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相对于在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职业教育当中不少专业科目需要有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学生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实质,这就对学生接受知识产生了阻碍作用。例如《机械制图》的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来表现各种零件及部件的形体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的介绍,同时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包括各种基本几何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只靠教师的讲解不够的,需要有图和实物来进行说明。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因为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完全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另外,教师在autocad、3dma环境中可以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最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改变对模型的观察视口,并把该视口与视图建立联系。这样在教学中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表述现实中的各种零件及装配体,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抽象空间立体投影与平面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论-文-网

再例如《机械基础》当中,对一些运动机构的讲解,必要的演示是不可缺少的,而从平面图上学生很难观察到机构运动的特点,但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机构的运动特性,从动的角度来反映出来,将动态和静态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豁然开朗。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教师此时就可以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课件,将运动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每一步的运动,一步步地演示出来,这样有了直观性,起到本节课的预期效果。如图我们可看一下齿轮机构:这个图充分反映出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那么同学们在看到这个图后,就很明确的知道了,以后在机器中遇到这样的两个齿轮的啮合形式就是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当然,教师还可以用动画效果来更为明确的进行说明。

上面是教学中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方式。那么,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则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有了重大帮助。它进一步反映出了多媒体技术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在职业学校数控机械加工专业中,学校现在的实习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的实习需求。这些仿真技术就发挥了作用。数控切削仿真系统,模拟了数控切削加工的每一道工艺和程序,并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也含盖进去了。那么同学们在使用这个仿真系统时,就能够感觉像是在数控切削机床上操作,就可以根据所加工零件的要求,进行编程操作并模拟,演示出来加工后的成品的样子来。同时如果同学们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误操作,那么仿真系统也给出了相应的障碍,将学生从而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为学生再进一点实际操作数控切削机床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论和实际相合。

充分把握使用多媒体技术,这对职业教育教学起到不少好处。它有助于能力培养:

(1)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

(2)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有许多的特点,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具体教学来说,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本身就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

这里就呈现出一个现实问题:一名教师的幻灯片做得是否花哨、技术运用是否熟练,能否代表其真正的教学水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很多指标的设立并没有考虑到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将课堂中教师的技术水平与教学水平相等同,走向“唯技术论”的道路,这显然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技术垄断与互动交流之间的矛盾虽然小学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带来不少好处,但也需要谨防小学多媒体课堂中的“技术垄断”现象,即过分重视和依赖技术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导致教师角色的缺失。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课堂,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不是让学生产生“今天又是电脑给我们上了一课”的想法。为此,建议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将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相结合,将多媒体仅仅看作一项辅助技术,而不是“救命稻草”。比如,在“数数、读数”这种特别注重学生操作和训练的课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利用多媒体展现很多可爱的卡通形象和音效,而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进行课堂提问和习题训练,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那么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行政命令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我国发达地区小学课堂中的多媒体运用已经基本普及,但是在许多县市级、乡镇小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才刚刚开始。为了提高多媒体的利用率,证明在技术上投入的这笔钱“没有白花”,很多学校都将“课堂中使用多媒体”变成一个行政命令,甚至有专门的督导随堂检查,乃至形成了行政命令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其实在很多具体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并不需要多媒体的辅助,甚至有时使用多媒体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更需要将多媒体的运用同教学实践相结合,而不仅仅是为了迎合行政命令,“为了使用而使用”。

2发挥小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最大效力——从三个对策解决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切实发展,教师应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及对象,应用新式教学设计,达到良好的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能够体现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更能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并通过鲜明的画面使他们意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最终使学生的组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实发展。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画面的静态劣势,通过动态化演示,进而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最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图片,同时也可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反复对比,促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拓展了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视野

小学美术课堂所欣赏的内容具有一定广泛性,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国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所无法看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提供出的大量教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扩大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得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接触到无限的艺术作品,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深层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实际教学质量。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确保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并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进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过程。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形式化,而是要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切实改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严重缺少教学情境的弊端,通过图像、视频、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教材更加生动、有趣味,将更多的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教材深层包含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功能,使之变得更乐于学习,更热爱美术。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使小组教学以及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班授课形式,从而使授课范围得到扩大,其授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数量、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把更多学习机会以及练习机会交由学生,最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自完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培养。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模式,使学生们有效利用计算机适时完成课堂作业,这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应时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意见。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1.1全面性与循序渐进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设计应当从教学整体为着眼点,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先后联系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对多媒体数学教学活动做出合理的安排,在确保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技术直观性等优势来确保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1.2协调发展原则

无论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并提升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数学应用技能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同时也不能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观点表达的权利。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需要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即要求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索的结合,并实现学生理论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

1.3及时反馈原则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一些问题,而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教师有必要重视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为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的改进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发挥推动作用。如果教师能够重视收集反馈信息并重视发挥出这些反馈信息所具有的参考作用与依据作用,则教师能够对小学多媒体数学教学过程做出更好的控制,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着重要意义。

