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译著联合书单|施剑翘复仇案翻书党澎湃新闻

[德]安德里亚斯·古斯基著,强朝晖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回顾了陀氏从反叛到反动的政治立场变迁,以及为了靠写作谋生而付出的无数心血:他创作了《罪与罚》,这部托马斯·曼口中“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悬疑小说”;他以戏剧性手法,犀利地揭示了人类心灵中最黑暗、最隐秘的心理活动;他对现代社会本质的深刻揭露,使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预言家”(阿尔贝·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那些充满张力的画面以及对人性的不断拷问,都在这部陀氏新传中通过作者之笔,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21世纪英国的社会阶级》

[英]迈克·萨维奇等著,袁博等译,群·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为何社会阶级在当下的英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阶级的意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社会流动和不平等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英国阶级大调查的分析显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划分21世纪英国社会阶级的三种资本类型,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关键不在于个体在某一时刻拥有多少资本,而在于这样的资本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给个体带来了多少累加性优势,从而使其区别于其他社会阶级。本书全景展示了21世纪英国的教育不平等和空间不平等,解释了螺旋式上升的不平等水平如何重构了英国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流动,并导致顶层精英阶层和底层不稳定无产者的阶级分化,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的消亡。

《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

[美]约瑟夫·诺思著,张德旭译,守望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助理教授约瑟夫·诺思的代表作,勾画了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历史轮廓,展示其如何从一种广泛业余的普遍批评,日益学术化、学科化的过程,并探讨其中的得与失。书中,他悉心梳理关键流派,如实用批评、新批评、文化研究等;分析代表人物,如雷蒙·威廉斯、伊格尔顿、詹明信、D.A.米勒……

《谈判中的城市空间》

[美]费丝言著,王兴亮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在帝制中国的晚期,城市化是发展的核心。尽管学者们一致认为,它既没有引发韦伯式的城市自治,也没有引发哈贝马斯式的公民社会,但它的影响仍备受争议。本书认为,这种概念性僵局源于这样一个事实:看似连续不断的城市扩张实际上被种种“王朝式城市主义”打断了。作者认为,历史学家不应将城市化视为商业化发展的副产品,而应将其视为每个朝代的制度框架和文化趋势所塑造的过程。

这一特点在明朝尤为明显,其城市发展的性质和结果被证明是由明初设想的乡村理想所定义的。作者以长江流域的大都市南京为例,展示了在明朝时期,城市居民如何利用为农村制定的制度和文化资源,重塑城市的地位。“王朝式城市主义”的发现为这一领域提供了一条理解帝制中国晚期城市化发展的新途径,使真正有意义的比较城市史成为可能。

《第二性》(中译本出版十周年纪念版)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著,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写给美国作家阿尔格伦的一封信中说到:“我正在写的这本书叫《第二性》,这个标题在法语中意味深长。因为人们总是把同性恋者称为第三性,言下之意是把女人作为第二性,而不是与男人平起平坐的同类。”在出版七十多年之后,我们发现,《第二性》远远还没有过时,依然让世人思考和反省。

让我们向波伏瓦致敬,因为她,世界上所有的女人,无论在囚牢中,还是在头巾下,都更像女人、更自由、更有尊严了一点。

《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创造者》

[英]罗伊德·克莱门卡著,王虹译,我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皮娜·鲍什(PinaBausch,1940—2009),德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编导家,“舞蹈剧场”的创立者。对20—21世纪的舞蹈、舞台艺术乃至当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在乎的不是他们如何动,而是他们为何而动。”鲍什的舞蹈将人物与场所深度结合,从中缔造出全新的传达艺术理念的方式,晦暗与光明、绝望与希望交织出现,可谓在舞蹈剧场中重置了人的存在本身。而观众在观看演员舞蹈的过程中,他们的观感、反响和理解,也构成作品的一部分。

本书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全面研究鲍什舞蹈生涯和舞蹈艺术的著作,作者通过第一手的笔记和访谈资料,对鲍什的生平、思想、代表作品、创作方法、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

《史密斯先生到中国:三个苏格兰人与不列颠全球帝国的崛起》

[美]韩洁西著,史可鉴译,广东人民出版社

18世纪下半叶,受到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经济思想的催动,三个同名为“乔治·史密斯”的苏格兰商人,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绕过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贸易,在印度洋海域上掀起了一场商业风暴,最终造成了一场金融危机,而金融信用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最终引发英帝国对亚洲的入侵与殖民。

