌,请一定勇于说“不”!

被15名霸凌者围攻

他持刀反击致三人受伤

2019年5月17日,湖南一所中学的初二学生小蒋经历了一场“噩梦”。

当天中午,小蒋被7名同学强行带到了厕所。因为此前多次被威胁,动身前,小蒋随手将同学用于开药瓶的多功能折叠刀藏在了衣袖内。小蒋到了后发现,还有另外8位同学在等着自己。15个人将他围住,有人骑坐在他身上进行殴打,有人进行踢打……

而事件的起因,只不过是因为小蒋在春游时和同班一位女生说了几句话。这个举动在邻班一位男同学看来是“招惹自己的女朋友”,于是找来朋友“帮忙教训”小蒋。

小蒋说,自己读初一时就曾遭遇暴力行为,“有人觉得我是外地人好欺负,拿木棍在我头上打了个口子”。那一次,他向老师求助,但也仅仅是要回了医药费就“草草了事”,施暴者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

当再次遭遇霸凌,

之后,他被关进了看守所,成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巨大的压力,让他常常不能入睡,“一哭就是大半夜”。好在小蒋等来了属于自己的公道。法院认定小蒋

2022年11月,小蒋的无罪判决生效,随后,他提出国家赔偿申请,2023年,他的申请获得了支持。今年5月,此案例成为最高法首次发布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被室友持续霸凌

她在教室课桌下躲了一夜

相比于小蒋的“奋起反抗”,江西省新余市的小仪遭遇校园霸凌时,选择了默默忍受。2022年6月的一天,小仪因为没有按要求给宿舍两位室友购买零食,就遭到两人的报复。

伤痕累累的小仪不堪忍受暴力逃了出去,躲在了教室的桌子下面,直到第二天凌晨才被找到。家人接到消息连夜赶来,看到了他们至今不愿意回想的一幕:“她浑身上下都是臭的,不知道被淋了什么东西,孩子跟傻了一样。”事发后,司法鉴定小仪为轻微伤。

在警方的笔录中,这两位室友交代,她们施暴的原因是

除去身体被暴力伤害,小仪精神上也遭遇重创。她被诊断出创伤性应激障碍和抑郁症,无法继续学习,只得离开校园。小仪与家人决定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维权。6月6日,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小仪的诉求是:

遭谣言攻击数年

她收集证据为自己而战

有些霸凌行为甚至能持续数年。浙江温岭的王晶晶,从高一开始直至成年后结婚生子,遭受的欺凌一直没有停止。

2008年,15岁的王晶晶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高一下学期的一天,她的水杯被同学不小心打碎,自此被卷入了一场持续多年的网络暴力。王晶晶回忆,水杯被打碎后,旁边有位同学开玩笑说了句:“这个杯子值三百万元呢!”王晶晶当时没放在心上,但由“三百万的水杯”开始,各式各样的谣言向她袭来。

网络上,有人发帖“曝光”她的家境,“明明家里很穷,还说用着三百万的水杯”;还有人无端猜测她“被包养”“男朋友不断”……事情越传越离谱,王晶晶的辩解不仅没用,有时还会成为另一个谣言的源头。“有人说我龅牙,我辩解牙齿矫正过,只不过反弹了。之后就有人说我整容。”

她开始“讨好”般地与人交往,但依然很难交到朋友,偶尔有同学为她开脱几句,就会被打上“神族”的标签。班上的气氛也变得微妙,很多人不会直接表达恶意,但总在王晶晶经过后开始窃窃私语。有一次,她无端被人拦下打了数个耳光。

最终,王晶晶拿到了胜诉的判决书,蒋某被判拘役三个月。这是她为自己打的一场胜仗,虽然不能弥补她过去受到的伤害,但也帮她走出了阴霾:“以前我觉得别人的恶意难以承受,现在我觉得它不再可怕。”

遭遇霸凌,不要沉默

学校和家长都要行动起来

“霸凌”,是指侵略性的、反复的、力量悬殊的行为,不是小孩间的“玩笑”“恶作剧”“淘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其定义为“同伴间的暴力”,包括在身体、言语、人际关系等方面对被欺凌者造成伤害。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首先,要教导孩子学会反抗,大声呼救和进行身体上的反抗。同时,要让孩子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自己受到的欺凌行为,严重时请求警方介入。

校园欺凌事件的不良后果在于,不只是被欺凌者会受到身心创伤,对欺凌者的人格发育也有负面作用。正在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人格发育并不完善,家长和老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否则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校园欺凌、暴力往往具有细微化的特点,学生间的矛盾、冲突不是一天发生的,是逐渐积累形成的。老师、家长不能忽略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应当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矛盾冲突。

THE END
1.校园欺凌需要哪些证据?所以,不论站在何种角度上,按程序走才是最正确的。三、面对校园欺凌,家长该怎么做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许多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在第一时间会自我怀疑,认为真的是自己不好,才会受到欺负,这会让校园霸凌的情况持续存在。实际上,校园霸凌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负而不反抗的孩子身上。很多情况是,https://m.64365.com/zs/1380896.aspx
2.校园霸凌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校园霸凌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存在实际的霸凌行为、霸凌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明确的伤害或影响、以及有可靠的证据证明霸凌行为的发生。首先,要立案处理,必须要有明确的霸凌行为发生。这包括但不限于言语侮辱、身体伤害、网络暴力、恶意排挤等行为。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恶意言论或图片,或者在校园内对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16333034583394804.html
3.职场霸凌的定义(精选5篇)班级上的大部分学生,都可经由老师好好说话,很快地看到效果,而对于小部分长期霸凌或被霸凌的小朋友,则需要长期的心理辅导。针对有问题的家庭,专业社工也会介入给予帮助。 但无论是社工还是辅导老师,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和校园问题,人数是远远不够的(按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每50个班才安排一名辅导老师,且目前尚未https://www.1mishu.com/haowen/259697.html
4.对付校园霸凌,只能靠长大复仇?南方+我们现在对于学生欺凌的判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标准。一是《未保法》中,针对学生欺凌明确给出了四个构成要件:一是主体就是学生之间;二是一方一定在主观上有蓄意或恶意;三是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侮辱、欺压;四是给另外一方造成了肢体伤害、精神损害或者财产损失。这四个构成要件对于认定学生欺凌缺一不可。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3/23/c7483990.html
5.《底线》大结局:40多个真实案例都在这里了!校园霸凌,除了我们常见的殴打、恐吓之外,明显的孤立和精神伤害也属于校园霸凌的范围。电视剧或许是想通过这起非典型校园霸凌,来做一次校园霸凌的普法工作。 随着剧情的展开,你会发现校园的这种霸凌,根本原因都在家长身上。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几个小朋友嘲笑一个小朋友家里穷,而不小心发错了群,让这个同学发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016/07/38576384_1051887507.shtml
6.针对学校内发生的校园霸凌,如果受害者没有任何证据,是否有法律途径法律分析:被校园霸凌了可以报警。校园欺凌一般是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案件或者是刑事案件,所以受害人遭受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755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