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多一度8类家暴证据标准明确如何勇敢对家暴说“不”?反家暴保护令加害人施暴者家庭暴力

近日,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其中明确认定8类家庭暴力证据标准。家庭暴力通常表现为身体暴力、情感暴力、经济控制等多种方式。面对家暴,如何勇敢说“不”?

问题一

8类家庭暴力证据标准都有啥?

近日,公安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进一步发挥家庭暴力告诫制度作用,积极干预化解家庭、婚恋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同时,明确了公安机关认定家庭暴力事实可以适用的辅证类型,包括以下8类证据:

①记录家庭暴力发生过程的视听资料;

③亲友、邻居等证人的证言;

④当事人未成年子女所作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

⑤加害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

⑥伤情鉴定意见;

⑦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

问题二

只有动手才是家暴吗?

家庭成员之间的殴打、捆绑、残害等人身侵害行为,通过经常性的谩骂、恐吓、威胁等精神侵害造成受害人紧张恐惧,以达到控制受害人目的的行为,都是家庭暴力的常见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指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冻饿或者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方式实施的身体或者精神侵害行为,应当认定为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的“家庭暴力”。

问题三

我国现阶段家暴案例有哪些新特点和新趋势?

反家暴律师、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创始人李莹在接受新京报此前采访时表示,“通常意义上,家暴有四种形式,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我最近感受比较深的是,离婚案件中抢夺、隐匿孩子情况变多了。202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明确被抢夺、藏匿或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子女也是家庭暴力受害人。”

李莹认为,疫情后,部分人心理波动较大,夫妻双方的有效沟通不够,长期、偶发的家暴很容易演变为恶性家暴案件。近几年,我接触的一些离婚期间、离婚后发生的恶性家暴案件数量有所增加,有些情节极其恶劣,包括砍杀、烧伤甚至灭门案件。

此外,李莹表示,每年都会遇到一些非典型家暴案例,比如冷暴力,一方对另一方不理不睬、长期忽视;还有在妻子和未成年子女重病时将其遗弃的,这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

更多阅读《国际反家暴日|对话反家暴人士李莹:让反家暴法“长出牙齿”》

问题四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需达到什么条件?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创设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最高法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法院发出各类人身安全保护令5695份,同比增长41.5%。

此外,家暴的受害人多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现实中,受害人不敢或不能自主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情况并不少见。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受害人的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村)民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等可以代为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人身安全保护令并不是长期有效的,其法定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在人身安全保护令即将失效前,若申请人仍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要及时向法院申请延长保护令,否则要重新向法院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据。

问题五

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有什么后果?

人身安全保护令属于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裁判文书,被申请人必须遵守。一旦违反该保护令,行为人可能会受到拘留、罚款等惩治措施,情节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据此前报道,2024年3月,珠海一男子因屡次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对前妻大打出手并恐吓威胁,法院以拒不执行裁定罪对被告人张某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这是全国首例因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被法院以拒执罪判处刑罚的案件。

问题六

面对家暴,如何求助?

1.保护自己,及时脱险

如果发生冲突,不要激怒对方,保护好头、胸、腹等关键部位,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周旋,直到自己脱险。

2.一旦受伤,验伤取证

及时就医,对身上的伤痕及时验伤。录音、视频、聊天记录、就医记录、公安机关出具的出警记录、居委会等组织或个人进行的调解等可以当做证据,用于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责任。

3.及时报警,向外求助

全国妇女维权热线12338

全国妇女反家暴热线16838198

4.用好人身安全保护令

依照法律,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

THE END
1.校园欺凌需要哪些证据?所以,不论站在何种角度上,按程序走才是最正确的。三、面对校园欺凌,家长该怎么做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许多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在第一时间会自我怀疑,认为真的是自己不好,才会受到欺负,这会让校园霸凌的情况持续存在。实际上,校园霸凌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负而不反抗的孩子身上。很多情况是,https://m.64365.com/zs/1380896.aspx
2.校园霸凌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校园霸凌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存在实际的霸凌行为、霸凌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明确的伤害或影响、以及有可靠的证据证明霸凌行为的发生。首先,要立案处理,必须要有明确的霸凌行为发生。这包括但不限于言语侮辱、身体伤害、网络暴力、恶意排挤等行为。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恶意言论或图片,或者在校园内对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16333034583394804.html
3.职场霸凌的定义(精选5篇)班级上的大部分学生,都可经由老师好好说话,很快地看到效果,而对于小部分长期霸凌或被霸凌的小朋友,则需要长期的心理辅导。针对有问题的家庭,专业社工也会介入给予帮助。 但无论是社工还是辅导老师,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和校园问题,人数是远远不够的(按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每50个班才安排一名辅导老师,且目前尚未https://www.1mishu.com/haowen/259697.html
4.对付校园霸凌,只能靠长大复仇?南方+我们现在对于学生欺凌的判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标准。一是《未保法》中,针对学生欺凌明确给出了四个构成要件:一是主体就是学生之间;二是一方一定在主观上有蓄意或恶意;三是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侮辱、欺压;四是给另外一方造成了肢体伤害、精神损害或者财产损失。这四个构成要件对于认定学生欺凌缺一不可。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3/23/c7483990.html
5.《底线》大结局:40多个真实案例都在这里了!校园霸凌,除了我们常见的殴打、恐吓之外,明显的孤立和精神伤害也属于校园霸凌的范围。电视剧或许是想通过这起非典型校园霸凌,来做一次校园霸凌的普法工作。 随着剧情的展开,你会发现校园的这种霸凌,根本原因都在家长身上。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几个小朋友嘲笑一个小朋友家里穷,而不小心发错了群,让这个同学发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016/07/38576384_1051887507.shtml
6.针对学校内发生的校园霸凌,如果受害者没有任何证据,是否有法律途径法律分析:被校园霸凌了可以报警。校园欺凌一般是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案件或者是刑事案件,所以受害人遭受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755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