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研究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也在不断推进。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法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用以指导中国的法治建设,同时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列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法治教育的重心则转向法治思维的培育。法治国家的建设不仅要求领导干部要具备法治思维,更需要千千万万个社会公民都具有法治思维,否则法治国家的建设目标就形同虚设。

阐述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重要性

以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教育状况为出发点,深入细致地研究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方法,将契合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进程作为研究的着力点,以期通过理论创新促进我国高等法治教育的发展,使高等法治思维培育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来说,深化德育、法育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性。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成长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迫切要求强化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育。法治思维培育的研究应整合各学科资源,使研究更具交叉性和融合性,这有利于打破学科研究壁垒,以开放的视野推动多学科融合,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范畴,深化法治教育的研究深度。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不但需要多学科的理论支持,更需要明确高校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职能与责任,使大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高等法治教育的成效。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研究,对于法治教育研究的深化、法治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提高、高等法治教育有效性模式的探索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层层递进论述法治思维培育的逻辑体系

明确法治思维培育的目标。提出要培养大学生具备自觉守法的理念,形成遇事找法的意识,养成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模式,使他们成为能够运用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经过系统的法治教育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社会主义法治形成情感认同,树立法治意识,形成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坚定地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形成自觉守法的理念。法治思维不但是一种价值思维,还是一种导向思维。法治思维的内涵既丰富又开放,遇事找法就是要求大学生在遇到事情、想到处理问题的方法时,首先要想到是否合法,用法律解决问题。此外,要为大学生提供法治应用和法治实践的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用法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法治思维培育的效果。让大学生形成掌握法律知识,具备法治理念,拥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成为具有独立法治人格的高素质综合人才。而这种人才正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阐明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人才目标,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厘清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原则。目前学术界对法治思维内涵的理解各有千秋,法治思维培育的原则更是莫衷一是。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理性的思考与提炼,总结了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四条原则,即法治优先、良法之治、依法办事、程序公正。厘清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原则,解决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在法治思维培育中要遵循法治优先原则,让大学生形成法治至上的理念,用法治指导自己的行为,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用法律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实现善治要具备能够使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环境和机制,以保证法治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育,提高其法治运用能力,就是培养实施良法的执行者,最终实现良法善治。依法办事是从法治的角度对社会问题进行把握和处理的方式,体现了对法治的认同感和遵从感,是对法治的理性认识的升华,大学生要明确依法办事的主体,在行动中贯彻依法办事的原则。程序公正能够避免其他非公平价值对公平价值的冲击,最终保证公正结果的实现。因此,大学生通过法治思维的培育应当树立程序公正优先的意识。

以创新性视角建构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体系

从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切入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建构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多维立体体系。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育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地位。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水平,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调整法治教育内容所占的比例,法治教育不再边缘化,做到法育与德育并重。其次,要发挥法治思维培育的协同育人作用。法治思维的育人功能就是通过法治思维培育,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法治知识,提高法治素养,养成健全的法治人格。法治思维培育本身也是在传递一种法治文化,通过“传承”法治文化达到“育人”的效果。再次,要实现法治思维的动态育人过程。将法治思维培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法治教育链。最后,法治思维培育要实现全过程育人。就是要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都要贯彻法治思维培育课程,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引入传播学理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整合各种法治教育资源,形成各个教育主体的协调联动,营造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优良传播环境。通过直线性传播提升法治思维培育主体的素质,运用嵌入式传播将法治教育内容嵌入各类课堂,互动式传播促进法治思维的提升,最后运用融合式传播实现法治思维培育全覆盖。

多维度、立体化的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协同推进体系突破了目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路径研究中平面化、单一化的弊端,立足学科本源,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法学切入,依据传播学等理论,推进了法治思维培育的发展。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面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未来发展,立足于当前依法治国的时代需求,扎根于法治中国建设,依托马克思主义视野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着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用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项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事,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意义重大。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体系和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对于提高高等教育中普及性法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完善高等法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建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并重,是一部值得阅读的优秀著作。

THE END
1.点点滴滴熔铸大学生法治观念高等教育阶段是其中的最高阶段,一方面能够检验前一阶段法治教育的成果如何,另一方面是学生将法治意识、法治精神等融会贯通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教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加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教育,需要从五个方面发力。第一,立足中国立场,明确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的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我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407800150997229&wfr=spider&for=pc
2.大学生法治教育读本收藏单位 馆藏地 在架状态 索书号 中国科学院大学 雁栖三层北区流通阅览书库 在架上 G641.5/4 中国科学院大学 雁栖三层北区流通阅览书库 在架上 G641.5/45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分享 相关推荐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概论 作者:李战国主编 ISBN:9787513070355 出版社: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5a08c7a4e38cc179ad5d1f033f3e8ea5
3.聚焦市两会葛利云:关于加强温州市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应积极倡导温州市在校大学生积极尊法,认真学法、自觉守法、主动用法,谨守法律底线,弘扬社会正气,强化社会责任感,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供稿人:黄曙)https://digi.china.com/digi/20240131/202401311478290.html
4.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多维度推动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在现阶段的高校法治教育体系优化过程中,大学生法治教育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特征,探索个性化法治教育模式,优化法治教育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为大学生个性需求提供稳定支持。从宏观角度讲,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有助于培养并深化大学生对法治观念、法治精神、法治价值乃至法治情感等要https://www.ccdy.cn/portal/detail?id=67089c90d411e3eec7ea02d3&categoryid=10933-mssql&categoryname=%E8%A7%82%E5%AF%9F
5.省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宣传:守护明天,与法同行河南教育新闻网杨艺红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全省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宣传周的设立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育系统“八五”普法,完善法治校园建设的核心载体,是提升教育法治宣传,强化舆论氛围的创新活动,对我省高校法治教育宣传具有https://news.haedu.cn/shengnazixun/2022/0421/117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