2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具有更广阔的平台,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与表现手法,同时也有利于重点的讲解与难点的突破,这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数学素养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做出学习的过程是对客观世界做出认知并对主观世界进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都需要得到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多元化的途径来讲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则应当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参与与探索。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确保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1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视听效果调

2.2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学生

2.3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学生

1.1巧用多媒体,化解教学的难点和疑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相对较差,通过多媒体,能够把知识和内容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在课程教学中,每篇课文都有难以理解的段落和句子,这些句子学生常常会搞得晕头转向,在讲解这些重点难点时,利用多媒体,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课文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课文《詹天佑》中,文中提到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铁路,在小学生的印象中,铁路都是一条条的直线,他们很难想象为什么是人字形铁路。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能够生活化地表达出在陡峭的山路上,两列火车头共同作用于一列火车的画面,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詹天佑设计的智慧。

1.2巧用多媒体,拓宽课堂教学内容

1.3巧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课程内容转变成优美的图画或者有趣的故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而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能够创设教学的意境,从而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比如,在教授《》这首诗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生动地表现出诗句中所描写的形象。“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以用视频画面的形式展示出过程中的景象,将红旗飘扬、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画面和意境展示到学生面前,并结合画面进行讲解,从而更能让学生理解不怕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

1.4巧用多媒体,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知识复制和照搬的过程,而是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增强对知识的学习吸收和更新的能力。而多媒体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课文《小马过河》一文中,教师可以制作动态的教学课件,展示出小马过河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让学生懂得深浅不是由河水决定的,而是由老牛、松鼠各自的不同感受决定的,让学生明白实践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动画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如对于比较深的河水,松鼠怎么才能过河,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2多媒体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和图文音像并茂的表现形式,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大脑功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思维能力,大大提高记忆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学习内容

学习书本知识只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本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量。多媒体具有操作简单、信息存储量大、信息传递渠道广等特点,所以,教师要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这些优势,通过图片展示或者制作PPT课件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利用精彩欣赏、课前导入图片教学难点重点,让课堂精彩纷呈,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丰富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3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5多媒体辅助教学,陶冶学生情感

总而言之,我们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积极研究新的课题,促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淄博市博山区北博山中心学校,山东淄博255207)

参考文献:

1.1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1.3多媒体教学可以增长学生的视野

2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2.1多媒体教学会取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国外一位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所以,教学中师生直接对话很有必要,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会时时接受和分析学生传递过来的信息(如皱眉、神色茫然、交头接耳等),并对讲课作相应的调整。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任何其它教学手段和工具所无法替代的,而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会让课堂变成“电视教学”,这样的课堂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浪费教育资源。

2.2多媒体教学会导致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会将课件制作的十分精美,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整堂课下来,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课件中漂亮的画面,而知识点却掌握得很不理想。比如像《口语交际》这样的课程,教师会找些关于演讲的视频给学生参考,可是学生往往只注意演讲者的外貌、装扮,而忽视演讲者的内容,这样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喧宾夺主。

2.3多媒体教学会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语文是一门发现语言之美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简单的文字赏析能力是教学的重点。简单地说,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发现美和展现美的过程。但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赏析能力首先就是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文字,形成美丽的语言。语文的基础靠的是大量的文字积累、语言组织技巧的掌握以及不断的练习。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使得语文的学习变得枯燥无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近年来在教学和教育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图、文、声、像、影充分结合在一起,以教学表达形式的多样性解决了语文教学的单一性和枯燥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生动、轻松的教学课堂,改变原本沉闷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1教学情境的构建

教学情境的构建将一个栩栩如生的情景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如临其境,真正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情景的构建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学情景有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视觉、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刺激,教师所构建出来的教学情境更为真实,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2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师除了能运用课内的资料外,还能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教学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刺激,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其中,色彩鲜艳的图片能够使课文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并形象地表现课文所传达的内容,从视觉上对学生进行了刺激。而符合课文内容的音频的插入也能一定程度上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以观看视频、动画的形式来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枯燥的问题,对语文教学效果的增强带来很大的帮助。

2.1基础知识趣味化

学好语文需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认字来进行知识积累。基础知识学习的枯燥使得语文教学的效果大为削弱,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大大减弱。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打下基础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如在讲生词和生字时,教师可以通过配图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对生词和生字进行有效的记忆。如在讲“春”“夏”“秋”“冬”这几个字时,教师可以先分别向学生展现几张不同季节的图片,根据生活的常识和体验,学生通过看图辨认出图中分别所指的季节。在学生进行辨认后,教师分别展现春、夏、秋、冬四张图片,并在播放图片的同时将文字配在图片的中央,教师在黑板上将汉字的笔画顺序、偏旁部首等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字。在分别对“春”“夏”“秋”“冬”这几个字进行讲解后,教师将黑板上的字擦掉并随机播放图片,请学生上台将对应的汉字写在黑板上。这样的一种游戏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教学的气氛,使学生变得积极起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使原本枯燥的基础教学变得生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对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2.2课文知识多元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对课文所讲的内容进行补充,使课文内容更丰满,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知识积累。通过互联网的操作,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应的资源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使语文的课文知识变得多元化起来。