本书透过三位史密斯先生及其代表的“散商”群体,展示了大英帝国在全球扩张的内部运作与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他们以自己的商业活动填补了东印度公司在亚洲贸易中出现的金融缺口,并与伦敦的政治高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甚至通过这种政治联系将他们在远东的贸易需求转化为国家的政治议程,推动了英国首个访华使团的成行,为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线。

《西方伦理学史》

[美]布尔克著,黄慰愿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本书详细论述了自前苏格拉底到二十世纪中期各个时代的西方伦理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每个时代都包括各重要学派伦理学家的思想。自1968年初版以来,本书一直是西方伦理学史的几部重要参考文献之一。相较于其他伦理学史著作,本书的重要特点有两条:一是它所介绍的伦理思想范围广泛,所包括的原始资料非常丰富;二是作者对书中介绍的各种伦理理论所持的客观中立态度。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美]林郁沁著,陈湘静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人鸟与共》

[澳]彼得·多尔蒂著,李绍明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诺奖得主、免疫学家彼得·多尔蒂教授的这本书,核心是这样一句惊人之语:鸟类比我们更早察觉到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危险。在这本书中,多尔蒂带我们追随多种鸟类,从普吉海峡的凤头海雀到印度的秃鹫,从东亚的鸽子一直到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楔尾鹱。他讲述了鸟类和人类之间复杂纷繁的互动故事,这些故事通常取自他在医学领域的亲身经验,以及人类一些微妙的、经常被视而不见的行为可以极大地影响鸟类的存在方式,并提出警示,现代人如何做,才是对鸟类、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负责。

《曼德尔施塔姆文选》

[俄罗斯]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著,黄灿然译,大雅|广西人民出版社

《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

[日]富田升著,徐二红译,中国画报出版社

世纪之交,八国联军侵华,清廷岌岌可危,内忧外患的乱世中,数不尽的国宝流失海外。究竟有多少国宝,经谁人之手,以何种方式,以多高的价格,流落于何方?

本书从一位日本学者的角度,以义和团事件为焦点,考证了在中国传统王朝崩溃的过程中,中国文物如何外流于世界,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物外流如何影响了流入国的传统审美意识,又如何参与了传统审美意识的近代化转型。

《金斯伯格访谈录:RBG给未来世代的声音》

[美]杰弗里·罗森著,李磊译,外研社|雅众文化联合出版

《日本核殇七十年》

[日]川村凑著,刘高力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从广岛核弹爆炸到福岛核泄漏,七十年来,日本这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核爆经历及其后果又衍生出怎样的文化?日本是如何放弃“非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的基本国策的?哥拉斯、阿童木的衍变又将如何预示着日本民众对核文化的接受与认知过程?这些问题都是川村凑在《日本核殇七十年》中一一探寻的。

本书以日本战后到当代的“核”文化和由此产生的“核”精神史为中心,从有放射能的怪兽哥斯拉电影、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黑泽明的电影《活人的记录》、大友克洋的科幻动画《阿基拉》、文学作品《死之灰诗集》等与核有关的电影、动画和核爆文学入手,回顾和总结在日本从核弹爆炸到核能利用历史过程中文化人、普通民众和政府的种种思想和行为,折射出日本人对于“核”既恐惧又崇拜的矛盾心理。

《世界的尽头:一场文化冲突的见证之旅》

[美]罗伯特·D.卡普兰著,吴丽玫译,三辉图书丨南京大学出版社

加拿大政治学家托马斯·F.霍默—狄克逊教授曾将世界比作一辆豪华礼车。车里,坐着来自后工业地区的人们,吹着空调,稳步前行;车外,则是饥饿贫穷的乞丐,朝着相反方向,渐行渐远。受此启发,20世纪90年代,美国地缘政治专家罗伯特·D.卡普兰走下“礼车”,开启了一趟“逆行”之旅。从西非出发,他行经尼罗河谷、里海海岸,最后抵达亚洲大陆,亲历充斥着种族冲突、军事动乱、人口激增、贫穷落后、传染病肆虐、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第三世界。通过近距离观察,卡普兰严肃地思考和探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从过去到现在所面临的政治、文化、社会及种族等问题背后的真相,最终得出结论:第三世界并非孤立存在,面对和思考他们的问题,是全人类的重要课题。

《全球史讲稿》

[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著,陈浩译,商务印书馆丨文津公司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

