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境内投资合规管理10大要点新闻与观点

2022年8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深化法治央企建设,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以央企为首的国有企业响应国家法治建设号召,逐步健全自身合规管理体系。

本文将展开讲解国有企业投资合规的基本概念和国有企业投资合规的全局性要点,以及梳理投前管理、投中管理、投后管理、投资风险管理和责任追究五个方面对国有监管企业投资管理的具体合规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有企业投资合规基本概念

合规的内涵

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

在此基础上,山东省各地市出台了各地的市属/市直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如《济南市市属企业投融资监督管理办法》《青岛市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威海市市管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等。

各层级的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办法针对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及市属企业做出了不同的具体监管要求,但在内容上,各投资管理办法的制度体系、制度内容自上而下具有协同性和一致性。

受监管国有企业范围:国家出资企业

综上可得,各级投资管理办法约束的都是国资委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下称监管企业),从合规管理实践中来看,该部分国家出资企业最核心的特征是国有资本的直接投资,它的企业范畴不同于一般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

上述国有监管企业相较一般国有企业肩负着了更强的监管与合规要求,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建设也是从这些国有企业先行开展的。

受监管投资范围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所指的“投资”涵盖固定资产投资及股权投资,其他各省市《投资管理办法》基本上沿用了这一概念内涵,其中,部分地市“投资”范围包含设立基金等金融性投资行为。

1.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较为宽泛,根据《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管理规范的通知》(发改投资〔2020〕1439号、2020年9月17日发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指在中国境内建设的,有一个主体功能、有一个总体设计、经济上独立核算、按照《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管理的建设单位(活动)。

2.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的概念不言而喻,本文不做过多赘述,国有企业常见的股权投资模式主要包括:

①直接收购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包括增资);②新设子公司;

③以企业自身作为投资主体,与目标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包括参股及控股);

④新设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与目标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⑤以有限合伙人身份认购股权投资基金份额等。

全局性合规要点

投资管理应遵守“三重一大”

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均应建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三重一大”是指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三重一大”的核心原则之一是集体决策,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的要求,具体决策形式表现为党委会决策、党委会前置讨论+董事会决策、党委会前置讨论+经理层决策等。

国有监管企业投资事项关乎企业及国有资产安全,年度投资计划、投资决策(尤其是重大项目)等多纳入三重一大事项范围,监管企业应当根据上级机关的具体监管要求和企业内部的决策制度合理安排投资事项进行集体决策等。

投资监督管理体系

国有监管企业应当根据各级投资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投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投资决策程序、决策机构及其职责;

4.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

5.投资信息化管理制度;

6.投资风险管控制度;

7.投资项目完成、中止、终止或退出制度;

8.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

9.违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监管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报送国资委,并通过制度执行情况评估、再修订等对制度持续改进和完善。

职能机构:投资委员会

监管企业一般在董事会下设投资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作为董事会决策的内设机构。投资决策委员会一般由固定成员和临时成员组成,其中临时成员可根据项目需要聘请外部专家。

投资决策委员会针对股权投资的主要职责包括健全投资管理制度,汇总制定年度投资计划,审议重大投资项目,审议股权投资退出活动,组织开展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可行性研究、风险控制、具体实施及投后评价等事项等。

因此,投资决策事项报党委会前置研究之前一般会先报投资委员会审议讨论。

投资方向

1.投资方向应聚焦主业根据《山东省省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关于投资原则的要求,企业投资应当聚焦主业、严控非主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风险业务和低端低效产业投资。

国有监管企业对主业内容有较为明确的要求。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主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对主业确认基本原则的要求,省属企业主业应当符合产业政策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方向、符合企业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规划、能力适配、数量适度。省属企业主业一般不超过3个。单个主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原则上不低于企业总额的25%等。

各央企、省属企业、市直企业的主业范围一般会由对应国资监管机构阶段性加以确认。例如2019年3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确认公布省属企业主业的通知》明确了28家省属企业的主业名称。

同时,国资监管机构均要求制定各级监管企业制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一般非主业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总额的比重原则上不超过10%。

2.制定投资监管负面清单

各级国资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发布监管企业境内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设定禁止类和特别监管类投资项目,实行分类监管。如《中央企业境内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17年版)》、山东省《省属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19年版)》、青岛市《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境内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19年版)》等。

列入负面清单的禁止类的投资项目,国有监管企业一律不得投资;列入负面清单的特别监管类的投资项目,国有监管企业应报国资委审核;负面清单之外的投资项目,由企业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自主决策。①常见的禁止类项目,包含但不限于:

不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行业准入要求的投资项目;

不符合环保、土地、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及安全生产等有关法律法规的项目;

