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主要调控政策有哪些?

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关于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等组成。

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由税种和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府的各项预算拨款政策,如政府购买、公共工程建设和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对某些地区、阶层及人士实行的津贴和补助等)。

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按财政政策在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具体分为平衡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平衡性财政政策是财政支出根据财政收入的多少来安排,既不要有大量结余,又不要有较大赤字,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从而对总需求不产生扩张或紧缩的影响。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灭财政赤字,以至出现或增加财政盈余,达到抑制或减少社会总需求,乃至消除需求膨胀的效应。

扩张性财政政策则是通过减税而减少财政收入,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来刺激社会总需求。

以上各种财政政策各有其针对性,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和调节所确定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等组成。

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币值与发展经济。

根据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矛盾的状况,与财政政策相配套,货币政策可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均衡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大体平衡,以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利率、紧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

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占各商业银行所吸收到的存款的比率。

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因再贴现而向中央银行支付的利息率,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

以上各种货币政策和手段各有其针对性,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和手段。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由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等组成。

一项完整的产业政策,包括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手段三个构成要素。

政策主体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在我国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府,我国产业政策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务院发布实施。

政策目标是指政策预定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规划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步骤及各产业的发展顺序;确定支持什么产业,限制什么产业;选择重点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妥善处理各产业之间的关系,最终促使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

收入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一般来讲,收入政策包括政策目标选择和具体实施两个部分。

收入政策目标选择可分为收入结构政策目标选择和收入总量政策目标选择。

前者是政府考虑收入差距的可接受程度,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作出选择。

当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影响社会稳定时,政府的收入结构政策就侧重于缩小收入差距,增进公平;反之,如果劳动者缺乏积极性,经济效率低下,政府的收入结构政策则侧重于提高经济效率。

后者是政府考虑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进行收入总量的变化,调节总需求,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

为了促进收入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实施措施。

一般有以下几种:(1)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这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的措施。

(2)税收调节。

政府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调节过高收入,增进公平目标的实现。

(3)实施工资和物价管制。

这是政府在特定情况下为实现收入政策目标而实行的非常措施。

(4)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

例如,政府对贫困地区拨付扶贫款,对科技专家支付政府津贴,对失业者和低收入阶层发放失业补助金和救济金等。

宏观调控政策除以上主要政策外,还有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区域政策、汇率政策等等,它们共同构成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各有特点,各自调控的具体对象和力度不同,各项政策的具体操作有不同的选择。

在宏观调控过程中,要从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并有选择地采用各项调控政策,形成相互协调配合的总体功能,达到最佳宏观调控效果。

THE END
1.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中国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制定税收政策、价格政策、利率政策、产业政策等等。经济手段是国家制定与经济相关的政策。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三种,其中经济手段指的是国家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前提下,对社会的经https://cadforex.com/licai/57030.html
2.什么是宏观调控法律师普法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宏观调控制度包括计划法、财税法和金融法。宏观调控法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需要。宏观调控方法: 1、基于宏观经济政策业务范围的调整方法包括:财政政策调控方法、货币政策调控方法、产业https://www.110ask.com/tuwen/11032408025373242999.html
3.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A计划调控关系B财税调控关系C金融调控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 A 计划调控关系 B 财税调控关系 C 金融调控关系 D 产业调控关系 E 投资调控关系 答案 A,B,C,D,E 多做几道 经合组织认为,避税地必须符合的标准是 ( ) A 有效税率为零,或者只有名义的有效税率 B 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https://www.koolearn.com/shiti/tk-st-435783.html
4.?综合练习试卷23自考4. 宏观调控法的政府调控适度原则包含哪三层意思?( ) A.干预不得过度B.政府干预不得冲击和削弱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应促进和保护市场调节功能的充分发挥C.政府干预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依法进行干预D.政府一般不得直接干预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 5. 下列各项中,不适用《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 ) A.外商投资企业https://m.educity.cn/zikao/65319.html
5.经济法学期末考试重点最终版本文详细阐述了经济法中的宏观调控法,包括其与市场规制法的关系及基本原则;财税法部分讨论了预算法的预算体系、预算权配置,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宏观调控功能;此外,还介绍了税法中的税收概念、要素和原则。金融法部分涉及金融调控的目标、原则和手段,以及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角色。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9131029
6.宏观调控法课件.ppt第一节 宏观调控与宏观调控法的概念 一、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也称为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总体的供求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9/0501/8050103070002021.shtm
7.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之法,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 1、对象特征 (1)调整对象:是宏观调控关系,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计划调控关系、财税调控https://m.bzw315.com/baike/21557.html
8.住房限购令范文10篇(全文)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政策而游离于法律责任的管辖范围以外。根据现代法学的理念,不具有可诉性的法属于“软法”,甚至是“恶法”。因此,有必要尽快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不仅应将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真正纳入宏观调控法的调整范围,而且宏观调控行为被判违法后,政府也应承担诸如宪法、行政法、刑法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nqga0ru.html
9.经济法教学大纲2、使学生通过掌握经济法理论部分的内容,能够将经济学与经济法学的基础知识有机结合,灵活地运用于经济法的实践活动中。 3、通过经济法总论与分论部分的密切结合,增强学生对经济法基本体系的把握度,从而把握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宏观调控法等经济法的主干法的基本法理,提高其将经济法学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https://law.sicnu.edu.cn/p/60/?StId=st_app_news_i_x151152147947210366
10.宏观调控法包括哪些内容对。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分为:①宏观调控法,其中包括计划法、财政法、金融法、税法等;②市场规制法,其中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95190509084787268.html
11.如何构建经济法体系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从而形成经济法体系的各个部门法。其中,宏观调控法包括三个部门法:即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和计划调控法;市场规制法也可分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保护法。这就是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但由于国内学者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性质等的不同认识,经济法体系的https://www.jianshu.com/p/51c0580fe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