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故事中国古代法律对女性的特殊保护

女性在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地位,用礼教的语言概括是“男尊女卑”。渗透了礼教精神的历代法律,不断实践着“男尊女卑”的准则。自从人类社会的阶级形成以后,女性由于经济上的劣势,逐渐走下母系社会的圣坛,成了男性的依附者。日益增长的人口,不断加剧物质财富的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致使女性成了男性压制的对象之一,其标志便是公共生活领域中女性的绝然被排除。但古代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各朝各代统治者的重视,并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认同。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男女职业模式的不断被突破、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等均逐步影响着女性的文化素质,另外随着社会综合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国女性在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刑事司法等领域的法律地位也逐步提高。在刑事诉讼领域,矜老恤幼是传统诉讼中的一项指导原则,即主张对老幼疾残在刑事诉讼中得到某些宽宥,甚至减免刑罚。女性作为幼弱之一,得到了特殊的保护。

第一刑事审讯中对女性的特殊保护

唐律疏议和宋刑统中均规定,对享有议、请、减特权的女性犯人,在审讯过程中,禁止拷讯,其定罪的依据是“众证”,即三人以上的证言。明清时期的审讯条例进一步规定,对犯有奸盗、人命等重罪的女性犯人,由本人亲自应诉,其他小事及牵连受刑的,可由子侄兄弟等男性代替,以保护其名声。

第二囚禁制度中对女性的特殊保护

汉朝有讼系制度,对孕妇经审讯后应关押入狱的,在监狱中可免戴刑具。汉景帝后元三年下诏:“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株儒当鞠系者,讼系之。”宋朝沿用了汉朝孕妇免戴刑具的制度,并对狱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定。上狱具前,囚犯需要经监狱医生检查,以查明女性犯人是否孕妇。若是孕妇则可免戴刑具。对一般女犯,狱具的使用上也有区别,减少女性犯人所戴刑具。“禁囚,死罪枷、扭,妇人及流以下去扭,其杖罪散禁。”对囚犯的关押制度,宋朝沿袭唐朝的规定,对女性犯人单独关押,实行“囚徒贵贱,男女异狱。”改变了早期监狱混乱杂居的状态。明朝继续改革监狱管理,对女性犯人的关押措施成为世界狱政史上的创举。规定女性犯人关押不带狱具。除了严重的犯罪收监外,其他轻微犯罪的女犯,交付丈夫等有服亲属和邻里保管。《大明律》“妇人犯罪条”规定:“凡妇人犯罪,除犯奸及死罪收禁外,其余杂犯,责付本夫收管。如无夫者,责付有服亲属、邻里保管,随衙听候,不许一概监察。”减少国家监狱中犯人的数量,以加强对要犯的管理,同时也体现了对女性犯人的特殊照顾。

第三行刑制度中对女性的特殊保护

宋刑统继承了唐律关于谋逆大罪妻子连坐处死的法律规定,对谋反者的妻子的刑罚律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运用中较少使用。宋仁宗天圣七年春正月诏:“罪人配隶他州,而妻子不愿从者听之”。次年八月,对流配广南、福建、荆湖携带妻子的罪犯,如若半途死亡,妻子无所寄托,“愿还乡里者,逐处递送还乡,仍给口券”。宋哲宗时期,为了重典治盗贼,在重法地方,复立《妻孥编管法》,但是旋即废除。宋朝在其它刑事重大犯罪中也废除委属缘坐制度的规定。

在我国古代刑事诉讼过程中,从案件的审理、囚禁到行刑的整个运转程序中,女性由于自身的特殊条件,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法律的特殊优恤,客观上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安全保障,这也是其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提高在法律上的表现。由于这些对女性特殊保护的规定,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刑事诉讼制度,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