未按规定履行必要的政府主管部门(机构)审批(备案)程序的投资项目;

与列入反制危害国家安全清单或目录内的外国实体合作的有关投资项目;

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程序和投资管理制度的投资项目;

预期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低于5年期国债利率的商业性投资项目;

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追加投资;

超出年度投资计划非主业投资比例的非主业投资项目;

新开展与集团主业关联度不高的持牌类金融机构投资项目、地方金融组织投资项目;

主业未包括房地产业的企业新购土地开展的商业性房地产投资项目;

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经营业务无关且属于高风险领域的股票、基金、黄金、外汇以及投机性期货交易等投资项目等。

②常见的特别监管类项目,包含但不限于:

报国务院核准或备案的投资项目;

单项投资额大于市属企业上年度合并报表净资产30%(含)的境内主业投资项目;

境内非主业投资项目;

主业未包括股权投资和资本运营的市属企业出资设立基金(为特定主业项目募资设立专项基金情况的除外);

资产负债率达到预警线的监管企业实施的投资项目;

非战略性参股股权投资项目等。

年度投资计划

国有监管企业应当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并与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相衔接,年度投资规模应与合理的资产负债水平相适应。

企业投资项目应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纳入计划的投资项目应完成必要的前期工作,具备年内实施条件;未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的投资项目原则上不得投资,确实需追加投资项目的,应按照投资计划决策程序调整年度投资计划。

因审议决策年度投资计划一般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事项,所以应经党委会前置研究、董事会集体决策,监管企业年度投资计划一般根据具体要求在每年2月底至3月初报送国资委,并附报投资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董事会决议及会议记录、财务总监审核意见等材料。必要时,国资委会在收到年度投资报告20日内,向企业反馈提示意见,企业应根据反馈意见做出修改。

监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年度投资计划,因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停止或暂缓实施、追加投资、新增项目等变更年度投资计划,应当分析变更影响,按规定履行相应程序。

实施阶段具体合规要点

投资事前管理

1.研究论证

监管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和规划,按照监管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及主业管理规定,选择、确定投资项目,做好项目的融资、投资、管理、运营、退出全过程的研究论证。

对于新投资项目,应当深入进行技术、市场、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研究论证,其中股权类投资项目,应当开展必要的尽职调查,并按要求履行资产评估或估值程序。《山东省国资委关于加强省属企业参股管理的指导意见》对股权参股类投资合作对象的甄选、研究论证及尽职调查做出了进一步的说明。要求省属企业通过各类信用信息平台、第三方调查等方式审查合作方资格资质信誉,逐一进行甄别和研判,遴选经营管理水平高、资质信誉好、经济实力强的合作方。

涉及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的投资项目,监管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程序,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作为签订投资协议、出资或收购定价的参考依据,不得先定价后评估。部分股权投资的行为可能涉及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的,需要遵循《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2.投资决策

在年度计划内的非重大投资事项,一般经企业内部审核后可以直接实施,但涉及三重一大的重大计划投资事项一般需要报企业投资委员会审议、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董事会决议。

所有参与决策人员应充分发表决策意见,并在决议、会议记录等决议材料签字,连同项目材料一并归档保存。

投资项目决策后,投资项目出现的,应当按照规定重新履行决策程序,如:

①初步设计概算超过可研估算20%(含)以上或投资额超过原概算20%(含)以上;

③投资对象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控制权转移;

④投资项目合作方严重违约,损害企业利益;

⑤因不可控因素造成投资风险剧增或存在较大潜在损失等重大变化,造成投资目的无法实现。

特别监管类项目再决策或监管企业因重大投资项目再决策涉及年度投资计划调整的,监管企业应当在决策后报本级国资委。

3.国资委审核:特别监管类项目

以《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要求为例,中央监管企业需要报送的材料为:

①开展项目投资的报告;

②企业有关决策文件;

④投资项目风险防控报告;

⑤其他必要的材料。投资事中管理。

4.合同签署实施

因大部分投资项目合同内容的起草、审查及确定事实上在投资决策前就已经完成,此处说明的是,国有监管企业不得先于合同签署支付投资价款,参股投资时不得以约定固定分红等“名为参股合作、实为借贷融资”的名股实债方式,以及股权代持、虚假合资、挂靠经营等方式开展参股合作。

投资事中管理

3.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年度投资计划,因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计划投资项目变更的(包括停止或暂缓实施、追加投资、新增项目等),应当分析变更影响、按规定履行相应程序。4.投资项目决策后,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重新履行决策程序:①初步设计概算超过可研估算20%(含)以上或投资额超过原概算20%(含)以上;

特别监管类项目再决策的,监管企业应当在决策后将有关情况报告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因重大投资项目再决策涉及年度投资计划调整的,应当在决策后的年度投资计划报送市国资委。

