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图为深圳光明区举行普法活动。深圳特区报记者邱海彬摄
■柯华庆
提要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的核心在于解决了党内法规比国家法律要求更严的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法治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对于党员和党组织,要全面推进依规治党,党内法规要严于国家法律,从而可以从法律上保证党的先进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进行了创新与探索,形成了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基本框架,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我们党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政治和法治价值。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根本要求
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与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原则
这里主要谈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谈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原则。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决定》明确提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的核心在于解决了党内法规比国家法律要求更严的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个领域的先进分子,党员在申请入党时,就提出了更高道德标准的自我约束要求,党内法规对党员要求比国家法律对公民的要求更高。美国法学家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将道德区分为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愿望的道德是善的生活的道德,是卓越的道德以及充分实现人之力量的道德。义务的道德确立了使有序社会成为可能或者使有序社会得以达到其特定目标的那些基本规则。如果说愿望的道德是以人类所能达致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的话,那么义务的道德则是从最低点出发。
一般党内法规对于党员来说是义务的道德。对于党员来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规定的四条“党员廉洁自律规范”都是党员必须做到的,是党法。对于一般党员来说,四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是愿望的道德,但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则是义务的道德,是党法。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结构是一个从最低义务的道德到最高的愿望的道德的金字塔结构,越往上愿望的道德性越强,对所规范主体的要求越严,规范的柔性也越强。
中国共产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依据国家法律治国理政。依法治国是依据国家法律治国,依规治党是依据党内法规治党。
2012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第二条关于党内法规的定义是:“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内法规仅规范党组织和党员。2019年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第三条关于党内法规定义是“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体现党的统一意志、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依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的专门规章制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党规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