[美]魏斐德著,章红、陈雁、金燕、张晓阳译,博集天卷|岳麓书社

本套书再现了1927-1952年这25年的上海地方史,横跨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历史时期,反映了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对大城市的十年治理尝试,日伪统治时期上海滩各种势力斗争的血雨腥风,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上海的渗透、夺回以及重建的各种努力。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翔实的材料分析了在各种势力中,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方面能够最终胜出的根本原因。作者将上海市政、警政、社会的变迁与当时中国的政治大背景有机结合,体现出一个史学家的宏大视野。

《电力商人:塞缪尔·英萨尔、托马斯·爱迪生,以及现代大都市的创立》

[美]约翰·F.瓦希克著,徐丹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真正让美国家庭不再靠点蜡烛照明的人,不是爱迪生。当时,电是只有富豪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爱迪生的得力助手,来自英国的送奶工之子塞缪尔·英萨尔将爱迪生的理念付诸实践,推广中央电力系统,创建广泛覆盖的城市供电网,通过自然垄断降低用电成本,真正让电在平凡家庭中得到普及,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苏联解体亲历记(上下册)》

[美]小杰克·F.马特洛克著,张敏谦等译,新经典|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是来自苏联解体现场的一手记录,美国驻苏联大使小杰克·F.马特洛克见证和亲历了苏联解体前最后五年,以70万字描摹大国崩溃的历程。这部记录与剖析世纪剧变的启示录,探讨了一个超级大国如何因内忧外患步入末路。马特洛克是美国外交官,卸任后重返学术界,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教授。本书作为其生涯代表作,是回忆录与历史研究的结合。

《爱尔兰简史(1500—2000)》

[爱尔兰]约翰·吉布尼著,潘良译,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爱尔兰1500—2000年五个世纪历史的简要梳理和回顾,涉及这个岛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经济史,既涵盖重大的历史事件,包括克伦威尔的征服和殖民、大饥荒以及爱尔兰独立战争,也涉及与不列颠的争议、新教改革的影响以及爱尔兰侨民的全球影响力等。本书梳理历史但并不局限于历史,既介绍该国自身的发展路径,也梳理了周边国家对爱尔兰发展的影响,将爱尔兰置于全球体系中进行论述,反思爱尔兰近代所遭苦难的深层原因。

THE END
1.瞭望·第一学习汲取中华法系深厚思想智慧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探索法治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中,“中华法系”的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和重构的过程。 “中华法系”作为一个法学概念,有两种含义。其一,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代称,专指中华文明史上形成的,以调整社会关系、构建社会秩序、维护国家治理为目的的中国古代法律。 https://shangwuju.tj.gov.cn/tjsswjzz/ztzl/ztzl/zlzhmzgttys/202412/t20241203_6796456.html
2.新华文摘新华文摘杂志社从“茅奖”看近年长篇小说得与失【两篇】——当下长篇创作的“有”和“无”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了.作为本届评奖委员会评奖办公室的副主任,我有幸阅读了全国各地作家协会和各出版社推荐上来的所有作品,并做了笔记,收获颇丰,感慨良多。现就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年限里的长篇小说和2007、2008年的长篇小说创作,谈谈https://www.ifabiao.com/xhwz/200903/
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3)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4)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5)巩固: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6)评价:实现了这样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辖;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https://kaosheng100.com/news-4703.html
4.最全篇: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4)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5)巩固: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6)评价:实现了这样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辖;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https://www.douban.com/note/652524262/
5.开征遗产税的困境(精雅篇)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遗产税, 我国如果要开征遗产税的话, 需要借鉴国外遗产税开征的得与失, 在充分考虑目前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实际困难的基础上, 提出完整可行的配套方案。 (一) 注重对公众的心理疏导。 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遗产税制度实现了制度设计之初的目标, 遗产税的开征比较成功。遗产税制度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c63b5o.html
6.民商合一的主要规范与反思那么, 能否以及如何走出一条创新性的中国模式?民法学界代表性观点是, “民商合一体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强调民法典总则统一适用于所有民商事关系, 统辖合伙法、公司法、保险法、破产法、票据法、证券法等商事特别法”, 或者说, “民商合一体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一部民法总则统辖各个民商事法律, 而不能在民法典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6996.html
7.三农中国——新乡土——华中乡土派——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2009-12-18 于建嵘:农民:三十年的得与失 [于建嵘] 2009-12-18 虞崇胜:体制性腐败——群体性事件的体制原因及其对策 [虞崇胜] 2009-12-17 郑永年: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崛起说明了什么? [郑永年] 2009-12-17 瞿同祖: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 [瞿同祖] 2009-12-17 张勤:民初的乡村组织与基层调解http://www.snzg.cn/indexa.php?page=1&page=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