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5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提出,意味着()

A.神权的某种动摇B.神权的更加稳固

C.神权已经被抛弃D.神权根本没变化

2.宗法礼治的基本特征是()

A.明德慎罚B.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C.明分使群D.令顺民心

3.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学派是()

A.儒家B.道家

C.墨家D.法家

4.反对人定法,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是()

A.老子B.庄子

C.荀子D.慎到

5.主张“与民分货”的先秦思想家是()

A.韩非B.邓析

C.公孙侨D.管子

6.提出“暴君放伐”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B.墨子

C.管子D.荀子

7.法家认为,推行“法治”的前提是()

A.尚贤B.君主的权势

C.人民的利益D.法、术、势

8.先秦提出“好恶者,赏罚之本”的思想家是()

A.韩非B.荀子

C.管子D.商鞅

9.韩非法律思想学说的核心是()

A.法与时转则治B.释法术而任心治

C.以法治国D.重轻罪

10.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坚持法家的法治思想,主要表现在()

A.礼法并用B.五德终始

C.清静无为D.事皆决于法

11.“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的提出者是西汉的()

A.陆贾B.贾谊

C.董仲舒D.淮南子

12.西汉中期,提出“性三品”说的著名思想家是()

A.仲长统B.王充

C.刘安D.董仲舒

13.晋代杜预提出的立法原则是()

A.经义B.崇礼

C.简直D.名分

14.王安石提出的变法理论是()

A.改革官制,革故鼎新B.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

C.高度集权,以法令政令规范天下D.“三不足”的变法理论

15.唐代柳宗元批判“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理论的作品是()

A.断刑论B.天说

C.天论D.天刑

16.反映丘濬“经世致用”思想的著作是()

A.《明夷待访录》B.《读通鉴论》

C.《大学衍义补》D.《四书章句集注》

17.宋明时期,提出“君臣共理天下”的改革家是()

A.王安石B.范仲淹

C.朱熹D.张居正

18.提出“礼贵从宜,事难泥古”的思想家是()

A.朱熹B.陈亮

C.王安石D.范仲淹

19.“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提出者是()

A.完颜雍B.张居正

C.范仲淹D.耶律楚材

20.为了保证民主与平等,黄宗羲提出的设想是()

A.相扶成治B.分权分治

C.君臣分治D.学校议政

21.洪仁玕“国家以法制为先”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B.《太平刑律》

C.《立法制喧谕》D.《英杰归真》

22.洋务派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以礼自治,以礼治人

C.民权学说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3.“戊戌变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求强求富B.救亡图存

C.共和革命D.改革旧律

24.在康有为看来,“人之犯罪致刑皆有其由”,这个“由”就是()

A.私B.苦道

C.欲D.大同

25.清代后期,认为“管子、荀子、文中子之书,皆以严刑为是”的是()

A.李鸿章B.曾国藩

C.张之洞D.左宗棠

26.认为法与礼“两者是异用而同体,异统而同源”的清末思想家是()

A.康有为B.梁启超

C.谭嗣同D.龚自珍

27.在沈家本看来,审断适当的根本存于()

A.得中B.平恕

C.公平D.宽恕

28.清末法律改革的指导方针是()

A.中体西用B.权能分治

C.中外通行D.应经合义

29.梁启超重要的政治法律思想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B.《先秦政治思想史》

C.《大同书》D.《春秋董氏学》

30.中国近代曾对“国家为主体,人民为客体”的说法提出严厉批判的思想家是()

A.章太炎B.孙中山

C.谭嗣同D.杨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思想命题中,哪些属于荀子的命题()

A.隆礼重法B.明分使群

C.平政爱民D.有治人,无治法E.贵贱有等

32.下列哪些人物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前期法家”()

A.韩非B.申不害

C.商鞅D.李斯E.慎到

33.下列哪些内容体现了以礼入法、礼法结合的特点()

A.官当B.八议

C.准五服治罪D.重罪十条E.亲属相容隐

34.张之洞的法律思想内容主要包括()

A.中体西用B.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D.严刑以致ㄨ安E.宽猛相济,刚柔结合

35.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方案,在宪法思想上看,具有的特点是()