THE END
1.古代法制小故事(通用8篇)篇3:古代法制小故事 关键词:理性,礼法,制度 《中华帝国的法律》一书由美国著名汉学家德克·布迪与法律学者莫里斯所著,根据其1960年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的“中国法律史”课程材料的加工整理而成。布迪并非专事研究中国法律史,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的中国法律史课程是研究古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系列和门类,也因此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psha84e.html
2.中国古代法律故事之秉公执法中国古代法律故事之秉公执法 2024-12-04 10:00:0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在皇权面前 “固执”法官会如何判案? 第八期 《秉公执法》 为你揭开隐藏其中的奥秘 监制:余飞 策划:刘青 张运恒 指导:何雪梦 刘宇轩 王刚 朱乾乾 讲述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贝 https://news.sina.cn/znl/2024-12-04/detail-incyhiqx0837273.d.html
3.中国古代法律故事之约法三章——顶端新闻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十个字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六期 《约法三章》 为你揭开隐藏其中的奥秘 监制:余飞 策划:刘青 张运恒 指导:何雪梦 刘宇轩 王刚 朱乾乾 讲述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教授 罗冠男 统筹:童悦敏 刘琳 拍摄:李全一 方芳 张雨 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459D5B248BC4572BC6096669EC002
4.中国古代法律故事之秉公执法中国古代法律故事之秉公执法 在皇权面前 “固执”法官会如何判案? 第八期 《秉公执法》 为你揭开隐藏其中的奥秘 监制:余飞 策划:刘青 张运恒 指导:何雪梦 刘宇轩 王刚 朱乾乾 讲述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贝 统筹:童悦敏 刘琳 拍摄:李全一 方芳 张雨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4-12/04/content_9095718.html
5.中国古代法律故事之秉公执法中国古代法律故事之秉公执法作者: 编辑:赵保君 来源:法治网 发布时间:2024-12-11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Video标签。 (责任编辑:)关于我们 本网站由人民代表报社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山西晋浩律师事务所 编辑部:0351-8228872 监督电话 0351—8228646 822812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编号:14103018 晋ICP备12007816号-https://www.rmdbw.cn/content/2024-12/11/content_46322.html
6.《法律的故事:中国人的法律智慧(精装版)》小说在线阅读本书是一本法律文化类读物,通俗说法,通俗说史。本书针对当下热点法律问题,回溯考究古代法律如何处理此类问题,从生动有趣的法律故事中,解读中国古人的法律智慧,以兹当下借鉴。本书涉及的主题有官司、上访、巡视、举报、公款消费、律师职业、考场舞弊、扫黄禁娼、性骚扰、计划生育、滴血认亲、拆迁、城管、房产税、货币战https://www.qdmm.com/book/1013567414/
7.中国古代法律故事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并毒打拦车巡检官 朱元璋是如何大义灭亲的? 第十八期 《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 为你揭开隐藏其中的奥秘 自动播放 监制:余飞 策划:刘青 张运恒 指导:何雪梦 刘宇轩 王刚 朱乾乾 讲述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教授 罗冠男 统筹:童悦敏 刘琳 拍摄:李全一 方芳 张雨https://news.ifeng.com/c/8fB9EQYgoSl
8.《法律的故事:中国人的法律智慧(精装图文版)[精品]》最新章节本书是一本法律文化类读物,通俗说法,通俗说史。本书针对当下热点法律问题,回溯考究古代法律如何处理此类问题,从生动有趣的法律故事中,解读中国古人的法律智慧,以资当下借鉴。本书涉及的主题有官司、上访、巡视、举报、公款消费、律师职业、考场舞弊、扫黄禁娼、性骚扰https://m.zhangyue.com/detail/11543575/
9.法律的故事:中国人的法律智慧(豆瓣)见义勇为与见死不救——古代赏罚分明古代 击鼓、拦驾、上书——古人如何上访 御史一出,地动山摇——古代的巡视工作 ··· (更多) 喜欢读"法律的故事:中国人的法律智慧"的人也喜欢 ··· 致年轻律师的信 8.3 刑法的私塾 9.0 无罪辩护 9.1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全部38 条 ) 热门 /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25929670
10.中国法律思想:故事与观念·古代卷刘星著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我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分析其背后的法学意义,深入浅出,颇具趣味,带领读者踏上奇妙的思辨之旅。 分享配送 至 选择地区查看预计配送信息 快递:6元起 服务到店自提 · 收货后结算 商品评价 暂无评价 该商品所属店铺评价 查看全部 质量很好(185) 正品(105) 坚固耐用(49) 很好看(39) 设计一流https://h5.youzan.com/v2/goods/2fsu3i3uy5qhk
11.犀利生动笔触讲述古代法律中的故事,故事中的智慧。)》(刘峰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法律的故事:中国人的法律智慧(涉及扫黄禁娼、官司、上访、举报、律师、拆迁、房产税、货币战争、等多个主题。明朝那些事儿般的写作风格,犀利、生动笔触讲述古代法律中的故事,故事中的智慧。)》,作者:刘峰,出版社:中国法治出版社。最新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04773.html
12.十大古代经典法治故事中国古代法治典故古代关于法治的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生动形象的经典法治故事。如约法三章、奉公守法、徙木立信、秉公执法、克己奉公、公私分明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律经典故事。这些法制小故事通常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出了不少大道理,可以说是对法治精神的最好昭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法治典故?下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十大https://www.maigoo.com/top/423713.html
13.法治文化长廊之中国古代法治先贤人物及故事文化建设法治文化长廊之中国古代法治先贤人物及故事 序言: 我国法制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期发展演进,中华法系成为在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https://www.ltzszl.com/info/fazhi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