投资事后管理

投资风险管理

投资责任追究

《山东省省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列明了十种投资并购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包括:

1.未按规定开展尽职调查,或尽职调查未进行风险分析等,存在重大疏漏。

3.投资并购过程中授意、指使中介机构或有关单位出具虚假报告。

4.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审批等程序,决策未充分考虑重大风险因素,未制定风险防范预案。

5.违反规定以各种形式为其他合资合作方提供垫资,或通过高溢价并购等手段向关联方输送利益。

6.投资合同、协议及标的企业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件中存在有损国有权益的条款,致使对标的企业管理失控。

7.违反合同约定提前支付并购价款。

8.投资并购后未进行必要的业务整合和跟踪管理,或未行使相应股东权利,致使对标的企业管理失控。

9.投资项目发生重大变化,未按规定重新履行决策程序并采取止损措施。

10.违反规定开展列入负面清单的投资项目。

[1]李素鹏,叶一珺,李昕原编.合规管理体系标准解读及建设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08.

THE END
1.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办法.docx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的法治建设,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中央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5562998.html
2.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办法(试行)模版.docx文档介绍:该【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办法(试行)模版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办法(试行)模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https://m.taodocs.com/p-1118632578.html
3.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制度20210629005501.pdf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 XX 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法律事务管 理工作,保障公司合法合规运营,防范和化解经营中的法律 风险,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促进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 配 套 应 用 指 引 、《 企 业 法 律 风 险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629/7153036150003136.shtm
4.有关法务工作计划(精选14篇)修订制度、明确职责、狠抓落实明确法务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针对目前公司法务工作现状制定法律事务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和应收帐款管理办法,构建公司内部法律风险的防范制度,经过宣传、培训后严格执行。 (二)合同管理思路: 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建立标本合同管理是企业运营的基础,规范合同审核与管理就把住了风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20612102326_5176867.html
5.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属国有企业总法律顾第一条为加强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所出资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规范对企业总法律顾问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维护出资人和企业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及《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市国资委关于全面推进市属国企法治建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gfxwj/201905/t20190522_61113.html
6.国企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精选十篇)国企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篇1 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约定、协议或合同体现的, 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 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 因而企业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则是企业运营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xojuq62.html
7.虎虎生威国企投资业务“投前投中投后”一体化投资风控公司目前已出台的《风险控制管理暂行办法》、《全面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法律事务管理暂行办法》、《合同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公司业务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风险控制管理暂行办法》,围绕公司主要的股权投资业务,将风险控制机制内嵌到投前、投中、投后各环节,并在实际业务开展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573643.html
8.法务工作总结(15篇)(三)出台法律事务管理办法 x公司法务人员在配合其他部门完成制度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法律事务制度建设,参照集团公司有关法律事务的管理办法,制定了《法律事务管理办法》(试行),对四项法律审核工作、外聘法律顾问管理、法律宣传等工作从制度上作了规范,逐步建立起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https://www.qunzou.com/gongzuo/249251.html
9.法务部工作总结1、合同审查时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交相关审查资料;仔细审查每一份合同,并出具法律意见书。 2、遇新领域合同有疑问时,一方面要自学,查找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向上级法务、顾问律师请教,切不可闭门造车。 3、合同盖章时,要求经办人签字、写明日期;如对方未签字的,告知经办人员通知对方补齐签字、合同https://www.jy135.com/gongzuozongjie/1401821.html
10.国企法治建设年度工作计划范文(大全)“”法制宣扬日期间,牢牢围绕”依法征收”和”和谐征收”的宣扬主题,精心策划,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宣扬^v^《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XX 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XX 市市区集体所有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办法》第 八一 号、《x 土地管理法》、《x 物权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量层次https://www.jsycf8.com/zhishizongjie/301492.html
11.首届“海华杯”法律写作大赛三等奖作品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称“《数据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的出境安全管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其他数据处理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的出境安全管理办法,由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https://www.lvxinnews.com/details/e7060610-1f2d-461e-b631-2d5c63b3aff4
12.明源月度汇编山东国企改革动态/政策6月刊房产资讯6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指导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强案件管理,加快提升依法维权能力,为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 《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有7章: 第一章为总则,规定了适用范围、相关定义、管理原则及国务院国资委职责等。 https://hf.news.fang.com/open/50532937.html
13.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特殊法律问题—国有资产评估法坚持按帼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施行细则执行,不应受行政 机关或社会团体的干扰。但现实情况表明,有的评估机构缺乏独立 性,特别是行业性事务所在进行评估时,行政干预行为时有发生,使 评估人员难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操作,迫使评估机构粗放评估, 违背了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092