如在讲《木兰从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动画片《花木兰》,以电影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电影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无奈及其出征时所遇到的艰辛、孤独与危险。以电影播放的形式来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为学生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花木兰。另外,安排学生观看豫剧《花木兰》以及让学生朗诵《木兰诗》,也是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3结语

参考文献

1.1树立正确教育观,优化教学内容

1.2合理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

营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多媒体技术本质,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加多媒体案例辅助教学,增加对比案例,例如:洗衣机生产企业对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城市居民认为洗衣机非常好,而农村居民则认为洗衣机不能够洗地瓜等蔬菜,就是否开发新功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就这两种结果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并将优秀营销案例与学生共享,分析和探讨其中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另外,还应加强媒体影像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营销能力,提升学生营销素养,为日后更好地参与社会奠定稳定基础。

1.3加强实践教学,实现立体化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开展辅助教学,例如:批改作业、专题论坛等,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答疑解惑,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教学软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例如:电子沙盘、ERP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实现立体化教学。例如:在模拟谈判实训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结合当前市场形势,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谈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4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多媒体教学

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改进和调整营销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背景下,建立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不仅要将学生成绩作为考核一部分,还应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实践活动、作业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全面、系统的掌握学生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教学活动,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教学模式,促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营销教学可持续发展。

2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营销课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渗透,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营销教学提供了支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就同一产品的不同营销策略的效果等,激发学生热情及积极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等,为日后参与工作奠定基础。

(2)增强影像教学媒体教学,影像多媒体资源的突出优势和特点体现在直观、形象等方面,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能够给学生视觉及听觉带来一定冲击,帮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最大程度上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营销素质。

(3)积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进行网络批改作业等。

二、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评价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THE END
1.儒家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爱民意蕴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表明了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强调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性。儒家民本思想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1051331/index.html
2.秦朝时期:家事制度有何特点,其中的“礼法结合”有什么意义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之一,其家事制度以“礼法结合”为核心特点。本论文将深入探讨秦朝家事制度中“礼法结合”的内涵、特点及影响,旨在揭示其对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重要作用。第一章:引言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个诸侯国的中央集权王朝,其家事制度在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地位。秦朝的家事制度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218114152867030&wfr=spider&for=pc
3.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最全范文8篇),法制史论文.docx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最全范文8篇),法制史论文.docx 28页内容提供方:梦想成真 大小:42.84 KB 字数:约1.63万字 发布时间:2023-01-11发布于北京 浏览人气:18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06/6153022110005034.shtm
4.张师伟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知识论价值及其实现条件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一百余年来在现代社会科学理论与知识的滋养下,形成了价值倾向、观点体系与方式方法迥异的研究范式。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展开及相应学术反思的深入,学者们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本体论把握及在知识论价值判断上出现了一定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DY0ODgxMw==&mid=2247507973&idx=1&sn=8ee7ffb888b3a0e1ba8596111623fec6&chksm=e819f13b8b85c266704c4367cadc39616434272be51ed3f6b8e8a5d7c3823ac2a28eb2b62e16&scene=27
5.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思想的发展是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法律思想并与之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过程。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蓬勃发展是其法理依据https://www.360wenmi.com/f/elgiefjls5lf.html
6.四川小自考法学专业好考吗?可以报哪些学校?00263外国法制史校考(7月)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校考(7月)05680婚姻家庭法校考(7月)注:小自考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429145/answer/3471670074
7.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49—1980)7、老子的主要思想 高亨 文史哲 1956 8 8、荀子的思想 李德永 同上 1957 1 9、试论朱元璋 杨建新 兰州大学学生科学论文集刊 1957 1 10、李悝“尽地力”的考察 金德建 历史教学问题 1957 4 11、昔子是中国封建主义思想的开山者吗? 伍文 哲学研究 1957 4 http://iolaw.cssn.cn/jdfls/200406/t20040601_4590814.shtml
8.法制史论文选题(精选103个最新)中国法制史宪政思想刑法 系统标签: 法制选题精选礼法根据地新四军 法制史论文选题(精选103个最新)正文我国自从恢复了法学教育后,法制史就成为了法律系的必修课,其更是法学生获得专业学位的必修之一。所以,大部分设有法律系的高等学府都会按照规定开设中国法制史这一课程。因为中国法制史是本科的必修课程,所以其也顺理成https://www.docin.com/p-2435448359.html
9.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说的内容和意义 周公认为天命是有的,"惟命不于常",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以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过去,殷商的先王有德,"克配上帝",所以天命归殷.现在殷已失德,上帝就把天命转归于周,周王就成了天子. http://www.tjhyzyxy.com/xie/070503934.html
10.山西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的一般理论,重点研究法与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法的理念与价值,法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现代西方法哲学、法理学前沿问题和比较法学等法学基本理论;并掌握和运用法学方法,开展地方法制研究等活动,为地方法治建设服务。同时以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和法律观念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中国法律文化的内https://www.eduei.com/sxu/archive_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