THE END
1.儒家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爱民意蕴法家思想居于主导,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已然与儒学占据正统地位的现实情形相矛盾,彼时修改既有法律程序繁琐、困难重重,想通过修改既有法律解决该矛盾的做法一时难以实现,于是当时的儒者和官吏便采用引经注律这种方式来化解该矛盾,亦即在不改变既有法律的情况下,用儒家思想来解释既有法律,从而使既有法律以符合儒家思想的方式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1051331/index.html
2.法家法治思想(精选6篇)历史发展到今天,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已步入正轨,并且有着明确的目标: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让我们联想到了法家思想的法治理论,早在数千年前,法家思想的先驱们就树立起了“法任而国治矣”[1]“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2]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3]诸多法治思想。可以说,法家思想,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sl449qf.html
3.浅探法家的“法治”与现代法治摘要: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主张“依法治国”的一个学派,法家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从早期的管仲、李悝、申不害、商鞅,直到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提出以法治国的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对后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法家推崇的法治思想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法治,两者在治国方略、治国主体等存在本质的区别。比较两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50.html
4.韩非的法治思想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启示6篇(全文)摘要:“法家”韩非的法治思想本质是为君主专制体制服务的,具有很强的历史局限性,但其思想中仍然有许多闪光点可以为当今奉行“依法治国”方略的中国有所借鉴,目前,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需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作为主要的调节手段。因此国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加快了制法的步伐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c58xgem.html
5.法家的主要理论包括A法的起源与变法论B“以法治国”论C法的纲要法家的主要理论包括A法的起源与变法论B“以法治国”论C法的纲要——“赏与刑”D“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05/24909527.html
6.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题目】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文明,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23439763.html
7.2022年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目标,这是组织存在的灵魂,是组织前进的方向,从本质上反映了组织存在的基本功能; 权责结构,指组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单元,以及各工作职位之间在工作任务、权力和责任方面的一系列从属并列关系; 人际关系,也对实现组织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行政组织的性质(论述题) https://www.pxwy.cn/news-id-13944.html
8.July2010davidzgt中国以法治国的理论根源 Posted on July 31, 2010 by davidsonzhou 早期法家人才辈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集大成者,却非韩非子莫属,韩非子的法家学说构成了法家思想的核心。 一、早期法家的积淀在中国的古代,“礼”是基本的法权形式:最初只是在氏族血缘纽带中出现了区别贵贱的礼制,所谓“礼不https://davidzgt.wordpress.com/2010/07/
9.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文明,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https://www.shuashuati.com/ti/d9fb7eac653f4facacaaba24e43f515f.html?fm=bdbds0c7802ad3535057c28aceefee79c4225
10.论法家的法治思想与“以法治国”从上述可知,法家的法治思想强调以法为本,在治理国家时要严守法律,依法办事,并认为法律是公正客观的。 二、以法治国 “以法治国”出自《管子·明法》,它表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并不是一种空泛的理论,而是一种可以实践的方案。他们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方法和途径。 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225/10376147.shtml
11.法硕笔记背诵版之法制史主要体现在一些法家代表人物如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理论著作和政治实践中,这些法家代表人物的法制思想典型地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律观,并成为战国时期法制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 (一)“以法治国” 在治国的方针策略上,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将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以法治国’是法家的基本理论,也是新兴地主阶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09/11/6822020_122637399.shtml
12.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与中国法家“法治”思想之比较二、法家的法治思想内涵及运用 法家法治思想肇始于春秋,在战国时期走向成熟并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了广泛影响。司马迁把法家思想概括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郡县制代替分封制,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各诸侯国公布了以保护私有财产为中心的成文法。战国时代,为富国强兵http://www.xinfajia.net/5964.html
13.程燎原:晚清“新法家”的“新法治主义”思想的出现。”[3]几乎与常燕生一样,陈启天[4]亦云,近代中国出现了法家复兴的倾向,此种倾向“是要将旧法家思想之中可以适用于现代中国的成分,酌量参合近代世界关于民主、法治、军国、国家、经济统制等类思想,并审合中国的内外情势,以构成一种新法家的理论。”[5]此外,近代学术界亦有学者发表论说“新法家”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3911118/
14.行政组织理论考试大纲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行政组织的含义、特征和作用,理解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内容和意义,掌握研究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组织与行政组织 (一)组织与行政组织 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 (二)行政组织的性质 https://www.zikao365.com/demo/zkfd/c510880-examOu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